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故宮里的鐘馗:驅(qū)妖斬鬼,驅(qū)疾禎祥……

鐘馗,道教俗神,專司打鬼驅(qū)邪。唐宋時期,鐘馗圖像在民間作為年節(jié)裝飾極為盛行。明清時期,原本于歲除驅(qū)邪賜福的鐘馗,逐漸轉(zhuǎn)換為端午節(jié)的神祇,這一時期江浙地區(qū)許多地方志都記載了端午掛鐘馗畫像的民俗

鐘馗,道教俗神,專司打鬼驅(qū)邪。唐宋時期,鐘馗圖像在民間作為年節(jié)裝飾極為盛行。明清時期,原本于歲除驅(qū)邪賜福的鐘馗,逐漸轉(zhuǎn)換為端午節(jié)的神祇,這一時期江浙地區(qū)許多地方志都記載了端午掛鐘馗畫像的民俗,如《臨安縣志》:“五月‘端午’,懸蒲劍艾虎于門,堂中掛鐘馗像?!薄短K州府志》:“畫鐘馗貼于后戶,以辟不祥。”

歷代畫家筆下不乏鐘馗的形象,有表現(xiàn)為群體的,有表現(xiàn)為個人的,題材包括嫁妹、除妖、出游、嬉戲、怒視等。如(傳)五代南唐顧閎中《鐘馗出獵圖》卷,鐘馗服冠騎驢,執(zhí)劍插笏,似寫出巡獵之景;(傳)元王振鵬《鐘馗送嫁》卷以白描法畫鐘馗簪花騎驢,偕同鬼卒二十余,浩浩蕩蕩地護(hù)送小妹出嫁;清華嵒的《午日鐘馗》軸,則集故事性、趣味性于一紙,令觀者忍俊不禁……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澎湃新聞特此梳理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鐘馗”畫像,祝大家平安無恙,端午安康。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行書御題:鐘馗氏出獵圖乙卷,迺南唐顧閎中筆也。作鐘馗氏及諸鬼,皆猙獰雄杰,所荷器械鷹犬猛獸之類,具極精妙,設(shè)色勁凈,目中希覩也,因命裝潢以充秘玩云。宣和二年正月谷旦,睿思殿書。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友仁行書跋:此卷南唐顧閎中畫,臣米友仁審定,真跡無失。紹興甲子三月三日,奉敕恭跋。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顧瑛:行書跋至正庚子(1360)七月二日,金粟道人顧阿瑛。華蓋洞著書者饒介,柏子庭釋子日觀,淮海后人秦約,同觀于楊廉夫草玄閣,時新秋雨后,閣外翠樾陰森,湖石桐蕉,咸生涼意,相與瀹茗欣賞此卷,并志歲月云,顧阿瑛書。

顧閎中(十世紀(jì)后半),江南人。事南唐元宗父子為待詔,善畫人物。 盛唐以降,由于鐘馗驅(qū)儺的風(fēng)俗已甚流行,畫家多喜繪鐘馗。據(jù)畫史載,五代時,周文矩、石恪、董源、黃筌等人,均畫過鐘馗圖像。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顧閎中此卷,雖未見諸清代以前的著錄,當(dāng)亦有所依據(jù)。 此卷設(shè)色畫鐘馗按劍騎驢,另有導(dǎo)從鬼卒十五名,持弓矢戈盾,臂鷹牽犬系虎,面目猙獰,造型奇異。所荷器械鷹犬猛獸之類,極為精妙。構(gòu)圖采一字長蛇陣法,布局頗古,但細(xì)審人物描法,較諸顧氏“韓熙載夜宴圖”卷,頗不相類,疑系明人仿古之作。無名款,卷末有宋徽宗識,米友仁跋。展出之一段,劃一鬼煉虎,伸臂跨步,瞋目升發(fā),肌鍵突隆,作使力狀?;⒎硪罚赳Z犬。鐘馗在后,服冠騎驢,執(zhí)劍插笏,似寫出巡獵之景。

(建議橫屏欣賞)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五代南唐 顧閎中 鐘馗出獵圖 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陳琳 畫寒林鐘馗 軸

(傳)元 陳琳 畫寒林鐘馗 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陳琳 畫寒林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琳(1260—1320),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仲美,陳鈺次子。兼作山水、人物、花鳥,殆由師古脫胎而出,又因與趙孟頫(1254—1322)交游,受益頗多,故畫不俗。 

(傳)元 陳琳 畫寒林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陳琳 畫寒林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著錄于《秘殿珠林續(xù)編》。畫坡坨林木,鐘馗執(zhí)笏回首,布局與文征明“寒林鐘馗”相近,惟技藝略遜一籌,應(yīng)屬明代畫家托名之作。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振鵬(1310—1350),字朋梅,永嘉(浙江溫州)人。官至漕運(yùn)千戶。最擅作宮殿樓閣等建筑界畫,極得仁宗賞識,賜號孤云處士。又間作山水及宗教人物畫,能于筆致纖細(xì)中,不失飛動的氣勢。存世作品有“龍池競渡”“伯牙鼓琴”等。

本幅以白描法畫鐘馗簪花騎驢,偕同鬼卒二十余,浩浩蕩蕩地護(hù)送小妹出嫁。鑒于鬼卒們所持諸物,多蘊(yùn)涵有祥瑞的寓意;加以畫法與王振鵬細(xì)密工整的作風(fēng)不似,因而推測“鐘馗嫁妹”應(yīng)屬后代畫家的托名之作。

(建議橫屏欣賞)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元 王振鵬 鐘馗送嫁 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戴進(jìn) 鐘馗夜游圖 軸

明 戴進(jìn) 鐘馗夜游圖 軸??故宮博物院藏

明 戴進(jìn) 鐘馗夜游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描繪鐘馗在眾鬼卒的簇?fù)硐乱褂蔚那榫埃核膫€小鬼抬著椅子,一小鬼撐破傘,身后有二鬼卒跟隨, 行進(jìn)在山間小路上。 畫中,鐘馗懾人的目光、濃密的虬髯、俯身催行的神態(tài),可使四處流竄的鬼卒驚駭而順服于威猛氣勢之下,甘心服侍于身旁。背景描寫緊扣“夜游”題意:寒山嵯峨、荒草萋萋、白雪皚皚、寒氣襲人、枯樹怪枝,氣象蕭索,一派令人膽寒的陰森氣氛。其中細(xì)節(jié)的描繪,如一把破傘、一柄寶劍、幾根抬轎繩索、鐘馗頭巾上的白色小花、山澗數(shù)疊流泉等等, 無不強(qiáng)化了人物的境況和環(huán)境的幽冥。

鐘馗的形象,自唐吳道子第一次畫鐘馗捉鬼圖以來,為歷代畫家所表現(xiàn)。其形式五花八門,有表現(xiàn)為群體的,有表現(xiàn)為個人的,題材有嫁妹、除妖、出游、嬉戲、怒視等。明代畫家戴文進(jìn)筆下的鐘馗,在一把破傘的遮蓋下, 身穿玉帶錦袍,烏皂幞巾,遒勁的線條描繪出異常兇猛威嚴(yán)的形象:他目光炯炯,銳利逼人,眉宇之間充溢著一股不平之氣,宣泄了對現(xiàn)實黑暗的不滿情緒。戴進(jìn)一生顛沛流離,受盡同行讒言和打擊,其身世遭遇同傳說中懷才不遇化為鬼雄的鐘馗如出一轍。所以, 他畫的鐘馗夜游圖,抒發(fā)了自己仕途受挫后的滿腔悲憤,寄托了他掃除天下妖孽驅(qū)盡人間邪惡的美好愿望。

戴進(jìn) (1388—1462) ,字文進(jìn),號靜庵,又號玉泉山人,錢塘 (今杭州) 人。他是明代早期聲名卓著的畫家,也是畫史上正式命名的第二個畫派——浙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年輕的時候心靈手巧,是一名金銀首飾匠人,后來在大街上偶然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金銀器首飾,被熔金者毫不吝惜地扔進(jìn)爐中化為金液,他大感失望,由此覺得“鍛工”的職業(yè)與他“成就不朽之業(yè)” 的理想相去甚遠(yuǎn),于是聽從朋友勸說改行從事繪畫。后來,在這一領(lǐng)域顯露了他出眾的才華。

(傳)明 李士達(dá) 寒林鐘馗 軸

(傳)明 李士達(dá) 寒林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明 李士達(dá) 寒林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李士達(dá)(16—17世紀(jì)間),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號仰槐,一作仰懷。畫兼人物、山水,又善論畫,嘗謂畫有“五美”“五惡”,甚獲推重。享壽約八十余。

(傳)明 李士達(dá) 寒林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明 李士達(dá) 寒林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鐘馗戴笠騎牛,前后隨侍四名鬼役,一持梅枝,一荷琴囊,兩捧書軸。配景上方繪寒柳迎風(fēng)搖曳,四鵲飛鳴其間,道旁則見綠竹傍生。畫絹質(zhì)地甚為粗疏,筆描線條膠著,敷彩之外,復(fù)加淡墨染暈,致令通幅墨氣凝重。與院藏李氏之“坐聽松風(fēng)”“關(guān)山風(fēng)雨圖”風(fēng)格均不類,故疑系后人托名之作。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錢穀(1508—1578后),吳縣(江蘇蘇州)人。字叔寶,號罄室。嘗游文徵明門下,畫以山水、蘭竹見長,人物則偶一為之。又善書,行、楷具佳,惜為畫名所掩,世罕知者。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繪鐘馗著烏帽綠袍,手執(zhí)笏版,置身寒林中,諦視鬼仆捧來一瓶代表五月的石榴和能延年益壽的靈芝。林間飛降而下的,尚有一只象征福自天申的蝙蝠。十六世紀(jì)后半葉,原本于歲除驅(qū)邪賜福的鐘馗,逐漸轉(zhuǎn)換為端午節(jié)的神祇。錢穀此作,即系過渡時期的例證。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繪鐘馗執(zhí)笏獨步寒林,舊傳鐘馗本唐德宗時之武舉魁首,因貌丑見斥,自刎身亡,德宗后悔莫及,封為驅(qū)魔大神。是后,鐘馗辟鬼之說益趨流行,民間每于歲暮暨端午懸其像,以祛邪魅。錢穀此作,設(shè)色淺淡,別饒逸氣,則又與民間圖像相逕庭矣。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 錢穀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周天球行楷書跋:有唐名進(jìn)士,隸本終南籍,雙目烱如星,須髯奮如戟,浩氣淩斗牛,精誠貫金石,直節(jié)人所欽,英風(fēng)鬼所惕,執(zhí)笏步寒林,魑魅自辟易。萬歷癸卯冬日。周天球題。

(傳)清世祖 畫鐘馗 軸

(傳)清世祖 畫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清世祖 畫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世祖福臨(1683—1661),為清廷入關(guān)的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

(傳)清世祖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清世祖 畫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作于順治乙未年(1655),時僅十八歲。幅上題記云︰“御筆,賜戶部尚書戴明說。”案,圖寫鐘馗圖像,并于歲除賞賜群臣的習(xí)俗,可遠(yuǎn)溯至唐朝,如劉禹錫、張說均有《謝賜鐘馗表》存世。宋沈括《補(bǔ)筆談》亦云︰“除夜,遣內(nèi)供奉官梁楷就東西府給賜鐘馗之像?!鼻迨雷娈嬠E,除“畫鐘馗”外,迄未發(fā)現(xiàn)他本,此作或系宮中畫師代筆,援以犒賞臣功。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華喦(1682——1756),福建上杭人。字秋岳,號新羅山人。初寓杭州,后客居揚(yáng)州鬻畫。兼善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xí),力追古法。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畫榴花倚石,楊柳清池。鐘馗烏帽綠袍,據(jù)椅適坐,兀自品賞錦葵爭艷。身后案上,復(fù)設(shè)有果、酒、香粽等物。隨侍五鬼,一張破傘障日,一捧酒樽,一簪花于首。一則竊盤中廬橘而欲藏之腋下,另一鬼察覺,以左手攫去其巾,右手拳擊其頂。竊鬼縮頸吐舌,作驚怖之狀。通幅集故事性、趣味性于一紙,令觀者忍俊不禁。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華嵒 午日鐘馗 軸(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沈括記唐太宗病中曾夢武舉落第之士鐘馗,為其捉鬼,醒后病除。唐代起盛行歲除時節(jié)懸掛鐘馗圖像驅(qū)邪避煞,明清時期此項風(fēng)俗更擴(kuò)及端午節(jié)慶。

民國 王震 鐘馗 軸

民國 王震 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民國 王震 鐘馗 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震行書題:美須如公,三百六十酒場中,何處不相逢。頭上烏紗,賜自天家,多少人看多少夸。好文章,換來人前搖擺,卻不費(fèi)一錢買。丁巳(西元一九一七年)夏仲錄冬心句。白龍山人。

(本文整理自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相關(guān)資料。)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