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你真的了解武俠小說里的“丐幫”嗎?

自佛教傳入中國后,“原教旨”的僧人們也要托缽乞食,這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隋唐前后佛教風行,乞討怕也是國人常見的場景。

看過金庸小說,一定知道丐幫這個金牌龍?zhí)祝炔挥孟裆倭?、武當一樣剃度受戒,也不用學華山派、古墓派走精英路線,一根棍子、一身破衣裳,綁上一打口袋,就算加入組織,成千上萬的叫花子湊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俗話說,蟻多咬死象,這條“物理定律”在金庸武俠世界里是不適用的,在喬峰手上,丐幫可以北拒契丹、西抗黨項,在郭靖、黃蓉夫婦手上,丐幫可以抗衡蒙古、助守襄陽,到了史火龍的手上,偷襲明教尚且不足,還得靠黃衫女來撥亂反正。

你真的了解武俠小說里的“丐幫”嗎?

電視劇《射雕英雄傳》手持丐幫幫主信物打狗棒的黃蓉

在一部部小說的時代推進中,丐幫的武功越來越差,“北宋中期”幫主喬峰威猛無敵的降龍十八掌,到“南宋末年”的幫主耶律齊只學會“十四掌”,再傳到“元朝末年”二十五代幫主史火龍,剩下“十二掌”還練得上身癱瘓。

混到“大清朝”,《雪山飛狐》里“興漢丐幫”的范幫主干脆只能用“龍爪擒拿手”幫助清廷圍攻苗人鳳了,組織退化的程度,真真是個杯具。

標記下時間維度,蕭峰(喬峰)參與平定了遼國的“皇太叔之亂”,真實歷史是在1063年,《飛狐外傳》的敘述時間則為清乾隆三十一年到三十四年(1766-1769年),前后700年左右,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丟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忠義之氣也丟得一干二凈。

最有趣的還是《鹿鼎記》里驚鴻一現(xiàn)的丐幫左護法吳六奇,這位混在順治、康熙年間的人物肯定算是范幫主的老前輩,小說里很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描述,在真實歷史上,卻是大清朝的一條忠犬。

吳六奇一生功業(yè)自背叛南明永歷政權(quán)起始,先以團練鄉(xiāng)勇大戰(zhàn)李定國,后在潮汕地區(qū)屢屢擊敗鄭成功及其子孫的進攻,且不說歷史上真實天地會組織的創(chuàng)建,應(yīng)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彼時吳六奇已死9年;只說天地會的“老板”就是鄭成功這位國姓爺,下屬打老板還打得那么開心,不是笑話嗎?

所以說,童話往往是騙人的,金庸大俠的成人童話也不例外。

事實上,金庸筆下為兩個宋朝前仆后繼的忠義丐幫本無實據(jù),那許多幫主、長老根本不存在。

你真的了解武俠小說里的“丐幫”嗎?

歷史上的“鐵丐”吳六奇穿清朝官服像,絕對是清廷的“死忠粉”

乞丐的源流,前人早有考據(jù),《左傳》里有晉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給他塊土坷垃,這是乞討的原型,真?zhèn)文摚K歸有此一說。到了唐朝,元結(jié)還專著一篇《丐論》,既是時評寫法,也反證了乞討者之多見。

自佛教傳入中國后,“原教旨”的僧人們也要托缽乞食,這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隋唐前后佛教風行,乞討怕也是國人常見的場景。只不過,“乞丐”真正成為一種“職業(yè)”,卻要從宋代開始,如《太平廣記》就將乞丐和馬醫(yī)、酒保、傭作和人販子相提并論。

北宋筆記《東京夢華錄》記載,汴梁街市上,各行各業(yè)都有自己的衣著服色,即使是乞丐也不例外,稍有不慎逾越了規(guī)矩,會為眾所不容,也可見,當時人已經(jīng)把乞丐當做“行業(yè)”之一了。

其間道理,怕仍與兩宋之際城市繁榮、流民增多有關(guān)。

秦漢制度體系下的中國,自上而下以古典軍國主義的律令約束,原子化的小家庭受到國家戶籍、賦役體系地嚴格限制,游民階層的合法生存空間幾近于無,貧民的生存選項,無非是以自耕農(nóng)的身份承受帝國的“義務(wù)”,或是舉家投獻豪強,以部曲的身份承受勢家大族的“義務(wù)”而已。

這套社會結(jié)構(gòu),直至隋唐仍舊沿襲難改,就連公認開放的大唐長安,也要靠里坊高墻區(qū)隔內(nèi)外,繁華的東市、西市,不過是長安城的一小部分罷了,更何況,夜間還要執(zhí)行宵禁,金吾衛(wèi)士的馬隊往來巡行,軍事化的管理仍舊遺風尚存。

直到北宋開禁,首都汴梁才成為真正的不夜城,游民社鼠才能在這商業(yè)發(fā)達的“近代化”都市中找到他們作為一個階層存在的空間。

有人或許會說,既然有了乞丐階層,自然應(yīng)該有丐幫。甚至扒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里世襲七代的“團頭”金老大,以證明北宋、南宋之交,已經(jīng)有了統(tǒng)轄全城乞丐的“丐幫”頭目,自然已有丐幫。

不過,請諸位看官注意,《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一文收入《今古奇觀》,乃是明朝馮夢龍所編白話小說,文中說事發(fā)宋朝,可不能說就是宋朝事,否則《封神演義》說李靖是商朝陳塘關(guān)總兵,我們就認定商朝該有“總兵”軍職,那不成笑話了?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說:

那丐戶中有個為頭的,名曰“團頭”,管著眾丐。眾丐叫化得東西來時,團頭要收他“日頭錢”。

丐戶之名,兩宋實無,元代起,始有“樂戶”、“儒戶”、“民戶”、“匠戶”、“醫(yī)戶”、“軍戶”之分,明太祖朱元璋號稱“恢復(fù)中華”,唐宋戶籍制度的好處不學,卻沿襲了元朝舊制,戶籍上專門開了“丐戶”一類。

明代人徐渭《會稽縣志諸論》說:“‘丐以戶稱,不知其所始?!宰ⅲ骸唬贺艏从挟a(chǎn),不得充糧里正長,亦禁其學?!?/p>

翻譯過來就是說,丐戶也是個世襲的身份,就算是有資產(chǎn)了,不要飯了,也不能當基層干部,更不讓讀書科舉,這是個完全歧視性的身份。

而“丐戶”、“乞丐團頭”一說,均不見于宋人記載,在明朝才出現(xiàn),想來丐幫成立應(yīng)該還是大明朝的發(fā)明。

你真的了解武俠小說里的“丐幫”嗎?

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的前丐幫幫主喬峰

有趣的是,近代人采訪、研究乞丐發(fā)現(xiàn),直到1930年代,“叫花子”世界中的歷史記憶,仍能回溯到明太祖封“團頭”,即在將死去的功臣封為各地“城隍”之余,把一部分下級士兵封為“世襲的團頭”。而且,鄉(xiāng)、縣、府層層統(tǒng)轄,還要接受知府、知縣、鄉(xiāng)官的管理。

這個情況,史無明載,道理上也很荒謬,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的有功士兵,怎么可能接受自己的子孫世世代代進入這樣歧視性的行業(yè)呢?這種口述記憶,我們只能理解為已經(jīng)存在的“丐幫”組織通過口述傳說,對自己歷史的一種合理性解釋,糙點說,就是給自己臉上“貼金”。

根據(jù)傳說和地域的不同,乞丐又形成了不同的門派,比如范家門,號稱是春秋時人范丹所遺,此人曾救過絕糧于陳蔡間的孔子,還得了圣人四句話:

范丹老祖借米面,來日孔子理當還;貼對聯(lián)處請稍候,家家戶戶不怠慢。

這半文半白的詞兒,孔圣人那時候人還真寫不出來,想想有“對聯(lián)”的時候,都啥時代了,明顯就是后人偽托孔子之名的打油詩。

另一家是李家門,號稱是宋仁宗生母李后所留,很好,“貍貓換太子”的劇目所出;伍家門,靠演奏樂器行乞,拜伍子胥為祖師爺;索家門,傳說以珍珠翡翠白玉湯救了朱元璋一命,后來得了御賜牛胯骨恩準行走十三省,這一派文化程度高,多以賣藝為生,如相聲開山祖師“窮不怕”就是其中成員。

用歷史的眼光看,上述各家門派的歷史構(gòu)建,都有濃重的民間戲曲痕跡,他們活動的傳承,也是信物化的,比如特殊的打狗棒,或者旱煙管之類的東西。由此推測,其誕生時間,很難超越明清,可能也就是晚清。

畢竟作為一個缺乏核心技藝傳承的階層群體,其組織很難抗衡戰(zhàn)爭、災(zāi)荒等大的社會變動,再看近代乞丐團頭的活動核心,“棲流所”,本身就是清朝官方規(guī)定的流丐收容所。

清代《保甲書》明載:

除瞽目跛足及七十以上男婦,十三歲以下小兒不禁外,其游食僧道、乞食壯丁……清還原籍。

這一套原籍收養(yǎng)制度,傳承自明朝,在政府執(zhí)行力強時,很容易將乞丐的脆弱“自治”組織破壞掉,直到乾隆二年,對于四川的流丐網(wǎng)開一面,允許一律收容,此后的管制自然越來越松,道光、咸豐之后,政府救助幾近于無,養(yǎng)濟院也好,棲流所也罷,為了生存,只能走向徹底的“幫派化”、“自治化”。

而“幫派”也好,“自治”也好,往往最高目標也就是求財,什么忠義理想是談不上的。

嘉慶、道光年間,有人統(tǒng)計了19個會黨組織,其中有6個是“丐幫”,這么多丐幫,曾經(jīng)有過反清復(fù)明經(jīng)歷的,只有道光末年廣東沙包會王蕭氏起義,一個女人帶著140多個乞丐反清被殺,這也是有史可查的唯一一次“丐幫”起義。

你真的了解武俠小說里的“丐幫”嗎?

民國時期的老年乞丐

大多數(shù)時候,乞丐對“忠義”沒什么興趣,更樂于鉆研“主營業(yè)務(wù)”,各種流氓招數(shù)推陳出新,試舉幾例,如“楔釘子”:

乞丐手拿一根約三寸長鐵釘子和一把小鐵錘,專在商號門前乞討。到店前高喊一聲:“掌柜的,發(fā)財您哪!”看見給的少,會喊“回回手吧,您哪!”若不理他,他就用釘子穿到右腮邊,貼近店門的左框,鐵錘當?shù)匾幌?,把腮幫子楔到門框上。

其實,那釘子是通過腮幫子上早有的小洞穿過,本身只為訛詐。這是一種自殘的要法,還有“街擂磚”,一些乞丐混混在繁華地段,跪在地面上,右手拿一塊板磚,左手套舊鞋,每向前拖一步,喊一嗓子:“老爺、太太呀!”同時板磚向胸口一擂……其他如強搶堵門的,提刀帶棒進民家的,宋朝時福建漳州即有。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上從沒有出現(xiàn)過有統(tǒng)一首領(lǐng)、分支機構(gòu)遍布省、府、縣的“丐幫”,至于“忠義”二字,國人常有“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反智經(jīng)驗,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的“屠狗輩”對大洋錢的興趣都比“忠義”來得大。(文/劉三解)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