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科學是一種陌生的思想形態(tài),它在人類的活動領域中姍姍來遲

科學為什么如此強大?科學為什么在人類歷史上來得如此之晚?是什么規(guī)則作為“幕后推手”統(tǒng)治著科學?《知識機器》一書的作者回顧了古希臘以及歐洲之外的古代中國和古印度文明的思想發(fā)展史

【編者按】

科學為什么如此強大?科學為什么在人類歷史上來得如此之晚?是什么規(guī)則作為“幕后推手”統(tǒng)治著科學?《知識機器》一書的作者回顧了古希臘以及歐洲之外的古代中國和古印度文明的思想發(fā)展史,認為,是許多“科學之外”的思想,比如美學或者神學等,成為了阻礙科學在當時當?shù)氐陌l(fā)展。而在近代歐洲,樸素的科學思想到底是如何轉(zhuǎn)變成了今日的模樣——作者所謂的“知識機器”的,人類通過系統(tǒng)而高效的知識機器,源源不斷地生產(chǎn)出科學知識,進而影響了整個世界。本文為該書引言。

如果你穿越到人類歷史上某個隨機選擇的地點和時間,那你很可能會住在一個沒有家具的潮濕的洞穴里,靠撿拾小如針頭的谷物,以及用一根一頭削尖的木棍狩獵猛獸維持生活。

不過要是你非常幸運的話,你可能會穿越到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穿著希臘世界的富人才能擁有的涼鞋。依靠這種特權地位,你可以享用差不多所有讓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文化發(fā)明。你可以從荷馬和薩福的詩歌中獲得快樂,去劇院觀賞《俄狄浦斯王》和其他古典戲劇杰作,然后雇一位音樂家在晚餐后為你的朋友們演唱小夜曲。你生活的城市可能受到法律和法院體系的約束,由創(chuàng)造了世界七大奇跡中某些杰作的建筑師和雕塑家一手建造,并由沿用至今的政治模式(君主制、寡頭制、運轉(zhuǎn)平穩(wěn)的民主制)治理。如果你有天賦和意愿,你還可以從事幾何學或哲學方面的高級研究。

而你很快就會注意到,這片文化樂土上缺少了一些東西。這里既沒有傳播速度比最快的馬還要快的X射線和磁共振成像(MRI)技術,也沒有讓生活在百里香香氣中的地中海人了解世界大事的音視頻報道。最令人震驚的是,這里沒有讓我們的先進醫(yī)學、運輸和通信技術成為可能的東西,也就是被稱為近現(xiàn)代科學的知識生產(chǎn)機器。

文明始于幾千年前,但這臺機器卻直到幾百年前才出現(xiàn)。怎么會花這么長的時間呢?

古代人并不是不想了解世界運行的規(guī)律。大約在前580年,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在港口城市米利都眺望著蔚藍的愛琴海,看到大海與天空在夏日的薄霧中融為一體,于是提出萬物最終都是由水構成的。他的學生阿那克西美尼并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最基本的物質(zhì)是空氣。幾十年后,住在西西里島的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火。而與此同時在米利都,我們同樣不太了解的泰勒斯的另一位學生阿那克西曼德提出,萬物都由潛能無限的無形物質(zhì)組成,他把這種物質(zhì)叫作“阿派朗”(apeiron),也就是“無限”的意思。

盡管這些思想家、他們的同代人以及后繼者——包括中國學者、伊斯蘭教大師、中世紀的歐洲修士——都巧妙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但這之中卻沒有一種觀點能脫穎而出,打敗其他所有觀點。盡管他們探索了大自然的深層結構,也提出了人類歷史上一些極具智慧的原始假設,但他們對于知識的儲備卻幾乎沒有什么貢獻。

原因很簡單。盡管前現(xiàn)代的自然研究有時也會提出正確的想法,但他們幾乎沒有能力讓自己的想法脫穎而出。5世紀,西羅馬帝國覆滅的時候,有關地球、行星和太陽之間關系的幾乎所有可能的假設都已經(jīng)被提出了:行星和太陽圍繞著固定的地球旋轉(zhuǎn),或者地球和行星圍繞著固定的太陽旋轉(zhuǎn)(由古希臘哲學家阿利斯塔克在前3世紀提出),又或者部分或所有行星圍繞太陽旋轉(zhuǎn),而太陽又圍繞著地球旋轉(zhuǎn)(這個想法通過古羅馬作家傳給了中世紀的哲學家,后又于15世紀在印度被獨立提出)。然而,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1000年之后,人們才在這些理論中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問題上基本達成一致,而且不久之后就明確了最終的結論。

這次巨大的突破發(fā)生在1600年至1700年這段令人興奮的時期,當時,經(jīng)驗主義探究從過去隨心所欲的猜測熱潮,演變?yōu)樵谌碌膶用嫔险宫F(xiàn)出發(fā)現(xiàn)力的研究方法——知識機器。驅(qū)動這臺機器的是一種受到嚴格控制的過程,它會利用觀測得到的證據(jù)對理論進行無情的“拷問”,支持某些理論,并推翻其他的理論。盡管偶爾會出現(xiàn)偏移或者倒退,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方法還是會取得明顯的進展。在泰勒斯曾經(jīng)觀察過地平線和海水的地方,我們的射電望遠鏡在外太空看到了暗物質(zhì)。

正是為了紀念這種新發(fā)現(xiàn)涌現(xiàn)的速度與發(fā)現(xiàn)方式上的突變,歷史學家將其稱為“科學革命”,而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則把革命取得的成果當作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這樣,他們就把“近現(xiàn)代科學”與之前的古代以及中世紀科學(有時為了強調(diào)顯著的不連續(xù)性,也稱其為“自然哲學”)區(qū)別了開來。在科學革命之前,自然哲學的創(chuàng)造性并不遜于近現(xiàn)代科學,在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推動下,它也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并且同樣重視感官方面的證據(jù)。不過,似乎還是缺少了某個特殊的東西。

為什么這個特殊的東西遲遲未能到來呢?在哲學、民主制度和數(shù)學接連闖進古代思想家的意識之門后,科學為何還徘徊在起點?為什么不是古巴比倫人將零重力觀測站送入環(huán)繞地球的軌道,不是中國漢族人在黃河沿岸的平原上制造出粒子加速器,不是瑪雅人在尤卡坦半島種植出轉(zhuǎn)基因玉米,也不是古希臘人研制出流感疫苗并完成心臟移植呢?

像革命、選舉、宣言和解放這樣的事件都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發(fā)生了。但是像“科學方法尚未出現(xiàn)”這樣令人失望的事情卻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近現(xiàn)代科學并沒有出現(xiàn)在民主制的雅典,沒有被亞里士多德發(fā)明出來。它也沒有出現(xiàn)在1000年前的中國,盡管當時的中國有凝聚力,具有學術傳統(tǒng),也具有技術方面的實力。古時的伊斯蘭醫(yī)學和歐洲醫(yī)學都沒能成功地發(fā)展為真正的科學。至于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還有高麗王朝和柬埔寨的高棉帝國,以及先后建立孔雀王朝和莫臥兒王朝的印度,我們視他們的廟宇和金字塔有如奇跡,也為他們多姿多彩的戲劇和舞蹈傳統(tǒng)而驚嘆,但是這些富饒、強大而精深的文化也都不是科學的發(fā)明者。

因此,科學長期的缺位不能通過一連串特定的事件,或者風俗與環(huán)境間某種特定的組合來解釋。不管是民主政體還是神權政體,東方還是西方,泛神論者還是圣書之民,都沒有孕育出科學。似乎是科學本身的某些性質(zhì)讓全世界的人類都難以接受。

我認為答案就是:科學是一種陌生的思想形態(tài)。要理解它為何在人類活動領域中姍姍來遲,我們需要認識到科學方法固有的陌生性。

《知識機器》,[美]邁克爾·斯特雷文斯(Michael Strevens)著,任燁譯,鸚鵡螺|中信出版集團2022年6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