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粵菜名廚的上海往事

2022年3月放榜的涵蓋中西所有菜系的“黑珍珠餐廳指南”,全球有283家餐廳上榜,粵菜餐廳以64家的上榜數(shù)繼續(xù)大受歡迎,但廣州只有13家,此外深圳5家、汕頭4家、順德2家,另香港10家,澳門7家,而嶺南以外23家中,上海11家,僅次于粵菜大本營廣州,高于以新派粵菜著稱的香港,令…

2022年3月放榜的涵蓋中西所有菜系的“黑珍珠餐廳指南”,全球有283家餐廳上榜,粵菜餐廳以64家的上榜數(shù)繼續(xù)大受歡迎,但廣州只有13家,此外深圳5家、汕頭4家、順德2家,另香港10家,澳門7家,而嶺南以外23家中,上海11家,僅次于粵菜大本營廣州,高于以新派粵菜著稱的香港,令我們想起了民國時期粵菜黃金時代的海派粵菜風光。

我們知道,“食在廣州”得名的歷史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悠久。清初的屈大均說嶺南飲食之美,是由于“天下所有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然而到咸同之際,廣州食柄,猶操于“姑蘇酒樓同行公會”;清末民初,以接待當時的官宦政客,上門包辦筵席為主要業(yè)務(wù)的八大“大肴館”——聚馨、冠珍、品榮升、南陽堂、玉醪春、元升、八珍、新瑞,都是屬“姑蘇館”組織的,而老行尊馮漢先生進一步說,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食在廣州”的全盛時期,全市仍有100多家大肴館,可見“姑蘇館”的影響力及其流風余韻。而真正唱響“食在廣州”的,也并不是主要在廣州,而是在上海。上海才是真正的大市場,才是各大菜系比拼的大舞臺,使各大菜系兼容并蓄,奮發(fā)創(chuàng)新,最后借助傳媒中心的鼓吹之力功底于成。事實上,幾乎所有“八大菜系”,都是在它們走出各自鄉(xiāng)邦之后,跨區(qū)域跨市場融合發(fā)展,調(diào)適眾口,才可能獲得認可,贏得名聲,成為享譽全國的一大菜系的。

民國時期,粵菜風行上海,尤其是新雅飯店的粵菜,還贏得了“國菜”殊榮。這可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后人、著名劇作家舒湮(冒效庸)說的:“粵菜做法最考究,調(diào)味也最復(fù)雜,而且因為得歐風東漸之先,菜的做法也攙和了西菜的特長,所以能迎合一般人的口味。上海的外僑最曉得‘新雅’,他們認為‘新雅’的粵菜是國菜?!保ā冻缘膹U話》,載《論語》1947年第132期)這里面,廚師當然是首功。我們不妨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肖良初、康輝說起,再倒敘往日的輝煌。

1951年國家組建“新中國第一個國賓館”——錦江飯店,首任行政總廚即廣東順德人肖良初(1906-1985)。當年在上海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他曾與另外九位順德籍廚師結(jié)為兄弟,守望互助;他是老大,他還有一位師父郭大開,也是一代名廚,當然也是順德籍了。據(jù)說,1961年順德大良公社書記的月工資是70元,大學一級教授比如中山大學陳寅恪先生的工資也才381元(俗稱“381高地”),而肖良初在錦江飯店的月工資是540元,可見其身價之高。再說,錦江飯店可是在著名的錦江川菜館的基礎(chǔ)上組建的,大名鼎鼎的四川籍的董竹君女士順位過來任董事長,廚師長卻請的順德籍的肖良初,也可想見粵菜在上海的地位、順德籍廚師在上海的地位以及肖良初出色的本領(lǐng)。

1978年6月30日的《文匯報》上報道肖良初

1978年6月30日的《文匯報》上報道肖良初

在錦江飯店,肖良初先后為一百多個國家的國王、總統(tǒng)、首相、總理等政要主廚或安排菜式,其中的“三大杰作”,堪入廚史。其一是1952年,作為新中國派出的第一位廚師代表參加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不僅以一款“荷葉鹽雞”奪得烹調(diào)表演會金獎,而且“征服”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統(tǒng)皮克,獲贈金筆和親筆簽名的個人照片,堪稱外交軼事。其二是1954年喜劇大師卓別林訪滬,吃了肖良初的“錦江香酥鴨”后,嘆為“畢生難忘的美味”,竟向周總理提出打包兩只帶回美國與家人分享。其三是撒切爾夫人1982年訪問上海,香港船王包玉剛在錦江設(shè)宴款待,肖良初以七十六歲高齡重出掌勺,一下引爆了香港媒體的興奮點,報道幾欲喧賓奪主:“船王午宴英相,順德廚師掌灶”,“主廚是七十八歲(七十六)歲肖良初,順德大良人……”其實,肖良初廚師生涯的傳奇之巔,應(yīng)該是在1961年的聯(lián)合國日內(nèi)瓦會議上。1954年,新中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聯(lián)合國討論重大國際問題的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了維護這一成果,1961年,聯(lián)合國再開日內(nèi)瓦會議。古語云,折沖樽俎,即在酒席宴會、觥籌交錯間,解決重大問題。這也是總理周恩來最為擅長的技巧之一。折沖樽俎的效果如何,掌廚政者的表現(xiàn)非常關(guān)鍵。當此之際,外交部部長陳毅欽點了肖良初。而肖良初也傾情回報,所創(chuàng)制的八珍鹽焗雞,受到各國嘉賓的交口稱譽。這款名菜,乃是在廣東客家菜東江鹽焗雞的基礎(chǔ)上,在雞腔內(nèi)加入雞肝、鴨肝、臘肉、臘腸、臘鴨肝、臘鴨腸、臘板底筋、醬鳳鵝粒等配料,用荷葉包裹,外以錫紙包住,在海鹽中焗熟,雞肉的鮮冶、鹽香的濃郁、荷香的清淡、臘味的馥郁,能神奇地集于一體。

1955年,北京飯店擴建后,國務(wù)院派專人到上海,委托錦江飯店幫助挑選推薦廚師人選,肖良初舉賢不避親,推薦了他們當年美華酒家十兄弟中的老小、31歲的康輝。北京飯店可是廚師界的殿堂,大師云集:川菜有南肖(良初)北范的范俊康及羅國榮,淮揚菜有朱殿榮、王杜昆,粵菜有張橋、郭時彬,湘菜有陸俊良,豫菜有侯瑞軒,1958年周總理又親自把譚家菜請了進來,彭長海、陳玉亮也堪稱正宗傳人……但是,不愧是“食在廣州,廚出順德”,康輝很快就脫穎而出,1961年就被委以重任,到中南海給毛主席當廚師,此外,他還做過一段時間胡志明的廚師,創(chuàng)制的“脆皮雞”,成為胡氏的最愛;投桃報李,此后胡志明每次訪華,必請康輝同席共膳,還曾親自為他夾菜,待若上賓,簡直令康輝“受寵若驚”。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對家鄉(xiāng)的粵菜情有獨鐘,每次家中招待親朋好友、外國貴賓,都要請康輝主廚;他創(chuàng)制的“酒烤比目魚”,成為宋氏最愛??递x后來說起來,輕描淡寫的:“比目魚烤出來,澆一點沙拉油,就可以上桌”,“做法很簡單,用不了多少時間”。實際上,他口中的“用不了多長時間”,從頭到尾也要花5個小時啊!

康輝

康輝

康輝最珍視的經(jīng)歷是1962年給毛主席做年夜飯,那是三年困難時期后的第一年,只允許康輝為主席做幾碟湘味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再配上大米飯加饅頭,唯一撐場面的是葡萄酒,因為主席還邀請了溥儀、章士釗和另外三位名流。這等規(guī)格的年夜飯,外人是難以想象的,無法不令康輝銘心刻骨。

后來,康輝出任北京飯店行政總廚,并負責籌建釣魚臺國賓館和人民大會堂餐廳,構(gòu)筑起北京國宴的三足鼎立格局。至此,南北兩大國賓館,悉歸順德人掌勺。順德菜,在某種意義上,便成為那個時代的“國菜”了,康輝更成為中國廚師的一代國寶:1982-1984年三次應(yīng)邀赴法交流切磋廚藝,名動法蘭西,被法國名廚協(xié)會邀請為會員,并被授予“烹飪大師”稱號;1985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1987年當選為中國烹飪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1988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烹飪大賽中擔任評委;2002年被授予國寶級烹飪大師稱號——全國僅十六人獲此殊榮。

除肖、康兩位大師外,《上海飲食服務(wù)業(yè)志》第一篇《飲食業(yè)》第七章《名店名師》第二節(jié)《名師》,載錄了11位各菜系名師小傳,其中粵菜名師2人,分別為李金海和冼冠生:

李金海(1876-1947年),廣東番禺人。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入福州路杏花樓廚房間當學徒,后成為該店廚房的當家名師。杏花樓原是一家廣東風味的小吃店。至20世紀20年代,由李金海集資接盤。以后他又盤進隔壁小旅館,翻建加層,擴大營業(yè)面積。1927年春新店落成后,杏花樓已成為具有七開間門面,四層樓面,備有電梯上下,經(jīng)營“中西大菜、喜慶筵席、龍鳳禮餅、回禮茶盒”的著名酒樓。1928年,李金海見廣式月餅在上海市場暢銷,李在原來生產(chǎn)龍鳳禮餅的基礎(chǔ)上,聘請了月餅名師,試制廣式月餅,著眼于創(chuàng)制本店特色。從這年中秋節(jié)開始,就借鑒錦芳餅家和冠生園的月餅,進行逐只解剖,精心研究,然后定出自己的用料和配方,試制了五六擔(每擔50公斤)月餅,贈送老顧客品嘗,廣泛聽取意見;后又經(jīng)過兩年試銷,反復(fù)改進,不斷提高,使產(chǎn)品有了自己的特色,受到眾多顧客的贊揚。并在此基礎(chǔ)上,他堅持選用優(yōu)質(zhì)原料,不斷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如選用儲存兩年以上的玫瑰花取代高粱酒作香料,創(chuàng)制了玫瑰豆沙月餅,頗受顧客歡迎。李金海還借用神話傳說、名勝古跡,先后創(chuàng)制了定名為“嫦娥奔月”“月中丹桂”“銀河 夜月”“三潭印月”等30多種杏花樓高質(zhì)量的特色月餅,并請著名畫家繪畫“嫦娥奔月”彩色國畫配貼盒面,精制質(zhì)地堅硬的餅盒。由于杏花樓月餅質(zhì)量好,定名優(yōu)美,裝潢精致,因此,備受顧客歡迎。產(chǎn)品問世不久,其產(chǎn)量、質(zhì)量均躍居全市同業(yè)之冠,盛銷不衰。

杏花樓老門面

杏花樓老門面


杏花樓內(nèi)部

杏花樓內(nèi)部


杏花樓月餅的老包裝

杏花樓月餅的老包裝

冼冠生(1887-1952年),名炳成,字冠生,出生在廣東佛山一個裁縫家,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yǎng)成人。14歲時來滬,在表兄所開的“竹生屋”飲食店幫伙。幾年后在九畝地自設(shè)“陶陶居”點心店,但業(yè)務(wù)清淡。當時上海文明戲盛行,南市“新舞臺”戲院演出連臺本戲經(jīng)常滿座,冼就試制陳皮梅和果汁牛肉干等在戲院門口出售和場內(nèi)托盤叫賣。由于風味獨特,價廉物美,頗受歡迎。冼又專程回佛山老家,學習制作話梅技藝。重返上海后,他精心制作產(chǎn)品,并用印有“香港、上海冠生園”字樣的商標紙包裝,美觀衛(wèi)生,頗受歡迎。未幾,在老城廂附近就小有名聲。1915年由“新舞臺”名演員夏月珊等人出資,冼以商店和設(shè)備作價入股,在九畝地開設(shè)食品店,取名“冠生園”,冼冠生任經(jīng)理。由于他經(jīng)營有方,3年后冠生園改合伙為股份有限公司,資金增至15萬元,并設(shè)董事會,冼仍任經(jīng)理。之后,他在局門路建一自產(chǎn)自銷的食品工廠。冠生園牌子在上海打響,冼又在南京路設(shè)總店,九畝地原址改為“冠生園”老店,并在二馬路設(shè)發(fā)行所,經(jīng)辦批發(fā)業(yè)務(wù)。他還在漕河涇建了一座大型食品工廠。冠生園在上海奠定基礎(chǔ)后,冼冠生就積極籌劃向外地發(fā)展。他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逐步在武漢、天津、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起分店,分店之下再設(shè)支店、代理店,同時設(shè)一個食品廠, 一個發(fā)行所,形成工商一體的食品企業(yè),使冠生園在上海食品行業(yè)中同泰康、梅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冼冠生熱愛祖國。他以“食品救國”為口號,以價廉物美的產(chǎn)品與充斥上海的洋貨相抗衡。1937年淞滬戰(zhàn)爭中,冼冠生加緊勞軍生產(chǎn),將面包、光餅、咸魚、醬菜等用卡車源源不斷運至前線,慰問浴血奮戰(zhàn)的將士。為此,馮玉祥贈以“現(xiàn)代弦高”的稱號。解放后,冼冠生繼續(xù)主持上海冠生園業(yè)務(wù),至1952年去世時止。

冼冠生

冼冠生


冠生園

冠生園

此外按姓名、出生年份、單位和技能特長簡要記錄了一些各幫名師,其中粵菜名師占4位,分別為:肖良初,1906年,錦江飯店,著名川幫大師;何喜惠,1908年,美心飯店,著名廣幫烹調(diào)師;余洪,1896年,大三元酒家,著名廣幫砧礅師;宋泰來,1904年,大三元酒家,著名廣式糕點師。(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6年版)按:說肖良初為著名川幫大師,顯非,前已有述。

上述這些名廚大師,因為列名入傳而為今人所熟知,其實更早的一些名師,因時代風塵的湮沒,今人不復(fù)知曉,在當時,多宣傳于報章,不僅有功于食林,更是粵菜不應(yīng)忘卻的歷史?!渡陥蟆?942年6月3日有一篇署名熟客寫的《漫談十家粵菜館》,說當時上海第一流的菜館,幾乎全部是粵菜館,而其他地方菜的菜館,甚至連華人所設(shè)立的西菜館在內(nèi),無論在資本、設(shè)備、人事、菜式各方面都相差太遠,所以若以第一流說法,粵菜幾乎是“清一色”—— “那清一色的份子是新雅、新華、京華、紅棉、美華、金門、國際、榮華、南華,與最近行將開幕而已轟動全滬的新都飯店,卻巧合成‘十大家’”。然后特別介紹了京華粵菜館的名師梁炳:“京華最大的特點是廚子梁炳的好身手,四只熱炒尤見‘眼兒美、美在眉’。據(jù)說梁司務(wù)的‘熱炒’,倘有心人每天去吃他四只,可在一月中不炒‘冷飯’,那真的‘花樣百出’,嘆為觀止了?!鄙院笥幸黄蒂t的《廣東人的吃》(載《繁華報》1945年5月20日)也寫到已跳槽康樂酒家的梁炳,并及于其他幾家粵菜館的名廚:“惟粵人……對食品,不厭求詳,力圖考究,中菜之花樣,亦獨以粵菜為最多,而以此技飲譽廚壇者,大有人在。如康樂之梁炳,南華之馮培,新華之陸十二,榮華之陶亦祥等,固其中之佼佼者?!痹俸髞恚洞蠊韴蟆?948年6月16日王鈕的文章《朱門酒肉臭的上海:粵廚分新老二幫》則寫了這些粵菜名廚成長之不易,及其身價之不菲:

上海的粵菜分為二幫,一是老廣東幫,這是在上海多年的廣東籍廚司,這幫廚司包括新華、紅棉、康樂、京華、一家村、榮華。另一幫是新廣東幫,是從廣東請來的廚司,是新雅、新都之流。而前者這許多家,總管理是一個人,叫鐘標。雖然股東是各歸各的。

成一個廚司,不容易,粵廚從下手升為上手,要八年至十年的時間,而廚司也有科學管理,分爐頭、冷盆、熱炒、蒸、烤、湯各種專門人才,每一部分還分上手和下手,而生意的大小,看爐頭的多少,像康樂爐頭是六座,頭二座是燒席菜的,三、四座是炒零菜,五、六座是炒面炒飯的。紅棉有五座,新華有三座。粵幫廚司待遇,約三四千萬元。

新雅粵菜館

新雅粵菜館

《快活林》1946年第16期刊登了一篇署名新食客的文章《閑話粵菜:官廚風味碩果僅存,又一樓中明星熠熠》,這篇文章非常重要,因為“食在廣州”的興起,與廣州官廚即北方來的官員所攜帶的私廚的影響有很大的關(guān)系;陳培先生的《北方風味在廣州》(見《廣州文史》第四十一輯《食在廣州史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說早期廣州赫赫有名的足資表征 “食在廣州”的貴聯(lián)升、南陽堂、一品升等餐館,都是那些并未隨官遷轉(zhuǎn)而落地生根的官廚開辦或主理。所以,民國食品大王冼冠生的《廣州菜點之研究》(載《食品界》1933年第2期)特別指出廣州菜所受外來影響,特別是受官廚(外來官員的私廚)的影響,并連篇列舉,對于我們理解“食在廣州”的 形成,至今仍富有啟迪:

廣州是省政治省經(jīng)濟的紐樞,向來宦游于該地的人,大都攜帶本鄉(xiāng)庖?guī)熞钥炜诟?。然而做官非終身職,一旦罷官他去,他們的廚司便流落在廣州開設(shè)菜館,或當酒肆的庖手維持生計,所以今日的廣州菜,有掛爐鴨、油雞(南京式),炸八塊、雞湯泡肚子(北平式),炒雞片、炒蝦仁(江蘇式),辣子雞川燴魚(湖北式),干燒鮑魚、叉燒云南腿(四川式),香糟魚球、干菜蒸肉(紹興式)。關(guān)于點心方面,又有揚州式的湯包燒賣,總之,集合各地的名菜,形成一種新的廣菜??梢姟俺浴痹趶V州,并非毫無根據(jù)。廣州與佛山鎮(zhèn)之飲食店,現(xiàn)尚有掛姑蘇館之名稱,與四馬路之廣東消夜館相同。官場酬應(yīng),吃是一種工具,各家廚手,無不勾心斗角,創(chuàng)造新異的菜點,以博主人歡心,汀州伊秉綬宴客的伊府大面,便是一例。李鴻章也很講求食品的,國外都很有名,他在廣州,第一人發(fā)明燒乳豬,李公集會湯,都在李府首次款客之后,才流傳到整個社會。岑西林宴客,常備廣西梧州產(chǎn)之蛤蚧蛇、海狗魚、大山瑞等,近則此種風味,已吹至申江之廣式酒家。

所以《閑話粵菜:官廚風味碩果僅存,又一樓中明星熠熠》先論官廚之重要,說“名廚子出身其中,且有廚官之名,因若輩見多識廣,百味遍嘗,堪稱一時之全材也”。再敘其中的名廚馮唐:

馮幼年即入(兩廣總)督府(張鳴岐)廚房行走,歷有年時,后來僅以及冠之年,居然上席會菜。改世后,又入廣州貴聯(lián)升酒家,所為各菜,多督府秘笈,遂馳譽一時。后各酒家乃競相羅致,旋為滬上粵南酒家所聘。紳商大賈,入席試其熱炒,頓覺有異,不久即名滿歇浦,近年國際飯店孔雀廳廚事即由其主持。東亞又一樓為食客下海所創(chuàng)辦者,如章蔀農(nóng)吳權(quán)盛等,咸慣試其風味,即厚聘之。食客賓至如歸,每月大宴會,馮必洗手入廚,親自出馬。

其實,馮唐雖于粵菜頗有助益,其作風也正得粵菜精華:

粵菜之精華,能薈萃供應(yīng)天下之胃口,隨地施宜,馮唐固老于斯道者。其以熱炒馳名,即在于先獲人心。嘗見其會菜后,恒窺伺于食客簾間,食客舉箸將盤中食盡,馮始欣然去;如食客對其所煮之菜,食胃不暢,宴后,必請于主人,詢問咸淡,及眾客批評,而就其言夜襲以改善,虛懷若谷,不失廚人風度。頃聞又一樓中,座客常滿,馮唐之吸引力也,官廚碩果,無怪其然,不可謂非滬上食客之口福。

如此相得益彰,使上海灘粵菜名廚人才輩出,名店長盛不衰。過去如此,今日亦然!

本文摘自《粵菜北漸記》。

《粵菜北漸記》,周松芳/著,東方出版中心,2022年8月版

《粵菜北漸記》,周松芳/著,東方出版中心,2022年8月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