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讀陳洪綬書畫:少而妙而神,老則化矣

明代的陳洪綬是一位人物、花鳥皆精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地位。2022年是陳洪綬逝世370周年,近期,“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正在徐渭藝術館(紹興博物館分館)對外展出

明代的陳洪綬是一位人物、花鳥皆精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地位。

2022年是陳洪綬逝世370周年,近期,“高古奇駭——陳洪綬書畫作品展”正在徐渭藝術館(紹興博物館分館)對外展出,昨天更新了部分展品,包括《右軍籠鵝圖》軸、《萱花芝石圖》軸等。展覽以陳洪綬人物畫為重點,選取其不同時期、不同題材的作品,并兼及其文化背景和師友傳承,展現(xiàn)其畫風背后蘊涵的追溯本源、別開生面、張揚個性的藝術精神。

三百多年來,陳洪綬的畫一直在中國畫壇上放射出異樣的光輝,尤其是他的畫奠定了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上最大的畫派——海派的基礎。海派的影響至今又遍及全國,甚至遠到美、日、英、加、法等國以及東南亞地區(qū)。

一、陳洪綬的藝術

據(jù)清人總結,老蓮的畫,一生筆墨四變,入“三境”,即由“妙”入“神,由“神”入“化”。故宮博物院所藏陳洪綬《花鳥扇》中,唐九經曰:“(陳)章侯生不滿六旬,其筆墨凡四變,少而妙而神,老則化矣。其變也大率十年一轉,茲其由少而壯,出妙人神之時也,章老(洪綬)嘗自評日:‘余畫至老雖絕筆墨之蹊,然欲反而為壯所為,則又不能,以老近略,而壯必求詳也?!^此始知其評不謬?!贝嗽u大抵中肯。(古人所說的“少”一般指30歲以下)所謂“化”即淡之極也,中國畫把“自然”列為上品之上,也即后來所說的“逸”。陳洪綬的“化”不僅包括“逸”,而且也是陳洪綬的人品在畫上的充分體現(xiàn)?!扒f子”謂之“物化”,它是“道”而不僅是畫了。陳洪綬老年的畫“化”矣,即是說完全脫離塵俗之境,進入了最超逸的境界。我所見到的陳洪綬少年時的作品,以翁萬戈所藏《陳洪綬父子合冊》較早。從風格上判斷,當畫于30歲之前,梅枝用筆剛而硬,堅而實,乃南宋人的畫法。北宋人的畫法雖硬而不剛。洪綬早年生活在杭州,杭州乃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故所傳南宋畫較多。他30歲左右所創(chuàng)作的人物畫,也喜用這種剛硬直折的線條。

陳洪綬早年的花鳥畫,以師法宋人為主,堅實而謹嚴,濃艷而雄渾。雖有一些個人面貌,然并不突出,故只能列入妙品或能品。陳洪綬壯年花鳥畫大大超過早年?!睹麝惱仙徎B草蟲冊》中載有十幅,是他37歲時畫成的一套冊頁。這一套畫是陳洪綬初入壯年的作品,也是由妙入神時的作品,稍強于“妙”,但還不十分“神”。

明 陳洪綬 荷花鴛鴦圖 軸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所藏《荷花鴛鴦圖》軸,是陳洪綬壯年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畫中荷花白粉鋪底,花尖著淡紅,渾厚而不浮艷;荷葉深綠色,葉脈突出。最難得的是筆墨色彩都顯得十分安靜、沉著,可見陳洪綬的個人風格已臻成熟。只是荷花前那塊大石頭,仍以硬而帶方折的實線勾勒(線條比晚年用線粗闊),尚未入“化”。蝴蝶和水中鴛鴦都比早年所作入“化”得多。故此類畫可謂壯年“神”品的主要面貌。

陳洪綬早年、壯年畫石用線比較粗闊堅硬、濃重實在而又直折方勾。晚年所作的畫中,石頭造型雖與中年時期的作品一樣,但用線已變得細勁柔和、淡勻輕緩、圓轉而又秀細,絕無早年那種粗硬直折的氣氛。而且整體上變柔潤為勁緊,外壯為內斂(精力內含集中),不點苔點,更無早年、壯年畫中那樣濃重的給人強烈刺激的苔點,著色亦更趨古淡,超越了宋、唐,直入六朝人的堂奧。晚年畫只用淡淡的粉鋪設,不像早年、壯年時期的作品那樣用粉厚重。枝干花朵的線條不是早年那樣認真的,用重而實的筆勾,而是隨意的、舒緩的乃至若有若無的寫出。線條表面似無規(guī)律可尋,實則內在變化極妙,處處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和意趣。蝶也比早年畫的淡雅得多,顏色對比并不強烈,卻有著十分微妙的變化。綠色的花葉也不像早年畫綠葉那樣濃艷厚重,卻并不顯得單薄,而是有更近自然之感。

總結陳洪綬晚年之畫,簡而言之可謂跡簡意澹而雅正。他早年、壯年畫求詳;晚年畫在無意中流露簡略,筆簡、墨簡、色簡、物景略,這叫跡簡。早年、壯年用功夫畫,求強烈的對比,多用濃重筆墨;晚年似有似無地輕緩地畫,無意中減少了強烈的對比,筆墨皆淡清、淡化,這叫意澹。早、壯年畫是用心在創(chuàng)作,筆墨設色都很講究,不是自然而然,所以都沒能“淡”到一定程度;晚年畫不是用心畫,而是隨意畫,卻自然流露了他心境中的淡泊寧靜、空明無欲以及舒緩的氣氛,這叫雅正。一個心境煩躁的人,在他筆下必有煩躁的筆墨。尤其是陳洪綬畫中這樣高古的線條,心煩意躁的人是畫不出的。一個心懷勢利、欲以畫投人所好的人,他的筆墨必從俗,必求面面俱到。因為作畫的目的不正,畫也就俗,不但不能雅正,而且必走向其反面:俗而不正。

陳洪綬晚年畫超過了“神”而進入了“化”的境界。這時期的畫是那樣的平和、自然、簡淡而又不乏微妙的變化,一片“化”境。這種境界不但明清人沒有達到,就是在宋元大畫家的作品中也不多見。如前所述,它已超越了宋、唐,直入六朝人的堂奧,但又比六朝人成熟得多,豐富得多。

陳洪綬最擅長、成就最高的乃是人物畫,應該說他的山水皆受其人物畫的影響。

明 陳洪綬  九歌圖之湘夫人  清康熙刻本《楚辭述注》  魯迅美術學院圖書館藏


明 陳洪綬  屈子行吟圖  清康熙刻本《楚辭述注》 魯迅美術學院圖書館藏


現(xiàn)存的《九歌圖》十一幅加上一幅屈原像(一般稱之為《屈子行吟圖》)是陳洪綬年輕時的作品,而且可以確定是他19歲時所作。

其一;據(jù)陳洪綬好友周亮工所記:

章侯兒時學畫,便不規(guī)形似,渡江拓杭州府學龍眠《七十二賢石刻》,閉戶摹十日,盡得之,出示人日:“何若?”日:“似矣。”(陳)則喜。又摹十日,也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眲t更喜。盡數(shù)摹而變其法,易圓以方,易整以散,人勿得辨也。

杭州府學是南宋時的一所皇家學校(太學),原為岳飛住宅,龍眠即北宋大畫家李公麟。南宋高宗曾到太學視察,下令刻孔子及其七十二大弟子的像于太學并加贊詞于其上,于是刻了北宋李公麟創(chuàng)作的《圣賢圖》。這一套圖至今猶在杭州孔廟中,孔子坐在榻上,七十二賢立著聽教,共七十三人,刻在十五塊長方形的石頭上。除了第十塊石已失去,其余完好無損。李公麟的畫學顧愷之、陸探微,顧、陸都是六朝畫家,用線細如游絲,被稱為“春蠶吐絲”,線條整而長,舒緩而穩(wěn)靜,圓轉而無方折,現(xiàn)存的李公麟石刻《圣賢圖》就是這樣的。陳洪綬渡江到杭州府學中拓下這套畫回去閉戶臨摹十天,別人看了說學得很像,他很高興;又摹了十天,別人看了說不像,他更高興。因為他幾次摹寫而變其法,變圓折為方折,變整為散,改變成自己的方法了。從現(xiàn)存陳洪綬的《九歌圖》之用筆來看,大部分都是細圓的,但方折的也頗多。他中年所畫的《水滸葉子》,直折的方筆成為其顯著特征。六朝人作畫的線條是長的,自上而下一筆畫出,故曰整。陳洪綬的線條變?yōu)榉降模修D折,有起止,故曰散。但陳晚年又回復到了六朝顧、陸用筆的細圓如游絲上去了(詳下)。他開始臨得似,是盡得古人之技法,故喜;后來又臨得不似,是有了自己的新技法,故更喜。

明 陳洪綬 水滸葉子  


其二,陳洪綬《自撫周長史畫》云:

吾摹周長史畫,至再三猶不欲已,人曰:“此事已過周(超過了周長史),而猶嗛嗛(遺憾),何也?”吾曰:“此所以不及者也。吾畫易見好,則能事未盡也。長史本至能,而若無能,此難能也?!薄?/p>

從這段話可知陳洪綬臨摹過周長史的畫,周長史即唐代著名人物畫家周昉,字景云,官至宣州長史。周昉畫人物師法張萱,爾后超過了張萱。他獨創(chuàng)《水月觀音》,畫佛家之觀音菩薩在水邊看月亮,十分新奇,從學者甚眾,被稱為“周家樣”。周作畫“衣裳勁簡,彩色柔麗”,“昉畫婦女,多為豐厚態(tài)度者”。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圖》,今存遼寧省博物館,線條清圓細勁,疏淡柔和,所畫婦女皆肥胖,和陳洪綬的畫確實相似。

實際上,陳洪綬的畫受周昉樣式的影響最大。明清人物仕女畫皆以細瘦苗條為美,獨陳洪綬畫人物比較肥厚,有的非常肥厚,不肥厚者很少。當時有人譏笑他畫的女人太肥,陳洪綬不接受這一意見。據(jù)周亮工記載:

君載云:張萱工仕女人物,不在周昉之右,平生見十許本,皆合作(精品),畫女人以朱暈耳根,以此為別,不可不知也。余過富沙,張石只使君,以萱仕女一卷惠余,秾麗豐肥,不獨朱暈耳根,頰上亦大著燕支(胭脂),絹雖百斷(破碎),神采奕奕也。以示陳章侯,云:非萱莫辦。且詫余曰:君常誚余女太肥,試閱此卷,余十指間娉婷多矣。

陳洪綬看到張萱畫的仕女很肥,便說:看看張萱的畫吧,我手下的仕女苗條多了。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有陳洪綬《對鏡仕女圖》(絹本),自識:“洪綬似(贈給)天耳社兄?!碑嬛幸幻烂采賸D對鏡自賞。畫中的衣紋線條細勁,但和他晚年作品中線條的細勻清圓柔韻不同。壯歲的線條基本上是細勻的,但仍有轉折和輕重的變化,且內含蒼遒剛勁之利,不若晚年的線條之如游絲一樣高古。

明 陳洪綬  楊升庵簪花圖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所藏陳洪綬《楊升庵簪花圖》(絹本)顯然是他的精心力作。從風格上判定,和《對鏡仕女圖》同屬一類,但更進一步,當是他壯年中期的作品。畫中的主要人物,頭戴鮮花的壯年男子就是楊慎(1488~1559)。此圖中人物線條頗見功夫,畫家時時控制住手中筆,輕緩地運行,注精凝神,處處著力,不像《對鏡仕女圖》中線條時有輕重剛柔的不同,而是如春蠶吐絲般的細勻,缺乏功力的畫家是無法控制住筆使之勻而靜、圓而勁的。這幅畫中的線條雖然還沒有達到他晚年線條那樣古雅悠淡的程度,但也十分難得。

比《楊升庵簪花圖》再進一步的杰作是《宣文君授經圖》(絹本)。此圖是陳洪綬41歲時為他的姑母祝壽而作。圖中畫一貴婦(宣文君)端坐高堂,階下九大弟子跪拜于左右,堂下侍女九人趨奉兩旁。上方及堂前白云繚繞,堂中大案屏障,階前左右皆長松巨木,花卉水石,遠近縱橫,布置精妙,場面宏大,氣勢非凡。這是陳洪綬一生中最見功力的精品之一。其人物寬袍大袖,形態(tài)各異,都作了夸張。白云如繞線之圈紋,嚴正而富裝飾味,除了石頭的線條細而有方折外,余皆如春蠶吐絲,高古清圓而細勁,超越唐宋,直追六朝而功力過之。陳洪綬早年繪畫學唐宋六朝,易整為散,易圓為方,現(xiàn)在又變方為圓,變散為整了。寬袍大袖的線條雖長,皆一根到底,不另起筆,不加折挫,不作停頓,而精力內涵,凝神始終,無一松懈之處,最為難能可貴。魏晉以降,實無人能過之??梢哉f,《宣文君授經圖》基本上奠定了他晚年的畫風。

陳洪綬只活了55歲,甲申之變(即明朝滅亡的1644年)是他一生的重大轉折,這一年他47歲,我們把此后的作品定為晚年之作。甲申之后,陳洪綬在大部分作品上作“老遲洪綬”或者書“老遲”、“悔遲”等。

明 蕉林酌酒圖  明 陳洪綬  絹本設色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蕉林酌酒圖  局部


陳洪綬晚年作品不但精而且多。天津藝術博物館所藏《蕉林酌酒圖》,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高士在芭蕉林下把盞自飲,石案前面二女子,揀菊煮酒;右邊一個樹根造型的茶幾頗令人注目。這幅畫是陳洪綬晚年心情苦悶的自我寫照,同類作品頗多。畫右上自書“老遲洪綬”,二印,一為“陳洪綬印”,一為“章侯”。陳洪綬晚年的人物畫作和他的花鳥畫、山水畫是一致的。人物線描也和《宣文君授經圖》基本相同,細若游絲,如果細細觀察,雖然同樣如春蠶吐絲,但愈到晚年愈覺清柔高古,而內蘊也更加豐富。他中年所作的人物線條細勻而含有剛性,缺乏晚年那樣的柔性,且中年早期的作品衣紋線條時有直折,晚年皆改為圓轉?!缎木诮泩D》中石頭還有硬的筆,而至晚年這種硬筆則完全消除?!督读肿镁茍D》中石頭和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玉堂柱石圖》中石頭一樣,用清圓細勁的線勾出,雖有轉折,卻不硬不挫,十分柔和。石頭勾后不再破擦,更不點苔,只著一層淡淡的顏色,十分清淡,卻又絕不浮薄。

明 陳洪綬 雜畫圖冊之玉堂柱石圖  故宮博物院藏


《蕉林酌酒圖》格調高古,平淡中蘊含變化,都超過了以前。他后期作品大體類此。圖中向缸中倒菊花的女人坐在一片大蕉葉上,頗有趣。他的另一幅作品《何天章行樂圖》中一女人也是坐在大蕉葉上,畫法亦相同。

浙江省博物館所藏的陳洪綬《籠鵝圖》,畫的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愛鵝的故事。全無背景,右上自題“楓溪老遲洪綬畫于深柳堂”。可知此為陳晚年之作。這幅圖中人物的衣紋和陳晚年其他作品中的衣紋一樣高古,清圓細勁,而且因為人物是立像,長袖垂下,線條特長,顯得格外流暢,人物性格也刻畫得頗為成功。東晉時期王羲之等文人性情舒緩,衣帶也舒緩,畫中正畫出了王羲之的性情以及衣帶和行動都舒緩的特征。且王羲之高雅脫俗的文人氣韻和他身后仆人的氣韻也顯然不同。陳洪綬作人物畫顏色一般都很古淡,但這一幅圖中衣袍著紅紫色,團扇著藍色,皆深重,較罕見。人物形象的圓胖是陳洪綬造型的特點之一,這些都值得注意。

明 陳洪綬 籠鵝圖 浙江省博物館藏


陳洪綬晚年所作的人物畫還有另外一種類型,即奇駭怪狀式。奇駭怪狀式中也有兩類,一種是常見的頭大身材短;另有一種只奇駭而不怪狀。

明 陳洪綬 雜畫圖冊之夔龍補袞圖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他的人物畫都有一定的變形,但比例基本合度。然而前一種頭大身材短小的人物畫中,乃是他有意夸張造型比例失調而奇駭怪狀。故宮博物院所藏陳洪綬一套大冊頁中有一幅《夔龍補袞圖》,共畫三名少女,前一少女頭部比胸部與臂部都大得多,少女身長(從頭到腳)只有三個半頭的長度。她的頭和身體似乎不是一個人的。后面兩個女童也同樣是頭大身短,不合比例。除此之外,線條細圓,色彩古淡,格調高雅,都和其他作品相同。

明 陳洪綬 雜畫圖冊之無法可說 故宮博物院藏


同一畫冊中還有《無法可說》,畫中畫一老佛,持一藤杖坐石頭上,形相古怪,雖為坐像,仍可看出頭大身小,老佛前面跪一聽法者,也十分古怪。此圖可能受了五代時禪月大師貫休畫佛像和羅漢像的影響,是他有意變形以求驚世駭俗的作品。

陳洪綬一生所畫以陶淵明圖最多,去世前(53歲)所畫的長卷《陶淵明歸去來圖》最有意義。

這套畫凝聚了陳洪綬晚年作畫的很多特征。其一就是頭大身短,但和《夔龍補袞圖》中人物的頭大身小又不完全相同,《夔龍補袞圖》中人物的頭和身不似一個整體,好像是一個人的頭安在另一個人的身上,看上去很別扭。這套圖中,人物雖然頭大身短,但卻較為合體,屬于張庚所說的“陳洪綬畫人物,軀干偉干(魁偉壯碩)”一類。其二是線條和晚年其他畫相類,但比晚年早期的線條更疏曠,更散(漫不經心的效果謂之散),也更老練,顏色古淡若無。

陳洪綬的人物畫較其山水、花鳥畫成熟更早,他的人物畫壯年時已由“神”入“化”,晚年則愈“化”矣。入“化”到了盡頭,已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無法再超越。

二、陳洪綬畫對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陳洪綬繪畫藝術的成熟并產生巨大影響之時,也正是日本浮世繪興起興盛之日。日本浮世繪的畫家自稱學習中國唐代繪畫而有浮世繪,實際上日本人當時很少看到唐代繪畫,他們的畫法完全來自陳洪綬,這從畫跡對比中可以一目了然。

毛奇齡《陳老蓮別傳》記:

朝鮮、兀良哈、日本、撒馬兒罕、烏思藏購蓮畫,重其值。海內傳模為生者數(shù)千家。甬東袁鹍,貧為洋舡典簿記,藏蓮畫兩幅截竹中,將歸,貽日本主,主大喜,重予宴,酬以囊珠。亦傳模筆也。

朝鮮、蒙古、日本等國都購藏陳老蓮的畫,價值很高。海內以模仿陳洪綬畫(造假)為生者數(shù)千家。有人用竹竿藏兩幅陳洪綬的畫,贈給日本主(日本天皇),日本主十分高興,設宴招待,并酬以一袋寶珠。但這兩張陳洪綬的畫,也是臨摹品,非陳洪綬真跡。

可見日本舉國上下對陳洪綬藝術的崇拜程度。

其實,陳洪綬的畫也是學習唐人的,而日本浮世繪號稱學唐,而實際上是學陳洪綬,也有其一致處。

浮世繪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在歐洲產生巨大的影響。梵高、馬蒂斯、莫奈、塞尚等世界級的大畫家之成功,還有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繪畫,都是受了浮世繪和中國畫的影響而成功的。實際上也是間接學習陳洪綬而成功的。于此可以見出陳洪綬的巨大影響。

蘇聯(lián)及后來的俄羅斯國家東方研究所所長查瓦茨卡婭多次講:“陳洪綬是中國第一大畫家”。筆者曾勸她改為:“陳洪綬是明代第一大畫家,”她果斷地說:“不,陳洪綬就是中國第一大畫家。也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畫家?!?/p>

三、陳洪綬藝術對后世的影響

陳洪綬是一位人物、花鳥、山水無所不精的畫家,他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地位?!俺星啊眳s不落俗套,而是在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tǒng)畫中踏出了一條自己的新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成果;“啟后”是指他的藝術思想與繪畫風格不僅影響著同時代人,而且對后來人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前輩、同輩、后輩對他的贊嘆和高度評價即可見其一斑。

文獻中曾提到“南陳北崔”代表著當時人物畫的最高成就?!澳详悺奔搓惡榫R,“北崔”是指崔子忠(1574~1644),字道母,號青蚓,山東萊陽人。崔子忠身處北方,他在人物畫的總體造型風格上與陳老蓮有著極為一致的地方,即同具怪誕與裝飾之美。不過,崔子忠更多一些忠君思想,而少一些民主思想,故而陳、崔二人在題材的選擇上有較大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具體畫面中,則是崔比陳老蓮多一些書卷氣,變形上更有所節(jié)制,裝飾性也更強。在總的成就與影響上,崔子忠遠不如陳老蓮,也遠沒有陳老蓮那般有沖擊力。“南陳北崔”之所以齊名,因為崔子忠年齡長陳洪綬約25歲,比陳洪綬的老師年齡還要大,崔子忠成名較早,又居住北京,近水樓臺,易為人知,且又是董其昌的學生。而董其昌是皇帝的老師,身居要職,山水畫和繪畫理論皆為一代大師,當時畫壇重要人物大多都是他的門生。凡是投在董其昌門下的畫家,也容易出名。崔子忠有以上這些因素,所以名氣比較大。當然,崔子忠的畫還是不錯的,除了陳洪綬之外,再也沒有什么人能和他比美了。陳洪綬不在董其昌的門下,而且他對這位一代宗師大不以為然,在他的畫論中就認真指責過董其昌和陳繼儒。他的名氣與影響完全來自他的繪畫成就,“南陳北崔”實際上是不能并列的?!氨贝蕖睂笫赖挠绊懸泊_實遠遜于“南陳”。

陳洪綬的畫派在當時就十分龐大,毛奇齡云:“海內傳模為生者數(shù)千家?!焙扰R摹學習他的畫,賴以賣錢維持生活者有數(shù)千家,可見從學者何其多,又可見當時需要他的畫的人何其多,乃至于陳洪綬22歲時所畫的竹子雖然十分草率,后來的一些著名人物還是愿用白馬去與收藏者交換?!秷D繪寶鑒續(xù)纂》卷二也記載:

陳洪綬……天資穎異,博學好飲,豪邁不羈,大有晉人風味。能書善畫,花鳥人物,無不精妙,中年遂成一家,奇思巧構,變幻合宜,人所不能到也。詩文醉后立成,書畫興到急就,名盛一時,學者甚眾,迄今得其稿,紛紛混世,彼藝之妙,蓋可知矣。

陳洪綬的畫對后世的影響更為巨大,清朝初期和晚期的人物畫,追蹤老蓮畫法,曾經風靡一時。清朝順治、康熙年間,陳洪綬的愛妾胡凈鬘、兒子陳小蓮、女兒陳道蘊以及學生嚴湛、陸薪、魏湘、丁樞、王崿、司馬霱、沈五集、祝天棋等,均能繼承他的繪畫風格,在藝壇上有一定聲望。隨之而起的雍正、乾隆年間的王樹穀、羅兩峰,更能融化老蓮畫法,別創(chuàng)新貌。

陳洪綬的愛妾胡凈鬘,她所畫花鳥草蟲甚妙。當時很多文人記載她的畫,皆贊嘆不已。清代文壇領袖王士禎在其著作《池北偶談》中,專列《閨秀畫》一節(jié),記胡凈鬘(原注:陳洪綬妾),“草蟲花鳥,皆入妙品”。

陳小蓮 水仙祝壽圖(局部) 紹興博物館藏 


陳洪綬子女中,以畫馳名者,有其長女陳道蘊、四子陳小蓮。陳小蓮所作山水、人物、花鳥以及書法皆酷似其父。當時人視小蓮的畫如老蓮。小蓮的畫存世尚多,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小蓮的《雪景人物圖》以及行書軸,書絕似其父,畫學其父中年用筆法。陳洪綬的畫用古法,古畫多畫在絹上,故小蓮的畫也畫在絹上。而小蓮此圖畫在紙上,似不是其精品,當是小蓮早期作品。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小蓮《三教圖》,畫老子(道教之祖)、孔子(儒教之祖)、釋迦牟尼(佛教之祖)三人立在一起,故曰《三教圖》。觀其人物造型,完全來自老蓮,但古雅氣不足,衣紋線條學老蓮壯歲之筆,謹嚴整飭過之,然清圓細勁不足。當然,小蓮畫雖師其父,但仍有著一定的個人精神面貌,此圖當是小蓮中年時作品。美國翁萬戈所藏的《陳老蓮?陳字父子合冊》中陳小蓮畫的《羅漢圖》乃是學其父的晚期作品,形象古怪,線條清圓細勁,格調高古,已不亞于其父。其中《山水圖》也是學老蓮晚年早期作品,皆酷似。當是小蓮成熟的作品。

陳小蓮 斗梅圖(局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小蓮的成熟作品和其父成熟作品幾無二樣,堪稱老蓮第二,故各類畫史文獻中皆記載小蓮的繪畫。小蓮在繪畫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是陳洪綬畫派中的重要畫家之一。

陳洪綬的弟子具有較高成就而名列畫史者,最早入室的是陸薪,字山子,山陰人。善人物花鳥,全師陳洪綬,畫與老蓮幾無區(qū)別。陳洪綬的贗本畫很多出于他手,人莫能辨。他的畫傳世很少,就是因為許多畫畫成后題上陳洪綬的名字出售了。浙江博物館藏有他的一幅《醉吟圖》軸(此圖刊于《藝苑掇英》第18期,12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10月版,絹本,設色,114×45.8cm),畫一小童及醉酒后作踏歌狀的三個大人。人物形貌、線條勾勒、題字都極似其師。但運筆時,當中略有停轉,缺乏老蓮那樣數(shù)丈一筆勾成,不稍停頓的功夫。不過也顯得更加流動隨意,別有風趣。世傳陳洪綬晚年畫中有用筆略有停頓而顯得流動隨意者,可能都是陸山子的作品。陳洪綬的線條是特別寧靜而安穩(wěn)的。

陳洪綬最得意的弟子嚴湛,字水子,善人物花鳥,“其技不讓于師”。陳洪綬得意的作品也常叫嚴水子設色。老蓮曾題水子《春秋圖》云:“洪綬老矣,人物一道,水子用心?!碧K州博物館藏的那幅名作《何天章行樂圖》,乃陳洪綬、嚴水子和李宛生合作。浙江省博物館有嚴湛創(chuàng)作的《賞音圖》軸,畫大松樹下,一少女在彈琴,對面一男子一美婦在欣賞。用筆設色全似其師,惟背景部分樹石畫法功夫稍有遜色。嚴湛在當時即頗有名氣,很多文人的詩文集中皆提到他,可謂畫史有名。

陳洪綬弟子還有很多,僅在《越畫見聞》一書記載的就有:司馬子羽、陸曾熙、羅坤、丁樞、來呂謙(陳洪綬妻弟)、沈五集、祝天棋、商徴說等。《越畫見聞》記載畫家僅限于越中一地,而且所記遺漏甚多。其他各類文獻記載師法陳洪綬而在畫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畫家很多,更不限于越中一地。茲不一一詳述。

羅聘《 金農像軸》 紹興博物館藏


考察陳洪綬身后的畫史,師法他而在畫壇上取得一定聲譽的畫家,代不乏人。清代中期“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早年廣師百家,晚年專師陳洪綬,故其畫亦極似老蓮。我曾在美國加州大學景元齋看到羅聘的一幅《孟浩然像軸》,遠觀便會誤認為是陳洪綬的作品。羅聘因師法陳洪綬,其畫格調高于一般,使他成為“揚州八怪”后期的最重要的畫家而聲振全國。

清代中期,揚州是畫壇中心。清朝晚期,上海成為畫壇重鎮(zhèn)。陳洪綬可謂海派人物畫的遠祖。海上畫派人物畫家著名者都是師法他的,其中任熊、任薰、任頤號稱“海上三任”,有時加上任熊之子任預號稱“四任”,最為著名。

任熊(1820~1857),浙江蕭山人,字渭長,號湘浦。常往來于上海蘇州等地賣畫。其畫自陳洪綬入手,長期臨摹,能得老蓮畫之神髓。南京博物院藏有任熊的摹陳洪綬《仕女圖》軸,畫一執(zhí)扇仕女,無背景,左上自題:“咸年乙卯(1855年)清明第三日渭長熊摹章侯本于碧山棲?!笨芍涡苋ナ狼岸赀€在臨摹陳洪綬的畫。大體說來,其畫酷似陳洪綬壯年時作品。任熊學陳洪綬的畫,又在色彩方面加重并豐富一些,因而形成了個人面貌。但他的個人面貌,顯然是在陳洪綬基礎之上加以發(fā)展的。任熊處處學陳洪綬,其人物花鳥山水皆長,更作木刻人物畫,傳世有《列仙酒牌》《高士傳》《于越先賢傳》《劍俠傳》《續(xù)劍俠傳》。有的本子一刻再刻。光緒丙戌年(1886年)上海同文書局曾影印過《任渭長先生畫傳四種》。1985年,北京市中國書店又據(jù)光緒版重新影印一次。1987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又出版過《列仙酒牌》一套。可以看出任熊的木刻畫也全是從陳洪綬的版畫中來,線條功夫特深。他的個人風格也像他的卷軸畫一樣,是在陳洪綬的基礎上變化和增加的。任熊不但在“四任”中,而且在上海畫派中也是影響最大的畫家,在全國也是影響最大的畫家之一,“三任”都是他的傳派。

任薰 孔子像軸  蕭山博物館藏


任熊之弟任薰(1836~1893),字阜長,畫受任熊影響,亦學陳洪綬,水平不亞于陳洪綬。只是影響不如任熊大。

到了任頤,海派大盛。任頤(1840~1896)字伯年,祖籍浙江山陰,生于蕭山。他是任熊的學生。任頤的畫也學陳洪綬,但他靠賣畫為生,作畫速度甚快,所以,喜用釘頭鼠尾式的線條,過多地學了陳洪綬中年時的畫法。但任頤認真畫出的作品頗見功夫,也更近于陳洪綬。任頤的花鳥人物皆學陳洪綬,但也參學其他各家,而且重視寫生,形成了格調清新,鮮潤明麗,生動活潑的個人畫風。成為繼任熊之后海派名氣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任頤對后世(直至現(xiàn)在)的繪畫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當代上海著名畫家謝稚柳,也是自幼就師法陳洪綬。當年,他就是一位“老蓮迷”?,F(xiàn)存他的早、中年繪畫作品,皆可以看出師法陳洪綬的痕跡。謝稚柳的名字也正好和老蓮相對(稚柳一老蓮)。另外,他還是當代最早研究陳洪綬的一位學者。

陳洪綬的畫不但哺育了無數(shù)上層畫家,也資助了無數(shù)的民間畫家。清初的張山來說:“陳章侯《水滸牌》,近年如畫燈,如席上小屏風,皆取為稿本?!?/p>

三百多年來,陳洪綬的畫一直在中國畫壇上放射出異樣的光輝。尤其是他的畫奠定了近現(xiàn)代中國畫壇上最大的畫派——海派的基礎。海派的影響至今又遍及全國。甚至遠到美、日、英、加、法等國以及東南亞地區(qū)。

陳洪綬的畫在國內各大博物館中多有收藏,已成為中國的國寶之一。而且,歐、美、日等國以及東南亞地區(qū)的很多國家的一些大型博物館也多有收藏,成為他們的珍品。日本鈴木敬教授在《中國繪畫總合目錄》中收錄歐、美、日等國所收藏陳洪綬的作品達41套(包括軸、卷,冊印12幅也算一套),但這個統(tǒng)計很不完全。我在美國見到的一些陳洪綬畫,還有很多尚未統(tǒng)計在內。至于陳洪綬畫派的畫家之畫,那就更多了。

陳洪綬不僅是中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在世界藝壇上也有著很高的地位。隨著世界各國學者研究的深入和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陳洪綬的藝術地位會越來越高,這是無疑的。

2022年8月于中國人民大學

(本文由紹興博物館提供,原標題為《陳洪綬的藝術及影響》,澎湃新聞刊發(fā)時有編輯。)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