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見證1930年代法國工人運動的波瀾壯闊,到歷經法國經濟困難的戰(zhàn)后初期,1968年“紅五月”的昂揚激情……法國攝影師維利·羅尼的黑白攝影捕捉了大量巴黎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瞬間,充滿幽默和風趣的同時也定格了城市改變和社會變遷的蹤跡。
2023年1月1日,“永恒的巴黎——維利·羅尼經典攝影作品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對外展出,呈現(xiàn)維利·羅尼用70余年的鏡頭對準的日常軼事。
維利·羅尼是20世紀與卡蒂埃-布勒松、布拉塞、羅伯特·杜瓦諾齊名的攝影大師,是法國現(xiàn)實主義攝影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第一幅照片拍攝于1927年,從那時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攝影,其作品覆蓋了整個20世紀。
維利·羅尼年輕時的自拍像
1910年8月14日,維利·羅尼生于法國巴黎。他的父親是來自敖德薩的猶太攝影師,母親是來自立陶宛的鋼琴教師。起初,他感興趣的是音樂,不是攝影。15歲半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臺相機。這期間他父親已經經營了一個社區(qū)人像照相館,維利·羅尼對照相館工作有些了解,卻一點也不喜歡,他覺得此類傳統(tǒng)的社區(qū)照片非常乏味。
1932年,因為父親得了癌癥,維利·羅尼不得不接手父親的工作并且勉為其難地管理了四年。1936年7月14日是法國的國慶節(jié),紀念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日子。帶著一臺業(yè)余照相機,維利·羅尼上街拍了一些值得紀念的這個事件的照片包括當選者、游行隊伍等。這些照片中有幾張登了出來,登在了報刊上,這是他靠自己的實踐掙的第一筆錢。就這樣,他開始了在巴黎街頭的攝影生涯。
同年,巴黎克利希街法國攝影協(xié)會的大廈里舉辦的一個國際影展,改變了羅尼的攝影觀,讓他決心要做一個獨立攝影師。展覽中的那些照片令他印象深刻,這些攝影師對他們身在其中的當代生活深感興趣:有肖像攝影家、表現(xiàn)工廠勞動的工業(yè)攝影家,還有時事攝影家,他們是獨立記者,為一些大型雜志工作。羅尼希望自己也在照片中表現(xiàn)出生活的這一側面,他對在街頭攝影和社會運動產生了興致。他曾說,在大街上是一場永遠沒有結尾的演出。
巴士底戀人 1957 主辦方供圖
普羅旺斯裸體 1949 主辦方供圖
亨利·謝福羅街和古荷恩街的路口咖啡館 1948年 主辦方供圖
巴黎全區(qū)快速鐵路站 沙特雷-大堂站 1979 主辦方供圖
維利·羅尼以詩意的鏡頭語言在表現(xiàn)巴黎浪漫化的懷舊美學的同時,將瞬間的真實凝結于永恒,拓印成為保留歷史痕跡的文獻材料。在他近70年的攝影事業(yè)中,他拍攝了許多法國人民,他用寫實和自然主義的藝術手法,堅持關注和記錄上個世紀的巴黎城市生活。
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選取了維利·羅尼晚年間親自制作的《攝影藝術最高表達》六冊同一系列攝影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85件,其中重點作品還附有羅尼自己的注釋。展覽分為“軼ANECDOTE ”“戲仿PARODY”“柔情TENDERNESS”“幻想FANTASY”四個部分,是羅尼堅持的人文主義攝影的敘事過程。
“軼事”板塊呈現(xiàn)了維利·羅尼的自拍照、為當時的知識分子例如薩特拍攝的肖像照以及在巴黎街頭非特定場景中出現(xiàn)的不知名的行人照片,還有例如雪鐵龍和雷諾工廠的工人和圣埃蒂安的礦場工會成員的照片等等一系列攝影師視角的生活片段;在“戲仿”板塊,則選擇了具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人物肢體動態(tài)較為戲劇性和詼諧的視覺效果的照片,這些照片通過鏡頭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往往具有別的影射。
羅尼鏡頭下的薩特
羅尼鏡頭下的布拉塞
“柔情”板塊的照片大部分在視覺上擁有柔軟的光暈,記錄人們之間親密的瞬間,以及肉眼可見的欣喜感。他們像是沒有劇本編排的電影場景碎片,由鏡頭的定格建立起屬于那個時刻的溫情敘事;“幻想”板塊的大部分畫面由空曠的場景和渺小的人物形態(tài)所塑造,包括若隱若現(xiàn)的帷幕感,從鏡頭到場景是有距離感的,而這種距離正是幻想得以發(fā)生的地方。
塞納河上的游覽觀光船 1949 主辦方供圖
維利·羅尼作品
維利·羅尼作品
維利·羅尼是一位懷有人道主義情懷的社會主義者,不同于布勒松與布拉塞。布勒松眼中的巴黎,大部分是他尋找“決定性瞬間”的高雅藝術材料;布拉塞眼中的巴黎,則是黑暗中人性的消沉。而在策展人趙耀看來,維利·羅尼鏡頭下的城市則是一種樂觀主義?!傲_尼的攝影主線在于他記錄的生活之樂,那是沒有太多壓抑、難過、痛苦的情景,他與另兩位的不同就是主線情緒上的不同?!?/p>
趙耀表示,“羅尼的一部分攝影作品記錄了巴黎熱鬧的街道、工人階級的社區(qū)、散步的人、玩耍的孩子,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場景,對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在經歷戰(zhàn)爭的幻滅和殘酷之后,在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起來的生活,他們都在訴說著二戰(zhàn)后的法國普通人的生活愿景。盡管他的圖像在某種程度上表示了樂觀的看法,但他并沒有對社會不公進行糖衣炮彈式的處理,而是對最貧困的階層感興趣。他對在不穩(wěn)定的職業(yè)、家庭和社會背景下的日常生存斗爭的敏感性表明,維利·羅尼作為共產主義活動家的信念鼓勵他積極參與其中。”
小巴黎人 1952 主辦方供圖
展廳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是羅尼拍攝于1952年的巴黎小男孩的照片:一個小男孩在陽光明媚的人行道上快樂地奔跑,胳膊下夾著一根法棍面包的畫面。懸浮在空中的孩子似乎在他的影子上跳躍,微笑著,孩子正快樂地沖向未來?!斑@種光芒四射的景象與正在開啟的新時期相對應,那就是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新的幸福。他認為攝影行為是一種相遇,通過捕捉瞬間,散發(fā)出對人類的深刻信仰。藝術是時代語境下的話語,維利·羅尼拍攝的戰(zhàn)后情景很容易讓我們想到此刻自然對人類社會侵襲后的景象,這些照片喚起對于生活在當下的實感,那些看似最平常的瞬間,也許是人類尊嚴的證明?!壁w耀說道。
羅尼認為音樂和攝影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他的許多照片都是從上方拍攝的,無論是俯視還是仰視,一幅圖像中的三個平面,就像三個不同的旋律在一個圖像中賦格,共同賦予樂曲的結構與和諧。展廳中,除了對于巴黎的捕捉,也有不少羅尼對于意大利、荷蘭、德國等城市的攝影作品。趙耀告訴記者,展覽名稱“永恒的巴黎”是以巴黎來指代當時的歐洲城市,“巴黎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些場景,現(xiàn)在的巴黎還是這樣,它是永恒的,但不代表不變化,而是一直以一個讓人持續(xù)的,難忘的元素存在?!?/p>
用閃光燈的自拍像 1951 主辦方供圖
羅尼曾說,“我從來沒有尋找過獨特的或者獨家新聞,我看著那些充實著我的生活的事物,平凡之美總是我最大的情感源泉?!?/p>
2009年9月12日,羅尼在巴黎去世,享年99歲。法國政要紛紛表示哀悼,總統(tǒng)薩科齊稱羅尼用手中的相機為一代又一代法國人“永遠留住了屬于人民的、富有詩意的法蘭西”,總理菲永也稱贊羅尼“是20世紀最重要的見證人”。
展覽現(xiàn)場
此次展覽由上海寶龍美術館、上海博盟文化共同主辦。他的所有底片原作全部由隸屬于法國文化部的國家歷史古跡建筑和影像多媒體館作為法國的文化遺產收藏。
展覽將展至2023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