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這事兒,并不是今天才有,古時候也經(jīng)常發(fā)生。特別是商品經(jīng)濟比較活躍、自發(fā)的城市化比較迅速的歷史時期,人們在城市中見縫插針一樣修建住宅、商鋪、出租屋,侵占街道,造成城市空間的擁擠。這時候,政府往往就會要求居民拆遷。比如宋代,便是這樣一個時代。
宋代時,原來的“坊市制”已經(jīng)瓦解,政府不再刻意追求整齊劃一的城市規(guī)劃,市民獲得了自由建筑房屋與商鋪的機會(在坊市制時代,哪里可以建房,哪里可以開鋪,都由政府嚴格規(guī)劃好),如此一來,城市難免顯得雜亂無章。同時,城市商業(yè)的興起,又促使商民們競相開設(shè)商鋪、侵占街道,各種“違章建筑”層出不窮,在當時,這叫做“侵街”。由于侵街嚴重,汴京甚至出現(xiàn)“甲第星羅,比屋鱗次,坊無廣巷,市不通騎”的仄逼局面。
因此,從宋代史書上,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拆遷”的記載。如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宴從臣于會節(jié)園,還經(jīng)通利坊,以道狹,撤侵街民舍益之”。宋太祖赴宴歸來路上,發(fā)現(xiàn)汴京通利坊的街道非常狹窄,便下令拆遷部分違章建筑,擴展了道路。又如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宋真宗曾令開封府“毀撤京城民舍之侵街者”,即將侵占街道的違章建筑拆掉,不過因為當時“方屬嚴冬,宜俟春月”,又下詔暫停了拆遷。
需要說明的是,以前的拆遷,通常都是政府行為,至于民間的房地產(chǎn)交易,是不能使用強制拆遷的手段的,只能買賣雙方坐下來談價錢,談不妥拉倒,談妥了就簽合約。當然,一些權(quán)勢人家倚勢欺人、強拆民宅的事情也時有發(fā)生,但這不是社會常態(tài)。而政府拆遷的目的,通常也是出于公共用途,比如為了拓寬街道、修筑城墻。
那么宋朝有沒有拆遷補償呢?有的。中國自古承認私有物權(quán),拆遷作為對私有物業(yè)的征用,當然必須作出合適的補償。
北宋開封:每戶補償170多貫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正月,汴京又出現(xiàn)了一次拆遷,因為要開挖汴京新城的四面壕溝,需“移毀公私舍屋土田”。
既然要拆遷,就涉及的補償,當時朝廷便委任一個叫做楊景略的官員,專門負責拆遷補償。根據(jù)拆遷的補償方案,對土地被征用的民戶,政府“估值給之,或還以官地”;被拆遷的官營房、民墳、寺舍,則由一個叫做“京城所”的機構(gòu)安排“撥移修蓋”。
從這次拆遷記錄可以看出,當時宋政府對拆遷戶的補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實物補償,即由政府另撥給官地、另造房屋還給拆遷戶;一種是貨幣補償,按照房地產(chǎn)的市場價,給予賠償。但具體賠償多少錢,史料沒有記錄。
不過,元豐六年閏六月的另一次拆遷,則留下了政府補償標準的記載。
當時開封府搞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市容市貌整頓,按照規(guī)劃,城墻內(nèi)側(cè)三十步范圍內(nèi)的官私建筑物都要拆遷,以便留出足夠的城市公共空間。負責拆遷工程的是開封府的推官祖無頗。祖推官統(tǒng)計了工程涉及的拆遷戶數(shù)目,并一戶一戶參驗地(房)契,再根據(jù)當時開封府的房地產(chǎn)價格,計算出被拆遷物業(yè)的估值,總共有“百姓屋地百三十家,計值二萬二千六百緡”。此外,尚有一部分寺觀、官屋也要拆遷,由“京城所”擇地重建。
130家拆遷戶,共補償22600貫錢。算下來,平均每戶可獲得政府補償170多貫錢。朝廷批準了這個拆遷補償標準,由戶部撥款支付。
那么每戶170多貫錢的補償?shù)降资歉呤堑湍兀窟@需要參照當時汴京的物價與市民收入水平。北宋時,在汴京街邊擺個小攤做小買賣的社會底層人物,一天約有幾十至一百文錢左右的收入,170多貫錢大約是一個底層小市民五六年的收入;從物價的角度來看,北宋開封的房價,繁華地段絕對是“寸土寸金”,170多貫錢肯定買不了一間像樣點的房子。不過,這次拆遷的房屋都在城墻附近,屬于偏僻之地,又是一般平房,房價毫無疑問要遠低于市中心的豪宅,北宋前期,在開封府下轄的中牟縣,100貫錢就可以購買到一套很好的住宅了。應該說,每戶170多貫錢的補償是參照時價計算出來的,雖然不高,但還算在合理區(qū)間。
南宋杭州:租戶也補償搬家錢
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顯仁皇太后韋氏,附葬于永祐陵攢宮。高宗詔令拆遷攢宮禁地范圍內(nèi)的“士庶墳冢屋宇”,并出資購買禁地內(nèi)的“士庶田產(chǎn)山林地段”。這次拆遷,宋政府是有補償?shù)模骸跋裙缹嵵?,倍?shù)支還取人戶收領(lǐng)?!辈娬{(diào)人吏不得騷擾拆遷戶。這次拆遷沒有留下具體的補償標準記錄,但申明了參照市價、加倍支付。
史書對上一年即紹興二十八年的一次拆遷,則記錄了詳細的拆遷補償標準。這年六月,由于杭州“皇城東南一帶,未有外城”,宋高宗命令“臨安府計度工料,候農(nóng)隙日修筑”。高宗說,這個工程需要多少錢,臨安府請先做個預算出來,報給尚書省,從皇室的內(nèi)藏錢中撥款;盡量不要拆遷“民間屋宇”,如有拆遷,務(wù)必“措置優(yōu)恤”。
負責拆遷補償?shù)墓賳T叫做張偁,負責筑城工程的官員叫楊存中。七月份,楊存中向皇帝呈交了一個報告,大意是說:根據(jù)筑城圖紙,臣等做了實地勘察、測量,劃定了建設(shè)路線,現(xiàn)在要修筑城墻的地方,十之八九是官府的“營寨教場”,只有少數(shù)“居民零碎小屋”需要拆遷。等筑城完工后,“即修蓋屋宇,依舊給還民戶居住”。高宗同意了這個筑城方案。
張偁也向皇帝報告了拆遷補償措施:“所有合拆移之家”,如果是業(yè)主,則在附近官地中撥給一塊同等面積的宅基地;如果是租戶,則由政府蓋造公寓,“仍依原間數(shù)撥賃”;城墻內(nèi)外,只要是“不礙道路”的屋宇,則“依舊存留”。此外,政府對所有的拆遷戶,都補償“拆移搬家錢”,業(yè)主每一間房補貼10貫錢;租戶則減半,每間房5貫錢,另外5貫錢給業(yè)主。這個拆遷補償方案,高宗皇帝也批準了,“出榜曉諭,候見實數(shù)支給”,禁止經(jīng)手的官吏克扣補償款。
杭州在南宋成為臨時都城,房地產(chǎn)市場非?;馃?,繁華地段的房價高得令人咋舌。不過這次拆遷的民房也是在城墻附近,造價肯定遠低于市中心。10貫錢剛好可以在兩浙地區(qū)建造一間民房,如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平江府建造瓦屋營房,“每間支錢一十貫文”。但請注意,宋政府補償?shù)?0貫錢,是搬家錢,而非全部的拆遷賠償款,政府還在“側(cè)近修江司、紅亭子等處”劃撥出“空閑官地四十余丈”,分給拆遷戶,等筑城工程完工后,“即修蓋屋宇,依舊給還民戶居住”。租戶呢?政府也有安排:“賃房廊舍,候?qū)砩w造,仍依原間數(shù)撥賃?!边@么算下來,這次拆遷的補償確實“措置優(yōu)恤”。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租戶也可以獲得一半“拆移搬家錢”,表明當時政府對租戶權(quán)益的重視。宋代由于商品經(jīng)濟、市場交易的發(fā)達,私人物權(quán)已經(jīng)發(fā)展出多個可相分離的層次,比如一個房屋的物權(quán),可分為所有權(quán)、占有權(quán)、用益權(quán)、典權(quán)等等。租戶能夠獲得搬家錢補償,并且政府還承諾要蓋公租房租賃給他們居住,說明獨立的用益物權(quán)是得到政府承認的。
每個拆遷戶補償10貫的“拆移搬家錢”,是宋高宗時的補償標準。到了宋孝宗時,宋政府的拆遷補償標準又有所提高。淳熙元年(1174年)十二月,因為朝廷要修建皇后的家廟,需要拆遷“韓彥直房廊”,即韓彥直建來放租的公寓,政府計劃給每家租戶補償30貫搬家錢。這套公寓應該位于繁華地段,所以補償費比較高。但這個補償標準還是受到了反對。臣僚說,有些租戶,自己在原租地上添造了房子,如果只補償30貫,“似覺太輕”,請委派臨安府官員“再行審核,稍與添給”。最后宋政府提高了補償標準:添造樓房的人家,增加搬家錢7000文;添造平房的人家,增加搬家錢5000文。
從宋代的拆遷補償來看,宋人的私有物權(quán)是得到政府的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