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梁啟超作為清末“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其之于中國歷史的重要性無須贅言。2023年是梁啟超誕辰15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特別邀請學(xué)者撰寫系列稿件,深化讀者對這位先賢的了解與認知。
梁啟超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學(xué)者?;仡欀袊鷼v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公車上書、維新變法、立憲運動、辛亥革命、討袁護國等等,都有梁啟超在運動前列忙碌的身影。梁啟超與中國近代社會、政治、文化有著諸多關(guān)系和影響,除了有時代造就的因素外,更有他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言行中,無不表現(xiàn)出特殊的家國情懷。他的一生只有五十多年,但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強國夢”。
梁啟超
一
在編纂《梁啟超全集》的過程中,隨著編校量逐步增多,筆者對梁啟超的了解逐步升級,意外的感受也愈來愈多。究竟是什么激情和力量促使梁啟超百折不撓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呢?
一次師生對話,道出了真諦。李任夫是梁啟超的學(xué)生,于1926年就讀北師大,梁的授課對他興趣和啟發(fā)很大。有一回他和同學(xué)楚中元登門請教,楚中元提問:“梁先生過去?;剩髞碛謸碜o共和;前頭擁袁,以后又反對他。一般人都以為先生前后矛盾,同學(xué)們也有懷疑,不知對此有何解釋?”梁回答說:“這些話不僅別人批評我,我也批評我自己。我自己常說:‘不惜以今日之我去反對昔日之我’,政治上如此,學(xué)問上也是如此。但我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貫主張的,決不是望風(fēng)轉(zhuǎn)舵,隨風(fēng)而靡的投機者?!业闹行乃枷胧鞘裁茨??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fā)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么個人打算。”(李任夫:《回憶梁啟超先生》,見吳其昌:《梁啟超傳》百合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231頁)
梁啟超生長的年代,是中國“從樂土跌入了地獄”的年代,吳其昌這樣形容:“《南京條約》以后,綁上第一條枷鎖,割了第一塊骨肉。以后一條一條的綁上無量數(shù)的枷鎖,一塊一塊的割了無量數(shù)的骨肉。受著這樣‘凌遲’的慘刑,簡直墜入地獄的底層,最慘痛苦楚的時期,正在這一百年的中間。……稍有血性的國民,都想蹈東海而自殺,陳天華就是著名的代表之一。梁啟超,正是生長在這個最黑暗地獄底層的有血有淚有志氣的一位滿身創(chuàng)傷的青年。他也屢次想跳海而死,但他堅決地相信中國必然不亡,并且斷然復(fù)興。”(《吳其昌文集·梁啟超》,三晉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頁)吳其昌說自己如果處在這樣的時代,“恐怕要終日慟哭嘔血而死了”。(同上)但其師梁啟超卻堅信“中國必然不亡”,而且盡自己所能去救國,去拼搏。
梁啟超自幼接受祖父教誨:“授《四子書》、《詩經(jīng)》,夜則就睡王父榻。日與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憂喜舉亡宋、亡明國難之事津津道之?!保簡⒊骸度允觥?,《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15-16頁)在《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中指出:“……誠非有所愛于滿洲人也。若就感情方面論之,鄙人雖無似,抑一多血多淚之人也。每讀《揚州十日記》、《嘉定屠紀略》,未嘗不熱血湓涌?!埶加械姥煽梢跃葒?,而并可以復(fù)仇者,鄙人雖木石,寧能無歆焉?”(梁啟超:《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九,第43頁)自古豪杰哲人的嘉言懿行,喜舉亡宋、亡明國難之事的教訓(xùn),給他留下深深的烙印,愛國和救國成為他一生的情懷和使命。
清政府腐敗無能,內(nèi)憂外患日益嚴重。1896年8月,《時務(wù)報》在上海創(chuàng)刊,梁啟超任主筆,以“變法圖存”為宗旨,發(fā)表《變法通議》、《論中國積弱由于防弊》等文章,疾呼“變法自強”,強調(diào):“變而變者,變之權(quán)操諸己,可以保國,可以保種,可以保教;不變而變者,變之權(quán)讓諸人,束縛之,馳驟之,嗚呼!則非吾之所敢言矣?!保簡⒊骸蹲兎ㄍㄗh·論不變法之害》,《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8頁)陸費逵在《大中華宣言書》中說:“我國雜志之出版,肇事于《時務(wù)報》,梁任公實主持之。”梁啟超文章平易通達,說理深入淺出,言論激昂慷慨,震撼國人心靈。
1897年11月,梁啟超赴長沙時務(wù)學(xué)堂總教習(xí),他提倡民權(quán)、平等、大同之說,發(fā)揮保國、保種、保教之義,促使學(xué)生思想“不知不覺就起劇烈的變化”,“他們像得了一種新信仰,不獨自己受用,而且努力向外宣傳”。同時油印小冊子,傳播維新思想,激發(fā)人們的反專制、廢君權(quán)意識,鼓動湖南維新改革及地方自治等。于是“全湘嘩然”,既推動了湖南維新運動的發(fā)展,也遭到了守舊派的猛烈攻擊。
1898年夏季的某一天,他與同人約曰:“吾國人不能舍身救國者,非以家累即以身累,我輩從此相約,非破家不能救國,非殺身不能成仁,目的以救國為第一義,同意此意者皆同志。”(狄記:《任公先生事略》,見丁文江、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07頁)這年梁啟超25歲,“舍身救國”的志愿也非此時才有,卻早已成為“第一義”了。
二
百日維新失敗后,梁啟超逃亡日本,因“君恩國仇兩未報”,也不愿“死于賊手”,一面努力學(xué)習(xí)西方新知識,一面辦報、辦校,繼續(xù)“開民智,興民權(quán)”,推動維新事業(yè)。1899年作《憂國與愛國》說:“今天下之可憂者,莫中國若;天下之可愛者,亦莫中國若。吾愈益憂之,則愈益愛之;愈益愛之,則愈益憂之。既欲哭之,又欲歌之?!绷髀冻鰧ψ鎳纳钋閻垡?。
在日期間,梁啟超創(chuàng)辦或主持《清議報》、《新民叢報》、《學(xué)報》、《政論》、《國風(fēng)報》、《新小說》等,目的是為“激發(fā)國民之正氣”、“增長支那人之學(xué)識”。
1902年2月8日至1906年1月9日,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發(fā)表《新民說》,指出:“國也者,私愛之本位,而博愛之極點?!保簡⒊骸缎旅裾f》,《飲冰室合集·專集》之四,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18頁)并把個人與國家的關(guān)系看的無比重要:“各私人之幸福與國家之幸福,常相麗而無須臾離,故民富則國富,民智則國文,民勇則國強,是此兩目的不啻一目的也?!保簡⒊骸墩螌W(xué)大家伯倫知理之學(xué)說》,《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三,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88頁)1906年作《答某報第四號對于〈新民叢報〉之駁論》指出:“夫即以言責(zé)自居矣,且自審今日之地位,舍言責(zé)無以報效國家矣。故自今以往,所言者必求為有責(zé)任之言,即不能使國家由我而興,而決不忍使國家由我而亡?!保簡⒊骸洞鹉硤蟮谒奶枌τ凇葱旅駞矆蟆抵g論》,《新民叢報》第79號,第52頁)以高度的責(zé)任感,撰文立說報效祖國,使民眾覺醒、國家興旺起來。
1910年1月,清政府令軍諮大臣載濤赴日、美、英、德、法、意、奧、俄考察陸軍事宜,梁啟超《上載濤貝勒書》五千余言,列舉世界各國憲政得失,為搖搖欲墜的大清帝國獻計獻策,指出:“竊以為中國危機存亡之機,未有甚于今日者。”其憂國憂民之情急切:“竊愿假階前盈尺之地,俾得謁拜獻其芻蕘?!┢扔趹n國愚誠,不能自已,故不避冒昧,愿貢狂瞽?!保ā讹嫳胰返谒氖粌裕腥A書局1916年版,第45-49頁)
1911年3月24日(宣統(tǒng)三年二月二十四日),梁啟超由日本神戶啟程赴臺,3月28日到達基隆,訪臺北、臺中,4月11日乘輪返日。自稱“首途以來,入夜必有游記,歸后當(dāng)更布之”,即致《新民叢報》編輯部諸君的《游臺灣書牘》,處處流露出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首途前蓋數(shù)夜未交睫也?!u籠舟次,遺老歡迎者十?dāng)?shù),乘汽車入臺北,迎于驛又數(shù)十,遺民之戀戀于故國,乃如是耶!對之惟有增恧。”(梁啟超:《游臺灣書牘》,《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二,第199頁)看到臺灣“遺老”的處境,更增幾分愧疚,在信中“寄語國中父老昆弟”,“勿以‘亡國’二字為口頭禪,勿謂為大國順民,可以耕食鑿食也?!保簡⒊骸队闻_灣書牘》,《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二,第202頁)
梁啟超避難居日本時,念念不忘災(zāi)難深重的祖國和人民:“吾嘗有一不慚之大言在此,曰:吾之能歸國與否,此自關(guān)四萬萬人之福命,非人力所能強致也?!饰岢R詾樘烊绮凰来怂娜f萬人者,終必有令我自效之一日,若此四萬萬人而應(yīng)墮永劫者,則吾先化為異域之灰塵,固其宜也?!袅耗衬痴撸齾s做國務(wù)大臣外,終身決不做一官者也;然茍非能實行吾政見,則亦終身決不做國務(wù)大臣者也?!瓟?shù)年以后,無論中國亡與不亡,舉國行當(dāng)思我耳?!绷簡⒊耙藻屯鲋?,日夕槁餓,而作此壯語”。(梁啟超:《與上海某某等報館主筆書》,《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七,第56頁)
三
1912年10月,梁啟超結(jié)束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回到祖國,以為實現(xiàn)自己救國愿望的時刻到了。到京后,民主黨、共和黨、商會、報界等紛紛召開歡迎會,各報爭相報道。在11月1日《致梁思順》中說:“一言蔽之,即日本報所謂人氣集于一身者,誠不誣也。蓋上自總統(tǒng)府、國務(wù)院諸人,趨蹌惟恐不及;下則全社會,舉國若狂。此十二日間,吾一身實為北京之中心,各人皆環(huán)繞吾旁,如眾星之拱北辰。”(梁啟超:《致思順》,(1912年11月13日),湯志鈞、湯仁澤編注:《梁啟超家書、南長街54號梁氏函札》,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7月版,第23頁)萬眾擁戴梁啟超,期盼他能參與治理、建設(shè)好國家,梁也躊躇滿志、信心十足。
最初的梁啟超,是想通過改革、變法來改變國家被瓜分的危機,但他面臨的近代國情,是戰(zhàn)爭烽火四起,武裝奪取政權(quán),作為一介書生,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即便是參政,梁啟超也是力不從心。
1912年11月13日《致梁思順》說:“兩日來為俄蒙事,都中風(fēng)起水涌,(共和、民主兩黨宣布政府十大罪,國民黨亦附和。)內(nèi)閣殆將必倒,而此難題(今日來訪之客,以十幫計,皆為此問題。)將落于我頭上,我安能毫無預(yù)備而當(dāng)此者,抵死決不肯就也。再逼我,我返東矣。(今又安能返東者。)”(梁啟超:《致思順》,(1912年11月13日),湯志鈞、湯仁澤編注:《梁啟超家書、南長街54號梁氏函札》,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7月版,第31頁)歸國后的滿腔熱情遭重挫,心灰意冷,真想“返東”。
當(dāng)權(quán)者仰仗梁啟超的聲望,三番五次地委以重任。1913年9月任熊希齡內(nèi)閣的司法總長,次年2月熊倒臺,梁辭去司法總長,任幣制局總裁,12月辭職。1917年7月,段祺瑞內(nèi)閣成立,梁任財政總長,11月段下臺,梁辭職。作為民國初期政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參政時間短促,政績尤為不顯,自己所企盼的國泰民安毫無起色,實在是苦悶和無奈,在辭職呈文中說“實無余力足以負荷”。用周善培的話說:“任公有極熱烈的政治思想、極縱橫的政治理論,卻沒有一點政治辦法,尤其沒有政治家的魄力?!保ㄖ苌婆啵骸墩劻喝喂?,《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1960年3月版)身心俱疲的梁啟超猶如在夾縫里求生存一般,根本無法施展抱負。
梁啟超有過一次親赴前線“從戎”、舍身為國效力的經(jīng)歷。那是護國之役,梁啟超是發(fā)動者之一。1915年底由天津秘密南行,先赴上海,籌劃和布置滇、黔、桂三省舉義及說服馮華甫贊助起義等事。12月25日云南宣告獨立,發(fā)布的《致北京警告電》、《致各省通電》、《云貴檄告全國文》等,都出自梁啟超之手。
一介書生冒風(fēng)險赴前線救國,用梁啟超自己的話說是“此行乃關(guān)系滇、黔生死,且全國國命所托,雖冒萬險萬難不容辭也?!保簡⒊骸吨铝核柬槨罚?916年2月28日),湯志鈞、湯仁澤編注:《梁啟超家書、南長街54號梁氏函札》,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7月版,第138-139頁)護國運動有“萬險萬難”,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大?梁啟超由滬秘密赴港,因無護照,只能偷渡海防后入桂。乘夜色冒暴雨,“竟于無意中而游如斯勝境”。此間“為播越顛沛中扶病疾書”《國民淺訓(xùn)》,在序言中道:“于役邕桂,取道越南。時諜騎四布,自匿于山中旬日,更圖間道潛赴。同行七人皆星散,各自覓路進取,余孑身寄一牧莊,相伴者惟他邦傭保。……中間復(fù)嬰熱病,委頓二日,幾瀕于死?!保簡⒊骸秶駵\訓(xùn)·序》,《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三十二,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1頁)真是驚恐萬狀,命懸一線。
梁作《國民淺訓(xùn)》,第一章名為“何故愛國”,責(zé)問“真能愛國者,究有幾人?”他說“不能十分怪責(zé)吾民”,因為他們“未能深知國家之與我身家,其關(guān)系若何切要?將他當(dāng)作身外閑是閑非,不愿多管?!彼嬲]人們“須知我等說要愛國,并非因愛國是當(dāng)今一種美名,說來湊熱。實覺得非將國家整理起來,身家更無安全發(fā)達之望知。須知有許多事,為我等身家所托命,但除卻國家之力,我等便有三頭六臂,自己卻是干辦不來?!睕]有國家的庇護,“在我則如無母之兒,少既失教,臨事又無援助,則何往而不敗?”如果“仍將國家事當(dāng)作閑是閑非,不愿多管之一念,實為莫大病根?!绷簡⒊粲醣仨氱P除這一病根,否則“國家終無振興之日?!保簡⒊骸秶駵\訓(xùn)》,《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三十二,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2-3頁)愛國救國,梁啟超真正做到了從自我做起。
1916年2月8日致梁思順的信中說:“孟子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贻呅⌒∧昙o,恰值此數(shù)年來無端度虛榮之歲月,真是此生一險運。吾今舍安樂而就憂患,非徒對于國家自踐責(zé)任,抑亦導(dǎo)汝曹脫險也。吾家十?dāng)?shù)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安可逐腥膻而喪吾所守耶?”他深知護國運動之艱辛,是為“國家自踐責(zé)任”去的,是冒了極大風(fēng)險的,對自我則別無所求,“此次義舉雖成,吾亦決不再仕宦,使汝等常長育于寒士之家庭,即授汝等以自立之道也。”(梁啟超:《致梁思順》(1916年2月8日),湯志鈞、湯仁澤編注:《梁啟超家書、南長街54號梁氏函札》,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6年7月版,第135頁)比起講究實惠、功利的文人墨客來,梁啟超的“責(zé)任感”多么難能可貴。
梁漱溟曾評論:“總論任公先生一生成就,不在學(xué)術(shù),不在事功,獨在他迎接新世運,開出新潮流,撼動全國人心,達成歷史上中國社會應(yīng)有之一段轉(zhuǎn)變?!保菏椋骸都o念梁任公先生》,《文史資料選輯》第110輯,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8月)論從政,是梁啟超的短板,久而久之也未能實現(xiàn)他的救國理想,即便挺身而出,也無用武之地,但他的積極救國、熱情參與,實在難能可貴。
梁啟超
四
梁啟超專注和擅長的是文化事業(yè),于是毅然隱離政治和官場,回歸自己鐘愛的文化教育領(lǐng)域。
1918年春夏間,梁啟超摒棄百事,潛心探究中國歷史,數(shù)月間成中國通史十余萬言。年末與蔣百里、劉子楷、丁在君、張君勱、徐振飛、楊鼎甫等同游歐洲,“著實將從前迷夢的政治活動懺悔一番,相約以后決然舍棄,要從思想界盡些微力,這一席話要算我們朋輩中換了一個新生命了?!保簡⒊骸稓W游心影錄節(jié)錄》,《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三,中華書局1936年版,第39頁)所謂“換了一個新生命”,一是考察歐洲各國現(xiàn)狀,并結(jié)合中國實際,找出一條安邦治國的新路;二是考察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及價值,找出重新挖掘中國文化價值的新路。“新生命”的起點,便是全身心地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
1920年初歐游歸國,繼續(xù)潛心學(xué)術(shù),兩年后出版《梁任公近著第一輯》,上卷《歐游中之一般觀察及一般感想》,把“所觀察和所感想寫出來”,能看出他愛國救國觀念有了進一步提升。
文中談及十多種感受,有“反省自己從前的缺點,振奮自己往后的精神,循著這條大路,把國家挽救建設(shè)起來,決非難事?!彼J為這樣做還不夠,“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向人類全體有所貢獻”?!耙粋€人不是把自己的國家弄到富強便了,卻是要叫自己國家有功于人類全體,不然,國家便算白設(shè)了?!彼f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自然知道我們的國家有個絕大責(zé)任橫在前途。什么責(zé)任呢?是拿西洋的文明來擴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補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來成一種新文明。”(《歐游中之一般觀察及一般感想》,《梁任公近著第一輯》上卷,商務(wù)印書館1922年12月版,第67-68頁)
在巴黎遇見大哲學(xué)家蒲陀羅Boutreu(柏格森之師),對梁說:“一個國民,最要緊的是把本國文化發(fā)揮光大。好像子孫襲了祖父遺產(chǎn),就要保住他,而且叫他發(fā)生功用。就算很淺薄的文明,發(fā)揮出來,都是好的?!逼淹恿_贊賞中華文明,說:“我們祖宗裹塊鹿皮、拿把石刀在野林里打獵的時候,你們不知已出了幾多哲人了?!彝袊丝偛灰У暨@份家當(dāng)才好?!甭犃诉@番話后,“覺得登時有幾百斤重的擔(dān)子加在我肩上。”(《歐游中之一般觀察及一般感想》,《梁任公近著第一輯》上卷,商務(wù)印書館1922年12月版,第68-69頁)
究竟如何“拿我的文明去補助西洋的文明”,從而“化合起來成一種新文明”呢?梁啟超這樣認為:“全部文化才是人類活動的成績。人類活動好像一條很長的路,全部文化好像一個很高的山,吾人要知道自己的立足點,自己的責(zé)任,須得常常設(shè)法走上九百級的高山上添上一把土。”至于怎么做,他說:“我是中國一分子,中國是世界一分子,旁人添一把土,我亦添一把土,全部自然增高了。”(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九十九,第10-11頁)
自1920年至1927年,梁啟超完成的著述有《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墨經(jīng)校釋》、《老孔墨以后學(xué)派概觀》、《墨子學(xué)案》、《中國歷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國學(xué)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中國近三百年學(xué)術(shù)史》、《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國佛學(xué)史稿》、《中國文化史》、《儒家哲學(xué)》、《古書真?zhèn)渭捌淠甏返?,研究重點是先秦諸子、中國歷史學(xué)、哲學(xué)、文學(xué)等。比起擔(dān)任幾天總長或總裁來,梁啟超的著書立說、執(zhí)教育人的作用及意義要深遠的多,其價值和生命力也長久的多。丁文江說:“梁先生生平以著作報國,實有四十年之歷史”,“先生四十年之中,腦中固絕未忘一‘國’字。”(丁文江、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204頁)他“文名滿天下”,留下一千數(shù)百萬字的論著,涉及到政治、經(jīng)濟、哲學(xué)、文學(xué)、歷史、法律、宗教、新聞、教育、音韻等學(xué)科,以至各類自然科學(xué),他的論述適應(yīng)社會和讀者的需要,影響是巨大的。
五
由于名聲在外,梁啟超無法擺脫政治的干擾。1921年致吳子玉(佩孚)信中,流露出對政治活動的反感,稱:“吾對于任何方面任何性質(zhì)之政潮,絕不愿參與活動。”(梁啟超:《致吳子玉書》,見《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六,第69頁)1925年5月致段祺瑞信中,表示對政治不感興趣:“啟超年來耽治學(xué)業(yè),于現(xiàn)狀的政治久已間隔,且不愿聞問?!保簡⒊骸稄?fù)段芝泉執(zhí)政論憲法起草會事》,見《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二,第38頁)6月22日致胡適書附詞:“記而翁(編者按:翁指湯濟武)當(dāng)日,一身殉國,血橫海嶠,魂戀宗邦。今忽七年,又何世界?滿眼依然鬼魅場!泉臺下,想朝朝夜夜,紅淚淋浪?!保ǘ∥慕②w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1039頁)表明對時局已悲觀失望,心灰意冷了。
國內(nèi)軍閥混戰(zhàn),黨派爭斗激烈,梁啟超形容1926年局勢時說:“北京局面現(xiàn)在當(dāng)可茍安,但隱憂四伏,最多也不過保持年把命運罷了。將來破綻的導(dǎo)火線,發(fā)自何方,現(xiàn)在尚看不出。大概內(nèi)邊是金融最危險,外邊是蒙古邊境最危險……全國只有一天一天趨到混亂,舉國中無一可以戡定大難之人,真是不了?!保簡⒊骸吨铝核柬槙罚?927年5月11日),《梁啟超未刊書信手跡》(下),第796-796頁)
梁啟超再次被卷入政治斗爭之中。1927年5月5日《致孩子們書》說:“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于是乎我個人的出處進退發(fā)生極大問題。近一個月以來,我天天被人(卻沒有奉派軍閥在內(nèi)。)包圍,弄得我十分為難?!渲羞M行最猛烈者,當(dāng)然是所謂‘國家主義’者那許多團體,次則國黨右派的一部分人,次則所謂‘實業(yè)界’的人。(次則無數(shù)騎墻或已經(jīng)投降黨軍而實在是假的那些南方二三等軍閥。)這些人想在我的統(tǒng)率之下,成一種大同盟。他們因為團結(jié)不起來,以為我肯挺身而出,便團結(jié)了,所以對于我用全力運動?!保簡⒊骸吨潞⒆觽儠罚?927年5月5日),《梁啟超未刊書信手跡》(下),第786-787頁)
這些團體或個人,百般糾纏,耗時耗力,是在千方百計地利用梁啟超的名聲,以達到各自的政治目的。梁啟超實在苦不堪言,對兒女說:“我一個月以來,天天在內(nèi)心交戰(zhàn)苦痛中,我實在討厭政黨生活,一提起來便頭痛。因為既做政黨,便有許多不愿見的人也要見,不愿做的事也要做,這種日子我實在過不了”。梁啟超對人對己都是認真負責(zé)的,特別是國家大事:“若完全旁觀畏難躲懶,自己對于國家實在良心上過不去。所以一個月來我為這件事幾乎天天睡不著?!保簡⒊骸吨潞⒆觽儠罚?927年5月5日),《梁啟超未刊書信手跡》(下),第787-788頁)
1926年初,困擾已久的便血越發(fā)嚴重起來,梁啟超仍帶病超體力、超負荷地勞作。由于誤診,大大縮短了生命,直到逝世,他也沒有找到一條正確的救國之路。1927年5月5日,給孩子們的信中說:“所以我打算在最近期間內(nèi)把我全部分的主張?zhí)锰谜鲆粌刹繒鴣恚瑓s是團體組織我絕對不加入,因為我根本就不相信那種東西能救中國。”(同上)重病中的梁啟超仍以著書立說、授課演說的一貫做法“救中國”。
比起眾多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的文人學(xué)士來,他憂國憂民的責(zé)任擔(dān)當(dāng)和奉獻精神是顯而易見、出類拔萃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吾之天性富于情感,而志不懈于向上”,是“多血多淚之人”。正是對祖國的摯愛和救國的使命感,正是大愛和責(zé)任的完美結(jié)合,令他精力旺盛、百折不撓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雖然求索之路千辛萬苦,失敗過一次又一次,但阻止不了他一生的追求、探索和奮斗,因為“雖然仆自問一生無他長,惟心地之光明磊落,庶幾可以質(zhì)諸土地鬼神,胸中不能留一宿物,有所行有所知,則告人若不及?!保ǘ∥慕?、趙豐田編:《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497頁)他“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十二分注意鍛煉、修養(yǎng)”,(《致孩子們》[1927年11月23日])“有極通達、極健強、極偉大的人生觀,無論處何種境遇,常常是快樂的”,(《致梁思順》[1928年5月13日])這就是梁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