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人間草木心——清供圖源流初探

清供文化作為歷代文人崇尚的古雅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文寓意。

清供文化作為歷代文人崇尚的古雅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文寓意。它寄托文人墨客及民間百姓追求生活美滿、仕途通達的期許,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生活與文人生活中最雅致精微的部分,反映出不同時代的物質(zhì)文化特征,這些精神內(nèi)涵成為中國繪畫藝術(shù)代代相傳的寶藏。

從前讀《紅樓夢》,喜歡性格疏朗大方的探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居住的秋爽齋里也似文人書房般擺設(shè)?!爱?shù)胤胖粡埢ɡ娲罄硎蟀?,案上累著各種名人法帖,并數(shù)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nèi)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shè)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lián),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shè)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nèi)盛著數(shù)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從“大案”“大鼎”“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大觀窯的大盤”到“大佛手”等,這些清供雅玩涉及書畫、筆硯、家具等,是明清時期較為盛行的傳統(tǒng)鑒藏類型,顯示出主人的愛好和自我期許,也勾勒出中國人特有的生活趣味。

中國的清供文化內(nèi)涵豐富,歷史悠久。“清供”本傳自西域,源于佛教的禮佛供養(yǎng)。佛教的天國就是香世界,佛所傳的道理就是香氣四溢的大道理,對佛的信仰者就是香客。“香花供養(yǎng)”體現(xiàn)了佛教的信徒們對于佛祖虔誠的信仰,也包含著信徒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對福報的期盼。東漢末年,康孟祥與竺大力合譯的《修行本起經(jīng)》(約成書于公元197年)記載:“須臾佛到,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瓶盛花。佛放光明,徹照花瓶。變?yōu)榱鹆В瑑?nèi)外相見。”江蘇連云港海州孔望山的摩崖石刻“東漢立人供蓮像”就體現(xiàn)了以蓮花比喻法界的清凈高潔,觀賞蓮花可使人清凈光明;湖北荊州博物館藏東漢神人畫像鏡之西位刻一缽蓮花,以表達對神靈的尊崇,意在供奉??梢?,以花供佛,是佛事中不可缺少的儀式。

(明) 陳洪綬 餐芝圖 絹本設(shè)色 縱107.4厘米 橫44.9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早在魏晉時就已有瓶與花的組合圖像,多出現(xiàn)于佛教藝術(shù)之中?!斗饑洝分杏涊d,東晉高僧法顯前往取經(jīng)之途中常見以花供佛的現(xiàn)象??梢?,這種瓶花的供奉形式已頗為常見,成為佛事中一項重要的儀式。這是早期的清供相關(guān)記載,當時的佛前清供還尚無裝飾和把玩的功能,僅是作為實用的工具。南北朝時期,佛事大盛?!赌鲜贰肪硭氖摹褒R武帝諸子”中記載:“晉安王子懋,字云昌……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蔽闹刑岬降氖⑺迳徆┓鹗俏墨I材料中較早提到的佛教供奉中的瓶花,成為清供的核心元素。早在莫高窟北涼第275窟南壁供養(yǎng)菩薩、炳靈寺西秦時期第169窟12號所繪的飛天、酒泉北涼高善穆塔神王線刻,以及武威天梯山石窟第4窟中心柱菩薩手中就能見到手托花盤供養(yǎng)的圖像,盤中蓮花呈扇形或尖塔形,整齊均勻排列,外形比較規(guī)矩,體現(xiàn)出明顯的圖案化和裝飾性。敦煌西魏第431窟南壁說法圖東側(cè)的供養(yǎng)菩薩手中也能見到手托花瓶供養(yǎng)的圖像。此時的瓶花還是供佛之用,只是折取花枝,簡單地放置在器皿,沒有人的才思、情致的注入,與中國固有的賞花、詠花傳統(tǒng)沒有匯合。

隋、唐兩朝三百多年,國威遠播,藝術(shù)上吸收了少數(shù)民族和域外新元素,豐富了傳統(tǒng)藝術(shù)的形式與風格,轉(zhuǎn)向富麗堂皇。插花開始擺脫佛前清供形式,禪房靜室也有了插花。中國人的賞花熱情達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狂熱地步,花道就形成于此時?;ú膹那逡簧纳徎òl(fā)展到形體碩大而華美的牡丹花、百合花等。根據(jù)史書記載,唐代社會風行賞花、觀花,尤其嗜好牡丹,每年暮春,牡丹開放的時節(jié),長安闔城老幼,不分男女,爭相尋花、訪花,“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此景足以讓人震撼?;ū灰肴粘I?、居室住所,花與工具、器皿,以及詩、書、畫、酒、音樂等共同環(huán)繞起來,營造了具有審美性的生活藝術(shù)空間,催生了種種花事。留存至今的石窟壁畫中出現(xiàn)了眾多表現(xiàn)手捧瓶花、盤花的供養(yǎng)人形象,這類形象在墓道壁畫、隨葬儀俑中也屢見不鮮。唐長樂公主墓甬道東壁的壁畫中,繪有手捧插荷花、蓮蓬長頸瓶的仕女。唐章懷太子墓中壁畫,也有一侍從雙手捧著盆景,盆景里有假山、小樹及樹上紅紅綠綠的果子,另有侍女手執(zhí)鮮花,壁畫生動地描繪出宮中“掌園”侍從的形象。還有敦煌199窟唐代壁畫中菩薩手持青蓮,莫高窟320東壁右側(cè)第二位菩薩雙手捧蓮花插瓶等。唐代德行禪師《四字經(jīng)》中,有唐明皇李隆基論術(shù)數(shù)語:“金瓶牡丹”“瓶里瓊花”“瓶里牡丹”“瓶里梅花”等,說明除了佛事活動、祭祀供花,瓶花在宮廷中也已經(jīng)相當流行。插花從上層社會蔓延至其他各個階層,樣式多種多樣,有瓶花、盤花、碗花、缸花、占景盤花、竹筒花、盆花、小品花、大堂花等,促進了繪畫中清供形象的衍化,不再局限于瓶與花的組合。唐代周昉《演樂圖軸》中插花形象有兩組,瓶中植物已不是前朝固有的花卉,顯示出此時瓶花圖像已獲得自由發(fā)展空間,由神圣祭祀演變?yōu)槿粘I顨庀ⅰ4撕?,瓶花一直是深受文人墨客眷顧的案頭清賞。

(明) 朱見深 歲朝佳兆圖 紙本設(shè)色 縱59.97厘米 橫35.50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時期歷史短暫、分裂動亂,但在文化藝術(shù)歷史上卻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不僅在繪畫藝術(shù)和詩詞方面呈現(xiàn)光輝燦爛的景象,而且在插花藝術(shù)上也取得諸多成就,對我國古代插花藝術(shù)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和貢獻。五代后主李煜每當春盛之時,梁棟窗壁,柱拱階梯,并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貫休的《禪月心緣》畫中插花風格屬于“自由花”,與唐代遺風的隆盛“院體插花”風格不同?!白杂苫ā弊畲筇厣恰安恢嘏艌?講求生活情趣與花草天趣”,以銅制瓶壺、竹筒、吊盤之類品質(zhì)樸實的花器為主,花形注重形意,取材受《花經(jīng)》觀念的影響,以格調(diào)高雅、素樸清幽的蘭、梅、蓮、桂、含笑、海棠、百合等為取材對象,體現(xiàn)文人墨客與禪僧們“清苦”“高潔”的審美追求。

清供題材的繪畫大概在宋時興起,至清代盛行。宋朝是個氤氳著日常生活氣息的朝代,推行修文抑武的國策,文化高度發(fā)展,也促進了工藝美術(shù)的進步,引出了金石學的興盛,許多文人同時也是收藏家、鑒賞家與金石學家,如米芾、李公麟等。宋徽宗趙佶在宮殿內(nèi)也陳列許多古玩書畫供觀賞把玩。北宋張邦基的《墨莊漫錄》中記載:“西京牡丹,聞于天下?;ㄊr,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帳。至于梁棟柱拱,悉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舉目皆花也。”“以竹筒貯水簪花釘掛”即為筒裝的、可以釘掛的瓶花,從中可以想見當時瓶花展覽的盛事。至南宋時期,玩賞之風愈發(fā)盛行,清玩物品種類增多,由此開始形成古玩文化。在宋朝文人書齋中常見書桌案幾上擺放有瓶花、古器、香爐等,頗具文人雅士的風雅情致。梅花、菖蒲等象征品格高潔的花草也常見于宋代清供圖中。趙佶《聽琴圖》中有一塊西湖石,上面放置著一個三足獸面青銅鼎,其中插有巖桂一枝,綠葉白花的設(shè)色顯得清新淡雅。宋畫《寒窗讀易圖》描繪書齋一角,齋中陳設(shè)多為山石所掩,唯案上的瓶梅和書卷不曾省去,梅英伴讀,意蘊無窮。南宋馬公顯《藥山李翱問答圖》中,畫面中巨大的石頭案幾上置放有一個素凈的瓶器,里面倒插著一枝枯梅花,頗富禪意。北宋時金石學興盛,由此掀起尚古風潮,使得青銅器也成為插花的載體,常見的有鼎、彝、觚等。為后世將清供形象作為獨立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chǔ),使清供圖中的組合方式更為多元,也賦予了清供圖新的思想內(nèi)涵。北宋趙昌的《歲朝圖》當屬年代較早的清供圖。此畫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中間繪一塊奇石,周圍以水仙、梅花、牡丹、茶花等穿插點綴,用色明艷,富麗堂皇,極具裝飾效果。南宋李嵩的《花籃圖》,畫中一個精致編籃,盛滿各色花卉。籃與花皆帶有強烈的裝飾效果,紅山茶、白水仙、綠萼梅、丁香、瑞香等寓意喜慶祥瑞的花草,正像是陳設(shè)室內(nèi)以點綴空間、營造氛圍的清供之物。

(明) 汪中 得趣在人冊 (十二開之八) 紙本設(shè)色 縱32厘米 橫29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供具有時令性,伴隨一年四季節(jié)氣的變化,主題也各不相同?!皻q朝清供”從唐代一路發(fā)展下來,內(nèi)容豐富多彩,為大年初一這一天圖個全年的好彩頭,精心設(shè)計的貢品大到瓷銅石玉、琴棋書畫各種文房器物,小至花卉果品,甚至兒童玩具?;蚓臄[置在窗前案幾,或渲染成畫,都取祈福納祥之意,慶祝新年的到來,被書香之家文人墨客所看重。明末文人陳名夏有《題程仲玉歲朝》詩:“誰剪東風爛漫枝,一瓶百卉競芳時。天工無限春消息,都付人間老畫師?!痹蠲取稓q朝圖》所畫亦是瓶花清供之屬。鄭板橋有一首《題李萌歲朝圖》詩:“一瓶一瓶又一瓶,歲朝圖畫筆如生。莫將片紙嫌殘缺,三百年來愛古情?!备阶ⅲ骸耙页蠖露眨螕P州東郭,見市上有此畫,幾于破爛不堪,屬(囑)裝畫者托之,常掛幾席間,聊以存元初筆仗云。板橋鄭燮燈下志?!辈煌诿耖g單純地把“歲朝清供”作為吉祥圖案或者吉利畫的心態(tài),文人注重表達自我,在暗含吉祥寓意的同時更著力于體現(xiàn)自己的品格和情操。

元代江山易主,文人士大夫在仕途上普遍郁郁不得志,他們多傾向描繪反映自身生活、文人情懷和枯木、竹石、梅蘭等能夠托物言志的題材,作品追求筆墨趣味,“以書法用筆入畫”,寓情于景,標榜文人氣節(jié)風骨。錢選所作的清供圖頗多,如《盤瓶雙體花》描繪一個散放著朵朵白色梔子花的竹盤,清香雅麗。梔子花在《花經(jīng)》中被列為三品七名,有“禪友”之稱。竹盤的右上角置古銅器一件,插草本三色堇和萬壽菊,都是短枝,顏色鮮艷華美,與古拙質(zhì)樸的銅器相得益彰,意境深遠。元代的清供圖像多表現(xiàn)為花與瓶器的組合,或是單枝花卉插于古瓶之中,有寧靜疏淡之意,如王淵《櫻花圖》等;或是將富有吉祥寓意的蔬果花卉置于籃、盆中,寄寓節(jié)令祈福之愿景,如錢選《端午清供圖》、王淵《豐登報喜圖》等;或是三兩文人聚集鑒賞把玩古器物,體現(xiàn)出較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與文化底蘊,如錢選的《鑒古圖》等。

明代文人士大夫更多地將自己的目光和內(nèi)心轉(zhuǎn)向日常生活,在書齋、庭院中陳設(shè)清供之物,通過將閑雅生活藝術(shù)化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同時清供物象成為其精神的寄托與投射,蘊含了隱逸、閑適、高雅的生活趣味。這種生活趣味與生活場景在明代中后期的文人繪畫中頗為常見,通過文人對于清供的選擇、擺放、描繪等方式,以“靜物敘述的圖像表達”來呈現(xiàn)??蓮奈姆壳骞?、玩物賞古、賞茗插花、庭院盆栽、案頭焚香等多樣的清供陳設(shè)圖景之中,直觀了解到此時文人的日常生活之趣。明代文從昌《冬嶺探梅圖》軸寫林壑尋梅逸事,畫中高嶺深澗,景色宏闊,水閣書案上的香爐和瓶梅尤其畫得仔細,焚香賞梅,頗有雅興。晚明陳洪綬偏愛以清供物件入畫,其《人物圖》卷中,鼎彝、酒尊、杯盞、茶壺諸般雅具席地而置,高瓷瓶中紅梅初綻,銅花觚里牡丹盛放,極富古雅氣息。畫中將清供之物嵌入相對宏闊的山水景致或生活情景中加以呈現(xiàn),以一種全景式的記錄,還原“清供”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面貌。此風之下,富有文人趣味的清供圖成為文人書齋自娛和園林雅集的常見題材。沈周《瓶中蠟梅》,案頭清供以細頸開片小瓷瓶插梅花。嘉靖時,文徵明作《古洗蕉石》,雖為“一花一器”的清供圖式,但花卉以蕉葉與太湖石替代,將古銅洗作為盛器,并且作品以水墨繪成而未施色,清新雋永。芭蕉有“綠天”之號,頗受文人喜愛。太湖石、古銅洗亦為清雅之物,將三者相結(jié)合,傳達的閑情意韻,好古尚雅之意不言而喻。

(清) 郎世寧 平安春信圖 絹本設(shè)色 縱126厘米 橫6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是清供圖的定型和流行期,除一些文人畫家保持著清雅風格外,多數(shù)畫作在宋元歲朝清供圖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很多象征符號,寓示著富貴吉祥。倪田《歲朝清供圖》畫一大雕龍花瓶,瓶內(nèi)插牡丹等名貴鮮花,旁側(cè)無數(shù)瓜果,寓意“吉慶有余,平安富貴”。畫家闕嵐作《歲朝圖》,繪一銅瓶,插滿天竹、水仙、蠟梅各色鮮麗花草,旁側(cè)一盤,盛放香櫞、雙柿,四周散落著百合、靈芝,花、果與器物巧妙組合,既充滿新春的喜慶與生意,又傳遞出豐富的吉祥寓意。張槃的《歲朝清供圖》,將梅、竹、水仙等時令花卉,與雞、魚、扇貝、爆竹、紅燭等共同入畫,借順應(yīng)時節(jié)的自然與日常之物祈愿言志,表達喜??祲鄣氖浪自竿乃嚉庀⑴c煙火氣同在,令觀者望之而心生暖意。清人姚文瀚《歲朝歡慶圖》敷色濃麗,門庭和閣樓富麗堂皇,庭院古樹環(huán)抱,湖石屹立。孩童們在庭院嬉戲,有吹笙的,有燃爆竹的,有聚在一起雀躍著說話的,人物描繪曲盡姿態(tài)。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孩子們在打太平鼓。太平鼓為“迎年鼓”,取其“太平”之意,是對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祈愿。清代高鳳翰《逸仙拱壽圖》軸,所畫盂插紅梅,盆種水仙,皆是歲末時節(jié)書齋案頭的常見之景。水仙雅號凌波仙子,搭配奇石一方,寓“逸仙拱壽”之意,畫意吉祥而有雅趣。清代主攻花鳥畫的揚州畫派、海上畫派對清供圖尤為青睞,不僅創(chuàng)作出大量作品,還將各種民間喜樂融入畫中,產(chǎn)生了歲朝清供、端午清供、中秋清供、壽誕清供等不同面貌的清供圖景,幾乎成了文人畫世俗化的一個縮影。

清代帝王熱衷于高雅藝術(shù),宮廷插花藝術(shù)多延續(xù)明朝堂花風格,善取華麗富貴、格高韻勝的牡丹、芍藥、梅、菊、松等,并常以如意、香爐、靈芝等多種元素進行裝飾,這種游賞風氣推動了清供繪畫的發(fā)展。乾隆時期,宮中興起了“歲朝清供熱”。據(jù)《石渠寶笈》記載,乾隆對于題名為“歲朝圖”繪畫的創(chuàng)作始于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終于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即乾隆過世的前一年。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乾隆每年都要繪制一幅至多幅歲朝圖,檔案中明確題為歲朝圖的畫作總計五十六幅,其中半數(shù)左右是清供式歲朝圖。同時,清宮供職南書房的善畫的臣工和皇子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歲朝清供圖,另有宮廷畫家郎世寧、徐揚、張為邦、賈全恭、胡正升、吳璋等也有這樣的作品傳世。這類題材的繪畫作品已經(jīng)成為節(jié)慶的重要裝飾。如郎世寧的《花卉清供圖》中,可見高枝石榴花、梨花插于清代特色的景泰藍花瓶中,旁配裝飾感極強的花盆,栽種兩朵粉白色的清荷,甚有皇家富貴特色,這種并排放置、有靜物感的構(gòu)圖方式,融合了西洋寫實的手法,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清代宮廷繪畫的審美趣味影響深遠。

(清) 趙之謙 大吉羊富貴圖 絹本設(shè)色 縱73厘米 橫40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從清代嘉道年間后,金石學興,吉金碑版、殘石舊器一一出土,朝野風從。于是,文人們大量庋藏、搜尋此類舊物,加之信古好古之風彌盛,書畫印家們紛紛創(chuàng)制全形拓,再在上面點綴畫材,又形成新的一種歲朝圖。取材多為寓意吉祥美好和特色鮮明的物什,多福多壽的佛手,多子多孫的石榴,年年有余的鯉魚、蓮藕,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鵲,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畫家筆下常見的吉物,給人以美的享受、節(jié)慶的祝福。這種歲朝圖,尤顯工藝與藝術(shù)合作之趣味,別有一種古雅、古逸、古樸、古淡的美。有時,為了體現(xiàn)風雅、文雅,又會把金石文字、古璽印、古鐘鼎器形、古文玩之拓片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別開生面,古意盎然,把中國精神和華夏文化意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年”的重視,對一年四季輪回、萬物始生發(fā)于春的別樣生命情懷的流露。

近代畫家趙之謙、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特別是吳昌碩這樣的文人畫大家,尤愛畫此題材,也尤長于此。之后的齊白石、陳半丁、王雪濤、潘天壽等也是高手。吳昌碩在歲朝圖創(chuàng)作上產(chǎn)量多,氣象大,內(nèi)涵廣,常常以他沉雄的書法金石氣之筆墨畫出古厚濃艷的生活氣息,為案上清供這一書齋題材賦予了平民色彩。齊白石有一幅《歲朝圖》,畫中一個大燈籠,下邊有一串鞭炮,旁邊點綴兩個大蘋果,寓意為“竹報平安”;還有的畫一盆萬青,長滿鮮紅的果實,下有一枚如意,稱為“萬事如意”。齊白石在《一片冰心》這件歲朝圖上題句:“山居絕少繁華事,酌酒看花便過年”,此一題句將一介布衣畫家的超脫心情泄露出來,耐人尋味。畫家對世事的淡定與不隨世俗的人格使畫面頓生美感,同時不乏市井生活氣。

清供文化作為歷代文人崇尚的古雅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文寓意。清供繪畫的畫面唯美,內(nèi)容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畫面組合圖式或圍繞著吉慶祥和、文人情懷、頤養(yǎng)性情,或托物言志、抒發(fā)胸臆,寄托文人墨客及民間百姓追求生活美滿、仕途通達的期許,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生活與文人生活中最雅致精微的部分,以及庶民最樸素美好的心愿,表達著吉祥寓意和新年的企盼,可謂真正的寓雅于俗、雅俗共賞,反映出不同時代的物質(zhì)文化特征,這些精神內(nèi)涵成為中國繪畫藝術(shù)代代相傳的寶藏。

(清) 趙之謙 歲朝清供圖 紙本設(shè)色 縱137厘米 橫69厘米 旅順博物館藏 


(本文原刊于北京畫院《大匠之門》?期,作者供職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