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矮人與鶴:東西方史書縫隙中的一對天敵

西海之外,有一個矮人之國,那里的人們身長一寸左右。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天敵,來自空中。從空中俯沖而下的鶴,總是趁人不備,攫人以作食物。而為了應(yīng)對此等天災(zāi),矮人在外出時,總是備上弓箭等武器,以作防備。

西海之外,有一個矮人之國,那里的人們身長一寸左右。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天敵,來自空中。從空中俯沖而下的鶴,總是趁人不備,攫人以作食物。而為了應(yīng)對此等天災(zāi),矮人在外出時,總是備上弓箭等武器,以作防備。如果要保護家人,矮人們甚至要有組織地外出破壞鶴卵,以減少鶴的數(shù)量。

這樣的關(guān)于矮人國的故事,在中西方的典籍中均有記載。在中國,《山海經(jīng)》中就有了矮人之國的記載?!渡胶=?jīng)·海外南經(jīng)》:“周繞國在其東,其為人短小,冠帶?!薄洞蠡哪辖?jīng)》:“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幾姓,嘉谷是食。”“焦僥”“周繞”聲轉(zhuǎn),應(yīng)即“侏儒”之國。

舊題漢東方朔撰的《神異經(jīng)》中,對于矮人國有更多描述。唐人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九十《鳥部一》引《神異經(jīng)》曰:“西海之外有鶴國,男女皆長寸。為人自然有禮,好經(jīng)論跪拜。壽三百歲,人行如飛,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鵠。鵠過吞之,亦壽三百歲。人在鵠腹中不死,而鵠一舉千里。”《神異經(jīng)》中的鶴國,國民身材短小,但頗有禮儀,長壽。而與鶴的敵對,是他們民眾的重要識別標準,所以《神異經(jīng)》中徑以“鶴國”稱之。但其壽三百歲,則當出于神仙家想象之辭。

《神異經(jīng)》舊題漢東方朔撰,但后世學(xué)者,或認為是六朝人所作,或以為出自東漢末,或以為即系班固所言“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者。而對于《神異經(jīng)》之內(nèi)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言其“多世外恍惚之事,既有異于輿圖,亦無關(guān)于修煉”,以為多為小說家言。余嘉錫于《四庫提要辨證》中,論及《神異經(jīng)》一書,“必出于后漢方士之手”,蓋佛道兩家之說,“此時尚合而未分”?!渡癞惤?jīng)》雖非東方朔親撰,其文在古人看來,亦多荒誕不經(jīng)之語。但細查之下,卻有能有與他書相發(fā)明者。

實際上,《山海經(jīng)》所記之“周繞國”,或即《神異經(jīng)》中的“鶴國”。而《山海經(jīng)》所云“冠帶”,或即對應(yīng)《神異經(jīng)》中的“自然有禮,好經(jīng)論跪拜”。

此矮人國在西海之外,應(yīng)是極西之地,但其究竟居于何方,其國內(nèi)情況如何,《神異經(jīng)》卻未明言。參與他書材料,矮人國與鶴的傳說或可得其仿佛?!度龂咀ⅰ芬段郝浴吩唬骸岸倘藝诳稻游鞅?,男女皆長三尺,人眾甚多。去奄、蔡諸國甚遠??稻娱L老傳聞嘗有商度此國,去康居可萬余里。”《通典》卷一百九十三《邊防》引《突厥本末記》云:“自突厥北行一月,有短人國,長者不逾三尺,亦有二尺者。頭少毛發(fā),羊胞之狀。突厥呼為羊胞頭。其傍無它種相侵,俗無寇盜。但有大鳥,高七八尺,恒祠短人,啄而食之。短人皆持弓矢以為之備。按此亦在西北,即《魏略》之短人國也。”由上兩條可知,鶴國應(yīng)處古代康居的西北方,可能在歐亞大草原上。其民矮小,而有大鳥不時啄人,故矮人多備弓箭以自衛(wèi)?!段郝浴匪霭藝闋铑H簡略,而《神異經(jīng)》中增加了與鶴的怨仇及神仙家的想象。至《突厥本末記》所述,則在故事進展上,已經(jīng)略有進展,加入了與鶴戰(zhàn)斗的過程。

無獨有偶,在希臘史詩《伊利亞特》中也有涉及鶴與矮人的戰(zhàn)斗。其書卷三云:“特洛亞人列好隊,每隊有長官率領(lǐng),這時候他們鼓噪、吶喊,向前迎戰(zhàn),有如飛禽啼鳴,白鶴凌空的叫聲響徹云霄,他們躲避暴風驟雨,嚦嚦齊鳴,飛向長河邊上的支流,給侏儒種族帶去屠殺和死亡的命運,他們在大清早發(fā)動一場邪惡的斗爭?!薄兑晾麃喬亍分兴洠狄扎Q與矮人的戰(zhàn)斗作為典故,來描繪特洛伊人與希臘人的戰(zhàn)陣。侏儒族同鸛鶴的戰(zhàn)爭在希臘神話中有所表現(xiàn),而希臘陶罐上的彩繪,也會有矮人持弓射鶴自衛(wèi)的場景。

科勒比罐矮人和鶴的戰(zhàn)斗場景,公元前4世紀,(沃爾泰拉)波頓墓地出土,佛羅倫薩國立考古博物館藏


那么,古希臘人關(guān)于這些矮人的生活地,是怎么認識的呢?希臘神話中的這些侏儒部族,有時又稱普革邁亞人(Pugmaians)。一般認為,關(guān)于他們的傳說,大概是對非洲一些身材矮小的部落的反映。如亞里士多德《動物志》就將其地置于尼羅河源頭。(參見孫培良《山海經(jīng)拾證》)時至今日,非洲大陸上尚有矮小的俾格米人,或許即是《伊利亞特》中侏儒族的后裔。

但古代人也有將矮人族群置于印度的。如希臘人泰西亞(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御醫(yī))在《印度志》中說印度人以為小人國是居住在山林的野人,以射獵為生。而斯特拉波《地志》引麥伽斯提尼《印度志》云:“短人國長三拃,與鶴斗爭,搜尋鶴所生卵。”至普林尼《博物志》(7.26)對于鶴與矮人的斗爭,則有更為詳盡的描述。(參見孫培良《山海經(jīng)拾證》)傳說侏儒族每年都騎著山羊、綿羊、山鶉同鸛鶴進行戰(zhàn)斗,偷鸛鶴的蛋,把它們打碎。以避免鶴成年后對人類造成損傷。有意思的是,在今印度洋的安達曼島上,即有身材矮小的族群存在,稱為尼格利陀人。

希臘神話中關(guān)于鶴與矮人戰(zhàn)斗的場景,與上引《突厥本末記》中所載,頗為類同,可以想見二者應(yīng)該或是對于同一事件的分別描摹,或是有著相互的影響關(guān)系。而從《神異經(jīng)》《突厥本末記》所載,知此鶴國在中國西北以外。但這并不能準備表明鶴國的真實位置,而只能看作這一故事的來源,當自西北而來。至于其具體位置,除上述古代西方人認為的矮人的兩處位置外,也可能如《突厥本末記》記載,此矮人族群在突厥之北,即在歐亞大草原上,而其人與鶴斗爭的傳說,則可如斯基泰人格里芬的傳說一般,分別向東西傳播,入希臘而成為“格里芬”,入中國而成“吉良”。(參見苗子兮:《祥瑞:王莽的野心和西王母的天堂》,見《觀我生——壁畫上的中國史》,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22年10月)

而如果矮人國位置并不在古代歐亞大草原上,則也可能是古希臘或者波斯人關(guān)于矮人的傳說經(jīng)西北傳入中土。至于此傳說傳播的具體路線,或許可以從上述關(guān)于矮人的兩個生存地,略加推測。如矮人所在地在尼羅河源頭,則此種傳說由非洲往北,進入埃及、希臘及近東之地,再經(jīng)由這些地方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如果此矮人族群居于印度,則可由印度北上,分兩路,一由波斯往西,傳入希臘、羅馬人地界,一由今中亞地區(qū)傳入中國。但對于矮人的具體方位及其傳說的傳播,還缺乏直接的證據(jù),只能作此幾種推想。

以上系就故事傳播的地理空間而言。至于故事傳播的時間,鶴與矮人的戰(zhàn)斗,在西方流傳甚早,《伊利亞特》的寫作,大約在公元前800到公元前600年之間。而古代希臘、羅馬地區(qū)的陶罐上的相關(guān)圖像,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而記載矮人與鶴戰(zhàn)斗細節(jié)的泰西亞、麥伽斯提尼、亞里士多德,均在公元前3世紀之前。而普林尼《博物志》,成書于公元77年,已經(jīng)完備記載了矮人與鶴相斗的細節(jié)。

中國方面,《山海經(jīng)》關(guān)于矮人的記載較為簡略,且尚不具有與鶴斗爭的因素,可推想《山海經(jīng)》尚未受到西來矮人傳說的影響。而《魏略》系曹魏郎中魚豢私撰,成書在公元3世紀,其書所載,則為普通之矮人國度,并無特異事件,則可以想象其所記載,亦未受西來傳說影響?;蛘哒f即使魚豢聽說過相關(guān)傳說,但出于史書記載的需要,并未突出與鶴戰(zhàn)斗之情節(jié)。

中國典籍中,第一次將矮人與鶴聯(lián)系在一起的著作,當推《神異經(jīng)》,但也只說了矮人畏懼鶴,且會被鶴吞食。而并未將描述重點放在與鶴戰(zhàn)斗上。另外,《神異經(jīng)》在描述矮人時,吸收了《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矮人的一些特征,如“好禮”??梢哉f,《神異經(jīng)》中的矮人國,已經(jīng)分具西來傳說和本土記載的各一部分特征,并且加以神仙化的演繹,強調(diào)其長壽的特征。如此看來,《神異經(jīng)》成書似應(yīng)在《魏略》之后,因如果矮人國人以壽命長見稱,則《魏略》亦可加以記載。

最具西方鶴與短人傳說形態(tài)的文本,當推《突厥本末記》,其中矮人與鶴為仇,且需持弓箭以作防備,和西方傳說中的鶴與短人的斗爭,已經(jīng)非常接近,且未增加其他新鮮元素。突厥汗國建立,在公元552年,而《突厥本末記》被唐代杜佑引用,《通典》成書于唐貞元十七年(801),可見《突厥本末記》的成書,必在公元552-801年之間。而此時期,矮人與鶴斗爭的完備故事,已經(jīng)傳入中國。

矮人和鶴的故事,在唐代的時候又有新的變化?!短綇V記》卷四百八十蠻夷一引《窮神秘苑》云:“西北海戌亥之地有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而步疾如飛。每為海鶴所吞。其人亦有君子、小人。如君子,性能機巧。每為鶴患,??棠緸榧籂睿驍?shù)百,聚于荒野水際,以為小人,吞之而有患。凡百千度,后見真者過去,亦不能食。人多在山澗溪岸之旁穿穴為國,或三十步、五十步為一國,如此不啻千萬。春夏則食路草實,秋冬食草根,值暑則裸形,遇寒則編細草為衣,亦解服氣。”《窮神秘苑》系唐代焦璐創(chuàng)作的志怪小說集。在他的筆下,鶴和矮人還是一對死敵,只是矮人有了新的應(yīng)對鶴的辦法。他們將木頭刻成自己的形態(tài),以引誘鶴來啄食。但木頭不可食用,時間久了,即使看到真的矮人,鶴也不再銜食。

焦璐還另為矮人國想出了國家形態(tài),其國在溪岸之側(cè)挖洞以供居住,因為人形短小,三五十步即可成一國,其人以草實、草根為食,并編草為衣,可見已有基本的文明形態(tài)。不過,關(guān)于其國的這些描述,大約是后人所添加,與原初的故事類型無涉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斯特拉波和普林尼所描述的矮人,身長三拃,以成人一拃約20厘米計,則矮人約合60厘米。而《魏略》和《突厥本末記》所載身長三尺較合,而《神異經(jīng)》所言“寸”、《窮神秘苑》所言“三寸”,均過短,更近乎小說家言。

綜上,矮人與鶴的戰(zhàn)斗,在古代西方廣泛流傳,從古代希臘到伊特魯里亞,都有相應(yīng)的故事和圖像流傳。而在中國,此故事流傳,當不早于魏晉之際。至于其傳入,則應(yīng)由絲綢之路或草原路而來。惟此傳說的原初起源之地,則古希臘羅馬人或以為出自尼羅河源頭、或以為出自印度。而中國典籍以為其地距康居萬余里。如此等信息大體屬實,則其源出印度或埃及,經(jīng)波斯人或希臘人進行傳播,亦屬可能。

附記:關(guān)于《伊利亞特》《山海經(jīng)》《印度志》,以及普林尼《博物志》中的矮人,孫培良在《山海經(jīng)拾證》一文中已為揭出。但《山海經(jīng)拾證》一文,并未提及《神異經(jīng)》,則其論及《山海經(jīng)》與《伊利亞特》之間的聯(lián)系時,雖亦引《突厥本末記》及《魏略》,但中間鏈條尚顯不足。筆者受《山海經(jīng)拾證》一文之啟發(fā),增補了相關(guān)材料,并加申說而撰成本文。

參考文獻

[1] 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4年

[2]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1982年

[3]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宋紹興刻本

[4] ﹝唐﹞杜佑:《通典》,清武英殿刻本

[5] ﹝宋﹞李昉:《太平御覽》,《四部叢刊三編》景宋本

[6] ﹝宋﹞李昉:《太平廣記》,民國景明嘉靖談愷刻本、中華書局點校本。

[7]﹝古希臘﹞荷馬:《伊利亞特》(《羅念生全集》第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