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人狐之間:從九尾祥瑞到狐媚惑主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像狐貍一樣如此親近人類社會。從上古時期的九尾狐寓意生下男子的祥瑞,成為統(tǒng)御天下的王者之證,到進入禮制時代后具有“三德”的仁獸,狐貍皆以瑞獸的形象示人。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像狐貍一樣如此親近人類社會。從上古時期的九尾狐寓意生下男子的祥瑞,成為統(tǒng)御天下的王者之證,到進入禮制時代后具有“三德”的仁獸,狐貍皆以瑞獸的形象示人。然而,自魏晉以來,狐妖開始活躍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書寫:從唐代的佛道相爭,到明清時期潛入人類社會,上演了一段段關(guān)于愛情、報恩、背叛、復(fù)仇……的故事,揭露了人世間的眾生百態(tài)和真?zhèn)紊茞?。與此同時,民間百姓因畏狐而崇狐,至今留下了許多文化遺存。

從求子到王者之證

狐貍最早是以九尾狐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中國文化史上,這始于一場時代的變革。自原始部落進入到父系氏族社會以來,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催生了私有制的發(fā)展和社會等級分化,權(quán)力、地位和財富開始按照父系繼承,于是,生男子成為了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為了慶賀生下男孩,作為后世祭祀高禖神的“懸弧之禮”的古禮開始出現(xiàn)。后來,隨著星象占卜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先民們將弓弧的形狀附會到天上的尾宿九星,并賦予其后宮和多子的象征:

“尾九星為后宮,亦為九子星。占:均明,大小相承,則后宮敘(同‘序’)而多子;不然,則否,金、火守之,后宮兵起;若明暗不常,妃嫡乖亂,妾媵失序”?!妒酚浾x》

圖1:尾宿九星示意圖(引自《欽定古書集成·明倫匯編·宮闈典》)


即尾宿九星的明暗變化直接關(guān)乎后宮的安寧和子孫的綿延。最終,九尾狐的意象出現(xiàn)在了夏朝開國國君禹的故事里:

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yīng)矣?!蹦擞邪缀盼苍煊谟怼S碓唬骸鞍渍?,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涂山之歌曰:‘綏綏(注:孤零零的樣子)白狐,九尾痝痝(注:尾巴大而蓬松的樣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于茲則行?!饕釉眨 庇硪蛉⑼可?,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

這則故事講述了大齡青年禹因治水巡行四方,年逾三十未婚,擔(dān)心會有違禮法。有一天禹來到涂山這個地方,一只九尾白狐造訪,他將其視為寓意王者之證的祥瑞,然后迎娶了當(dāng)?shù)赝可绞吓优畫蔀槠?,不久女嬌為禹誕下了兒子啟。涂山人專門創(chuàng)作了歌謠《涂山歌》作為紀(jì)念。盡管禹認(rèn)為九尾狐是王者之證,但實際上,九尾狐的出現(xiàn)是預(yù)示了他娶到了妻子,而且子孫繁盛。

圖2:【夏】二里頭文化嵌綠松石銅牌飾,洛陽博物館藏


自禹之后,九尾狐成為國君一統(tǒng)天下的象征。《竹書紀(jì)年》載,“(帝抒)八年(公元前1908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夏代國君帝抒向東開疆拓土,直抵東海之濱,得到了象征統(tǒng)御天下的九尾狐。在偃師二里頭遺址——被國內(nèi)一些學(xué)者視為夏朝都城的地方的高等級墓葬中,出土了帶有狐貍造型紋飾的嵌綠松石銅牌飾(圖2)。商周之際,《瑞應(yīng)圖》載,“六合一統(tǒng),則九尾狐見”,“(散宜生)得九尾青狐以獻(xiàn)紂,免西伯之難”,散宜生以象征天下一統(tǒng)的九尾狐討好紂王,才讓囚禁在羑里城的周文王得以脫困。東周時期,在楚國墓葬出土的箅形器內(nèi)側(cè)圈層繪有捕獵九尾狐和鹿的形象,寓意當(dāng)時各諸侯國逐鹿中原,都希望一統(tǒng)天下(圖3)。這種觀念影響甚遠(yuǎn)且深入人心:《史記·陳涉世家》中陳勝在起兵前夜,偷偷讓吳廣在野外的神祠燃起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可見即便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也懂得借狐來鼓舞人心。直到南北朝時期,《魏書·靈征志》中記載了北魏太和十年(486年),“三月,冀州獲九尾狐以獻(xiàn)”,并明確指出“王者六合一統(tǒng)則見”,仍然將九尾狐與國君一統(tǒng)天下的祥瑞聯(lián)系在一起。

圖3:【戰(zhàn)國】淮陰高莊戰(zhàn)國墓出土銅箅形器上的九尾狐形象,淮安市博物館藏


圖4:【西漢】鎏金胡傅銅溫酒樽上的九尾狐形象,山西博物院藏


國君仁德的象征

后來,九尾狐被視為君王仁德的象征。這或許與禮制社會建立后,人們視狐貍身上有“三德”有關(guān)。《說文解字》中對“狐”的釋義為“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則丘首”,其中“其色中和”指的是狐貍的毛色柔和,符合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小前大后”指的是狐貍的身段前窄后寬,寓意長幼尊卑有序;而“狐死首丘”出自《禮記·檀弓》“狐死正丘首,仁也”,指的是狐貍死之前腦袋一定是朝著巢穴的方向,寓意不忘本,是仁的體現(xiàn)。從先秦到魏晉,以九尾狐的現(xiàn)世彰顯國君施政仁德的觀念十分流行:

《瑞應(yīng)圖》載,“王者不傾于色,則至”,即君王不貪戀美色,勤于治國,九尾狐便會出現(xiàn);《孝經(jīng)援神契》中也寫道,“德至鳥獸,則狐九尾”,即君王將仁德施予萬物,九尾狐就會現(xiàn)身。曹植在《上九尾狐表》中記載了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甄城縣出現(xiàn)了一只巨大的九尾狐,“長七八尺,赤紫色,舉頭數(shù)尾,尾甚長大,林列有枝甚多”,并且稱贊道,“斯誠圣王德政和氣所應(yīng)也”。但實際上,曹植是在利用九尾狐歌頌曹丕,以使自身免于災(zāi)禍。

除此之外,由于禹當(dāng)年所見是九尾白狐,因此現(xiàn)實中的白狐也被視為王者仁德守法、智慧開明的祥瑞?!洞呵餄撎栋汀份d,“白狐至,國民利;不至,下驕恣”?!度饝?yīng)圖》載,“王者仁智明,則白狐出”,“王者仁智,動唯法度,則見(白狐)”;《天鏡》載,“王者德和,則白狐來”。然而,國君要做到仁、智、明,離不開賢臣的輔佐,于是,白狐也會出現(xiàn)在這樣的臣子家中。《宣室志·李揆》中記載了唐代丞相李揆在乾元初年擔(dān)任中書舍人時,有一天退朝回到家,“見一白狐在庭中搗練石上”,第二天李揆便升任了禮部侍郎。歷史上,李揆在諸多重大政治事務(wù)上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幫助唐肅宗做出了公正、明智的決斷。

圖5:【東漢】山東嘉祥洪山村漢墓畫像石上的九尾狐形象


圖6:【東漢】山東藤縣西戶口漢墓畫像石上的一對九尾狐形象


除此之外,漢代方仙道思想的盛行,使得作為尾宿九星象征的九尾狐與金烏、蟾蜍等一同被吸納進了西王母的神話世界(圖4)。九尾狐身為西王母的侍從,其形象大量出現(xiàn)在這一時期墓葬的畫像磚上(圖5、6)。與此同時,絲綢之路的繁榮也讓西王母信仰一路向西傳播,并且深刻地影響了當(dāng)?shù)匚幕?,直至五胡十六國時期,西北一帶的墓葬中仍然可以見到西王母和九尾狐的形象(圖7)。

圖7:【十六國】甘肅酒泉丁家閘5號墓西壁中的九尾狐形象


預(yù)知吉兇禍福的天狐

隨著九尾狐文化的盛行,民間還創(chuàng)造出了天狐的意象?!缎杏洝分袑懙?,“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即修煉圓滿的千歲狐貍具有了通天的本領(lǐng),因而可以預(yù)知人間吉兇禍福。有人認(rèn)為千歲天狐具有九尾狐的形態(tài),據(jù)《酉陽雜俎》載,“道術(shù)中有天狐別行法,言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宮,有符有醮日,可洞達(dá)陰陽”;但更多的千歲狐貍往往貌不驚人?!都o(jì)聞》記載了垣縣縣丞袁嘉祚年過五十,有一天在縣衙里抓住了一只千歲狐貍,這只狐貍宣稱自己可以帶來福報,還能預(yù)知未來,并且表示“愿為耳目,長在左右”,于是袁嘉祚便留了下來,后來“數(shù)年至御史,狐乃去”。

天狐可以感知災(zāi)兇厄運,在災(zāi)難來臨前發(fā)出警告?!端焉裼洝分杏涊d了漁民夏侯藻去找淳于智給生病的母親占卜,臨走前家門外有一只狐貍沖他嗥叫,淳于智意識到這是狐貍在向他發(fā)出警告,趕忙讓夏侯藻火速回家并在門外嚎啕大哭,當(dāng)不明就里的家人跑出來一探究竟時,五間堂屋瞬間傾塌?!缎抑尽分杏涊d了李林甫擔(dān)任宰相后,有一天退朝后坐在家中庭院里,看見了一只體型如牛馬般大小的玄狐,還沒來得及派人射殺就逃跑了,一連幾日均是如此,后來那一年李林甫倒臺,并被罰沒了家產(chǎn)。

除了向個人示警,天狐往往還能夠預(yù)示國家即將到來的危難,《隋書·五行志》中收錄了大量南北朝時期天狐報噩的記載。北齊后主武平年間(570-575年),“朔州府門,無何有小兒腳跡,又擁土為城雉之狀。時人怪而察之,乃狐媚所為,漸流至并、鄴”,朔州、并州和首都鄴城都出現(xiàn)了狐貍堆土筑城墻的詭異事件,預(yù)示了后來南安王起兵造反,以及鄭子饒和羊法皓等人在山東起義。南朝梁中大同年間,“每夜狐鳴闕下,數(shù)年乃止”,狐貍一連數(shù)年每夜都在皇宮鳴叫,不久后侯景之亂爆發(fā),“丹陽死喪略盡”。南朝陳禎明年間(587-589年),“狐入床下,捕之不獲”,狐貍居然爬進了陳后主的床下,《易飛候》載,"狐入君室,室不居",皇帝不適合在皇宮居住,也就宣告了陳國“未幾而國滅”的命運。

民間狐貍作妖害人

盡管普通狐貍可以通過修煉成為天狐,然而現(xiàn)實中修行時間短的狐貍往往抑制不住天性,喜歡作妖害人。《易林·萃·既濟》載,“老狐多態(tài),行為蠱恠(同‘古怪’)。為魅為妖,驚我王母。終無咎悔”;《說文解字·犬部》載,“狐,妖獸也,鬼所乘之”。盡管漢代的狐貍就開始作妖,但直到魏晉時期,狐貍才開始幻化成人形?!缎杏洝份d,“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千歲之狐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東晉王嘉的《名山記》中則認(rèn)為,“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其名曰阿紫,化而為狐”,也就是狐貍是由放蕩的女子所變,從而徹底模糊了人與狐貍之間的界限。這種轉(zhuǎn)變正式拉開了狐妖故事的序幕,對后世產(chǎn)生了影響深遠(yuǎn)。

狐貍要化成人形,往往需要取用真人身上的東西,比如頭發(fā)、指甲,甚至還有頭骨?!堵尻栙に{(lán)記》中記載了孫巖的妻子是一只狐貍,東窗事發(fā)后,妻子臨走前“將刀截巖發(fā)而走”,從此以后,洛陽城里“被截發(fā)者,一百三十余人”,這些化身為美婦的狐妖成群結(jié)隊、衣鮮亮麗地走在街頭,遇到路人便截去他們的頭發(fā)。《廣異記》記載了崔昌在東京莊讀書,一只由狐貍變成的男孩來到他的住所停留數(shù)月,忽然有一天傍晚男孩扶著一位醉酒的老人回家,“老人醉,吐人之爪發(fā)等”,崔昌厭惡之余便砍去了老人的腦袋,老狐貍現(xiàn)出了原形。除了活人的頭發(fā)和指甲,也有狐貍用死者頭骨施以巫術(shù)的,據(jù)《酉陽雜俎·諾皋記》載,“舊說野狐名紫狐……將為怪,必戴髑髏拜北斗,髑髏不墜,則化為人矣”,而《集異記·僧晏通》中就記載了僧人晏通在夜晚露宿亂墳崗,遇見一只狐貍四處尋找死人頭骨,最終找到一個合適的戴在頭上,然后又采摘花草樹葉作為衣服,搖身一變化作美婦,綽約而去。

狐貍作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狐貍幻化成人形后,真心希望融入人類社會?!稄V異記》中記載了唐代景龍年間,一只狐貍中意吏部侍郎李元恭的外孫女崔氏,于是化作人形與其相處,還教誨崔氏“人生不可不學(xué)”,先是請了一位老者教她經(jīng)史,前后三年,崔氏“頗通諸家大義”;然后又請人教她書法,一年后崔氏“又以工書著稱”;甚至在此之后,還請一位撫琴大師“悉教諸曲”,并道盡其中精妙之處,崔氏習(xí)得的名曲“不可勝紀(jì)”,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狐貍對崔氏真摯的愛意,于是當(dāng)李元恭問它何不迎娶崔氏時,“狐甚喜”?!缎抑尽分杏涊d了元和年間,計真的妻子是一只狐貍,操持家務(wù)二十年,盡心竭力地照料丈夫和孩子們,沒有絲毫過失,在她臨死之際,向計真坦白了自己的身世,并希望他念及孩子們都是人類,以后好好照顧他們。

然而,另外兩種狐貍作妖對人類就并不友好了。第二種是狐貍作威作福,把人當(dāng)作奴仆使喚的,《廣異記》中記載了開元年間,彭城劉甲在赴任途中,夜宿山野旅店,他的妻子夜晚就被一只老狐貍奪去,劉甲率領(lǐng)村民一路尋找到了古墳上的大桑樹下,挖開一看,“有老狐,坐據(jù)玉案,前兩行有美女十余輩,持聲樂。皆前后所偷人家女子也”,貌美的女子竟然成為老狐妖獨享的樂伎。第三種是狐貍附身使人患病,《太平廣記》中記載了唐代始豐縣縣令張例,被狐媚上身,發(fā)作起來六親不認(rèn),經(jīng)常伸出右臂口念咒語“狐娘健子”,于是他的兒子偷偷手持鐵杵,待他發(fā)作時猛捶其后背,從他身上掉落一只老母狐,后來將這只狐貍焚燒后,張例的病便不治自愈。

狐妖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妖由人興”,也就是人心作祟所導(dǎo)致的亂象?!稄V古今五行記》中就記載了有人打著狐妖的幌子為非作歹或者搞惡作劇嚇唬人。一則故事發(fā)生在北齊后主武平年間,鄴城一戶人家的婢女帶著裝有錦被的包袱路過沒人住的里坊時,被一個自稱是狐貍精的老婦持刀搶劫,結(jié)果剛好有人騎馬路過,把老婦抓了現(xiàn)形,引來數(shù)百人圍觀,“莫不競笑,天下有如此造妖事”;另一則故事發(fā)生在并州,一位姓紇干的人愛搞惡作劇,當(dāng)時外面盛傳有狐媚,結(jié)果他偶然間得到一條狐貍尾巴,回到家后就故意露出來嚇唬妻子,結(jié)果被妻子和鄰居一路追打,無奈之下他只好承認(rèn)“我戲劇,不意專欲殺我”。

圖8:【南朝梁】李邏《纂圖附音增廣古注千字文》“周發(fā)殷湯”中的妲己變作九尾狐注解書影,日本東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


狐媚惑主的由來

在所有的狐妖中,由九尾狐所變的商紂王寵妃蘇妲己的傳說最為深入人心。盡管這離不開明清小說的推波助瀾,但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太公謂召公曰:‘紂之亡國喪家,皆由此女,不殺之,更待何時!’乃以碓剉之,即變作九尾狐貍?!薄盍_《千字文》注(圖8)

原本妲己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在古代女子是紅顏禍水的觀念下,再加上當(dāng)時盛行的狐妖文化,便被改造成了九尾狐的形象。自此以后,九尾狐從統(tǒng)御天下的王者之證和君王仁德開明的象征,淪為了南宋葉適《習(xí)學(xué)紀(jì)言》中所言的:“九尾妖狐也,示亡之征(同‘證’)焉”。

然而,正如妲己淪為掩飾紂王罪行,遭人詬病的犧牲品一樣,狐媚惑主成為了政治上攻擊政敵的說辭:唐代駱賓王在《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中,斥責(zé)臨朝聽政的武則天:“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后來,武則天甚至被人冠以“妖后”的稱謂。然而,歷史上的女皇并非如此不堪,在她執(zhí)掌國柄期間,打擊門閥、發(fā)展科舉、輕徭薄賦,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在宋代,《儒林公議》中記載了宋真宗侍從陳彭年為人奸猾,“時人目為九尾狐,言其非國祥而媚惑多歧也”,然而真實的陳彭年鞠躬盡瘁、克己清廉、博學(xué)識廣,還曾參與編撰了像《冊府元龜》《廣韻》等重要的典籍。

到了元代,歷史演義小說《武王伐紂書》將妲己描繪為半夜吸人三魂七魄的“九尾金毛狐子”;后來明代的《封神演義》《夏商野史》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對其角色進一步演繹,使得妲己的九尾狐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有人也開始將九尾狐化身為歷史上其他朝代的后宮妃子:在艷艷生的《昭陽趣史》中,松果山悟真洞的九尾雌狐因吸走了燕子精的真陽,相互打斗,被玉帝貶入人間,成為漢成帝的寵妃趙合德。

佛、道相爭中的狐妖

從魏晉到唐代,隨著佛教的迅速傳播,佛、道相爭愈演愈烈,狐妖成為了這一過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短綇V記》中記載了北魏太和年間的隱士姚坤,他把莊園典當(dāng)給了嵩嶺菩提寺,有個叫惠沼的和尚在莊園里偷挖陷阱,故意讓人掉下去,然后做起了活人實驗:“投以黃精數(shù)百斤,求人試服,觀其變化”,結(jié)果姚坤在一次醉酒后掉了進去,由于他平日行善,經(jīng)常向獵人買回狐貍放生,于是有一只自稱天狐的老狐為報他的恩德,便將道教《西升經(jīng)》中的“神能飛形,亦能移山”傳授給他,最終在修行一月之后飛出陷阱。為了報復(fù)僧人惠沼,姚坤謊稱是食用了黃精才變得身輕如燕,于是惠沼便親自效法,日日以黃精為食,不久便死在了洞中。在這則故事中,連狐貍都可以憑借修習(xí)道教經(jīng)典修道成仙,而佛家弟子卻害人害己,喪盡天良,其中對道教的推崇和對佛教的鄙夷顯而易見。

到了唐代,狐貍往往假扮佛教中的菩薩蠱惑人心,然后被道士點破,斬妖除魔。道教在與佛教的紛爭中占得上風(fēng),這反映了有唐一代道教的地位。由于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尊老子為先祖,唐高宗時加封其為“太上玄元皇帝”這一道教最高神,道教的社會地位空前提升,因此道教才有能力與在早已深入人心的佛教相抗衡。為了打擊佛教,向來視斬妖除魔為使命的道家弟子,便將平日里打擊最多的狐妖與佛教創(chuàng)造性地相結(jié)合,演繹出了狐妖假扮菩薩騙人,道士施法揭穿真相,拯救蒼生的故事:

唐代州民有一女,其兄遠(yuǎn)戍不在,母與女獨居。忽見菩薩乘云而至,謂母曰:“汝家甚善,吾欲居之,可速修理,尋當(dāng)來也?!贝迦烁偼?。處置適畢,菩薩馭五色云來下其室。村人供養(yǎng)甚眾。仍敕眾等不令有言,恐四方信心,往來不止。村人以是相戒,不說其事。菩薩與女私通有娠。經(jīng)年,其兄還,菩薩云:“不欲見男子?!绷钅钢鹬?。兒不得至,因傾財求道士。久之,有道士為作法,竊視菩薩,是一老狐,乃持刀入,砍殺之?!稄V異記》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唐代代州的一戶一家,這家兒子戍邊在外,家中只有母親和女兒,于是便被一只老狐貍盯上了。有一天這只狐貍化作佛教中的菩薩模樣來到這家人面前,讓他們收拾好房屋,不日便駕著五彩祥云下榻,后來還與這家的女兒私通有了孩子。當(dāng)女子的哥哥回到家時,這只狐妖害怕事情敗露,就讓母親把兒子逐出家門,兒子無奈之下便傾盡錢財尋訪道士,最終在道士的幫助下揭開了狐貍的真實面目。

面對道教的污蔑,佛教自然也不可能聽之任之,袖手旁觀,而是在道家編造的故事基礎(chǔ)上,進一步演繹,通過數(shù)輪回合的斗法,最終以“道高一尺,佛高一丈”的架勢贏得最終的較量:

“唐坊州中部縣令長孫甲者,其有篤信佛道。異日齋次,舉家見文殊菩薩乘五色云從日邊下。須臾,至齋所檐際,凝然不動。合家禮敬懇至,久之乃下。其家前后供養(yǎng)數(shù)十日,唯其子心疑之,入京求道士為設(shè)禁,遂擊殺狐。令家奉馬一匹,錢五十千。后數(shù)十日,復(fù)有菩薩乘云來至,家人敬禮如故。其子復(fù)延道士,禁咒如前。盡十余日,菩薩問道士:“法術(shù)如何?”答曰:“已盡?!逼兴_云:“當(dāng)決一頓?!币騿柕朗浚骸叭曜x道經(jīng),知有狐剛子否?”答云:“知之?!逼兴_云:“狐剛子者,即我是也。我得仙來,已三萬歲。汝為道士,當(dāng)修清凈,何事殺生且我子孫,為汝所殺,寧宜活汝耶!”因杖道士一百畢,謂令曰:“子孫無狀,至相勞擾,慚愧何言!當(dāng)令君永無災(zāi)橫,以此相報?!鳖欀^道士:“可即還他馬及錢也?!毖杂欙w去。——《廣異記》

在這則故事中,唐代坊州縣令長孫甲全家篤信佛教。在第一回合中,狐妖變身文殊菩薩,乘著彩云降臨長孫甲家,縣令一家老小誠懇恭迎,唯獨他的兒子心里存疑,于是進京求請道士來家里設(shè)法祭壇,最終殺死了狐貍,該回合以道教獲勝告終。在第二回合中,狐妖再次變成了菩薩,并且又一次成功騙過了長孫甲一家,最終再次被道士降服,該回合仍以道教的勝利結(jié)束。但是狐妖并未被徹底消滅,到了第三回合,狐妖又一次變成了菩薩,而且還頗為挑釁地問道士“你的法術(shù)如何?”結(jié)果道士說法術(shù)已經(jīng)用完了,然后狐妖就要懲罰道士,先是跟道士談起了祖宗,自稱是道教祖師狐剛子,修仙已三萬年,然后以道士應(yīng)當(dāng)清凈修為,不應(yīng)殺生為由,將其杖責(zé)一百下。當(dāng)然,雖然懲罰了道士,那個狐仙也承認(rèn)了其子孫狐貍騷擾長孫甲一家的事實,于是便以保佑他們?nèi)矣罒o災(zāi)禍來謝罪,在這最終回合的較量中,佛教偷換概念,并以道教先師為道義制高點,對道士進行了懲罰,道教在最終的較量中拜了下風(fēng),這與歷史上佛道二教此消彼長的發(fā)展趨勢是相一致的。

狐王廟和狐仙崇拜

隨著狐妖文化的盛行,民間開始尊奉狐神,甚至還專門修建了“狐王廟”或者“狐仙廟”,這一切都源于百姓們對狐貍的恐懼?!冻皟L載》載,“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與人同之,事者非一主。當(dāng)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鄉(xiāng)村地區(qū)竟然村村都拜狐神。之所以百姓如此畏狐,《續(xù)夷堅志》中對即墨縣狐妖的記載或許可以給出答案:“晝伏夜出,變化狡獪:或為獄卒,縱遣囚系;或為官妓,盜驛傳被幞,媚惑男女,有迷亂至死者”,假扮獄卒釋放囚犯,假扮官伎媚惑平民,甚至鬧出了人命。

到了宋代,有一些不信邪的官員出面搗毀了狐王廟。宋代趙葵《行營雜錄》中記載了宋真宗年間(997-1022年),王嗣宗在擔(dān)任邠州地方長官期間,聽聞該地舊時有狐王廟,民間相傳能為人禍福,于是百姓一年四季“享祀祈禱,不敢少怠”,甚至于都不敢直呼其名。結(jié)果王嗣宗到任后,便召集諸邑獵戶一百多人,“以甲兵圍廟,薰灌其穴,殺百余狐”,然后將廟放火燒毀,后來有人說看到大火中有一只大白狐逃了出去,從此以后便再也不見狐妖,即便是重建狐王廟,也沒有了先前的靈驗。《宋史·五行志》中還記載了另一則故事,宣和七年(1125年)的秋天,“有狐由艮岳直入禁中,據(jù)御榻而坐”,狐貍竟然出現(xiàn)在了皇帝的御榻上,于是宋徽宗“詔毀狐王廟”。狐貍公然坐在龍椅上,或許也預(yù)示著北宋王朝的氣數(shù)將盡。

然而,狐仙崇拜并沒有完全斷絕。元代以來,地方官署開始供奉狐仙,起初是因為狐貍常常偷盜官印,人們寄希望于狐仙保佑官印不丟失,而狐仙帶來的靈氣也會護佑為官者仕途通暢(圖9)。明清直至民國初年,狐仙崇拜更是達(dá)到了頂峰。據(jù)《海城縣志》載,狐仙能“得道通靈,能為人消災(zāi)療病”;民國時期胡樸安在《中國風(fēng)俗》中記載了安徽蕪湖一帶“佞狐”,當(dāng)?shù)厝松踔痢安桓抑焙魹楹?,奉之為仙姑,稱之曰老太”;江蘇南京也同樣如此,“寧俗人家諱言狐。家中有狐者,每逢朔望焚香敬祝,且呼之曰老太爺”。當(dāng)時人們不只在家中供奉狐仙牌位,甚至還有狐仙堂、狐仙廟接受眾人供奉,“(蕪湖)商鋪幾乎家家設(shè)位供養(yǎng);鬧市中有狐仙堂數(shù)處,笙歌祭享,月必十余次”。不僅如此,狐貍還與其他動物形成組合,一起成為百姓祭拜的對象,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中記載了“北方人以狐、蛇、猬、鼠及黃鼠狼五物為財神。民家見此五者不敢觸犯,故有五顯財神廟,南方亦間有之”。

圖9:【元】山西平遙縣衙大仙樓中的狐仙牌位


狐火與狐貍生火

人們之所以畏狐,除了狐貍作妖害人,還有一個原因是狐貍具有縱火、化火的神通。實際上,最早將狐貍與火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史記·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起義時在神祠旁的篝火狐鳴,于是后世便用狐火喻指農(nóng)民起義,比如明代陳子龍《紫玉歌》載,“艷女上殿日月昏,魚燈狐火紛相邐”,暗諷朝綱腐敗,地方上紛紛起義暴動。

狐貍生火始見于《三國志·魏書·管輅傳》,魏國的管輅善于占卜,他的一個同鄉(xiāng)家里經(jīng)常失火,于是管輅就算準(zhǔn)了有一個書生可以消災(zāi),就讓同鄉(xiāng)無論如何把書生要留下過夜,結(jié)果書生還以為同鄉(xiāng)別有所圖,于是晚上就帶著刀在柴火堆假睡,“夜有一小物直來過前,如獸,手中持火,以口吹之。生驚,舉刀斫,正斷腰,視之則狐”,原來是同鄉(xiāng)家鬧了狐貍,狐貍晚上出來,手里玩火,還用口把火吹得到處都是,這才釀成了火災(zāi)。后來《酉陽雜俎》載,“舊說野狐名紫狐,夜擊尾火出”,也就是野狐貍可以通過敲擊尾巴,便可以生出火來。宋代沈該《易小傳》中“離下坎上”“坎下震上”的卦象注解中同樣記載道,“狐,火畜也,初其尾也”。

到了清代,人們演繹出了狐貍縱火復(fù)仇的故事: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狐貍因房主破壞了巢穴而在落成的新房縱火,“芮庶子鐵崖,宅中一樓,有狐居其上……相安已久。后鬻宅于李學(xué)士廉衣,廉衣素不信妖妄……時方修筑,因并毀其樓,使無可據(jù),亦無他異。迢甫落成,突然烈焰四起,頃刻無寸椽。而鄰屋苫草,無一莖被癎。皆曰狐所為”;曾衍東《小豆棚·小蓮》中記載了滕縣一戶李姓人家的公子看上了狐族的四小姐,兩人交好,結(jié)果卻被外來的狐族成員縱火報復(fù),“是日,李家火,撲滅,其內(nèi)室衣筮中又火。一日數(shù)次,所有衣服器皿蕩然灰燼”。

明清時期的狐妖文學(xué)

除了狐仙崇拜,明清文人還在歷代狐妖志怪的基礎(chǔ)上,演繹出一段段新奇曲折的人狐往事,影射了人間社會的眾生相。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記載了山東蒙陰縣一帶盛產(chǎn)狐貍,每年縣令都會提前貼出進山打獵的告示,狐族便會將老、弱、病、殘留給獵戶,長久以來保持了一種默契。然而新縣令上任后,便與獵戶相互勾結(jié),故意推遲發(fā)布告示,狐族還沒來得及撤離便被一網(wǎng)打盡,然后有一天一位白須老人來到縣衙,歷數(shù)縣令罪狀后,不久縣令的父親舊疾復(fù)發(fā),兒子溺水身亡,眾人猜測“殆狐之所為”,故事中人類的利令智昏、背信棄義與狐貍的有怨報怨亦是人間社會的真實寫照。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狐妖常?;砣菝叉?、勤儉持家、有情有義的女子,或是報恩,或是拯救男子于危難。在小翠的故事中,王太常年少時無意中幫助一只狐貍躲過了雷霆劫,長大后,他生了一個傻兒子名叫元豐,在當(dāng)?shù)貨]人看得上,當(dāng)年那只狐貍就化身為老婦帶著女兒小翠上門求親。成婚以后,夫妻倆感情甚篤,但有一次因小翠打碎了一只價值幾千兩銀子的玉瓶而被王太常責(zé)罵,一怒之下便離家而去。元豐日思夜想,終于兩年后與小翠重逢,她不計前嫌,化身為元豐未來妻子的模樣,讓他把對自己的愛慢慢轉(zhuǎn)到未來妻子的身上,讓王太常得償所愿抱上了孫子。在故事的末尾,蒲松齡點評道,“一狐也,以無心之德,而猶思所報;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顧失聲于破甑,何其鄙哉!”,即便是無心之恩狐妖也懂得知恩圖報,然而王太常卻因失去玉瓶而失態(tài),遭人鄙夷。

圖10:【清】《聊齋全圖》第31冊中的辛十四娘見馮生插圖,奧地利國家圖書館藏


在辛十四娘的故事中,書生馮生靠著亡故的舅奶奶的操持娶了如花似玉的辛十四娘。在馮生的朋友中有一位楚銀臺的公子,靠著父親的關(guān)系拿下了科考的第一名,馮生屈居第二,結(jié)果在酒宴上馮生趁著酒醉,嘲諷楚公子奪魁并不是憑自己的真本事,在場的眾人大驚失色,被駁了顏面的楚公子懷恨在心,后來設(shè)計把馮生騙到了家里,在把他灌得酩酊大醉后,將前幾日被其妻失手殺害的丫鬟嫁禍給馮生,馮生被判了絞刑,辛十四娘為了營救馮生,派丫鬟去京城告御狀,忙前忙后終于幫馮生脫困,并且也因救人而得道升仙。故事中狐妖的有勇有謀、有情有義與兩個讀書人一個不分善惡,逞一時之快,另一個小肚雞腸、陰險毒辣形成了鮮明對比。

蒲松齡借狐妖故事隱喻世間百態(tài),用狐妖的真和善揭露人性中的偽與惡,對當(dāng)時社會上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了無情鞭撻?;蛟S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蒲松齡筆下的狐仙故事經(jīng)久不衰,時至今日仍然是影視作品的重要題材。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