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每年陽歷6月6日前后,農歷五月初,太陽到達黃經75°時開始?!懊⒎N”是一個組合詞:所謂“芒”,是指麥子成熟了,麥芒金黃;“種”,是指粟米等谷物可以播種了。一邊要收割,一邊要播種,忙得不亦樂乎,“芒種”,其實也是“忙種”。
芒種因為在農歷五月初到來,所以又稱“五月節(jié)”。而跟著芒種一起到來的,還有端午節(jié)和梅雨天。在這個“三碰頭”的時節(jié)里,且讓我們看看,農歷五月的時令風物。
割麥比賽 計海新作品 本文圖片:視覺中國資料圖
【風物一】麥子黃
芒種時節(jié),我們當然要講那些帶著鋒芒的農作物:
觀刈麥
唐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寫這首詩的時候,白居易還很年輕,在都城長安附近的周至縣當縣尉。中國古代,農桑為本。芒種時節(jié),青年白居易深入田間地頭,看到這樣的景象:“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農人沒有不忙的時候,而到了農歷五月、芒種節(jié)氣,這種忙碌是加倍的。
我們在“小滿詩話”中說過,小滿時節(jié)是“四月南風大麥黃”,那是麥類剛剛泛黃;而到了芒種時節(jié),是“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這個時候最顯著的景觀,就是仿佛一夜之間,大地上一望無際的麥子變成一片金黃。
聽說,在北方的廣大麥區(qū),有一種古老的職業(yè)叫做“麥客”,他們在麥收時節(jié)行走鄉(xiāng)野,行程往往數百里、上千里,專門幫人收割麥子,因為農時不等人,需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白居易當時所在的周至縣,地處關中平原,而現(xiàn)代文學名著《白鹿原》的故事發(fā)生地,也正是在關中平原,其中就有關于“麥客”的描寫。
“麥客”,聽上去神秘而浪漫,其實是農業(yè)短工,非常辛苦。此時驕陽似火,麥芒如針尖,青壯年在割麥子,老人婦女孩童忙著燒水做飯、送水送飯,沒有一個人是閑著的。
如果只是辛苦,糧食豐收也足以令人歡喜。但是,白居易敏銳地捕捉到這樣一種情景:“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一位貧苦的婦人,家里缺了頂梁柱,沒有寸錐之地,帶著幾個娃,你說她怎么過活?只好拾穗充饑。建議你看看近代法國畫家米勒的名畫《拾穗者》,雖然米勒不太可能讀過白居易的詩,但他簡直就是把《觀刈麥》演繹成了畫面。我想,不論古今中外,民生疾苦是一個永恒的文藝主題,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
【法】讓·弗朗索瓦·米勒作品《拾穗者》
看到這一幕,白居易不由得反躬自問:不事稼穡,吃著老百姓供給的俸祿,終年衣食無憂,難道可以安之若素嗎?“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他告誡自己,不要覺得理所當然,而是要心存感念,要記得老百姓才是衣食父母。
如今,從事手工勞作的“麥客”已經日漸稀少乃至消失。每到麥收季節(jié),總有很多大型農業(yè)收割機行走在中原和華北大地,排成橫列行進在無邊的麥田中;割完一大片麥田,它們又排成整齊的縱列行駛,奔向另一片廣袤的田野。這些機械化的“麥客”,成為今日中國鄉(xiāng)村的壯觀一景。看到這些,你會寫下怎樣的《觀刈麥》?
石榴花
【風物二】榴花繁
芒種時節(jié),麥子好像在一夜之間變得金黃,石榴花也好像在一夜之間開滿枝頭、火紅一片。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
唐 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石榴的原產地在中亞、西亞一帶,很早就傳入了中國,中國人把它當作自家“閨女”般疼愛。石榴的花期很長,大約從立夏節(jié)氣開始,就已經有花蕾掛上枝頭,也已有初蕊綻放。不過,榴花的盛放期,確是在芒種節(jié)氣,這就是“五月榴花照眼明”?;鸺t的石榴花,還有火紅的石榴裙,象征著熱力四射的農歷五月。
韓愈在長安的市坊間穿行,時常能看到高墻深院后探出一叢榴花。午后的時光慵懶散漫,美艷繁盛的榴花猛然映入眼簾,真的是提神醒腦“照眼明”。不知不覺,來到張十一先生的旅舍門前。這里沒有人來人往,也沒有車馬喧囂。
張十一旅舍門前,朵朵榴花像一個個小喇叭,絳紅色的花朵,褶褶皺皺,就像輕輕搓揉過的竹紙。落英繽紛,散布在青苔上。落花的枝頭,長出了小小的石榴果。
榴花大美,贊美它的詩人很多。杜牧在《山石榴》中寫道:“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艷中閑。一朵佳人玉釵上,只疑燒卻翠云鬟?!蹦憧?,佳人采來石榴花,斜插在云鬢,好似頰邊飄來一朵火燒云!
蘇軾則在《阮郎歸·初夏》中描繪了這樣一種意境:“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便紤械哪巷L吹過,細微的雨絲飄過,榴花火紅,滴露嫣然。小院池塘里的初生的荷葉,淺綠、鮮嫩,葉盤還很小。雨點慢慢匯集,冷不丁“嘩”地一聲,小荷葉承接不住太多的雨水,脖子一歪,雨珠全部傾斜到池塘里。荷葉搖曳,殘余的水珠滾來滾去,恰如瓊珠碎玉……
北京頤和園梔子花盛開
【風物三】梔子開
芒種時節(jié),有一種花的出場是相當高調而吸引人們注意的。這種花,就是梔子。
梔子的吸引人,一則是潔白而盛大的花朵,再則是濃烈馥郁的芳香。事實上,它所吸引的不只是人類,還有各種蜂蝶和蟲兒。有人湊近了去觀看或摘取梔子花朵,卻不免被花瓣內、花蕊中的小黑蟲兒掃興。但是,這怨不得梔子。你若喜歡梔子,就要容忍與世間萬物共享這份美麗。
梔子花開,固然美麗非凡;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將開未開的花骨朵,它呈現(xiàn)紡錘的形狀,兩頭尖尖、中間飽滿,花瓣整齊緊致地“內卷”在一起,骨朵上有著淡綠色的螺紋——那是花瓣邊緣的顏色。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鄉(xiāng)下,梔子花開的時節(jié),不論是小姑娘還是老奶奶,都喜歡摘下一朵,別在衣襟上或者扣眼里,或者養(yǎng)在凈水中。將開未開的花骨朵,最受歡迎。要說時尚,這是最鄉(xiāng)土氣息,也最清新脫俗的時尚。
事實上,梔子不僅花朵可以供人欣賞,它還“渾身都是寶”。尤其是梔子的果實,顏色正紅,用水萃取可以獲得黃色染料,這在古代是重要的染料來源;同時,梔子果實還可以入藥。不過,梔子的花朵是如此奪目,恐怕沒有幾個人關注過梔子的果實長什么樣吧。
關于梔子的古典詩詞,也不是不少的:
江頭四詠·梔子
唐 杜甫
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
于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
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
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
杜甫的這首詩,像是一篇樸素平實的說明文:梔子這種植物,在世間的確不多見;它的顏色很耐看,氣味卻濃烈得超出了正常閾值,以至于不夠調和——這是杜甫從儒家“中庸”之道出發(fā)的想法;秋日可收取紅色的果實,春日可賞看青綠的枝葉;我把你移栽過來呵,花色倒映在江波之上,真是好看哩……
而更有生活氣息和文學意象的梔子花,來自于這首詩中的描繪:
雨過山村
唐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江南山村,雞鳴犬吠,小橋流水。農家是世外桃源,農家是人間煙火。麥子金黃,男人們在田地里勞作;蠶寶寶越長越大,沙沙地吃著桑葉,女人們像照料孩子一樣悉心照料蠶兒。農家小院里的梔子花,仿佛被人們冷落了。不過,哪怕是孤芳自賞,也要講究到極致,這就是梔子花的活法。
【風物四】梅子熟
隨著芒種節(jié)氣的到來,長江流域的梅雨季也越來越近。中國人很善于用代表性的植物來為時令命名,“梅雨”就是一例——此時正值黃梅成熟?!靶踊ㄓ辍?、“黃梅雨”、“梧桐雨”……這些中文詞匯這是多么浪漫和富于詩意啊!
關于梅子和梅雨的詩詞,不計其數。南北朝詩人庾信在《奉和夏日應令》中寫道:“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可見古人早就關注到,麥子成熟時,也正是梅子成熟時、梅雨到來時。至于南宋詩人趙師秀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曾幾的“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而在這里,我想介紹一首更為古樸的詩歌:
摽有梅
詩經 召南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我們曾在“立春詩話”中講到:“有一個常識經常被我們忽略:梅花和梅子是同一種植物先后的花果。這一點,正如櫻花和櫻桃的關系?!鄙虾F謻|有一座很大的世紀公園,園中有一片梅林,頗有名氣。我曾在立春時節(jié)的艷陽天里在園中賞梅,我也曾在芒種時節(jié)的梅雨天里看見散落一地的青黃色梅子,三三兩兩,滾圓飽滿。
“摽有梅”,梅子從樹上掉下來,一顆兩顆落在采摘姑娘的頭上。這個過程,產生了蘋果掉在牛頓頭上一樣的效果,激發(fā)了人類的無限靈感。姑娘看著地上的梅子,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地心引力,但是她產生了另一種偉大的聯(lián)想:梅子成熟了,就要“梅熟蒂落”;大姑娘成熟了,難道不該找個好人家了嗎?
“摽有梅,其實七兮?!泵纷拥粝聛砝?!目測樹上還有七成梅子?!扒笪沂浚势浼?。”追求我的小伙子們,你們趕緊吧!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樹上的梅子還剩下三成,只剩下三成!你們還等啥?要追我,就趁今天吧!
“摽有梅,頃筐塈之?!泵纷尤粝聛砹耍粋€一個橙黃色的小圓球,點綴在綠茵茵的草地上。趁著黃梅雨沒有落下來,趕緊撿起梅子,整筐整筐地裝起來?!扒笪沂?,迨其謂之。”追求我的好男兒,你就大大方方地開口吧!
整首詩三段,反復講、講反復。說明古人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重要的事情講三遍。自古以來,民歌就是這么質樸直白、大大方方。
芒種時節(jié)梅熟蒂落,我們有一位老朋友也注意到了:
喜晴
宋 范成大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原來,范成大不僅創(chuàng)作了組詩《四時田園雜興》,還寫過這么一首鮮見的六言詩?!按伴g梅熟落蒂”,窗外梅子成熟了,飽滿金黃;窗外梅子熟透了,一顆顆落到地上。“墻下筍成出林”,他曾在《春日田園雜興》中寫道,“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那個時候,竹鞭在地下橫行,筍子剛剛萌發(fā),正是吃腌篤鮮的好時光,一轉眼,一叢春筍變成了一叢夏竹!“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