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古代繪畫上的赫赫名跡,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的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圖像同樣有著豐富的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
6月17日,由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所著的《清明上河圖深度游》(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與公眾見面。該書作者余輝在現(xiàn)場與浙江大學藝術史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震展開了對談。兩位學者用導覽的方式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帶讀者走進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中的世界。
《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余輝在故宮博物院研究古代書畫三十年,研究《清明上河圖》也近十個年頭,他曾為觀眾數(shù)次打開這件稀世之寶。
他透過圖畫中的盛世圖景,通過無數(shù)的細節(jié),看到不一樣的意味,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張擇端費盡心力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不僅是表現(xiàn)了汴京城的繁華,還暗示了太平景象下的沉重社會危機。
對談現(xiàn)場,余輝與張震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從《清明上河圖》的不同視角、高潮情節(jié)、畫中著色和畫中疏漏四個角度深入解讀《清明上河圖》背后的隱意。讓讀者更加了解張擇端在創(chuàng)作《清明上河圖》時所要表達的更深用意。
余輝將自己繪制的《清明上河圖》鳥瞰視角圖與原作分段對比,帶領讀者朋友從不一樣的視角了解《清明上河圖》。在高潮情節(jié)部分,畫面集中呈現(xiàn)出了車船事故、城池防御松懈、賦稅繁重、官兵飲酒作樂、武備松懈等反映社會弊端的情景。在結尾處畫家更是通過刻畫畫中人物問醫(yī)、問道、問命的行為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清明上河圖》本為白描作品,明代隆慶帝曾命畫工上色,中途因故終止,畫中很多人物的衣服沒有上色。”余輝介紹,畫中存在比例、邏輯等問題,比如船錨還沒有拉起就搖櫓、扁擔上只有一個筐等,但這并不影響《清明上河圖》成為一幅偉大的藝術作品。
《清明上河圖深度游》書影 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
對談現(xiàn)場現(xiàn)場
延伸閱讀:余輝|鬧市繁華顯不平
第六段:鬧市
從城門內開始經(jīng)十字路口到水井處,是《清明上河圖》的第六個自然段(圖1-1A)。這一段在漸趨平靜中,不斷出現(xiàn)小高潮。畫家以“孫記正店”為中心,展示了汴京城里繁榮的正店和清雅的貴族住宅區(qū)。
圖1-1A 自城門口到水井處
圖1-1B
下面我們就一家一家地進去看看這個開封城的深處到底是什么樣,畫家都概括提煉了什么典型事例。
城門口里第一家是官屋,這個位置往往是城防機關所在,是管理城門守備人員的要地,現(xiàn)在撤了門崗,這城防機關也就沒什么用了,官府把它作為場務,就是稅務所。在場務里面立著一臺大架子秤,專門用來稱體大物重的貨物,比二人抬的大秤要省勁便利得多,說明當時的貿(mào)易量大大增多,稅收也緊緊跟上(圖1-1B)。這里的人物服飾皆職業(yè)化,運輸工一律著盤領衫,將下擺撩起系在腰間,稅務官也統(tǒng)一裝束,皆著右衽長衫。四個車夫運來的貨物是捆扎后的一個個凸包,很像是紡織品。一個運輸工進屋向稅務官報稅,另一個車夫向門外的驗收官遞交貨單,還拿出毛筆要寫著什么,可這個驗收官說出了一個大數(shù),引起另一個車夫張大了嘴:“啊——?這么多!”吵架的聲音很高,驚動了城樓上的更夫。北宋的商業(yè)流通稅實行5%的高稅制,即過稅加住稅或買賣交易稅,其中包括3%的商業(yè)流通稅和2%的買賣交易稅,此外,還要對車船征收“力勝稅錢”,其中紡織品的課稅最高,百姓造反,多與此有關。畫家專畫紡織品收稅的情景,最具有高稅額的典型性。
在他們的左側也是一批要交稅的貨主,領頭的拿著貨單,他們運的像是糧食,大概是賣給旁邊有釀酒資質的“孫記正店”?!罢辍笔钦跈嗫梢宰约横劸啤①u酒的酒店,像這樣的“正店”,開封有七十二家。
圖1-2
“孫記正店”的右側有一間臨街的小屋,這原來是隸屬軍中的軍巡鋪屋,相當于消防站(圖1-2),現(xiàn)已改為軍酒轉運站了。屋里本是存放水桶的地方,用于消防,水桶里本應盛滿消防用水,眼下立著八只酒桶即梢桶改裝酒了,每桶可裝3斗酒。兩只小水桶空撂在梢桶上,上面橫躺著一桿麻搭,屋墻還依靠著3桿麻搭,這是用于撲滅火苗的工具,本來在它頂端的鐵圈上應該纏繞三斤麻繩,以便于在著火時蘸上泥漿壓制火苗。三個弓箭兵奉命來此押送軍酒,供禁軍過節(jié)之用。他們在臨行前例行檢查武器,正中一位戴著護腕的漢子正拉滿弓試弦,他大概剛飲完了酒,渾身爆發(fā)出力量,顯現(xiàn)出肌肉發(fā)達的體格,左側一位正在系護腰,右側一位在纏護腕,都在作試弓前的準備活動,很快,裝載梢桶的馬車就要來了。如果說畫中還有一個像樣的兵,恐怕也只有這幾個押送酒桶的弓箭手了。北宋官府力圖控制民間釀酒,在運送軍酒的途中固然要防止被劫,顯現(xiàn)出北宋末期不安定的社會局勢。而唯一能使禁軍提起精神的竟是押送軍酒的差事,這些本應該在城門口崗位上出現(xiàn)的軍卒卻精神抖擻地現(xiàn)身于酒鋪,與遞鋪門口懶散的走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擇端在這里運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揶揄和諷刺了這幾個禁軍士兵,真是絕妙得很哪!
圖1-3A
“孫記正店”是城內最奢華的飯店之一,在門前屋頂上搭建了華麗的歡門彩樓,構件中穿插著繁盛的鮮花(圖1-3A)。樓下的3座燈箱廣告依次書寫著“香醪”“孫記”“正店”等大字,當時的汴京利用無字燈暗示店里面的特殊經(jīng)營,如該店門口的四盞紅色的梔子燈暗示店內有妓女陪客等。圖中還有插屏、牌匾和各種酒幌子等多種廣告形式。“孫記正店”和“十千腳店”擺放在店門口的三維立體廣告別具一格,那是中國最早的燈箱廣告,到了夜間,燈箱里面可以點上蠟燭,顧客可在多個角度看到廣告內容,好看得很。樓上有人對飲,店后是一片樹林,一圈柵欄圍著一堆大缸,足足疊了4層。
圖1-3B
門口有賣花枝(花苗)的擔子,女雇主在打聽價錢,身旁的女傭抱著幼兒,一個漢子的脖子上騎著孩子尾隨其后,像是一家人(圖1-3B)。在這家人的側面,一個紅衣女伎戴著男冠幞頭,輕佻地將手搭在一男子的肩上,他們圍著另一個菜農(nóng)的籮筐。往左,是一個售賣粽子、果品的攤位,遮陽傘下還掛著馓子,攤前放著一只木桶,里面插著甘蔗,這些江南的甘蔗一定是經(jīng)過冬儲后漕運至開封,攤位的旁邊是一個非常精致的竹制挑子。
圖1-3C
在宋代,禮教盛行,以至于未婚女子不隨便出門,但媒婆可以破這個忌。有兩頂轎子要停在正店門口,其中露出一個頭戴絹花冠子的女人,她就是媒婆,她前面轎子里的主人也是同行的媒婆(圖1-3C)。兩家要到“孫記正店”談保媒拉纖的事兒,看來男女雙方都不是一般的家庭。
圖1-4
圖1-5
“孫記正店”外高懸著“孫羊店”的幌子,旗桿所指,就是該店的分部——羊肉鋪(圖1-4),屋檐下掛著一副羊肺,還有羊腸、羊肝、羊肚等內臟,上面還有一塊價格牌:“□斤六十足”,這個“足”字,表明了店家不收“省陌”的錢貫,還真有些背景!60個銅錢不能少,看來這是羊下水的價格。通常羊下水的均價是羊肉價的一半,這樣的價格只出現(xiàn)在北宋崇寧年間初期,當時的羊肉是120文左右一斤。
在“孫羊店”外,一個虬髯說書人正繪聲繪色地敘說著故事情節(jié),十七八個聽客圍著他聽得出了神,其中有僧人、道士、文士和婦孺等(圖1-5)。全卷只有在這里出現(xiàn)大眾娛樂的場景,據(jù)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城在清明節(jié)有許多大型娛樂活動,如歌舞、拔河、斗雞、軍樂隊出巡、蕩秋千等,瓦子里的說唱演藝活動更豐富,畫家就截取了街頭說書這一點點,很明顯,畫家對畫這些歌舞升平的娛樂情節(jié)不感興趣。
在孫羊店側面豎有黑底紅字的大廣告牌“楊大夫經(jīng)診□”,在廣告牌的背后,一個婦女拉著兩個七八歲的女孩走向“楊家應癥”鋪,診所旁是一家小飯鋪。盡頭是專賣布匹的街市,頭一家店名是:“王家□明匹帛鋪”,有顧客坐在店內,轉過街角,立著寫有“□錦匹帛鋪”的廣告牌,又是一家布店,只見有獨輪車推過店門口,不知門面如何(圖1-6)。
圖1-6
街上的十字路口,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是汴京大千世界和各色人等的集中之地。這一天街上的官人比往常要多出許多,他們帶著侍從在街上懶懶散散、溜溜達達,各顯其態(tài),侍從們前呼后擁,不亦樂乎。其中有兩頂輕紗轎和一個騎馬的白衣文士正趕路,前后盡是伺候的轎夫和挑夫,像是很得勢。這一天街上的和尚也多起來了,按照佛教徒的規(guī)矩,在這個時節(jié),他們可以到寺外化緣。人群中送餐的一個小酒保左躲右閃,右手拿著火炭夾子,左手拎著沉重的酒壺,下面支著一個小火爐,這樣顧客可以喝到保溫的酒品。由于物品太重,幼小的身軀不得不向另一側傾斜,實在是可憐。滿街穿長袖外衣的牙人們見面時互相打著招呼,說明當時的商品買賣十分活躍,不過,出現(xiàn)過多的中間商自然會引起物價上漲。在這個十字路口的中間,還穿插著出攤的販夫、道士、運送陶盆的獨輪車夫、賣麥芽糖的挑夫和送食盒的腳夫等(圖1-7A)。
圖 1-7A
圖1-7B
有白衣官人手里拿著用布包著的團扇,這是起自漢代、廣泛用于宋代的出行用具,當時叫“便面”,它不但用于祛暑和遮擋塵土,還有另外一個用途:當路遇不便于打招呼的人時,以扇遮面,避免尷尬,從側面反映了北宋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如在白衣官人前就有一個寒酸文人攜著書童迎面而來,官人居高臨下,正要轉過身招呼他,也許會奚落他一番,那寒酸文人趕緊以扇遮面。當時新舊黨爭剛剛落下帷幕,新黨得勢得很(圖1-7B)。
圖 1-8A
左:圖1-8B 右:圖1-8C
圖1-8D
我們在這個十字路口可以認一認當時汴京的各種車輛,這體現(xiàn)了當時的木工活,代表了北宋車輛的制造水平。前面我們見過牛拉篷車(圖1-8A)、獨輪車(圖1-8B),這里一個老車夫趕著驢車向右行,車上載著兩只裝酒的木桶。畫中的車,大多與清明節(jié)飲酒有關,還有騾拉架子車(圖1-8C),前面人畜共拉、后面人推的串車(圖1-8D)。
圖 10-9
遠處有兩輛四拉騾車飛馳而來,那是禁軍的運輸車,你能清楚地看到馬車后部左邊配備的腳鐙,說明北宋實行的是靠左行的交通規(guī)則(圖1-9)。據(jù)《隋唐嘉話》載,唐代初年大臣馬周制定了車輛靠左行的規(guī)則。這是出于人們從道路左側上下車的方便和安全,也是來自人們從左側上馬的習慣。當心!這兩輛四拉騾車拐彎還不減速,挑擔的路人趕緊放下?lián)?,閃在一邊,如此下去,似乎又要爆發(fā)險情。原來他們也是禁軍士卒,和軍巡鋪屋拉弓的幾個士兵是一伙兒的,他們駕著馬車經(jīng)過這個十字路口左拐到那里去搬運酒桶,饞酒已經(jīng)饞得不顧一切了!
隨高檔住宅區(qū)出現(xiàn)的是當時的奢侈品商店,在十字路口左側一家店門口豎著高高的牌子,上書“劉家上色沉檀楝香”諸字,該店的橫匾上出現(xiàn)“□□沉□□□丸□□香鋪”的字樣,看來,這是一家售賣化妝品和香料的高檔店鋪,汴京的一些珍貴的香料大多要靠海運進口。該店鋪隔壁的店門口擺放著高檔家具,據(jù)載,崇寧四年(1105),一套高檔桌椅值“錢四千”,此店旁邊是一家糕點鋪,上面張著傘(圖1-10)。
圖1-10
圖 1-11
在十字路口,一家開在方棚下的小吃鋪,掛著小招牌,其內容大概與廣告和價格有關,這里吸引了許多過客(圖1-11)。旁邊就是清明節(jié)張傘賣紙馬的鋪子,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紙馬。一側是一口水井,這口在富人區(qū)里的深井屬于官井,上面用木頭制成田字框,以防打水人落井,有兩人正在汲水,一挑水者荷擔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