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小說集《告別的夜晚》中,青年作家王瑢講述了七個普通人生命暗流的故事:直到離世都不相信自己病重的父親;丈夫消失后,在房內(nèi)不停挖地道的“瘋女人”;從敬老院溜出,只為了給家人做一碗“過水面”的老人……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被生活的“不確定性”所困,渴望擺脫日常生活的困境。
《告別的夜晚》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版
6月24日,王瑢與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薛舒、《上海文學》雜志副主編來穎燕做客思南讀書會,圍繞“不確定性是生活的常態(tài)”展開對談。
在來穎燕看來,生活本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小說《室內(nèi)地道》講述了一個懸念重重的故事。女兒小柔不懂為何父親消失后,原本溫柔勤勞的媽媽突然變了樣,不再對自己噓寒問暖,而是不停地在房內(nèi)挖掘地道。媽媽為何像“瘋女人”一樣挖地道?鄰居們會不會發(fā)現(xiàn)媽媽的秘密?如果被發(fā)現(xiàn)了,一家人又會面臨怎樣的結局?
在小說的最后,王瑢沒有直接告訴讀者答案,而是止于懸念,將“不確定性”遞交給讀者?!昂玫男≌f并不會簡單地給讀者留下一個開放式結局,而是會通過這種‘不確定性’給予讀者更多生活的感悟?!蔽膶W評論家托馬斯·福斯特曾提出“過分的清晰會殺死小說”,來穎燕對此非常認同,“小說的所有優(yōu)勢就在于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可能性?!?/p>
在閱讀這本新作時,作為小說家的薛舒也會不由自主地從“寫作者”這一層面思考問題——“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么操作?”“我會寫一個怎樣的結局?”
她最喜歡王瑢小說中沒有被揭秘的那部分。比如《過水面》中,患了阿爾茲海默癥的老奶奶為了給孫子做過水面,偷偷溜出了敬老院。她的兒女一度以為她走失了,陷入恐慌,但最后發(fā)現(xiàn)不過是虛驚一場,大家又熱熱鬧鬧地坐在一起吃飯。在薛舒看來,故事結尾“母慈子孝”的場景極其脆弱,其樂融融的外表下暗藏著疏離與撕裂。這種需要讀者不斷挖掘的“不確定性”是非常迷人的。
6月24日,青年作家王瑢與上海市作協(xié)副主席薛舒、《上海文學》雜志副主編來穎燕做客思南讀書會
王瑢透露,小說集的同名短篇《告別的夜晚》帶有濃烈的自傳色彩。“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很幸運?!彼f,一方面,自己可以用文字保留過去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書寫回憶,與過去的自己告別,走向新的生活。
她在太原出生、成長,先在北京工作了好幾年,現(xiàn)在又來到上海定居,成為一名全職寫作者。這種漂泊的經(jīng)歷讓她至今沒有“家”的感覺。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能時不時的回到文字里,通過小說里的人物、故事,找回一份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