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詠而歸》,李敬澤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孟子。圖源于網(wǎng)絡
孟子有諸多高貴品質,但其中不包括謙虛。
比如他教導我們: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打落了牙齒吞肚里,任何時候都要笑瞇瞇,但某一日他老人家沉著臉沒有笑瞇瞇,于是就有人陰陰地問:咋回事啊,莫非是怨天尤人了?
孟夫子脖子一梗:誰怨天尤人了?我高興著呢:“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余歲矣?!蛱煳从街翁煜乱玻缬街翁煜?,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也?”——我為什么不高興?真呀么真高興!
這番話說出來,對方反應如何,《孟子》無載。根據(jù)《孟子》的編纂慣例,凡此類PK時刻,對方如果最后說我錯了、我服了、我是小人,那是一定要記上一筆的,這回卻沒了下文,好像那人聽了這番豪語立刻人間蒸發(fā)?!夜烙嬚鎸嵉那樾我膊畈欢?,換了我,我也只好嘆口氣,扭頭走人,心里嘀咕一句:那您就高興著吧。
孟子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自信的人物之一,他比孔子更自信,孔子有時蒼涼,而孟子通體剛強。但一個人,在這俗世中宣布自己是普救蒼生的圣人,他必然會有無窮煩惱。他要是個皇帝倒也罷了,皇帝登上皇位就是圣人,想不當都不成,我們歷史上頗有一些堅決不當圣人的皇上,他自己是快活了,但老百姓都覺得不靠譜:皇上你都當了,圣人你卻不當,難不成天下的好事都讓你撿了去?于是編出許多故事來罵他。
我們總認為圣人離我們很遠,比如皇上,很遠,那好,當圣人吧,但如果隔壁的老漢忽然宣布他是圣人,你感覺如何?反正我馬上就得跳出來爆料:他昨天剛在我家門口吐了口濃痰他算哪門子圣人!
這就是孟子的煩惱所在,他老人家天天講故事,從堯舜禹一路說到周公、孔子,都是圣人,大家都沒意見,那都死了多少年了,但忽忽悠悠,浩浩蕩蕩,最后竟說到了他自己,我們都會打個激靈醒來,不對啊,怎么說會兒話的工夫,這老漢就成圣人了?所以,一部《孟子》中,最熱衷于挑孟圣人破綻的就是他老人家的弟子,比如剛才慘遭蒸發(fā)的那位就是。
孟子要是活在現(xiàn)在,事情好辦得多。他雖然沒當什么大官,但名聲不小,四處周游,贊助也是不少的,幾十個學生靠著他吃飯,自然會到處寫文章夸他們的恩師老板,把孟先生說成孔子再世或者魯迅重生。但孟子不幸生在兩千年前,那時的學生遠不像如今這般愛吾師不愛真理,您不是圣人嗎?那么好,為什么今天沒有笑瞇瞇,為什么老娘死了您大操大辦用了那么厚的棺材板?請回答——
按說都是小節(jié),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風起于青萍之末,這樣的道理我們懂,孟子更懂,所以,每次碰到此類問題他都絕不敢掉以輕心,一定要堵住,一定要說圓,堵住和說圓的一般路數(shù)是,把小節(jié)問題一口氣升華成大節(jié)問題,由一滴水見出海洋,然后,再由大節(jié)正確反過來證明小節(jié)正確,也就是從海洋里再找出那一滴水。如此倒騰一遍,很少有人不暈,只好承認他老人家是七百年一出的圣人。
當然,這很累,這意味著人的自我和生活毫無矛盾渾然一體絕對自洽,他一輩子不能留任何縫隙讓蒼蠅下蛆,他沒有私人生活只活在宏大意義里;如果碰上了弗洛伊德,弗大夫一定會說這是病,但孟子不以為病,他的弟子們也不以為病,兩千年來我們都不認為這是病,這是一個關于圣人的游戲,我們和圣人們都樂此不疲。
該游戲具體做法如下:
1.我們愛圣人,因為圣人無缺點。
2.于是就有了圣人。
3.為了證明圣人無缺點,我們關注他的雞毛蒜皮,我們認為只有雞毛蒜皮才能見出圣人的真精神和大境界,比如圣人如果長期不回家不可能是因為夫妻關系不好而必有更為重大和莊嚴的意義。
4.因為圣人要求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很累,于是我們再度翻出雞毛蒜皮證明他也是人,原來他也有缺點有下蛆的縫和我們大家一樣。
5.于是他不是圣人,鑒于他不是圣人他的宏言儻論也就都是雞毛蒜皮。
6.我們厭倦了一地雞毛和蒜皮,我們期待出現(xiàn)下一個圣人。
7.從上述第1步重新開始,再來一遍。
作品簡介
《詠而歸》,李敬澤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書名《詠而歸》便由此而來。這本書大概也是詠,所詠者古人之志、古人之書,是自春秋以降的中國傳統(tǒng)。而歸,是歸家,是向可歸處去。
本書收錄了李敬澤歷年來所寫的有關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于現(xiàn)代鄉(xiāng)野。最后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國天下,歸結到春水春風、此身此心。
閱讀經(jīng)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樣,輕松、快樂、自由。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從古人的選擇和決斷中,從他們對生命豐沛潤澤的領會中,在趣味里追懷古人的風致,學習安頓自己,找到一個歸處。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