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詠而歸》,李敬澤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書名《詠而歸》由此而來。當(dāng)日眾弟子在孔子面前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華等各有大志小志,曾皙在旁鼓瑟,最后說,我想的是,暮春時節(jié),換上春衫,約五六個朋友,六七個少年,一起到城西的沂水中沐浴,然后,到城里的舞雩臺上吹風(fēng),最后唱著歌,興盡而歸。
夫子悠然神往,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别獮樽?,點為名,曾點的想法正合我意。
詠是唱,也是長,也是涵泳、玩味、沉吟,在詠唱中表達(dá)志意。
這本書大概也是詠,所詠者古人之志、古人之書,是自春秋以降的中國傳統(tǒng)。而歸,是歸家,是向可歸處去。
明代鐘惺、譚元春編過一本《詩歸》,鐘惺在序文中談到為什么要用“歸”字,他說:其意在“以古人為歸”,“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目有所止焉”。
鐘、譚的文章我不喜歡,但鐘惺這段議論,所說的也正是我的意思。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
這本書收錄的是歷年來所寫的有關(guān)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于現(xiàn)代鄉(xiāng)野。最后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也正是從曾皙之意,由家國天下,歸結(jié)到春水春風(fēng)、此身此心。
是為跋。
李敬澤
2017年3月28日凌晨
作品簡介
《詠而歸》,李敬澤 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本書收錄了李敬澤歷年來所寫的有關(guān)古人古典的短文,長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為主,興之所至,迤邐而下,至于現(xiàn)代鄉(xiāng)野。最后落到幾篇談閑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國天下,歸結(jié)到春水春風(fēng)、此身此心。
閱讀經(jīng)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樣,輕松、快樂、自由。編這一本《詠而歸》,不外乎是,從古人的選擇和決斷中,從他們對生命豐沛潤澤的領(lǐng)會中,在趣味里追懷古人的風(fēng)致,學(xué)習(xí)安頓自己,找到一個歸處。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時之人的心與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