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劉一達《北京的聲音》:“聽見”北京城

作家劉一達是京味兒小說語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創(chuàng)作過包括《人蟲》《故都子民》《百年德性》等長篇作品,近幾年,劉一達更關(guān)注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出版了《中國人的規(guī)矩》《中國人的稱呼》《典故北京》等散文集。

作家劉一達是京味兒小說語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創(chuàng)作過包括《人蟲》《故都子民》《百年德性》等長篇作品,近幾年,劉一達更關(guān)注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作出版了《中國人的規(guī)矩》《中國人的稱呼》《典故北京》等散文集。

最近,劉一達的最新散文集《北京的聲音》由作家出版社推出,書中收錄劉一達創(chuàng)作的散文30余篇,這些散文記述了北京的人文地理和市井風情。

《北京的聲音》書封。


劉一達在《北京的聲音》作者序中表示,北京文化與北京聲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聲音本身也是文化,京味兒講究京腔京韻。北京的聲音是市聲,充滿了煙火氣,比如駝鈴聲,老北京拉煤多是用駱駝。老北京最早的電車叫鐺鐺車。還有馬車騾車的鈴鐺和鞭子聲,洋車的鈴聲,以及后來火車、汽車的聲音,叫賣的吆喝聲。北京的聲音體現(xiàn)了北京人開朗率真、風趣幽默的性格,產(chǎn)生了相聲、京韻大鼓、北京琴書以及后來的情景喜劇、崔健的搖滾、馮小剛的電影等。

除了聲音這個主線以外,書中也記敘了北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描述了北京的中軸線、城門城墻、胡同、老街、牌樓、四合院、護城河、三山五園等名勝古跡;也展現(xiàn)了北京的白塔、名橋、寺廟、牌匾、花店、市樹等人文地理;講述了源遠流長的北京商脈,同時也通過老字號、名堂名樓名居等老飯莊及北京小吃、住宅講究、生活規(guī)矩等,反映了北京人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征。畫家張志波也為本書定制了插圖28幅,令讀者身臨其境。

文中插圖。


關(guān)于聲音,劉一達說,老北京從早到晚,不同的行業(yè)、不同的時間段,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比如早上六點鐘,人們會聽到電報大樓、北京站的音樂報時,那時候這些建筑附近的住戶家里都不需要表。六點鐘爬不起來的人,磨到七點的鐘聲也必須得起床了,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v然時過境遷,這個報時的聲音現(xiàn)在一直都還在,聽上去令人特別親切。

白天的北京則是有各種叫賣聲,磨剪子搶菜刀的,賣花生仁兒的,賣醬豆腐的,鐺鐺車行走的聲音,還有古時運水的駝鈴聲。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開始,到了傍晚,街市上又新添了賣“北京晚報”的聲音,那也是包括劉一達在內(nèi)的很多北京人的共同記憶。

北京還有很多特色聲音,讓人一聽,閉著眼睛都知道是北京,比如盤旋于空中的鴿哨聲,著名收藏家、民俗藝術(shù)家王世襄先生在《北京鴿哨》里寫道,鴿哨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們從夢中喚醒,不知多少次把人們的目光引向遙空,又不知多少次給大人和兒童帶來了喜悅。還有冬日里玩家的蟈蟈在懷里的鳴叫聲,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冬蟈蟈》一文里寫道,這只冬蟈蟈似有靈性,一聽到人的腳步聲或開門聲,就會起勁地鳴唱,提醒人們別忽略它的存在;如果將它置于懷中,你略一走動,它就會像受到唆使的狗一般叫起來;你若坐定,它也會輕聲哼幾下,如嘟囔幾句什么似的,轉(zhuǎn)身又進入溫暖幽暗的葫蘆里的夢境。

除了這些細微的聲音,北京城中總因為人流如織而熙熙攘攘。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故宮北海頤和園,東四西單鼓樓前?!闭f的是東四、西單、鼓樓這三條商業(yè)街,最為繁華熱鬧,人們逛街購物總是會去這幾個地方。

劉一達在書中寫:“鼓樓前”,是指鼓樓前頭的商業(yè)街,也就是現(xiàn)在的地安門外大街。這條街早在元代就非常有名,從鼓樓前一直到地安門,并且向西延伸到什剎海地區(qū)。鼓樓前商業(yè)街東西兩側(cè)的店鋪一家挨一家。清朝的時候,這一帶是正黃旗和鑲黃旗的駐地,這兩“旗”都屬“上三旗”,也就是通常北京人所說的“皇帶子”(皇親國戚),所以這一帶有錢有勢的大宅門多。清末民初,清朝政府基本取消了內(nèi)城不準經(jīng)商的“祖制”,又使這條老街(包括煙袋斜街、什剎海、后海的沿岸)繁榮起來,其繁榮熱鬧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北京鐘鼓樓。


這里也是老字號的集中之地。鼓樓商業(yè)街有名的老字號有:“寶瑞興”油鹽醬茶店,合義齋、福興居灌腸鋪,會賢堂飯莊,慶云樓飯莊,烤肉季,天匯軒大茶館等。

東四商業(yè)街,曾是明代北京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它的形成與朝陽門和東直門附近設的十幾座大糧倉有關(guān)。因為當時運糧食都用騾馬大車,趕大車的和搬運糧食的,得找地兒歇腳吃飯,于是東四牌樓附近出現(xiàn)了許多飯館,由此形成了“街”。東四牌樓往南有燈市(今日還留有燈市口的地名),明代的燈市非常壯觀,每年正月“放燈十日”,場面熱鬧異常,對這條商業(yè)街的形成是有很大影響的。

當然,最主要的是因為有大市街,現(xiàn)在東四十字路口的南、北,在明代叫大市街。當年四個路口各有一座牌樓,南北牌樓上的匾額,寫的是“大市街”,東西路口牌樓上的匾額,寫的是“履仁”和“行義”?,F(xiàn)在牌樓早就拆了,只留下“東四”這個地名。

劉一達認為,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會有自己的商脈和文脈。老字號無疑是商脈和文脈的一個載體,猶如項鏈上的珍珠。歷史文化名城存在的價值,就在于商脈和文脈的綿延不斷。老字號恰恰是這種歷史文化延續(xù)的活化石。人們正是通過老字號,來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的。

如果說那些歷史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是無聲的詩篇,那么老字號,則是歷史留下來的有聲的樂章。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