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浙大歷史學院吳錚強教授與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虞云國教授圍繞新書《官家的心事》所做的對談,活動由歷史作家張明揚主持,內(nèi)容有刪節(jié)。
宮廷政治下的多面宋朝
張明揚:吳老師在這本書的引言中開宗明義,說了一句話特別有意思——“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我想問吳老師,您是如何想到用宮廷政治這條主線來重塑宋史的?宮廷政治在各個朝代都是一個重要的變量,它為何在兩宋尤其重要,以至于您在書中說,“我覺得宮廷政治在某種程度上是北宋政治斗爭的總根源”?
吳錚強:我“誤入”宋代宮廷政治這個領(lǐng)域,是受了兩個啟示。一個是北京一位跟我同年的遼宋史的學者,林鵠,他在做遼宋戰(zhàn)爭的時候,講到“澶淵之盟”,看到有關(guān)寇準的相關(guān)記述,覺得原來史書上的記載是非常混亂的,現(xiàn)在主流形成的寇準在“澶淵之盟”的表現(xiàn),恐怕相關(guān)記述是非常不準確的。我就很好奇,通行了這么久的一個說法怎么會有問題呢?我就去挖寇準的材料,一挖就完全掉到了這個坑里了,不僅是“澶淵之盟”,而且是寇準的整個生涯,都有問題。寇準嚴重地卷入了兩次宮廷政治里——太宗立真宗的時候,以及真宗晚年立仁宗的時候??軠蕵O力地想排除劉皇后的權(quán)位,他深度地卷入了,但這兩個事情在后來的敘述中被高度地掩蓋了。后世的敘述把這兩個事幾乎全部刪除了,寇準好像是沒有參與的。因此,我花了好多年的時間一直在做寇準的研究,有些小文章刊發(fā)出來,因為顛覆性是比較大的,研究的成熟度也是要不斷推進的,學界同行的接受度也是循序漸進的。
另一個給我啟發(fā)的是顧宏義老師的計劃。他有一次跟我講,宋史《奸臣傳》第一卷里幾個人物,如蔡確、章惇,他們之所以會進入到《奸臣傳》,是因為神宗死了之后,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在哲宗的問題上引起了爭論。我們一般認為這些人是變法派,那么,是反變法派把他們寫進去的,但其實不是。顧老師這么說,我開始是不相信的,怎么可能是因為這么具體的原因,肯定是一個跟政治理念有關(guān)的原因。因為史書是士大夫?qū)懙?,士大夫書寫肯定是要表達其政治立場。但是我后來去讀《蔡確傳》,就發(fā)現(xiàn)《蔡確傳》根本沒有記載他的負面的事跡,除了跟高太后的事情。我意識到,顧老師的判斷是完全準確的,那就意味著整個宋史的敘述都是構(gòu)建起來的。這里的研究空間就太大了,等于說我們要還原到南宋重新構(gòu)建之前的脈絡是什么樣子。
這兩個原因讓我去關(guān)注宮廷政治,而且我意識到,大陸學界以黨爭為線索的敘述可能是有問題的,特別是前面的寇準問題。我們一般講北宋的黨爭是從慶歷黨人開始的,現(xiàn)在通過寇準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慶歷黨人的培養(yǎng),與真宗晚年寇準和劉太后之間的斗爭是直接相關(guān)的。這就引出張老師提到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所謂黨爭背后除了政治理念之外,它跟宮廷斗爭的派系是有一個對應關(guān)系的。
張老師講,中國歷代的宮廷政治都是政治史當中一個核心的環(huán)節(jié),宋朝跟其他王朝不太一樣的是,宋朝被掩蓋得比較深,為什么會這樣?我想這跟宋代的士大夫政治是有關(guān)系的。士大夫政治確立了一套政治的運作,應該按照儒家的倫理來運作,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宋朝對知識分子特別好,文人還是有點感恩戴德的心理,所以,他們一方面認為,皇帝干了壞事我們就不要說了,宣揚出去也不太好。另外一個,我也幫著你掩蓋一點。
這里我還想補充一句,宮廷政治的問題并不只是中國歷史的問題,古今中外恐怕都是一樣的,宮廷政治永遠都是政治史當中的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層面。
張明揚:虞老師怎么看吳老師這本書,把宮廷政治作為一個核心來敘述?
虞云國:這本書出來以后,很多讀者都說這是一本令人大開腦洞的書,我認為很有道理,恐怕連宋史學界看了這本書以后,都會對兩宋300年的宮廷政治有一個全面的嶄新的認識。剛才明揚兄也提到書中的一句話,“不研究宮廷政治就讀不懂宋史”。我想再擴大一點,不懂宮廷政治,恐怕就讀不懂從秦朝到清朝整個帝制中國的歷史。再擴大一點,1912年中國共和了,共和的第一位總統(tǒng)是袁世凱,而他的稱帝之心在他繼位總統(tǒng)的時候就有了,于是就有了民國初年殺宋教仁的案件。所以,盡管政治體制好像由帝國變成共和,但是上層政治對普通百姓來講帷幕重重,后面的密謀恐怕都是值得關(guān)注的。也可以說,不了解上層政治的內(nèi)幕,就不能理解[歷史上]中國政治的現(xiàn)實。
中國歷代宮廷政治史是很多人都關(guān)心的,秦漢、隋唐、明清,我們現(xiàn)在耳熟能詳?shù)膶m廷戲,遠遠比宋代要多得多,而且在史書里記載得很多。但宋代不一樣。我當初剛剛進入宋史研究的時候,就感到宋代好像很干凈,但是吳老師這本書就把我們對于宋代的一般觀感給徹底顛覆了,宋代也不干凈。任何一個帝制時代,盡管會給我們看到光鮮的那一面,但是背后那一面都很齷齪。剛才吳老師也講到,為什么研究宋史的人一上來會有那種錯覺,他的觀點我完全同意,因為從北宋中期開始,新宋學尤其是理學開始建立了,基本上確立了宋學的價值觀,他們認為應該把儒家思想里面那些正面的東西弘揚出來,成為整個民族的一種指導思想。毫無疑問,這是宋代留給中華民族的巨大的精神遺產(chǎn)。這么一來,很多原先在政治運作過程中的宮廷的陰暗面,就給有意地掩蓋了,有的時候?qū)嶋H上是自覺地掩蓋了。我記得有一小故事,好像講到宋太祖有一階段也沉迷于女色,對朝政不太用心。后來他感到這么做不行,把宮女給殺了,殺了以后就對朝臣說,她因為迷惑我,讓我不能很好治理天下。他這么講是為了拔高自己的形象,大概到宋仁宗朝修《三朝圣政》的時候,這條材料當時記載下來了,有人說是不是應該把它列到“圣政”里去?“圣政”就是皇帝治國的偉大的政績,皇帝留給后人的榜樣。當時主持修“寶訓”的大臣,就說皇帝因為這個緣故殺掉宮女實際上是不人道,不符合當時已經(jīng)興起的新儒學的價值觀,怎么能夠把它寫到“圣政”里去?所以就把它刪掉了。但是這個事情在野史筆記里保存下來了。這個例子很清楚地說明,諸如此類不符合新儒學價值觀的東西,都被洗干凈了。所以才讓后人感到,宋朝的宮廷政治是相對風和日麗的,我想這是一個原因。另外,今天的主題是“多面的兩宋王朝和被掩蓋的宮廷政治”,吳老師這本書實際上把被掩蓋的宮廷政治揭露出來,來充實多面的兩宋王朝形象。宋代有很多值得肯定的那些層面,比如士大夫崛起、士大夫政治,宋代經(jīng)濟的相對發(fā)展,海外貿(mào)易的繁榮等等之類,還有整個宋代思想在它的上升期相對來說比較寬容,等等。我想在肯定那些該肯定的面相的同時,還應該復原歷史的真實,把它的其他面相交給一般讀者。從這個角度來看,吳老師這本書實際上就揭示了真相,從“斧聲燭影”寫起,一直寫到南宋滅亡。在皇權(quán)這個世間最大的權(quán)力面前,父子、兄弟、夫妻、君臣都是為權(quán)力而死命爭奪,人性的惡在這里是充分地暴露出來的。我想,從一個層面把它揭露出來,至少有這么幾個意義,第一,揭露宮廷政治,實際上也是揭露專制政權(quán)的那種陰暗面,那種黑暗面,讓我們了解真正的歷史;第二,從更高層面上講,這是批判從秦始皇以來到清末的兩千年的帝制;第三就是真實還原多面的兩宋王朝。
隱蔽的宮廷力量:更“文明”的宮斗
虞云國:對于這本書我有一段讀后感,封面沒有都印出來,這里我與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就感到吳老師這個工作實際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搞宋史的人知道,對史料的有意遮蔽,導致這些史料是零零散散地分散在各種古籍里,正史里面有一點,筆記里面有一點。吳老師把這些個關(guān)于某件史事的各種文本全部收集起來,進行全面地、深入地解讀,在這個解讀過程中,既有其合理的邏輯推理——因為有些史料缺環(huán)了,史料雖然缺環(huán)了,但是邏輯的過程還存在,他就做了這方面的工作。另外,把有些史料表面寫的和背面的實際內(nèi)容給發(fā)掘出來了,這是他在史學實證角度做了一些努力以后才得出的。所以剛才說的大開腦洞,并不是說我一開腦洞就寫出來了,這是他這本書最大的好處。而且整個我翻讀下來,文字都很流暢生動,是完全適合于一般讀者的,這是我對這本書的總體評價。第二個評價就是,我認為,他從學術(shù)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題,他認為宋代宮廷政治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皇帝時期,還有皇太后時期,太上皇時期和權(quán)相時期,把整個宋代政治史和宋代宮廷政治分為這幾個時期。這個命題,他也是經(jīng)過自己全面考察以后才概括提煉出來的。對于整個宋史研究也是很有啟發(fā)的。
我還要做一些說明,錚強的概括是一種史學的概括。我們搞史學的人,包括我有的時候也會概括,比如我概括宋高宗的“紹興體制”,南宋以后是轉(zhuǎn)向內(nèi)在,也受到了不斷的質(zhì)疑,我也在不斷思考。這里我也從同行的角度,提一些個人的看法。這個分析,首先我大體上認為概括得還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因為任何的史學概括既是有價值的,但有的時候又是冒險的——我這里想就冒險的部分提一些看法。比如,前面三朝基本上是皇帝時代,但皇帝時代很明顯也有杜太后所起的作用。所以實際上所謂的“金匱之盟”杜太后的作用還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不會因為杜太后的存在,去質(zhì)疑前面三朝基本上是皇帝時代?;侍髸r代,我認為是比較不大會受到挑戰(zhàn)的命題。但是后面的太上皇時代,恐怕就會有讀者會提出疑問,我這是先代讀者提問。比如太上皇時代,按照吳老師的說法是從宋徽宗禪讓宋欽宗直到宋光宗禪讓給宋寧宗。這里面很明顯,如果從大的時段說,那宋高宗是屬于這個時代,但是宋高宗時期又有一段是宋高宗讓秦檜當權(quán)相,宋高宗和秦檜在這段歷史里是同框的,所以這個概括在這一時段里面臨著一個特殊的情況。再比如講到權(quán)相時代,是從韓侂胄專政到賈似道專政,書里面都寫到了,但是在紹熙內(nèi)禪的時候——就是宋光宗讓位給宋寧宗的時候,吳太皇太后的作用是很重要,這說明皇太后現(xiàn)象在太上皇時代也還有存在。另外,史彌遠誅韓侂胄,立宋理宗,這里面皇太后和權(quán)相同時都在起作用,這又不能簡單地說是權(quán)相時代。我這個說法并不是說要否定吳老師這四個概括,我們可以理解吳老師對這四個斷代的一個總體概括,應該大體上講是能夠成立的。
張明揚:吳老師您怎么看這個冒險?
吳錚強:虞老師的補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的分析是比較明確的。從宮廷政治的實質(zhì)上,這個皇太后時期,你說太后的力量就不存在的,不是那樣的,它是貫穿始終的力量。我其中有一句話,我們原來覺得比如唐朝有“女禍”,武則天都當皇帝了,有宦官專政,東漢有外戚這些力量,好像宋朝都是沒有的。我現(xiàn)在揭示的宋朝的宮廷之中,所有的這些力量都參與了,后妃的、宦官的、外戚的都深度地參與了,只不過是我們的“美顏”技術(shù)是非常高的,所以一般人是看不到的。至于分期,我是非常明確的,因為它是從形式上的,這個形式為什么中間那一段叫作皇太后時期,因為有垂簾聽政的現(xiàn)象,就是從劉太后到孟太后為止。孟太后那個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后面南宋太后的力量更大,基本上是吳太后和楊太后始終掌握著政權(quán)。到了南宋時候,太后的力量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但是即便如此,垂簾聽政也是非常短暫就完成了,基本上沒有直接地去聽政的形式,就結(jié)束了。所以從形式上講,應該說是沒有問題的。太上皇,也就是四個太上皇,過了就沒有了。所以分期只不過是從形式上來講的,我概括出來只不過是要大家注意這個現(xiàn)象。我們以前講,這就是受到儒家倫理的規(guī)范,儒家的對女性的規(guī)范,你不要去參與這些事情,你要溫順。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跟我們以前的印象是不同的,宋朝的后妃的政治能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講宋朝的女性主政,其方式跟武則天不一樣。宋朝皇帝動不動就以這種形式就斗爭起來了,宮斗的文明的程度是大大提升了,要靠權(quán)謀,而不是打打殺殺。
張明揚:這本書的一個主線是北宋中后期政治的太后聽政時代。北宋為什么會連續(xù)出現(xiàn)太后的垂簾聽政?雖然很多時代也有垂簾聽政,但沒有這么密集,它的總體上的政績和效果是怎么樣的?還有,北宋的太后政治如此密集,為何在我們的歷史敘述和歷史記憶中好像相對缺乏點存在感?
吳錚強:這個存在感還是會回到前面的“士大夫政治”和掩蓋的問題。
劉太后
太后垂簾聽政這個問題,確實,我們的一般印象跟實際面貌差別蠻多的,因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女主的政治,比如武則天、慈禧,但是宋朝的垂簾聽政是最密集的。這里面,太后垂簾聽政在理論上是要有一個前提的,沒有立長君,只有在小皇帝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太后垂簾聽政的問題。從這個標準來講宋朝有兩個太后,真宗的劉皇后就是仁宗的時候,她有差不多10年的時間(垂簾聽政);還有一個就是哲宗10歲繼位,差不多也有9年左右的時間是高太后垂簾聽政的。這兩個人在政治上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我們一般講劉太后好像還是挺有政治作為的,但是事實上我們?nèi)タ锤咛螅咛髸r期她是徹底地把神宗時期的新法措施全部給廢除了,但是我們沒有對高太后的垂簾聽政形成很深刻的印象,因為她任用了司馬光,好像這些措施都是司馬光去干的,就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所以,從宮廷政治的角度來講,高太后跟司馬光之間的合作,真正的主角是高太后,因為沒有高太后哪來司馬光,司馬光早就在洛陽修史書了。但是我們看起來,就覺得太后好像是不起作用的,雖然她好像都是為了保護小皇帝,已經(jīng)把權(quán)力都交給大臣了。這就是士大夫政治下太后政治的一個特殊的面貌。
“太上皇”政治:宋高宗的退與進
張明揚:虞老師寫過一本《南渡君臣》,里面寫到了很多宋高宗和宋孝宗這種關(guān)系,我想問的是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宋高宗當時為什么要退位,他退居太上皇之后,對于政治有哪一方面的影響力?
虞云國:實際上這個問題,吳老師的書中已經(jīng)講得很詳細了,我個人等于說是把這個內(nèi)容再復述一下。太上皇是中國帝制政治的一個特殊情況,像劉邦當皇帝,他的父親劉太公當太上皇,那是因為兒子給的,所以這個太上皇就沒有權(quán)力對兒子的政治來說三道四。但是到宋代,你下面一代皇帝的權(quán)力是我老皇帝讓渡的,就是等于說我把我的家產(chǎn)給你,你怎么處置家產(chǎn),我還在,我當然就有發(fā)言權(quán)了,我要在必要的時候去干預你,所以應該從兩個方面去看太上皇現(xiàn)象。具體講到宋高宗,我想他大概有這么幾個。一個他沒有兒子,他生不出兒子。1132年,他就把宋孝宗以及還有另外一位太祖的后代收到后宮里去撫養(yǎng),但是他還希望有自己的兒子,所以就一直沒有正式的立儲。這個過程中間,岳飛去觸碰了他的兩個痛點,一個是立儲是皇家的事情,你不能夠干預,這是大忌。第二個觸碰了宋高宗作為一個大男人的尊嚴,這兩件事情跟岳飛后來的遭遇也有點關(guān)系。在王曾瑜先生的研究里就說得很清楚,高宗當時政治上面用秦檜,說秦檜是國之司命,秦檜是掌握國家命運的人;他還用了一個御醫(yī)叫作王繼先,給他開藥,希望能讓他能再次生育。根據(jù)王曾瑜先生的研究,中醫(yī)里有一種藥是有一種逆反性質(zhì)的,要生育肯定要壯陽,但壯陽以后精子質(zhì)量就下降,就不能受孕,這是一個二律背反的問題,因此他最后就沒有解決這個難題。最后到他49歲的時候,才正式考慮立儲,經(jīng)過考驗選定了宋孝宗,所以這是一個最大的原因。有親生兒子,這份家產(chǎn)是絕對不會讓給宋太祖的后人的。第二個就是政治原因,因為他是和金朝議和,確立了“紹興體制”,這是他中興的唯一根本。但是到了1161年,金朝的完顏亮給他的和議體制打了個臉,打臉以后,對金朝的防備又不是太嚴密,因此金朝軍隊一直打到長江邊上,這是當時政治的一個大變局。在這種情況下,他已經(jīng)立了宋孝宗作為儲君,宋孝宗這時候慷慨激昂,上奏說我要為王前驅(qū),主動請纓,宋孝宗那時候還不是皇帝,他的老師說你這是犯了帝制的大忌,你如帶兵在外,就形成威脅王權(quán)的局面。宋孝宗馬上再寫一封信給宋高宗承認錯誤,宋高宗到建康裝模作樣地所謂抗擊金軍南侵。宋孝宗這次是所有步點都踩在合理的節(jié)奏上,宋高宗也看到自己周圍的那些大臣對宋孝宗是天下歸心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感到我還是讓位吧。當然,第三個,他的讓位是經(jīng)過充分算計的,首先他看準了宋孝宗的為人,宋孝宗之所以這個謚號是孝,也確實是孝。而后他感到與其自己在臺上遭到非議,還不如找一個完全聽命于我的接班人,讓他來打理朝政,自己好安享晚年,必要的時候又可以出來干預重要的朝廷大政。他這樣才禪位做上太上皇的。
明揚還問道,他退位以后對宋孝宗一朝的政治影響。我想大概有這么幾點影響。第一點,他確立的“紹興體制”的影響。實際上,在宋孝宗時期,最終仍回歸了和議體制,當然這里有個曲折,宋孝宗是要想北伐的,在這點上他和宋高宗不一樣,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包括地緣政治的因素,包括太上皇的壓制等等。所以兩年以后隆興和議,就又回歸到和議體制,和議體制實際上也就影響了整個宋孝宗一朝。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因為還牽扯到宋孝宗朝政治,我這里不展開了。第二點,他對宋孝宗朝的有些經(jīng)濟措施,完全以太上皇的身份來干預,或者不執(zhí)行當時的經(jīng)濟政策。比如,宋朝酒是國家專賣的,要收稅,也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他當太上皇以后,就自己在大內(nèi)讓宦官釀造德壽宮私酒,釀了以后出去高價賣,賺了一大筆錢,這是國有資產(chǎn)私有化。另外,南宋行在臨安城城區(qū)不大,住房特別困難,所以當時臨安城里有所謂店宅戶,經(jīng)營住房出租之類的,他看到這個有錢可賺,就投資房地產(chǎn),把房子造了去出租等等,收取了大量的錢財。再講一個笑話,宋代的糞便也要管理收稅的,那些個達官貴人在處理糞便方面也要免稅,打一面高宗德壽宮的旗號就能免稅,可見他以他的特權(quán),對宋孝宗朝的經(jīng)濟政策公開挑戰(zhàn)。有一個故事,他釀造御酒去賣,有一個諫官說太上皇德壽宮御酒這是私釀,私自釀造是犯法的。宋孝宗把這個諫官罷免了。當時宰相對宋孝宗說,人家提意見,你把監(jiān)察官員都給撤了,好像不大好吧。宋高宗太上皇知道以后,有一次召見兒皇帝宋孝宗,特地拿了一壺酒放在他前面,說這是我賞給你的德壽宮私酒,向他示威——這就是太上皇的經(jīng)濟特權(quán)。
第三點,我們主要還是看政治。政治上主要有這么幾點,宋孝宗住在大內(nèi)南面,太上皇住在北面,大臣們都稱北內(nèi)、南內(nèi),實際上變成兩個政治中心。他在政治上的表現(xiàn),第一個是干預重大的任命和政事,比如新宰相任命以后——任命是當然要經(jīng)過宋孝宗的手——必須到北內(nèi)去朝見太上皇,太上皇訓話,表達他對朝政的看法。第二個,孝宗要北伐,重用張浚,宋高宗就去對孝宗說,張浚不在乎我們趙家的生死存亡。但是宋孝宗堅持了,把他任命為宰相。他又說要讓湯思退——他是秦檜的余黨——讓湯思退當左相,讓張浚當右相。宋朝宰相是左相高,右相低,用左相湯思退去壓右相張浚代表的主戰(zhàn)派。宋孝宗任命張孝祥去當張浚都督府的軍事參贊,那是宋高宗自己提拔的狀元,他也不滿意,親自去質(zhì)問宋孝宗,諷刺說張孝祥很懂軍事嗎?宋孝宗只得把張孝祥的職務給撤掉了。第三個,太上皇對當時宋孝宗的“隆興北伐”和“隆興和議”干預更大。當他聽說宋孝宗發(fā)布了北伐命令,就要求宋孝宗收回命令,宋孝宗這次用沉默表示抗議,沒有執(zhí)行,而后因為南宋沒有打贏,只得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宋孝宗本人是贊同當時右相張浚的,同意在和金朝談判的時候采取強硬態(tài)度,以便獲得更多的利益。湯思退主張答應金朝所提出的所有領(lǐng)土要求,宋孝宗表示不滿意。湯思退就說,軍國大事要聽太上皇的圣,意思說我這么做,是太上皇授權(quán)給我的。南宋最終只能被迫接受金朝的條件,訂立“隆興和議”。可以看到,太上皇對宋孝宗剛剛就位以后兩件大事的干預,作用力是相當大的。第四個,太上皇的存在就是對宋孝宗一朝政治的一種巨大的威懾。宋孝宗是南宋唯一要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是要想恢復北方的。他晚年說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他說我沒有洗刷恥辱。第二件事情是說,我沒在休養(yǎng)生息方面做得更好。在我看來,宋孝宗在國家休養(yǎng)生息上做得很好,第一件事情才是他內(nèi)心的遺憾,為什么?因為宋高宗太強,說你如果要和金朝打,等我百年以后再說。意思說,我不死我說了算,我死了你再考慮北伐吧,這是一句話。第二句話,他提醒宋孝宗說,我們絕對不能和金朝打的,金朝打敗了,是勝負問題,沒有什么根本的損害,對于我們南宋來講是存亡問題,他就給定了個基調(diào)。所以宋孝宗整個在位是27年,宋高宗有滋有味地活了25年,最后兩年宋孝宗自己也老了,再要北伐也不可能。這就是太上皇政治對宋孝宗一朝政治的巨大影響。
不可靠的“斧聲燭影”
張明揚:說起宮廷政治,肯定少不了最極端的面向,就是所謂的宮廷政變,吳老師在這本書里直接說“斧聲燭影”是假的。
吳錚強:“斧聲燭影”是非常復雜的,我直接講“斧聲燭影”是假的,是因為有另外一個敘述的系統(tǒng),我認為是更加的真實可靠的。為什么我認為“黑殺將軍”更加真實,“斧聲燭影”是假的?有這么幾點理由?!案暊T影”文本出現(xiàn)的時間很晚,太祖去世大概過了七八十年,一個僧人寫的筆記小說里面才提到了;而“黑殺將軍”是直接進入到官方的敘事系統(tǒng)里面的,但是我們后來對“黑殺將軍”敘事印象不深,因為在太宗和仁宗朝,“黑殺將軍”敘述系統(tǒng)是道教背景的,“黑殺將軍”背后是一個張守真,張守真是以道教的身份來對太祖做出了死亡預言,死亡預言是整個里面最核心的一個情節(jié)。道教的敘事是后來真宗朝有一個叫王欽若宰相構(gòu)建起來的,整個敘事到了仁宗以后,士大夫是要排斥這種道教的敘述的,所以在后來敘事系統(tǒng)是被逐漸地消除掉了?,F(xiàn)在有一種觀點我是完全認同的,中國很多的王朝它是儒教和道教雙正統(tǒng)的,在宋朝表現(xiàn)得是非常的明顯。
而更加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現(xiàn)在對“斧聲燭影”的理解是斷章取義的,是李燾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里面切了一小截,而你去看整個敘事,會發(fā)現(xiàn)它是跟“黑殺將軍”相互佐證的。也在“斧聲燭影”的敘事里面,它前面有比“斧聲燭影”情節(jié)多得多的情節(jié),同樣是講一個道士的死亡預言,只不過是用一種更加模糊的,更加小說家的這樣的一種方式去講了。他說有一個道士在宋朝建立之前,準確地預言了太祖登基的日子,后來這個道士消失了;而太祖死的那一年春天,又碰到這個道士了,太祖讓他再算一下他的壽命,道士同樣做出了一個死亡的預言,就是某年的十月的幾號那天晚上,如果天氣好你還能活12年,如果天氣不好你那天晚上就要死掉。所以那天太祖一直在觀察天氣,白天天氣一直很好,到了晚上突然就下雪了。這個敘事里面太祖是完全相信道士的預言,因為道士之前已經(jīng)準確預言過太祖登基的時間,就意識到他當天晚上要死掉了,所以把他弟弟召到宮里來,才發(fā)生了“斧聲燭影”?!案暊T影”這個情節(jié)只是前面的道士的死亡預言的一個結(jié)尾。
“黑殺將軍”的敘事里面,“天上宮闕已成,玉鎖開,晉王有仁心”,這個話本身就是一個死亡預言。我們前面講文本的可靠性是有分別的,第二個,這兩個文本是相互佐證的?!案暊T影”這個敘事恰恰佐證了張守真利用“黑殺將軍”這個虛構(gòu)的神做出一個死亡預言,它是一個佐證的材料。所以我現(xiàn)在說明的是,不是說“斧聲燭影”的整個的敘事它都是假的,而是那個我們后來印象最深的“斧聲燭影”,只不過它整個敘事里面恰恰是驗證了“黑殺將軍”,所以我現(xiàn)在要用“黑殺將軍”做了一個推測蠻夸張的建構(gòu)——太祖到底是怎么死的,原來我們說喝酒,兄弟倆喝酒,那是不是酒里下毒,因為太宗經(jīng)常酒里面下毒。從“黑殺將軍”敘事來看,當時在場的是另外一個太監(jiān)就是王繼恩,所以我這里開個腦洞,他們是不是有一個武功的對決。因為我們知道,太祖是一個武林高手,太祖在身邊養(yǎng)了一群宦官,也是武林高手。所以我這里面當然是推測,不排除王繼恩是一個武林高手。根據(jù)現(xiàn)有的材料,按照那個敘事,太祖死的時候,唯一的在場者就是王繼恩。這樣的一個描述當然完全是推測,信不信由你。但是如果不相信,最好還是能提出另外的一種推測,因為推測跟推測之間,你不能說我這證據(jù)不足,因為我們本來就證據(jù)不足的。
虞云國:我插句,你在認定王繼恩之后,是不是還推測謠言本身是王繼恩和宋太宗聯(lián)盟搞出來的?你沒有做這個推斷。
吳錚強:這個推斷是這樣子。這個階段,我相信張守真的參與是非常真實的,是韋兵老師做的一個研究,理由非常充分。太宗繼位之后,張守真就飛黃騰達了,在盩厔縣給他建了宮室,給他很多經(jīng)濟上的、政治上的特權(quán),直到太宗臨死的時候,先要把張守真給弄死。張守真在太宗在的時候享有非特別的特權(quán),太宗死之前是先要讓他死掉,這個人的政治影響力是非常大。這種政治能力哪里來的?是只有參與了宮廷政治,輔佐了一個皇帝才可以獲得的。所以從這種角度,我相信張守真的深度參與是真實的,你說細節(jié)上“黑殺將軍”肯定是假的,我們不可能相信有一個神仙,這個預言到底有沒有說、他怎么說的,這些細節(jié)我覺得無關(guān)緊要。后面編造的也是他們的手段,但是張守真肯定是深度地參與了,所以我更相信張守真的敘述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