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如何馴服一篇童話

清朝年間,江南華亭人(今上海)黃之雋寫過一則《虎媼傳》,一對姐弟受母親委托帶著吃食去探望外婆,在林中迷路后遇到一位假扮外婆的老婦人,便跟隨老婦人去往家里

清朝年間,江南華亭人(今上海)黃之雋寫過一則《虎媼傳》,一對姐弟受母親委托帶著吃食去探望外婆,在林中迷路后遇到一位假扮外婆的老婦人,便跟隨老婦人去往家里。夜里,姐姐發(fā)現(xiàn)弟弟被老婦人吃掉,施計逃到屋外的樹上,最后被路過的樵夫搭救。

清末《點石齋畫報》里,化作人形的老虎


這則故事?lián)f來自安徽地區(qū)的民間傳說,里面有許多瘆人的細節(jié),比如姐姐在夜里聽到老婦人吃東西的聲音,討要后發(fā)現(xiàn)老婦人吃的正是弟弟的手指頭。被逃到樹上的女孩激怒后,老婦人找來兩只老虎同伴,折斷樹后只找到被搭救的女孩留下的衣服,以為被欺騙的兩只老虎便咬死了老婦人。

王家珠《虎姑婆》插畫


所謂“媼”便是老婦的意思,“虎媼傳”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虎外婆。在福建和臺灣地區(qū),流傳著類似的名為“虎姑婆”的民間故事,大意是修行的老虎精得知一戶人家的大人外出,變作姑婆上門吃小孩。類似的故事角色和情節(jié)在各地流傳,川渝地區(qū)有熊家婆,貴州一帶有老變婆,湖北地區(qū)稱之為野人嘎嘎。

1898年,倫敦某版本《小紅帽》插畫


如果將視線放寬,虎外婆的故事與格林童話中流傳歐陸的《小紅帽》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這則經(jīng)典童話無需從頭贅述,它有一個足以讓聽者滿意的美好結(jié)局,獵人殺死了“狼外婆”,小紅帽和外婆被救下。然而,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像中國民間流傳各地的虎外婆一樣,小紅帽的故事也有許多版本,其中一些版本并不那么美好。流傳在法國農(nóng)民口中的版本里,小紅帽給狼表演了一段脫衣舞,才得以逃脫。意大利的一則故事里,狼殺死外婆后,用外婆的肌腱做成門閂細繩,肉做成餡餅,血制成紅酒,小紅帽拉開細繩,吃了餡餅也喝了紅酒。法國童話作家夏爾·佩羅寫于1697年的《小紅帽》比格林童話版的早一個多世紀,在他筆下,被吞掉的小紅帽再也沒有從狼的肚子里出來。

這些粗俗又血腥,結(jié)尾不那么正面的情節(jié)可能打破了不少讀者原有的童話濾鏡,正如美國學(xué)者瑪麗亞·塔塔爾的那本《噓!格林童話,門后的秘密》書名所示,在門的背后,或者濾鏡的深處,隱藏著童話曲折的身世,數(shù)百年里,它如同生物一般經(jīng)歷了篩選和進化,才得以在今天變成符合現(xiàn)代文明的樣子。

1812年,初版《兒童和家庭童話集》


身為最早一批童話研究學(xué)者,瑪麗亞·塔塔爾在這本書里追溯了格林童話的過去。最早出版于1812年的童話集原本叫《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它的作者是大家早已熟知的格林兄弟,準確來說,他們并非作者,而是收集者和編纂者。最初出于學(xué)術(shù)研究的目的,格林兄弟收集了這些以口述方式流傳在德國的民間故事,書名里的“兒童”和“家庭”并不指代這些故事的受眾群體,而是指明了這些故事的發(fā)生地多圍繞家庭,故事主角多為兒童,廣為流傳的《白雪公主》《灰姑娘》《漢塞爾與格萊特》便是代表,它們甚至都遵循同一個故事模式——關(guān)于繼母或母親如何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

誰才是這些故事最早的受眾群體?瑪麗亞·塔塔爾寫,“童話,這個在農(nóng)耕社會里曾經(jīng)伴著紡紗、織布、縫衣、做飯、修補等勞作節(jié)奏進行的口頭講述,逐漸遷移到了圖書里,加入了印刷文化的大軍”。在工業(yè)社會尚未形成的19世紀之前,誕生于這些勞作中的童話更多時候?qū)儆诔扇酥g的消遣形式。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童話里有許多看上去“少兒不宜”的情節(jié)。除了上述的虎外婆、狼外婆,《灰姑娘》和《漢塞爾與格萊特》里也存在諸如“姐姐為了穿上舞鞋把腳后跟削掉”和“女巫被推進火爐活活燒死”的情節(jié)。

而在《兒童和家庭童話集》的初版里,格林兄弟秉承著“盡可能以最純粹的形式進行。沒有任何增添的內(nèi)容,也沒有任何修飾、改動的細節(jié)”,一些更殘忍的成人故事得以留存下來,一篇名為《兒童的屠殺游戲》便是其中之一。它講述了兩個孩子模仿父親殺豬,其中一個刺死了另一個,目睹這幕的母親看到后殺死了施暴的這個孩子,等她回到家里發(fā)現(xiàn)正在洗澡的最小的孩子溺亡,發(fā)瘋的母親上吊自殺,從田里回來的父親得知了一切,在精神刺激后不久也死去了。

像《兒童的屠殺游戲》這類故事適合給孩子看嗎?《兒童和家庭童話集》的初版面世后,難免招來一些道德層面上的批評,格林兄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拓寬這本書的受眾和銷量,在1819年面世的第二版《兒童和家庭童話集》里,格林兄弟不再嚴格按照故事的原初樣貌,第二版的序言里,他們提到自己“仔細刪除了每一則兒童不宜的用語”,自認為保留了故事的本質(zhì)和精髓。那些對孩子下殺手的生母變成了繼母,描繪父女間不正當關(guān)系的情節(jié)被隱去。為了滿足故事對兒童的教化意義,很多時候在故事里承當受害者的女孩們被賦予善良、沉靜、勤勞等道德光環(huán)。在《白雪公主》最早的版本里,七個小矮人收留白雪公主時只希望她做好飯,但在格林童話里,他們提出了各種條件:“如果你能幫我們料理家務(wù),做飯、鋪床、洗衣、縫衣、織衣,將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那么你可以同我們住在這,什么都不會缺。”勤勞能干成為女孩們能夠生存下去的美德之一,也似乎只有頭頂諸如此類的光環(huán),她們才配得上被王子或國王一眼相中的美貌。

迪士尼動畫《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劇照


格林兄弟的改動促使這部童話開始褪去粗鄙的外衣,一如瑪麗亞·塔塔爾所寫,“隨著版本的迭代,格林童話越來越遠離初版時的粗野和純樸,內(nèi)容逐漸凈化、風(fēng)格化、文學(xué)化、大人孩子都喜歡”。文字之外,一些插畫作品更直觀地體現(xiàn)“馴服童話”的這個過程。在1937年上映的迪士尼經(jīng)典動畫《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里,創(chuàng)作者用可愛的動物元素和詼諧幽默的矮人形象將這則童話裝點得更美好、更和諧,也更受歡迎。它的首席動畫師名叫古斯塔夫·滕格倫,是位瑞典籍美國插畫家。在更早的時候,為1920年的德語版《格林童話》創(chuàng)作的插畫里,他呈現(xiàn)出的是一種陰郁可怖的畫風(fēng),高大的獵人背藏尖刀,對比之下,跪在地上仰望獵人的白雪公主顯得脆弱,她看上去更像是在哀求獵人,而不是后來觀眾從迪士尼動畫上看到的,獵人出于惻隱放過了白雪公主。

古斯塔夫·滕格倫為1920年德語版《格林童話》創(chuàng)作的插畫


此外,一些插畫的演變還見證了社會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的轉(zhuǎn)變。格林童話的出版正好處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時期,以農(nóng)耕和家庭手工業(yè)為主的生產(chǎn)模式開始被工廠取代。童話插畫里,講故事的農(nóng)婦變成了中產(chǎn)家庭的祖母,講故事的環(huán)境從壁爐旁來到了客廳和育兒室。最為代表性的變化發(fā)生在紡錘和紡車上,那既是前工業(yè)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工具,也是童話故事里女孩們勤勞能干的象征物,卻在十九世紀“逐漸從畫面中心淡出進入背景,直至最后完全消失”。

除了探討格林童話的前世今生,瑪麗亞·塔塔爾還做了童話收集的工作。在另一本名為《魔鏡魔鏡誰最美》的書里,她收集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12則與《白雪公主》類似的童話,像這本書的副標題提到的,這些故事幾乎都聚焦于母親和女兒之間緊張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的形成往往都因為外貌。隨著母親的衰老,女兒日漸美麗的容貌引發(fā)了前者的焦慮,而對于童話敘事中的女性來說,外貌幾乎與權(quán)利和地位劃等號,很大程度上,出眾的外貌才能引起以國王或王子等男性權(quán)貴們的注意,得到這些權(quán)貴的注意似乎才意味著女性終于能夠脫離苦海得到救贖。《白雪公主》里,主角被獵人放走,被矮人收留都不能阻止來自王后的追殺,當她躺在棺材里,即便跟死去沒什么區(qū)別時,也可以憑借美貌被王子救下,從此像大多數(shù)被救贖的女孩一樣,嫁給王子,終于永遠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還要提及的是,在整個過程中,白雪公主之類的角色都表現(xiàn)得被動,她們被動地忍受來自他人的傷害,再被動地接受他人伸出的援手。這種逆來順受、言聽計從的品性似乎也成為童話故事對女性隱晦的教導(dǎo)和肯定。

在這本書長達百頁的導(dǎo)讀里,瑪麗亞·塔塔爾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對這些故事進行了解讀。而在另一本女性主義文學(xué)評論《閣樓上的瘋女人》里,文學(xué)研究者桑德拉·吉爾伯特和蘇珊·古芭同樣討論了《白雪公主》。在她們看來,故事里王后信任的魔鏡其實就是幾乎從未現(xiàn)身的國王的化身,“他的聲音代表了窺鏡所發(fā)出的聲音,代表了操縱王后——以及所有女性——對自我的價值進行評估的父權(quán)制度的判決之聲”。為了迎合這來自魔鏡深處的聲音,又或者說正在這個聲音“蠱惑”王后做下了這些惡行。細思極恐的是,與王子在一起的白雪公主在成為新王后時,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是否同樣會墜入來自“容貌嫉妒”的惡循環(huán)?雖然她沒有魔鏡,但她的身邊還有國王。

一些文學(xué)創(chuàng)作者更直白地表達了她們對童話故事里這種父權(quán)操縱的看法。在《染血之室與其他故事》里,安加拉·卡特改寫的童話《雪孩》講述了伯爵和妻子出門,在看到白雪、滿是血的洞和黑色的渡鴉后,伯爵希望有一個白如雪、紅如血、黑如鳥羽的女兒。話音剛落,一個如伯爵所想的“雪孩”出現(xiàn)在路邊。為了擺脫“雪孩”,伯爵妻子施計讓她摘一朵玫瑰,在被玫瑰刺傷后“雪孩”尖叫死去,伯爵侵犯了尸體,“雪孩”隨后“開始融化,不一會兒便消失無蹤”。

在這則只有短短幾百字卻讓人如此不安的童話里,雪孩只是伯爵欲望的化身,這種對其他女性的欲望很快引發(fā)了妻子的妒忌,當欲望以一種變態(tài)、露骨的方式被滿足后,很快消失不見。伯爵可以重新優(yōu)雅地將刺死女孩的玫瑰拾起,“鞠個躬,遞給妻子”。

經(jīng)典童話在今天似乎無可避免地面臨著尷尬的處境。幾年前,安徒生的經(jīng)典童話《海的女兒》就因小公主為了愛情自我犧牲的情節(jié)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發(fā)了廣泛爭論。無論是那些被格林兄弟刻意刪去的“兒童不宜的用語”,還是他們自作主張營造出的道德價值和性別觀念,想要在當下的輿論環(huán)境里暢行無阻難免經(jīng)歷更嚴苛的審查,僅以“經(jīng)典”的身份為由替這些童話辯護總顯得力不從心。已故的文學(xué)批評家萊昂內(nèi)爾·特里林的一段話或許更有說服力,“在擯棄歷史方法的過程中忘記了文學(xué)作品不可避免地是一個歷史事實,更為重要的是,它的歷史事實是一個存在于我們的審美經(jīng)驗中的事實”。經(jīng)典童話也是歷史事實的一部分,一味地回避或者掩飾恐怕并不能有效地為讀者營造出真善美的世界,因為真實的世界總是在真善美之中拖帶著骯臟和不堪。

再不濟,可以看看一個簡單粗暴的例子。著名導(dǎo)演昆汀·塔倫蒂諾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母親帶著他看了很多少兒不宜的電影,當昆汀意識到身邊的同齡人都不被允許看這些電影時,他去問母親是怎么想的?而他得到的回答是,“那只是一部電影,電影里沒有什么東西你看了就會毀了你,那就是一部該死的電影而已”。

是的,我們所談的也只是一篇該死的童話而已。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