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這些建筑:或凝固記憶,或激活未來

每一年,世界各地的新建筑與歷史建筑都有不少話題。

每一年,世界各地的新建筑與歷史建筑都有不少話題。澎湃藝術從2023年的建筑案例中挑選了10座,這些建筑既有回望歷史、也有面向未來。

近年來,修繕與改建是一大關鍵詞。從巴黎圣母院的修繕,到普利茲克獎得主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對上海外灘源的修繕與擴建,到另一普獎得主赫爾佐格&德梅隆對紐約布魯克林電廠的改建,再到三星堆新館的建設等,在今年發(fā)生的這些重要項目里,皆顯示了建筑師們?nèi)绾螐淖鹬貧v史出發(fā),為飽含歷史記憶的建筑場所增添新的活力與功能。

法國巴黎圣母院

——火災之后,歷時4年,塔尖重現(xiàn)

巴黎圣母院,這棟古老的建筑當然不是新造的建筑,但由于一場大火,使得它成為了近年來建筑界最為關注的焦點。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發(fā)大火,超過三分之二的塔頂被燒毀,標志性的尖頂整個坍塌,世人為之震驚和心痛。至此,巴黎圣母院的修復一直是法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而圍繞其展開的修復也引來不同的理念和爭論。

巴黎圣母院大火與大火前


其中,標志性的尖塔應該依據(jù)怎樣的原則,修復成什么形態(tài)?世界各地的文物專家、建筑遺產(chǎn)保護專家以及設計師們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2019年,GoArchitect以競賽的形式征集過巴黎圣母院的重修方案,當時收到了來自56個國家的226項方案。其中呼聲最高的是中國設計師Zeyu Cai和Sibei Li的“巴黎心跳”,原來的橡木塔尖改成了宛如萬花筒的玻璃屋頂。然而,這場熱鬧的競賽并未得到法國官方認證。法國參議院強烈反對新塔尖,經(jīng)過國民議會表決后,最終決定還是維持原樣。

高達93米的塔尖是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標志,是火災里損毀最嚴重的部分,也是修復難度最大的地方之一


這座高達93米的塔尖是巴黎圣母院的重要標志,是火災里損毀最嚴重的部分,也是修復難度最大的地方之一。作為一座哥特式建筑,尖尖的三角形塔尖一直是巴黎圣母院最令人矚目的特色。今年,修了4年多的巴黎圣母院也迎來了重大進展:坍陷的中殿拱頂完成封頂,標志性的尖塔也進入組裝,完成后就可以拆除手腳架,重新對公眾開放。重新站起來的塔尖完全復刻了原版,需要超過1000棵直徑超1米、高達20米以上的橡樹。

此外,被熏黑的教堂內(nèi)部也已經(jīng)基本清洗出來了。燒黑的石頭露出了原本的顏色,教堂的畫煥然一新,內(nèi)部的腳手架也進入了拆除階段。建筑整體外觀已經(jīng)恢復雄偉之貌,還有一些更為細致精巧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中殿第一個拱頂終于修復完畢,巴黎圣母院中的彩色玻璃窗、八座銅鐘經(jīng)過清潔修復重新煥發(fā)出了光彩。同時,室內(nèi)還新添了由藝術家專門制作的新禮拜家具、座椅和圣物箱,使得教堂的風格變得更加簡約高貴。

修繕中的巴黎圣母院


修繕中的巴黎圣母院


據(jù)悉,修復的工程耗時耗力,每天法國都有近千人在為巴黎圣母院的修復工作,現(xiàn)場施工的就有500多人。即使還在修建中,人們也還是愿意在這里舉辦的重要活動。今年9月,第40屆歐洲遺產(chǎn)日活動就在大教堂前院舉行。隨著塔尖的再次立起,人們對它的早日完工多了幾分信心。(綜合自“外灘君”及澎湃新聞此前報道)

Killa Design工作室:阿聯(lián)酋迪拜未來博物館

——充滿未來感的“飛船”屹立在都市中

如果說巴黎圣母院的話題依靠的是其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與情感力量,那么迪拜的建筑則無疑是對未來的暢想。

年初,在阿聯(lián)酋迪拜,一個充滿未來感的金屬環(huán)“飛船”屹立在都市中。這是迪拜未來博物館,位于一片綠色土丘之上,外觀是一個橢圓形空心圓環(huán),遠看如同一只注視著城市的丹鳳眼。該館也曾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地球上最美麗的博物館之一。

迪拜未來博物館


迪拜未來博物館占地3萬平方米,高約77m,共7層。其中包括6層展覽層和1層行政樓層,3層裙房和一個餐飲平臺,設有禮堂、零售、停車場和服務設施。耗資5億迪拉姆,折合人民幣大約9億元。

該館由Killa Design工作室和Buro Happold建造聯(lián)袂設計,其精湛的建造工藝以及超凡的空間體驗,讓迪拜這個城市又多了一處“超越想象”的未來建筑。設計師肖恩·基拉(Shaun Killa)說,綠色山丘代表著地球——穩(wěn)定、永恒、堅不可摧,“空洞”代表了“未知 ”和那些尋求探索未知的發(fā)明者,發(fā)現(xiàn)新的地平線和想法,幫助引導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迪拜未來博物館設計草圖


銀色的建筑表皮由不銹鋼板材組成,裙樓頂上的圓環(huán)立面包括1024塊阻燃復合板。每個面板均覆蓋有不銹鋼,錯綜復雜的藝術書法以3D技術打印在建筑表層。而整個建筑由2400個對角相交的鋼構件組成框架,室內(nèi)沒有一根柱子。這一結構也為建筑內(nèi)部提供了無須立柱支撐的開闊空間,交叉排列的骨架還能提供遮陽效果,大大減少了對能源的需求。此外,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未來博物館設計的主要驅動力,該項目通過使用被動式太陽能設計、低能耗和低耗水工程解決方案、能源和水的回收策略,以及利用位于附近停車場建筑屋頂?shù)膱鐾馓柲馨l(fā)電場建設綜合可再生能源。建筑周圍的公園擁有 80 種植物,配備了智能自動灌溉系統(tǒng)。

迪拜未來博物館內(nèi)部


館內(nèi)則給人一種超現(xiàn)實的體驗。室內(nèi)空間共有七層組成,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展覽主題。展廳內(nèi),以科技方式展演“外太空”“生物工程學”“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和“心靈”等。走進博物館,科幻大片即視感的大廳將觀眾從現(xiàn)實中剝離。透明膠囊電梯,以及在空中飛舞的機械怪獸等,展示2071年的未來世界。“Journey to the future”特區(qū)以穿越時空的角度,帶觀者窺見假想未來。身處國際空間站,以宇航員的身份,觀看月球作為可再生能源如何使用。此外,“Tomorrow Today”帶觀展者發(fā)現(xiàn)新技術如何改變生活;“Future Heroes”區(qū)則專為孩童設計,通過互動游戲合作,鼓勵他們探索未來。

博物館的建筑表皮上的內(nèi)容是由阿聯(lián)酋副總統(tǒng),兼總理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殿下書寫的,關于迪拜未來主題的詩歌。大意為:未來屬于那些敢于想象、做出設計,并去執(zhí)行的人,不能依靠等待,需要自行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命更新、文明進化,還有未來發(fā)展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創(chuàng)新。雖然人類壽命有限,但我們的創(chuàng)造會流傳百世。

迪拜藝術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充滿未來感的場館并非獨此一家。今年,Kalbod Studio公布了新作——迪拜藝術博物館。該場館將采用“雙重外殼”的設計,使人們可以進入建筑物但仍然可從外部看到。第一個外層是透明的,室內(nèi)的動態(tài)可從外部看到,而內(nèi)層采用夯土制成,呈現(xiàn)出獨特的寧靜感,室內(nèi)的體驗就像身臨峽谷或洞穴一樣……隨著這些場館的建成及即將建成,迪拜也向未來之城更近了一步。(綜合自此前報道、部分內(nèi)容源自“青年建筑”)

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上海洛克·外灘源

——歷經(jīng)十七年的更新修繕工作

那么,是否有建筑項目既是追憶過去,又是面臨未來?當然有!那就是出自今年的普利茲克獎得主、著名建筑師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之手的項目——上海洛克·外灘源的修繕項目。這也是今年建筑領域的重頭戲。

洛克·外灘源虎丘路鳥瞰。攝影 田方方


外灘源百年建筑街區(qū)坐落于黃浦江與蘇州河的交匯處,匯聚了眾多建造于1896年至1932 年的建筑,它們兼容并蓄歐洲建筑風格與亞洲元素,彰顯了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上海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

近年來,這些建筑經(jīng)歷了多輪翻新與改建。21世紀初,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建筑事務所(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受邀修繕、陸續(xù)更新和改造外灘源11棟歷史保護建筑以及眾安·美豐大樓,并對美術館全新入口與博物院廣場進行改建。他從一開始就提出避免再造一個奇觀化的物件,其修繕的概念致力于以充滿尊嚴和風貌的方式展示這些歷經(jīng)歲月考驗的建筑。

圓明園路街景?ROCKBUND


其中,中實大樓建成于1930年,由通和洋行設計,協(xié)盛營造廠建造,是融合了新古典主義和折衷式主義風格的框架結構建筑。其基座以精細加工的米色花崗巖飾面,樓層以暖灰色的仿花崗巖粉刷飾面,整體造型沉穩(wěn)端莊。在這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筑內(nèi),改造后的靈活空間可以實現(xiàn)一系列不同的展示概念,并和上層的體量通過新的中庭形成空間聯(lián)系。

上海外灘美術館(原亞洲文會大樓)和中實大樓 ? 田方方


上海外灘美術館二層門廳 ? Simon Menges


亞洲文會大樓曾經(jīng)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現(xiàn)在成為上海外灘美術館。該樓完成于 1932 年,由公和洋行高級合伙人,英國建筑師 George Wilson 設計。它是一座磚混結構建筑,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裝飾藝術風格。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采用了將殘留歷史建筑外墻與新建筑融合,以技術手段將有保留價值的歷史建筑外墻脫離原結構體,再與新建筑相結合成為其外圍護墻的一部分的建造模式進行改建。此過程也被稱作“結構換膽”。原通和洋行保留了三層沿街帶有花飾的清水磚墻,在其圍合的空間范圍內(nèi)貼鄰建造60米高且?guī)蓪拥叵率业母邔咏ㄖ?/p>

眾安·美豐大樓 ? 田方方


而美豐洋行大樓原有三層建筑由通和洋行設計,1896年建成。原建筑為帶有折衷主義的英式分割。細看建筑細部精美,三層屋面檐口有三處巴洛克風格的山花裝飾。奇普菲爾德采用了將殘留歷史建筑外墻與新建筑融合,并以陶土磚堆砌的形式向上增加了十一層,成為了現(xiàn)在的眾安·美豐大樓。這座新的紅磚塔樓在街區(qū)的邊緣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標志物,將歷史悠久的城市肌理與遠處的新建高層城市融為一體。

之后,一系列的小巷連接著東側的歷史建筑和西側的新建住宅建筑之間形成的內(nèi)部廣場。作為外灘源項目的最后補充,它旨在將這些傳統(tǒng)的內(nèi)向剩余空間轉變?yōu)檎w公共功能和城市界面的延伸,同時為不同的公共活動和功能提供靈活空間。

RAMA外灘建筑節(jié)空間介入裝置by DCA@洛克·外灘源博物院巷 攝影:田方方


9月,整個洛克·外灘源竣工,這也標志著這一耗時17年的工作的完結。在RAMA外灘建筑節(jié)中,奇普菲爾德在現(xiàn)場說,“那可能是里弄和后巷,是點綴著流動小販的街角,是某個熟悉的門廊,抑或是朋友之間適意暢談的長凳。他們?yōu)楣才c私人領域之間的互通提供了憑依。上海的傳統(tǒng)社區(qū)保有對這些空間的珍貴記憶。在這座城市非西方的語境中,公共廣場并不那么普遍,因而這些臨界空間就顯得更加重要。這是因為,它們提供了人與人之間交融聚匯、共享時空的場所。”(綜合自此前報道、部分內(nèi)容源自“建日筑聞”)

赫爾佐格&德梅?。好绹~約布魯克林電廠藝術中心

——從廢棄電廠轉變成藝術中心

2023年出現(xiàn)了不少舊建筑的改造案例。年初,位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電廠藝術中心(Powerhouse Arts)正式敞開大門。該項目由另一普利茲克獎得主,赫爾佐格&德梅隆完成,歷時七年。

改造后的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電廠藝術中心


電廠藝術中心(Powerhouse Arts)是一個非營利性制造空間,其成立的目的在于為藝術生產(chǎn)創(chuàng)造平臺、并在藝術領域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該重建項目位于布魯克林的 Gowanus 和 Red Hook,占地約合15793平方米。這一項目的特點在于,建筑師將一座廢棄且受污染的百年發(fā)電站改造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中心,以滿足藝術家、制造商和其他技術工人的需求。

布魯克林快速交通發(fā)電站舊照


電廠藝術中心原為布魯克林快速交通發(fā)電站,建于1904年,是布魯克林不斷發(fā)展的交通網(wǎng)絡的重要支持系統(tǒng)。1950年代后,該發(fā)電站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一半的原始結構(稱為鍋爐房)完好無損,另一部分則被拆除,這也使得渦輪機大廳變得孤立無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二十世紀后期,遺留的建筑結構成為了當?shù)赝盔f藝術家的熱門去處,繼而使其獲得了“蝙蝠洞”的綽號。

電廠藝術中心


2010年,Gowanus運河被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指定為“超級基金 Superfund”的場址,強調(diào)了其修復的必要性。因此,這一改造項目的設計方案側重于鍋爐房的修整恢復。赫爾佐格&德梅隆與PBDW Architects合作,制定了保護、穩(wěn)定和戰(zhàn)略性修復方案,渦輪機大廳在保持完好的同時將其歷史切片無縫地整合到這一全新的制造設施中。鍋爐房的混凝土立面經(jīng)過精心設計,與渦輪機大廳的磚石外殼相得益彰,具備了堅固實用的圍護結構。

電廠藝術中心內(nèi)部


電廠藝術中心內(nèi)部


兩座建筑如今都配備了新窗戶。通過對原電站關鍵要素(尤其是磚石立面)的保護、修復和重建,該項目不僅強化了建筑的工業(yè)特征,也增強了其與周邊城市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電廠藝術中心的團隊分享道:“我們擁有陶瓷和印刷材料的工廠制造能力,同時還能為公共藝術提供項目管理和加工服務?!保ňC合自“建日筑聞”)

鹿特丹建筑事務所OMA:英國曼徹斯特藝術綜合體“阿維瓦工作室”

——鞏固文藝勝地的地位

同樣屬于工業(yè)遺址改造的還有英國曼徹斯特新的綜合體建筑“阿維瓦工作室”(Aviva Studios)。該場館的前身為“國際工廠”(Factory International),由當?shù)氐某瑥S牌命名。自七十年代末以來,曼徹斯特一直是英國流行文化的焦點,這里也誕生過許多傳奇樂隊,如 Joy Division、the Stone Roses、Oasis等。

阿維瓦工作室外觀


現(xiàn)在,經(jīng)過鹿特丹建筑事務所OMA設計,該場館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高度可配置的空間,包括了一個近70英尺高、可容納5000人的倉庫場地和一個可容納1500人的禮堂。這兩個空間被稱為“倉庫”和“大廳”,可以相互配合,后者的舞臺可以深入前者,也可以分開。這里既可以舉辦會議、頒獎晚宴和時裝表演,也可以舉辦音樂會和呈現(xiàn)藝術裝置,其規(guī)模可與倫敦的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渦輪大廳媲美。

大廳內(nèi)的金屬板充滿斑駁,而建筑外則包裹著陰沉的混凝土。大體的工業(yè)化外觀可能會被認為是對曼徹斯特制造業(yè)歷史的致敬。這座建筑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擠進了一座老鐵路高架橋。周圍環(huán)境中的橋梁和拱門交錯重疊,與新建筑的橫跨構圖遙相呼應。

阿維瓦工作室與周圍的橋梁和拱門相呼應


該場館是自2000年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開業(yè)以來,英國政府對單一藝術項目的最大投資。目前,該項目的投資成本超過 2.1 億英鎊。這里也將成為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jié)的永久場地。不過,也許是改造前的“雷聲”太大,又或許是財政資金分配不均,該場館的開業(yè)與日后運營也遭到了質(zhì)疑。

阿維瓦工作室建筑外立面,采用了混凝土和波紋金屬


阿維瓦工作室內(nèi)部


盡管如此,曼徹斯特市議會領導人貝弗·克雷格(Bev Craig)則認為該場館預計將帶來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其表示,該場館將在未來十年內(nèi)直接和間接增加1500個工作崗位,為當?shù)亟?jīng)濟帶來11億英鎊的收入。

無論風評如何,一個新的多功能藝術場館也旨在鞏固曼徹斯特作為文藝勝地的地位。(綜合自此前報道、原文編譯自《衛(wèi)報》《紐約時報》)

中建西南院: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重塑園區(qū),展現(xiàn)穿越千年的古蜀文明

三星堆遺址位于成都以北40公里,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其文明距今4800年,考古出土數(shù)以萬計的精美文物,在世界青銅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2019年11月三星堆遺址的勘探發(fā)掘重新啟動,新發(fā)現(xiàn)的6個器物坑中出土眾多國寶級文物,再次震驚世人。三星堆考古進入新的時期。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伴隨考古工作的還有展示場館的擴建。原先的三星堆的博物館園區(qū)是1997年建成開放,面積約530畝,建成的 1號與2號展館,規(guī)模合計僅1.1萬平方米,已無法容納新文物展示和不斷遞增的游客數(shù)量。為此,新建主館及游客中心總面積54400平方米,主館將承擔全部文物展覽和游客導覽功能。而現(xiàn)有的1、2號館未來將改造為數(shù)字館和研學教育中心。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的建筑設計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為核心理念,三個起伏相連的堆體將游客服務、陳列展示、藏品管理功能融合一體,寓意“古蜀之眼”的大型玻璃幕墻,將建筑與環(huán)境巧妙結合。中庭的巨型螺旋坡道連接各層建筑,寓意對歷史的探索和未來的探知。

新館的外觀材料追求獨特性與唯一性,使用了象征土地色彩的“菊花黃”花崗石。堆體表面覆蓋的石板厚度達到8公分,板面采用人工手鑿工藝,質(zhì)感粗獷厚重?!把劬Α蔽恢冒惭b超白玻璃,外側安裝青銅材質(zhì)的遮陽板,由黃銅板通過特殊的氧化工藝加工而成,模擬出土文物青潤斑駁的肌理,暗示三星堆青銅文明的身份。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外立面


在新館內(nèi)部,中庭有一個半徑巨大的室內(nèi)單支座螺旋坡道,搭配同樣巨大的圜形銅質(zhì)鏤空吊燈,作為展陳輔助內(nèi)容,為詮釋恢弘古蜀文明增加延展寬度,同時也作為新館內(nèi)部地標,獨占經(jīng)緯。此外,新館內(nèi)部還設置了臨時展區(qū)、多媒體展演區(qū)、休息區(qū)、文創(chuàng)售賣區(qū)等功能區(qū)域,以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

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內(nèi)部


三星堆博物館的展陳流線不同于綜合類博物館,是一個按照考古敘事邏輯編排的連續(xù)序列。這要求大空間展廳首尾相連,形成電影一般的敘事。除展示1、2號祭祀坑出土文物外,還陳列展示新一輪考古發(fā)掘出土的文物,共展出陶器、青銅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類文物共1500余件(套),數(shù)量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近600件文物為初次展出。(綜合自此前報道)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

——全國首座遺址類墓葬壁畫藝術專題博物館

年末,經(jīng)過3年多籌備建設的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位于太原市迎澤區(qū)王家峰村,是依托“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北齊徐顯秀墓的原址保護及展示,結合山西地區(qū)出土北齊壁畫和其他文物的保護、研究、利用、管理為核心的博物館。重要的是,該館是全國首座遺址類墓葬壁畫藝術專題博物館。

北齊壁畫博物館外景


該博物館總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設計建筑面積5355平方米,包括展館3830平方米,壁畫保護研究中心1525平方米。不同于其他博物館,這一場館是基于北齊大臣徐顯秀墓原址保護而建。

徐顯秀墓距今有1400余年歷史,是中國北齊時期壁畫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大型墓葬,于2002年10月出土面世,保存了北齊時期壁畫300余平方米,面積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國內(nèi)外均實屬罕見。

第一展廳壁畫展示


博物館展廳分為三個展示空間,以北齊壁畫的展示為核心,解讀時代特征,解讀北朝至隋唐晉陽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其中,第一展廳名為“別都華彩”,以出土的北齊墓葬壁畫為展示對象,突出了晉陽在北朝時候的重要地位,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古人的精神風貌。

第二展廳名為“一眼千年”,是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廳部分,內(nèi)容上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從考古發(fā)現(xiàn)、原址展示、科學保護三個角度進行展示,詳細說明了北齊徐顯秀壁畫墓的來龍去脈。該展廳的徐顯秀墓壁畫分三部分:墓道、過洞、天井內(nèi)為儀仗隊列;墓門及甬道兩壁是儀衛(wèi);墓室為墓主人宴飲和出行等內(nèi)容。

北齊徐顯秀墓道圖


第三展廳名為“簡易標美”,分別展出了太原婁叡墓壁畫、忻州九原崗墓壁畫、朔州水泉梁墓壁畫三個部分,為今天的人們了解北朝晚期的繪畫藝術提供了系統(tǒng)認知。

而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持續(xù)開展徐顯秀墓的原址保護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效治理了該墓葬的各類病害,解決了墓室、墓道壁畫的穩(wěn)定性,為國內(nèi)外壁畫墓葬原址保護提供借鑒。(綜合自此前報道)

建筑工作室Cobe:丹麥歌劇院公園

——港口邊的綠色之島

近年來,低碳綠色與可持續(xù)無疑是建筑行業(yè)內(nèi)的關鍵詞,為此,與自然相關聯(lián)的建筑項目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丹麥歌劇院公園? Francisco Tirado


2019年,經(jīng)過設計競賽,丹麥建筑工作室 Cobe 獲得了在丹麥哥本哈根內(nèi)港的一個前工業(yè)島嶼上設計一個新公園的機會。該島毗鄰丹麥皇家歌劇院,自近20年前歌劇院落成以來,這里一直是一塊不大的綠色草坪。2023年,這里完成了建造,成為了臨港公園——“歌劇院公園”,為哥本哈根建筑密集的內(nèi)港增添了綠色風景。

該公園有三個足球場般大,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六個花園組成:北美森林、丹麥橡樹森林、北歐森林、東方花園、英國花園和一個在中心帶有溫室和中庭的亞熱帶花園。蜿蜒曲折的小徑和有機造型的花壇將公園的各個元素融為一體。

歌劇院公園? Francisco Tirado


該公園的設計旨在成為一個全年開放的公共景點,園內(nèi)種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628棵樹木、80,000 株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叢以及40,000株球莖植物??傆?23種獨特的外來和本地物種為游客提供了一個生機勃勃、不斷變化的場景,也為鳥類和昆蟲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棲息環(huán)境。

除花園外,公園還設有一個帶咖啡廳的中央溫室,可通往公園地面下的停車場。溫室設計成有機形狀的玻璃結構,屋頂懸浮,旨在讓游客在郁郁蔥蔥的景觀中游覽時感到驚喜和愉悅。溫室和咖啡館將確保公園全年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旅游景點。溫室內(nèi)部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停車場層,可容納 300 輛汽車,同時其亞熱帶生物群落也在下降,將公園與地下層垂直交織在一起。

歌劇院公園? Francisco Tirado


通過景觀橋上的有頂人行道,該公園與毗鄰的丹麥皇家歌劇院相連。人行道的弧形玻璃和浮動屋頂在蜿蜒曲折的路徑上與景觀設計相呼應。其中一座橋梁的連接通道被設計成橫跨港口運河的自然景觀,將景觀和建筑完全融為一體。(綜合自“建日筑聞”)

山下貴成:富士山下“兒童森林托兒所”

——在林間漂浮,為兒童留下森林的回憶

另一個與大自然相連的項目是“兒童森林”。該項目是位于日本富士山附近一座森林小山上的托兒所,面向0至5歲的兒童。建筑師山下貴成將這一托兒所創(chuàng)造成了一個在樹林中輕柔漂浮的陽光場所。其靈感來源自陽光透過稀疏的樹枝,在地面散布出重重疊疊的光斑。

兒童森林托兒所


在這一托兒所中,每個年齡組的房間和其他項目(如臨時看護或教師休息室)都是獨立的立方體單元,位于不同的地面層,角度各不相同。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景觀,周圍有各種自然景觀。露臺前有寬闊的草地,孩子們可以直接輕松地在草地上奔跑。這里還有 8 米高的象征性大樹,孩子們可以坐在樹下,還可以爬上帶有小隧道的小山;需要寧靜氛圍的房間則有森林和樹林;從大廳旁邊的庭院中可以隨時看到天空在樹上變幻的色彩……

兒童森林托兒所外立面


房間的另一側通過坡道和中間空間/庭院向內(nèi)連接,形成了一個室內(nèi)景觀,即使在惡劣天氣下,孩子們也能在更舒適、更安全的條件下玩耍、爬行或攀爬。一個可容納 150 人的多功能廳位于中央,周圍是房間單元,方便大家在一起進行日常游戲或活動。

盡管大廳被屋頂大面積覆蓋,但屋頂和不同高度的體量之間出現(xiàn)的縫隙以及屋檐上的開口,都讓自然光和綠色植物得以進入室內(nèi)空間。從大廳可以進入帶有木質(zhì)平臺的開放式庭院,這里是一個安全的游樂場,尤其適合尚未準備好在更大的場地上奔跑的小孩子。另一側,好動的孩子們可以享受攀爬巨石的樂趣,巨石與地面較高的后院相連,被森林環(huán)抱。

兒童森林托兒所內(nèi)部


山下貴成說,“我們保留了它的地形特征這一重要的自然因素,起伏的斜坡和場地西面高達 3-4 米的小山,因為我們相信這是孩子們在這里接受期待中的教育時能夠體驗到的自然環(huán)境。我們希望這個孩子的花園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溫暖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并留下一些來自森林的美好回憶。”(綜合自建日筑聞)

OPEN建筑事務所:蘇州山峰書院

——從園林中受啟發(fā)的多功能文體中心

山峰書院位于蘇州市相城區(qū),由OPEN建筑事務所設計,是山峰雙語學校的核心建筑。這是建筑師受傳統(tǒng)山水畫啟發(fā)的項目,也是一個從精神上致敬蘇州園林的項目,在喚起傳統(tǒng)記憶的同時,直面當代城市和教育的實際問題,在有限的場地內(nèi),嘗試以豐富的空間高效地容納多樣的活動,并將四季更迭、自然變化帶入空間的日常里。

處于高密度城市環(huán)境中的山峰書院 攝影- Jonathan Leijonhufvud


山峰書院為近2000名學生提供了重要的公共空間,包含了劇場、展覽、圖書館、體育館、舞蹈健身教室、游泳池、咖啡廳等非常復合的功能。考慮到文體中心里各項功能空間的高使用密度,以及使用者的巨大數(shù)量,建筑師決定將通常意義上的一棟核心建筑分解為五個不同的體量,并拉開一些距離,由此產(chǎn)生的空隙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園子。

五座建筑既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又擁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其中,體量最大的是劇場,體育館則是一個漂浮的盒子,游泳館位于半地下,健身房、舞蹈教室等小空間則分布在游泳館之上的幾個樓層,而圖書館由垂直的“藏書樓”和水平的庭院式閱讀空間組成。

山峰書院鳥瞰 攝影- 存在建筑


建筑立面由小木模板白色混凝土澆筑,喚起對蘇州園林里白墻的記憶。而混凝土表面的木紋帶來了溫暖的質(zhì)感??紤]到蘇州多雨的氣候,建筑師在多處設計了特別的溢水口和散水。特別的石頭、江南的植物、傳統(tǒng)的鋪裝,以及不同的水景,都被融入到設計之中。在建筑臨街的廣場上,不同鋪裝的地面、水景和成蔭的綠樹,將園林含蓄地延續(xù)到城市界面。

圖書館首層閱讀空間 攝影- 朱潤資


屋頂?shù)摹鞍俨輬@” 攝影- 存在建筑


而在游廊的屋頂上,則是第五個園子——百草園,栽種草本植物包括香料作物,是一個休閑社交空間,也方便地連結其上下的各個主要的建筑功能。空的庭園和實的建筑之間是帶平屋頂?shù)挠卫?,如同山水畫里的留白,是呼吸的空間,予人片刻的松弛和放空。穿行于其中,建筑形成變換的景框和一層層的近景、中景、遠景,讓人的體驗在實與空、內(nèi)與外、動與靜、傳統(tǒng)與當代之間不斷轉換。(綜合自此前報道)

(本文部分內(nèi)容綜合自“建日筑聞”、“外灘君”、《衛(wèi)報》、《紐約時報》、“青年建筑”及澎湃新聞此前報道)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