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漫長的季節(jié)》和《歡顏》之后,騰訊X劇場推出的第三部作品《繁城之下》依然延續(xù)著高水準(zhǔn)的拍攝和制作水準(zhǔn)。廣告出身的編劇、導(dǎo)演王錚在這部劇中隱藏了不少彩蛋,其中最大的一顆當(dāng)屬實力派演員寧理飾演的宋典史,其原型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著名才子唐伯虎。無論是姓、名乃至字的一一對應(yīng),還是那場牽動一生命運的科場舞弊案,抑或是結(jié)尾處高度戲仿《桃花庵歌》的《杏花仙子歌》,都讓人一再地回想起五百多年前在命運的坎坷浮沉中困頓一生的絕世才子——唐寅。雖前有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緣》(1624),后有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1993),終是障人耳目的戲說。反倒是這位“不要雁過留聲,只要人過拔牙”的“酷吏”宋典史,他的才情,他的瘋癲,他的憤懣,他的郁結(jié),他的狂笑,他的哀嘆,他的生不逢時,他的花間醉眠,他的囊中羞澀,他的心意難平……讓人觸摸到了一個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
再聽已是曲中人
很明顯,王錚對于宋典史這個人物的設(shè)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其姓宋名辰,字仲虬,恰好對應(yīng)于那位不世出的江南才子——姓唐名寅,字伯虎。唐宋皆為朝代,唐后有宋;寅與辰皆出于十二地支,辰在寅之后;伯仲叔季乃兄弟排行,伯后是仲;虬即是龍,與虎對應(yīng)。如此看來,這位牽累于科場舞弊案而郁郁不得志的宋仲虬,其原型乃是唐伯虎無疑。更有意思的是,那個人稱“貓官”的魏知縣竟是屢屢在死者身上留下《論語》名句的連環(huán)殺手,而他的名字則是意味深長的“魏逢時”。曾經(jīng)出生于翠花樓的“烏龜”小寶子,正是二十年后的魏知縣。正所謂“生不逢時”,這份深沉的諷刺所投射的何止于魏知縣本人,更是始終籠罩在另一位更加悲劇的人物身上,他就是當(dāng)年的宋仲虬,后來的宋典史。我們看到,當(dāng)鬼手柳十七將飛刀投向魏知縣行刺時,宋典史為其擋于身前而慷慨赴死。那一刻,兩人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結(jié)在了一起。于是,我們可以借用劇中人物來完成一副有趣的對聯(lián):
上聯(lián):唐伯虎
下聯(lián):宋仲虬
橫批:魏逢時
經(jīng)歷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曾經(jīng)風(fēng)光無限的唐寅變成了落魄才子唐伯虎,而同樣名滿天下的宋仲虬,卻成了陰狠殘忍的宋典史。竊以為,這一改編實屬神來之筆。第六集中,宋辰的身世之謎浮出水面,這個被夏捕頭罵為“無品無級不入流的賤吏”,實則皇帝欽點的傳奉官,可以享受五品官的俸祿。其實,當(dāng)年遭受不白之冤的宋仲虬可以在縣令以下范圍內(nèi)任選職務(wù),包括縣丞、主簿,他卻偏偏挑了這個掌管緝捕、監(jiān)獄的屬官——典史,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縣公安局長兼監(jiān)獄長。他要將在獄中所遭受的種種刑罰,全部用到這個可以隨意用刑的崗位上,他將那頭殘忍而記仇的兇獸——睚眥紋在身上。后來,他這樣感慨:“我本以為,生死只是一道門檻,這邊是生,跨過去就是死,只是一瞬間的事。直到后來才知道,原來,死可以很慢很慢;原來,人是可以一點一點死去的?!睆乃沃衮暗剿蔚涫罚耙呀?jīng)有一半變成了鬼,再也變不回人了”。人之悲哀,莫過于此。
于是,同樣在第六集中,當(dāng)我們看到宋典史去翠花樓找春杏買醉消愁的橋段,那種巨大的內(nèi)在的情感張力在寧理炸裂式的演技襯托下,讓人拍案叫絕。一個是滿腔憤懣的失意才子,一個是鮮人問津的末席姑娘,孤獨的宋辰在春杏身上看到了如今的自己,真真是“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因了“他滿肚子不痛快”,春杏便邀他去聽那“不要錢的曲子”,從隔壁頭牌房內(nèi)飄來的曲子乃是《仙呂·寄生草》:
枯荷底,宿鷺絲。玉簪香惹胡蝶翅,長空雁寫斜行字,御溝紅葉題傳示。東籬陶令酒初醒,西風(fēng)了卻黃花事。
正所謂“年少不知詞間意,再聽已是曲中人”。聲聲優(yōu)美婉轉(zhuǎn)卻又無限傷懷的唱詞,將那個早已死去并被深深埋葬的才子宋仲虬重新激活了。于是,他在深深的激動中拿起筆來寫字,但只剩兩根手指的殘缺右手,卻連筆都握不住。在一番抓狂和顫抖的掙扎之后,他直接用大拇指蘸墨在屏風(fēng)上寫下了這首口占之作,并反復(fù)地說道:“這才是我的字!”這首聽曲之后有感而發(fā)的七絕可謂字字酸辛,讓人不忍卒讀:
醉不能歌十二年,牢中行樂獄中眠。
莫說海內(nèi)留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唐伯虎《西洲話舊圖》
這首字字啼血的身世之作很自然地讓人想起了唐伯虎的晚年名作《西洲話舊圖》。這幅畫作在樹干枝葉的過渡連接處,尤其是在長線條上把握上,有明顯的筆跡顫抖的跡象,整幅畫的氣象彌漫著一種“病容”,這自然與其當(dāng)時身體抱恙而力不從心有關(guān),其實也與其人生經(jīng)歷和心境密不可分。其上的題畫詩已經(jīng)遠遠超出補全畫意、增添情趣的傳統(tǒng)功能,而是將個人遭際與身世之感寄寓其中,從而大大增加了畫作的感染力與情感深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引用尼采的話說:“一切文學(xué),余愛以血書者。”同樣地,唐伯虎中晚期的繪畫也完全可以說是“以血為墨者”。這樣的作品是人生平坦舒適如文徵明、董其昌者決計無法畫出的。如果有人認為從名字還無法完全判定宋仲虬的原型就是唐伯虎,那么當(dāng)看到已是天命之年的唐寅在畫作上的題詩時,就不該再有任何的懷疑了: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nèi)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
何以清白在人間
按照明代科舉考試的制度安排,先后分為童子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個階段。在《繁城之下》中,當(dāng)年的宋仲虬“幼年即有神童之名,十六歲中了秀才,十九歲鄉(xiāng)試第一,拿了解元,二十八歲進京赴考,頭一場又是第一,拿了會元,大家都說,到了殿試的時候,狀元八成是他”。也就是說,這個早已名動海內(nèi)的天才,只差最后一步,便可登上古代所有士子心目中的人生巔峰。然而,“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的宋仲虬自以為即將走上康莊大道,卻在殿試前被抓進了天牢,原因正是轟動朝野的“會元科場舞弊案”。其實,唐寅當(dāng)年的人生遭際,幾乎與劇中的宋辰如出一轍。
明弘治十二年(1499),唐伯虎來到京城參加朝廷舉行的會試,這是科舉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試。被錄取的考生,稱之為貢士,多半都會被皇帝錄為進士。若是會試第一名,則為會元。唐伯虎深知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關(guān)鍵時刻,便去專程拜會了禮部右侍郎程敏政。想當(dāng)年,唐伯虎參加鄉(xiāng)試的主考官梁儲曾多次向程氏推薦唐伯虎,甚至直言:“仆在南都得唐生,天下才也,請君物色之?!币虼耍堂粽@位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并不陌生,兩人相談甚歡,程氏對唐伯虎欣賞有加,還專門就今年的考題為其進行了一番推測。誰成想,唐伯虎離開程宅沒多久,程敏政便被明孝宗欽點為副主考官。結(jié)果,考試甫一結(jié)束,成績還未張榜之時,就流傳開了一條“頂流熱搜”:有人發(fā)現(xiàn)唐伯虎在考前寫著玩的八股文標(biāo)題,與剛結(jié)束的會試考題極為接近。就這樣,輿論一下子被引爆了。
《唐伯虎集箋注》
其實,當(dāng)時的唐伯虎已經(jīng)名滿天下,早在他十六歲高中蘇州府秀才時,便是從才子林立的江南文人圈脫穎而出,這個第一的含金量之高,惹得好友祝枝山以“四海驚稱之”五字表達膜拜之情。因此,當(dāng)唐伯虎來到京城之后,前來向他求字求畫者絡(luò)繹不絕,他腦袋一熱,便將程敏政給他推測的考試題當(dāng)作練筆寫著玩,并分贈予人。很快,這則京城里的頭條新聞便被一個人盯上了,此人便是專門負責(zé)監(jiān)管官員的七品給事中——華昶。華氏雖然官位不高,卻有權(quán)舉報、上奏。當(dāng)他得知了這條爆炸性新聞后,趕緊寫了一封奏折上書皇帝。同時,他還建議查查程敏政批過的試卷,唐伯虎是否被錄取。明孝宗看完奏折后當(dāng)即震怒,便命主考官李東陽徹查此案。李氏在異常小心地反復(fù)審查后,發(fā)現(xiàn)唐伯虎的試卷并未被錄取,并將審查結(jié)果呈報給了皇帝。
然而,清白這個東西是人世間最難被證明的。試卷未被錄取,并不能證明程敏政和唐伯虎的清白。就這樣,在巨大的輿論影響下,唐伯虎還是被不清不白地抓進了天牢。此時,又出現(xiàn)了一個關(guān)鍵人物,那就是作為主考官助手的林廷玉。他在上書皇帝的奏折中反映了三件事,一是朝廷決定延期公布錄取名單的時候,程敏政顯得非常緊張不安;二是程敏政對考官們說,有關(guān)泄題極有可能是自己的隨從所為;三是程敏政知道朝廷讓李東陽復(fù)查他審閱的考卷時,他將答出考題的考生全作落榜處理。林氏在奏折中三箭齊發(fā),全部射向了程敏政一人,朝中政治斗爭之嚴酷可見一斑。然而,程敏政雖是文官,卻是個硬骨頭,他堅決不承認舞弊之事,并要求與林廷玉出庭對質(zhì)。
眼看事情即將鬧到不可收拾的境地,明孝宗決定將程敏政放在一邊,轉(zhuǎn)而突審唐伯虎。一介文弱書生哪里承受得了朝中大獄里的嚴刑拷打,很快便屈打成招。相關(guān)處理結(jié)果記載于《明孝宗實錄·卷一五一》:“命敏政致仕,昶調(diào)南京太仆寺主簿;經(jīng)、寅贖罪畢,送禮部奏處,皆黜充吏役?!迸e報人華昶僅僅只是從給事中平調(diào)南京太仆寺主簿,程敏政則直接被罷官致仕,唐伯虎是受罰最重之人,不僅被革除舉人資格,還被充當(dāng)衙役。當(dāng)然,他的罪名并不是科場舞弊,而是“夤緣求進”,即為求科舉成功而不惜送禮走后門達成目的。如今,我們回顧這個案件時,會發(fā)現(xiàn)程敏政確實沒有賣題,唐伯虎也確實沒有買題,卻陰差陽錯地搞成了科場舞弊案。試問,唐伯虎之冤,何處可以伸?
這不由地讓人想起知縣魏逢時在最后一集中與宋典史那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入談心”。魏知縣深知,那場徹底改變宋仲虬人生命運的科考舞弊案,其實不過是朝堂政敵之間的政治爭斗。宋辰和他的好友,無意間成了黨爭的犧牲品和替罪羊。于是,同樣生不逢時的魏知縣替宋辰說出了那一串積郁在內(nèi)心深處多年卻未能說出口的沉痛之語:
讓你那半個鬼魂不得超度的是,即便朝廷昭告天下,還你會元、給你高官,可你那右手還是拿不起筆,鄰人鄉(xiāng)里還是會說你使了銀錢,你那好友還是含恨而終??赡切┥媳九e報的御史言官、讓你致殘的刑部堂官、忙于黨爭的朝廷大臣,還有那些一口咬死你舞弊賄賂的愚民庸眾,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受到懲罰!宋典史,不是你的冤不能平,是你的仇,無處報啊!
世人皆笑我瘋癲
話說第三集中,宋辰第一次出現(xiàn)在翠花樓中,因為那里有他唯一的紅顏知己——春杏。這個以睚眥紋身的半死之人,春杏是他內(nèi)心深處最后那一抹柔軟。面對這唯一的恩客,春杏嬌嗔道:“櫻蕊姐姐命真好,會作詩,天天都有鮮魚吃,魚多好吃啊”。宋辰直言林媽媽太小氣,“吃條魚還能把她吃窮了?”其實,春杏早就接受了這條職場潛規(guī)則——客人少,沒業(yè)績,吃什么鮮魚?有臉吃嗎?于是,她企盼地說了一句:“宋老爺一個月寵我一次,我一個月啊,就至少能吃一次鮮魚?!痹谒磥?,魚就是盼頭。然而,宋辰嘆了一口氣,半吐著煙說道:“如果我以后再不來了呢?或者,我再來,又不找你了呢?”只見她騰地站起來,差點沒哭出來,因為她懷疑自己說錯話了,連忙糾正道“魚不是盼頭,宋老爺才是盼頭。”這時,宋辰非常認真地說出了一句極為沉痛又無比清醒的話:
你的盼頭,應(yīng)該是魚,不該是我。你記住,永遠不要把人,當(dāng)成盼頭。
多么痛的領(lǐng)悟!這分明是借宋辰之口,道出唐寅的痛悟??茍鲈庹_六年后,在那個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唐伯虎在避世的桃花塢中寫下了千古名篇《桃花庵歌》,“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他人笑我忒風(fēng)騷,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句句都在傾瀉他對官場與俗世的幻滅之感。讓我們將思緒再次拉回《繁城之下》那個唯美而又幻滅的結(jié)尾,曲三更在宋典史的遺物中,找到了后者留給春杏的信,里面是一首詩,名為《杏花仙子歌》,它分明是對《桃花庵歌》的高度戲仿。在這最后的最后,我們看到陸家那場燒了二十年的大火,以及由這場大火所引發(fā)的恩恩怨怨,都在這首柔軟、釋懷甚至瘋癲的詩作中徹底地結(jié)束了:
杏花灘上杏花天,杏花天里杏花仙。
杏花仙子植杏樹,再搖杏花舞翩躚。
起舞花開無人見,舞罷落花充賞錢。
且舞且歌且零落,不悲不怨不流連。
曾笑杏花非國色,又惜風(fēng)塵吹花殘。
國色天香世無匹,風(fēng)塵脂粉萬人嫌。
若將風(fēng)塵比國色,世人皆笑我瘋癲。
若將瘋癲比世人,情愿瘋癲一萬年。
一年守得杏花天,萬年結(jié)得杏花緣。
此身常來花間坐,身后還在花下眠。
然而,半死的宋辰可以在編劇手上慷慨赴死而結(jié)束他的痛苦與憤懣,而繼續(xù)活著的唐伯虎該如何走完他的漫長一生?試問,他還敢對人有什么盼頭呢?!六年前那個暗無天日的大牢之中,他也曾企盼皇帝的心軟,指望言官的留情,渴求同儕的救助,期待百姓的吶喊……然而,他看到的卻是政治斗爭的殘酷,嚴刑拷打的慘烈,急于自保的圓滑,落井下石的卑劣,眾口閑談的愚庸……甚至于那些上門求字求畫的“熱情粉絲”,都一個個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場眾生顛倒的科場舞弊案,讓他徹底看穿了。殘酷的是,那一年他才29歲。
于是,唐伯虎將“黜充吏役”視為恥辱而堅決不就,歸家后夫妻失和,遂休妻。三年后,他的弟弟主動跟他分家。從此,唐伯虎過上了浪跡天涯的漂泊生活,遠游閩、浙、贛、湘等地。幾年之后,他開始靠賣字畫為生,縱情于酒色以自娛。35歲時,唐伯虎在桃花塢建立別業(yè),名為“桃花庵”。看似風(fēng)流瀟灑的生活背后,其實隱藏著深深的落寞與悲哀。這一時期,唐伯虎的藝術(shù)造詣進入了全面爆發(fā)期,《春山伴溪圖》《山路松聲圖》《騎驢歸思圖》、《步溪圖》等等,畫面宏偉壯觀,線條干凈流暢,而且詩書畫三絕,讓人看到宋人畫作的影子。而他的書法,深受趙孟頫的影響,并上追唐代李邕,于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自成一家。在書畫成就上,人們將唐伯虎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為“吳門四家”或“明四家”;而在詩文方面,后世又將唐伯虎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為“吳中四才子”。可見其在詩文書畫各方面的綜合成就。
1515年,45歲的唐伯虎被寧王高價聘請為幕僚,本已對仕途心如死灰的他似乎又燃起了一絲火焰。然而,當(dāng)他前往江西南昌的寧王幕府后,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寧王想要造反的秘密。深知政治險惡的他當(dāng)機立斷尋找機會逃離。于是,當(dāng)寧王派使者去驛館請他時,他故意借著酒意裝瘋賣傻,胡言亂語,甚至滿口污穢。寧王本想拉攏名士以彰顯自己的德行,聽說唐伯虎的頑劣行徑,便趕緊讓他離開。果然不久后,寧王反行敗露,朝廷派王陽明平定,最后落得個兵敗被賜死的下場。經(jīng)此一事后,唐伯虎對仕途徹底死心,在自食其力的艱難賣畫生涯中了卻殘生,正如他那首字字辛酸的《貧士吟》:
青山白發(fā)老癡頑,筆硯生涯苦食艱。
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
書畫詩文總不工,偶然生計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錢少,也濟先生一日窮。
唐伯虎之墓
1522年,晚景凄涼且病魔纏身的唐伯虎寫下了一首預(yù)知死亡的《臨終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523年1月7日,這位困頓一生的絕世才子病逝于他引以為傲的“桃花塢”,終年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