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逸作為明末清初“天都派”重要成員、“新安四大家”之一以及與蕭云從并稱“孫蕭”,在當時畫壇可謂名重一時,具有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其傳世作品極少,史料難覓,以致后人難以窺識其繪畫真面目,更無從探尋其畫風演變。
民國年間,一直致力于收集鄉(xiāng)邦藝林文獻的黃賓虹曾感嘆“新安四大家,惟孫逸為最罕,流傳精品,當時已不多得?!北疚氖崂韺O逸名下十余件(套)存世作品,大致呈現(xiàn)他在明崇禎十一年(1638)至清順治十四年(1657)約二十年間的畫風變化。結合相關文獻,稍稍勾勒其生平藝事。
圖1 孫逸《溪橋覓句》局部 安徽博物院藏
孫逸(約1610前—約1658年),字無逸,號疏林,另有堅白齋(圖1右上角)以及灌園諸號(圖2-1右下角)。安徽休寧人,后流寓蕪湖,以山水畫名世。
圖2-1 1639秋 孫逸山水冊之一 故宮博物院藏
無逸生平史料較少,傳世作品亦不多,難以勾稽其行狀。他大約早年在休寧一帶學詩習畫,并外師造化,多取法黃山。按李流芳(1575—1629年)晚年曾有《為孫山人題畫》七絕一首,其詩曰:“每愛疏林平遠山,倪迂筆墨落人間。幽人近卜城南住,寫出春風水一灣?!贝嗽娏杏诿魈靻⑺哪昙鬃樱?624)元日二絕句之后,兩者時間相距應不遠。就孫逸生年而言,李氏詩中的孫山人或與之無關。然而其畫風確與倪云林有所仿佛,疏林之號自非虛指。
圖2-2 1639秋 孫逸山水冊之二 故宮博物院藏
圖2-3 1639秋 孫逸山水冊之三 故宮博物院藏
圖2-4 1639秋 孫逸山水冊之四 故宮博物院藏
圖2-5 1639秋 孫逸山水冊之五 故宮博物院藏
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初冬,程邃(1607—1692年)見及孫逸所作《黃山圖》,“意致酣鬯”,頗為欣賞,于是“出舊紙索畫”。直到第二年九月,自稱生性“懶拙”的孫逸“匝歲甫成小冊”,他還謙遜地表示“力量不逮宋元,覺清氣尚未盡泯耳”。此冊現(xiàn)有十六幀(故宮博物院藏)各幀畫法不一,頗見用心,主要取法元明諸家,上溯兩宋遺韻(如圖2-2、圖2-3、圖2-4、圖2-5)。至于程邃名下有《獨往秋山圖》(現(xiàn)藏于安徽博物院)款曰“寫為疏林道弟博笑”,同樣也是二人交往之印跡。而且揆其語意,程邃當年長無逸數(shù)歲。又,一般認為孫逸生年不晚于漸江。譬如,上海博物館所藏新安五家合作《岡陵圖》一卷,孫逸便排在漸江之前。因此我們不妨推測孫氏生年在程邃與漸江之間,即約生于1610年稍前。并由此認為,孫逸去世時年約五十。
圖3 孫逸等合作《岡陵圖》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如前所述,在為程邃繪制山水冊大致同一時期,崇禎十二年己卯(1639)暮春,孫逸曾與李永昌、江韜(即漸江)諸輩為“社兄”李生白四十初度合作《岡陵圖卷》。其中孫氏所繪一段筆墨嫻熟,勾皴分明,氣息清新,具有吳門文征明一路典型畫風(圖3,上海博物館藏),與前述故宮博物院所藏山水冊中一幀(圖2-2)畫法亦相近。而且,從中可見孫逸作為“天都派”重要成員之一,此時聲望與漸江在伯仲之間。
圖4 漸江《高桐幽河》 安徽博物院藏
孫逸與漸江等人之間的關系并不止《岡陵圖卷》,他曾在漸江僧為查士標所作《高桐幽篠》一圖題詩:“文石巖巖翠竹新,秋桐一樹正堪鄰。九龍山下王高士,師筆能分一段神?!保▓D4,安徽博物院藏)這件作品自然也是孫逸與漸江、查士標三位大家之間交誼的明證。由此可見,孫逸生前無論畫作還是詩歌均為友朋廣泛認可,一時名擅勝場。
圖5 1643 孫逸 《松屋讀書圖》 故宮博物院藏
崇禎十六年癸未(1643)秋,孫逸為“以貞詞兄”畫一山水軸,流傳至今。故宮博物院藏(圖5)、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院藏(圖6)兩本大同小異,應有真贗之別。后者筆墨較弱,款題亦是如此。
圖6 孫逸 《松屋讀書圖》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的六七年間,孫逸行跡難覓,隱晦未顯。順治七年庚寅(1650)年正月初七,方文(1612—1669年,號嵞山)過訪孫逸齋頭,贈詩一首。其詩云:“門巷逶迤一草堂,早春留客看晴光。酒如竹葉寒偏翠,人似梅花老更香。畫譜千層藏島嶼,詩瓢幾字挾風霜。太初以后山人少,豐格如君亦雁行?!笨梢姺绞蠈O逸詩畫乃至品行均予以盛贊。從“人似梅花老更香”一句稍作推測,孫逸不僅較方氏為年長,而且當時已漸入老境。是年天中節(jié)(即端午節(jié)),孫逸以倪云林一路畫風為“天羽社長兄” 畫山水一幀,筆墨蕭散,氣息清雅,林木婀娜、風神婉約,得簡淡松秀之意趣。(圖7,上海博物館所藏《繪林集妙冊》中)按休寧人趙吉士(1628—1706年),字天羽,一字恒夫。其生卒年可據(jù)朱彝尊所作《朝儀大夫戶科給事中降補國子監(jiān)學正趙君墓志銘》推知。趙氏活躍于當時文林,或與此處“天羽社長兄”為同一人。
圖7 孫逸 山水頁(《繪林集妙冊》) 上海博物館藏
圖8 孫逸 《溪橋覓句圖》 安徽博物院藏
順治九年壬辰(1652)春,孫逸為“元修社兄”繪制《溪橋覓句圖》(圖8,安徽博物院藏)。 畫面工整雅致,春水綠樹,重山疊嶂,茅亭屋舍,小橋溪石,高士行吟其間。全幅以小青綠為之,淡雅高遠,山腰又有閑云出岫,通透空靈,宛若仙境,令人有出塵之思。畫風近于文征明典型之作,其中茅亭似有傾斜之態(tài),亦見于文氏畫卷中。此作筆墨明凈,設色清麗,兼工帶寫,寓奇于安,既得吳門文氏一脈精髓,又融匯黃公望、倪云林諸家之長,自出機杼,高古脫俗,而與新安諸家有所疏離,乃其傳世重要代表作。右上詩題:“茆簷面湖色,隔岸出諸峰。一杖過橋者,將無覓句從?!痹娗楫嬕?,相互映發(fā)。此外, 晚清陸心源《穰梨館過眼續(xù)錄》著錄孫逸一套冊頁繪于是年秋初。孫逸為與其“膠乳之合有自來矣”的友人麟生臨寫明吳門四家之一的唐寅《鶴林玉露冊》十二幀,末幀款曰:“壬辰秋初,臨子畏先生筆并錄文于上?!逼渲袃晕驳谝话险J為孫逸此冊:“明潤細秀,經緯井然,此寫嘉陵山水手筆也。近代名家應為北面。”跋者并囑麟生珍藏之。
圖9 孫逸 《暮春蕭疏圖》 黃賓虹舊藏
甲午(1654)三月,孫逸應“儲吉社長”之屬,畫山水一幀并題五絕一首:“暮春花事盡,僧院雨聲中。遣寂惟宜畫,蕭疏一帶楓?!保▓D9)此作較《溪橋覓句圖》而言,別具放逸之致,筆墨老辣、意境清曠。曾以“清孫逸山水”之目,刊于民國二十五年(1936)九月三十日《金石書畫》第六十六期第三版,并注明系“天都黃氏賓虹草堂藏”。后收錄于汪孔祁編《新安畫派》作品集,民國三十七年(1948)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影印本。
圖10 丁酉1657秋 孫逸《拜影樓圖》 故宮博物院藏
圖11 孫逸《朱砂峰圖》 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順治十四年丁酉(1657),是孫逸名下作品較多的年份。春天,他曾“擬黃子久法”,為“士介先生”畫一山水扇面。秋日,他應鄭超宗(1598—1644年)后人之邀繪《拜影樓圖》(圖10,故宮博物院藏),史爾祉、蕭晨、胡玉昆、樊圻、江遠、高簡等人先后各繪一圖。是年冬初,孫逸據(jù)晚明名臣王思任(1575—1646年,字季重)《游廬山記》中一段描述而作《朱砂峰圖》,他節(jié)錄并題曰:“‘朱砂峰如赤城火色,銳拔層霄,萬山青綠,得此一尖,亦是沒骨山家數(shù)?!跫局叵壬稄]游記》一則,因寫其意?!保▓D11,密歇根大學藝術博物館藏)是時,距王氏殉國已十一年之久。孫逸以其游廬山一則為題繪寫此圖,自有追思之意。此外,金瑗《十百齋書畫錄》著錄《孫逸山水冊》共計十幀,其中僅第十幀有款題:“丁酉秋杪,仿米南宮筆法。孫逸。”若金氏所記為真跡,則可知孫逸在同年秋天亦曾取法米家山水。
如前所述,晚清陸心源曾著錄《孫無逸臨唐六如〈鶴林玉露冊〉》,后有諸家題跋,頗可見孫氏當年品行風致。蕭云從(1596—1673年)認為:“余髫時便模唐解元此冊,不能淡遠,與子西所云超逸塵外之義殊失也。無逸,靜者也,太古、小年,殮緝于一豪端,故落墨有青藍之異?!?nbsp;蕭氏的謙遜以及他對孫逸的推崇,這似乎也為后世有“孫蕭”之譽提供了某種依據(jù)。此外,與孫逸緣慳一面的名士周亮工表示:“往在廣陵曾為無逸跋所藏諸帖,知其人庭戶蕭然,而有坦然自得之致。日讀書數(shù)十卷,時寫云山寄意。私心向慕之,顧未得一望眉宇……撫此帙,如見無逸煙霞之姿,孰謂亮不識無逸耶?”曾與孫逸有所交游的湯燕生(1616—1692年)跋曰:“往從無逸先生游,見其蓬戶茅軒,庭草蕪徑,惟床頭有數(shù)卷書及倪、黃先正諸軸而已。其人生平少長不以利欲干懷,勉志勤躬,夜以繼日,惟知引軸自娛,逍遙圖畫。故尺幅所傳,俱足賞會風云,縱橫萬古。” 時人或晚輩種種評述,足見孫逸為人高潔,寄樂于畫,怡然自得。
盡管孫逸的生年至今也難以明了,但其卒年則從此冊跋文可略加考述。周亮工一跋雖無紀年,然其中有“去昔已十余年,無逸已歸道山矣”一語;而羅紳一跋,則直接與孫逸卒年相關。清順治十五年戊戌(1658)凃月(即十二月)二日,曾與孫逸相鄰而居的羅氏寫道:“無逸,逸人也,超塵拔俗……往僑襄垣居,與予廬楣相接,時掃地焚香,留籧除,譚畫禪……今無逸往矣。披斯冊,憶斯人,緬斯語,愴深昔人車過腹痛之戲。”可見晚至此時,孫逸已經離世。黃賓虹曾據(jù)此冊蕭云從一跋,認為“至順治戊戌蕭尺木題跋,無逸已故,其時代不后于漸江僧可知也”。當然,以上所論種種須以此冊所錄乃是真跡為前提。至于黃賓虹在《孫疏林逸》一文中所引與陸心源著錄之間有所出入,而其意亦頗為不同。又,黃氏文中記曰“張穉恭恂題畫贈無逸云:‘癸卯五月,桐陰滿戶,筆墨精良,無逸乃求殘山剩水,因有此作?!垂锩斆魅f歷三十一年”云云。筆者認為黃氏此說有誤,萬歷三十一年為1603年;然而此際張穉恭(1618—1688年)尚未出生,則何來題畫之事?若是康熙二年癸卯(1663),此時無逸已過世數(shù)年,亦不甚合。
圖12 孫逸《東岡三樹圖》 安徽博物院藏
在孫逸寥寥無幾的傳世作品中,有數(shù)件仿取倪瓚一路畫風,可見影響至深。他在為 “旋吉詞兄”所繪扇面題詩,為之感嘆:“云林不是人間筆,胸次無塵腕下仙。摹得東岡草堂法,兩三株樹小亭邊?!保▓D12,安徽博物院藏)此外,《十百齋書畫錄》有著錄表明孫逸曾臨黃子久《九峰雪霽圖》,“直欲奪藍”,或可見其臨本頗為不凡,深得大癡真面目。對倪、黃兩家的悉心追摹,乃是新安一地畫家的主要師法途徑,孫逸自然也不例外。
圖13 龔賢自題《山水卷 》局部 哈佛大學美術館藏
圖14 龔賢《草香堂集》抄本 浙江省博物館藏
1665年前后,龔賢在題畫時有“天都派”之論,孫逸位列其中。只是龔氏此題有所誤失,將其寫作孫無益,似僅此一見。(圖13, 哈佛大學美術館藏)龔賢另有《題孫山人逸畫》:“片石拔地起,居然卑五岳。面面皆天成,神功焉可托。”(圖14)他對孫逸頗為推重,由此詩亦可略知一二。
康熙中后期,馮仙湜、毛大倫等人在所輯《圖繪寶鑒續(xù)纂》中認為“孫逸,字無逸,徽州海陽人。流寓蕪湖,與蕭尺木齊名。山水盡得子久衣缽,閑雅軒暢,蔚然天成。且性情恬淡,識與不識,咸稱為長者云?!敝赋銎洚嬶L主要得益于黃公望。不過,這一說法很快得到了“修正”。張庚在其《國朝畫征錄》中所述略詳,他將蕭云從、孫逸合為一條。其中記曰:“孫逸,字無逸,號疏林,海陽人。流寓蕪湖,山水兼法南北宗各家,人以為文待詔后身。歙令靳某所雕《歙山二十四圖》是其筆也。前與査士標、汪之瑞、釋漸江稱四大家,其后復稱‘孫蕭’云。”他認為孫逸畫法來源較為豐富,博采眾長。孫氏前與漸江諸家合稱四大家;后又與蕪湖大名家蕭云從合稱“孫蕭”,無疑當年孫逸畫名位于第一流之列。
圖15 黃賓虹跋汪之瑞山水兩幀 局部 安徽博物院藏
然而,張庚所謂“歙令靳某所雕《歙山二十四圖》是其筆也”之說,并未為此后的馮金伯、彭蘊璨等人所認同,他們在引述張庚《國朝畫征錄》時均將此說刪去。事實上,乾隆《歙縣志》以來均記康熙縣志“繪圖者吳逸”,可謂明確無誤。遺憾的是,刊于道光年間的《徽州府志》《休寧縣志》以及光緒年間的《揚州畫苑錄》等則大體照錄了張庚所述,也由此漸漸陷入較為混亂的局面。晚至1936年秋,黃賓虹在為汪之瑞山水所作畫跋中指出誤將吳逸作孫逸,直接否定了張庚之說。并提及查士標曾稱汪無瑞別號疏林,他如此寫道:“查二瞻題無瑞畫為人不能到,而知之者尤尠。稱其別號曰疏林;而浦山言孫逸字無逸,號疏林,豈稱號偶有同耶?抑與引靳治荊《歙志》作圖指吳逸為孫逸同一誤耶!”黃氏最后感嘆曰:“古今書畫鑒賞之難,考據(jù)亦不易,聊以坿志于此?!保▓D15,安徽博物院藏)1939年,黃賓虹在《豐溪吳氏》一文中再次提及此事,他寫道:“吳逸繪古歙山川圖,北海曹貞吉序之,同邑汪士鈜跋。邑令靳治荊梓歙志,后人多誤吳逸為孫逸。道光中郡守馬步蟾修府志,遂仍其誤,垂二百年,莫之糾正,失考甚矣?!奔s半個世紀之后,汪世清也對當年張庚之誤作了考釋,大致重復了黃氏之論。顯然,汪氏既未曾見及黃賓虹相關考論文獻,亦未曾留意馮、彭諸輩著述的細節(jié)變化。至于近年來有研究者將汪世清此番考述作為其典型研究成果之一,更非恰當矣。延續(xù)近三百年的這樁將孫逸、吳逸相混的公案,于此當可平息之。
不知何故,作為聲振一時的名畫家孫逸,未見于康熙年間的《休寧縣志》《蕪湖縣志》之列?!鹅h志》之外,孫逸畫名亦偶見于清中期之后相關詩文著述中。譬如,翁方綱(1733—1818年)在《題蕭尺木〈雪景〉用自題韻二首》末句寫道:“若準停云孫逸派,過橋神在曳筇看?!彼⒃唬骸俺吣九c孫逸并稱‘孫蕭’,孫畫多文衡山法也?!秉S鉞(又作黃戉,1750—1841年)在其《畫友錄》中引述自張庚《畫征錄》,有“所稱孫無逸者,休寧人而寓蕪湖”一語。他還在諸家合作的《岡陵圖》卷后作跋為之感嘆,并心生疑慮:“孫無逸與蕭尺木齊名,故時稱‘孫蕭’。然所見往往不及,或有大著作在耶?” (圖16)筆者以為倘若黃鉞見過孫氏《溪橋覓句圖》諸作,自當推許之。
圖16 黃戉跋孫逸等合作《岡陵圖》 上海博物館藏
到了清末民初,諸如《桐陰論畫》《清史稿》以及《歙縣志》等在一些條目中均對孫逸有所述及。黃賓虹不僅曾收藏孫逸山水精品,而且在相關論著中多次加以述及。譬如,1908年《濱虹論畫》;1919至1921年《籀廬畫談拾遺》;1926年《黃山畫苑論略》等。后來,他在1935年《新安派論略》一文將孫逸與漸江、查士標、汪之瑞合稱為“新安四大家”。1939年,黃賓虹又專門以《孫疏林逸》為題加以論述,他認為“新安四大家,惟孫逸為最罕,流傳精品,當時已不多得。”1948年,汪采白所輯《新安畫派》收錄其山水軸一件。近數(shù)十年以來,孫逸大都作為新安畫派的重要畫家之一選入各種圖錄或展覽。然而相關專題研究少之又少,除了汪世清有《黃山畫苑兩疏林》一文,幾無其他專門論述,主要原因恐怕還在于其傳世作品及相關文獻較少,難以一窺其真面目。正如黃賓虹所言,時至今日孫逸名下存世作品寥寥可數(shù)。據(jù)筆者初步梳理,除上述文中有所提及之外,尚有二三件。如安徽博物院藏《秋山花溪圖》一幀(圖17),1987年5月22日,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將此作定為“資料”;廣東省博物館藏《山松長青圖》大幅立軸(圖18),此作為綾本,有筆記表明在1988年12月3日曾被古代書畫鑒定組定為“真跡、精”,或認為“畫法精細”,并附圖版;后又收錄于匯聚精品的《中國繪畫全集》。然而這兩件作品與孫逸傳世可靠的典型畫風頗有距離,尤其是后者筆墨偏于枯硬,與其清雅秀潤一路可謂相去甚遠,款、印也有所區(qū)別,筆者認為個中真?zhèn)斡写M一步考述。頗有意趣的是,正是這套《中國繪畫全集》“清3”冊中第一件便是李永昌、漸江等新安五家合作的《岡陵圖卷》,圖下統(tǒng)一標注“李永昌等”字樣。而首頁則僅僅選取了其中孫逸所繪一段(如圖3),可見編纂者也為孫氏早年畫風所吸引。
圖17 孫逸 《秋山花溪圖》 安徽博物院藏
圖18 孫逸 《山松長青圖》 廣東省博物館藏
正如程邃在1638年初冬見及孫逸所作《黃山圖》時大為贊嘆,我們不難推知此際孫氏畫風已初現(xiàn)面目。他不僅是新安諸家中較早以黃山為題材的畫家,而且清逸之氣已然動人心弦。1639年春,孫逸在新安諸家合作《岡陵圖》卷中所繪山水一段(圖3),顯然具有吳門文征明的典型畫風,嫻熟自如,可見其在早年曾致力于這一路風格,人稱其為文待詔后身,自非虛譽。從這一時期繪贈程邃山水冊而論,孫逸取法各家之長,堂廡自大。1643年秋,他為“以貞詞兄”所作山水軸,兼具倪黃,畫風較以往有所不同。此后,在庚寅(1650)端午為友朋繪冊頁一幀,更近于倪云林一脈,氣息超凡脫俗。顯然,在他三四十歲之間曾長期致力于倪黃兩家,尤其偏向倪云林。這也合乎明末清初新安一地畫家主要的取法路徑與風氣。1652年春天,孫逸為友人精心繪制小青綠《溪橋覓句圖》,乃其傳世力作,畫風再次近于吳門文氏一路,清新雅致,渾然天成。在原作面前,筆者尤其為之醉心。此外,有文獻表明,這一時期孫逸曾仿另一位吳門名手唐寅畫冊,時人跋文以“明潤細秀”大加稱譽,并認為“近代名家應為北面”。之后,孫逸畫風趨于穩(wěn)定,譬如,1654年春的山水立軸與兩年前的《溪橋覓句圖》相仿佛??梢?,孫逸經過反復追尋,約在四十多歲時已經形成個人面目。1657年,年近五旬的孫逸為世人留下較多作品,如《拜影樓圖》《朱砂峰圖》,還有師法黃子久的山水扇面等。這些作品基本代表了他最后時期的畫風面目,尤其是《朱砂峰圖》與同一時期漸江風格較為相近。從1639年春二人一起參與繪制《岡陵圖》,十八年后,至此可謂殊途同歸。毫無可疑,孫逸早年從《黃山圖》諸作出發(fā),最后又自立于新安畫風,乃是名副其實的四大家之一。此后,未見孫逸作品傳世,過往認為他約在1658年去世當屬確切,也有文獻可加以佐證。
孫逸的“堅白齋”“灌園”諸印文,無疑寄寓其個人淡泊處世之心緒。而友人方嵞山的贈詩,蕭云從等人的題跋,以及與其有師生之誼的湯燕生跋文則為世人從不同視角塑造了孫氏堅守雅操的山人高士形象。孫逸自己在詩中常以蕭散清逸示人,其中如“遣寂惟宜畫,蕭疏一帶楓”,同樣也是他作為畫人的自我寫照。
由于孫逸離世較早,加之歲月滄桑,身影日漸模糊不清。但我們從傳世畫作與前人著述中仍可依稀品讀出其主要師法文征明,直追黃子久、倪云林諸家的畫風,自成家數(shù)。時人或視之為文待詔后身,當為的評。應該說,諸如稍早的休寧名家丁云鵬等人同樣長期師法文、仇一路的青綠山水,風尚所趨,足見當時吳門畫風對于新安一地畫家的直接影響。而對于元季四家尤其是倪黃畫風的重新解讀,名家輩出,更使得后者具備了與其他區(qū)域一較高下的底氣。(筆者另有專文考論)換言之,經歷了晚明近百年間數(shù)代畫家的追尋,新安畫風最終在清初得以形成,其中便有孫逸之功。從龔賢到張庚,直至黃賓虹,約三百年間均將孫逸視作重要畫家。由此在畫史上留下了他與漸江、查士標、汪之瑞合稱海陽四大家或新安四大家,又與蕭云從并稱“孫蕭”的重要地位,而不時為后人所津津樂道。筆者認為,對于為數(shù)不少如孫逸這般過往較為含混的一代名家,通過不斷追溯,希冀大體呈現(xiàn)其藝事本相,或將有助于構建一部相對客觀可信的繪畫史。至于個中過程,自然也是方寸之間而得失自知。
(本文注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