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紀念鄭午昌誕辰130周年,海派藝術館呈現(xiàn)“造炬成昶”

鄭午昌(1894—1952),名昶,號弱龕,別署且以居士、絲鬢散人、墨鴛鴦樓主。鄭午昌是民國時期海派畫家的名家,也是中國繪畫史的奠基人之一。

鄭午昌(1894—1952),名昶,號弱龕,別署且以居士、絲鬢散人、墨鴛鴦樓主。鄭午昌是民國時期海派畫家的名家,也是中國繪畫史的奠基人之一。

澎湃藝術獲悉,在鄭午昌誕辰130年之際,2月4日,“造炬成昶——紀念鄭午昌誕辰130周年特展”在上海海派藝術館開幕。展覽用百余件鄭午昌繪畫作品致敬先賢,并以此特展與觀眾一起共度龍年新春。鄭午昌之子鄭孝同在接受采訪時認為,無論是書畫創(chuàng)作,還是畫史的著作,或者組建“甲午同庚千齡會”,“父親做的每一件事跟他的使命感都分不開。”

白菜紅美圖 鄭午昌


上世紀40年代鄭午昌在作畫


鄭午昌是海上畫壇集畫家、美術教育家、美術史學家、美術活動家為一身的領軍人物之一。他與徐志摩、郁達夫曾為同窗。受新文化運動思想影響,遂使三人日后終成中國新文化的新標桿:新國畫派鄭午昌、新月詩人徐志摩、新文學作家郁達夫。他擅畫山水,兼畫花卉人物,不拘一格,尤其能融詩、書、畫于一爐。

陳佩秋曾評價:“午昌先生擅畫山水,兼畫花卉、人物。山水以淺絳為主,善用墨青墨赭,時而松秀,時而蒼郁,筆墨精到,神韻悠揚。晚年風格日趨渾厚,較前雄健”。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海上畫壇,鄭午昌因畫楊柳出名而被冠以“鄭楊柳”美稱。鄭午昌喜用線條表現(xiàn)楊柳,且在寫生的基礎上結(jié)合傳統(tǒng)?!八嬃刃懈?,后出枝,柳絲由最上頭畫起,由上而下,密密層層,前后左右,各盡其態(tài),春夏秋冬,風雨晴雪,各具面目,柳絲除用墨線以外,再用青花色加補,增加了柳絲的質(zhì)感和層次,然后再用花青色烘染,無不傳神。包括他畫蘆葦、松樹也是這樣?!编嵨绮余嵭⑼f,“他有一句話叫‘畫不讓人應有我’。我認為他有幾個不讓人,史不讓人,理不讓人,這就是他治學的精神,也是他做人的道理,都要做得最好。我對父親從小崇拜。父親過世后母親給我一句話,她說你父親雖然過世了,但是很多人還記得他,為什么,因為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母親給我一個方向,她很注意我這方面的培養(yǎng),我喜歡畫畫,我父親過世了,但是我有一個很好的機遇,就在謝稚柳、陳佩秋那里。我父親去世后,陳佩秋將我母親接到她家里住了一段時間,我寒暑假都可以去,像在自己家里一樣。他們的畫都攤在桌子上,我隨時都可以站在邊上看,從陳佩秋那里,我有了第二個崇拜的人,所以我對繪畫的追求沒有斷?!?/p>

展覽現(xiàn)場


“造炬成昶——紀念鄭午昌誕辰130周年特展”現(xiàn)場


作為美術史學家,鄭午昌所著《中國畫學全史》為中國有畫學以來“集大成”“圖新變”之巨著。作為美術教育家,鄭午昌發(fā)起創(chuàng)辦蜜蜂畫社、中國畫會、九社等美術學會,并創(chuàng)設“鹿胎仙館”講堂,招集有志治藝的靑年研習畫藝、賡續(xù)文脈,門下弟子皆成一時俊秀。1932年,鄭午昌在上海創(chuàng)辦漢文正楷印書局,首創(chuàng)整套漢字正楷活字版,打破洋行對出版業(yè)的壟斷,被蔡元培譽為“中國文化事業(yè)之大貢獻”。

溪亭納涼 鄭午昌


奇峰虬松圖 鄭午昌


展覽開幕當天,海派作品收藏家張翎與上海海派書畫院顧問、上海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xié)會顧問鄭孝同來到現(xiàn)場,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直播導覽活動,以獨到的藝術眼光細致剖析了每幅作品。“鄭午昌先生的貢獻不僅體現(xiàn)在他的藝術作品中,更在于對中國畫脈絡的獨到解讀?!睆堲嵴f。

峰巒疊翠 鄭午昌


春山新霽 鄭午昌


“造炬成昶——紀念鄭午昌誕辰130周年特展”導覽現(xiàn)場


“造炬成昶——紀念鄭午昌誕辰130周年特展”導覽現(xiàn)場


導覽結(jié)束后,海派藝術館邀請了濟南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褚慶立與鄭孝同先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中國畫學全史的奠基人鄭午昌》學術講座。閔行區(qū)政協(xié)原主席吳申耀、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田松青、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會長趙抗衛(wèi)等,以及任伯年曾孫任克陸、王一亭曾孫王孝方、吳昌碩曾孫吳超、劉海粟之女劉蟾、陶冷月之子陶為浤等海派名家后裔出席本次講座。

“造炬成昶——紀念鄭午昌誕辰130周年特展”講座現(xiàn)場


講座中,褚慶立與鄭孝同為觀眾呈現(xiàn)了鄭午昌先生的藝術成就與獨特觀點,引領大家深入了解中國畫的歷史淵源。不少參加活動的觀眾表示,之前并不知道鄭午昌先生在書畫外有如此多的成就,通過本次講座他們對鄭午昌先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觀看展覽時,也有了更多感觸。

海派藝術館館長李磊表示,通過這次在海派藝術館舉行的展覽和講座活動,我們得以系統(tǒng)地、大規(guī)模地向社會公眾展示鄭午昌先生的藝術,一定意義上也拓展了目前對鄭午昌先生藝術的研究與傳承,讓觀眾們能夠再一次回顧20世紀上半葉中國藝術的輝煌成就,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海派藝術館執(zhí)行館長張建華為鄭孝同頒發(fā)捐贈證書


展覽當天,鄭午昌之子、中國山水畫家鄭孝同還向海派藝術館捐贈了自己的作品《柳陰圖》,海派藝術館執(zhí)行館長張建華為鄭孝同頒發(fā)了捐贈證書。

據(jù)悉,本次展覽由上海海派藝術館主辦,上海西區(qū)文化傳媒發(fā)展有限公司承辦。展覽將持續(xù)至2月25日。

延伸閱讀|展覽前言:不啻微芒

■  李天揚

昶,日長也。

鄭午昌,大名鼎鼎。他原名昶,知道的人,少很多。畫展名“造炬成昶”之“昶”,即午昌也。

中國畫畫展的名字,不好起。既要有古意,又要有深意。這個展名,滿足了這兩個要求,不錯。展名是從成語“造炬成陽”化來,恰巧,昶,日長也,易半字,意也順。

造炬成陽之前,還有四個字,即小文之題:不啻微芒。

不要小看一點點光芒,匯聚起來,就會像太陽一樣。午昌有知,當會心也。

鄭午昌誕辰130周年之際,在上海,匯集他的130幅精品,作“造炬成昶”展,不啻藝壇盛事。鄭午昌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是豐贍的。有形的,是書畫作品和文章著述;無形的,是精神,是品格。不妨稱之為“午昌精神”。

那么,如何理解午昌精神呢?愚以為,大致有如下三條:

其一,藝術精神。鄭午昌是以一顆虔敬之心來對待藝術的。他恪守傳統(tǒng),又不墨守陳規(guī),他說“師古法而立我法,才不為古人所囿”。他筆筆有來歷,又不囿于一家。他不僅潛心習古,還汲取西畫元素。他風格鮮明,又不千畫一面。他以山水著稱,又兼擅人物花鳥……他留在世上的作品,沒有一張粗率、應酬之作。正是這樣一種藝術精神,使他極早成名,卓然成家,成為一代大師。于是,他自信地說出“畫不讓人應有我”。

其二,學術精神。鄭午昌的學術成就,在他們那一代畫家里,是出類拔萃的。早在1929年,他只有35歲,就完成了《中國畫學全史》。這是中國畫史的開山之作、作世之作,一代又一代美術史學者,都繞不開這部著作。他能夠年紀輕輕就有此成就,端賴其學術精神和學術素養(yǎng)。如果只知道低頭畫畫,即使畫得再好,也不可能在學術上一飛沖天。有這么高的學術水準,他成為美術教育家,就不奇怪了。也正是有這樣的學術自覺,他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倡導新國畫,成為“新國畫派”創(chuàng)始人。他的提出的“國畫具有引領民族的精神,具有締造世界和平感化力”觀點,直到今天讀來,依然發(fā)人深省。

其三,士人精神。士人,是一個舊的概念。在兩三千年的歷史長河里,士人精神,就是維系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綿延不斷、中國基層社會穩(wěn)定不亂的道統(tǒng)。用現(xiàn)代社會的語言來說,士人精神就是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如果只是把鄭午昌看作一位杰出的畫家和美術史學家,那是不夠的。他還是一位在多難的動蕩年代里心系天下的大知識分子、卓越的社會活動家。他和同道一起成立了蜜蜂畫社和中國畫會,編刊物、辦展覽、賣畫為義勇軍籌款,他發(fā)起組織了誓不為日偽效力的甲午同庚千齡會,他首創(chuàng)整套漢字正楷活字版,他生動實踐著“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古訓,他的精神、他的成就將名垂青史。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其精神內(nèi)核,是避世的、個人化的,如此滋養(yǎng)出來的藝術,是迷人的,卻有其局限性。鄭午昌當然恪守傳統(tǒng),但他在知識分子精神上,超邁先賢,并為后來者作出了榜樣——原來,畫家不但可以憑藝術獨善其身,還可以依學養(yǎng)、靠精神兼濟天下。

所以,我們今天讀鄭午昌,光讀畫,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學習、傳承其精神。

鄭午昌的貢獻,在歷史長河里,不啻微芒。然而,只要我們后人用心、用力去傳承,微芒匯聚,必造炬成昶。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