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從概念上說,是指那些遠離本土的島嶼。在人們的想象中,它意味著透明的大海、豐裕的自然、美味的海鮮以及一種與世隔絕的理想生活悠閑緩慢,自給自足……
日本是一個由眾多島嶼組成的國家,除了南北分布的五個主島之外還有更多的島,這些島嶼就被稱為“離島”。多數(shù)離島處于無人島狀態(tài),但即便是少數(shù)的有人居住的離島,如今也仍有416個。
離島沒有想象中的荒僻遙遠,事實上,每200個日本人里,就有1個居住在離島,而居住在離島上的人,也不全是年邁的本土居民。
作者庫索發(fā)現(xiàn):“在這些小島上,生活著許多形狀奇特的年輕人,他們來自日本的東京、大阪和京都,甚至來自美國、德國、加拿大。一些想要尋求主流之外生活方式的人聚集在這里,一些想要走沒有人走過的路的人聚集在這里。一些見過了廣闊世界的人最終選擇離島作為歸宿,他們對現(xiàn)代城市文明和當下社會結(jié)構(gòu)充滿懷疑,正在嘗試實踐重建生活,并且用他們的日常告訴我:這里有他們想要的生活。在這里他們可以建設(shè)生活?!?/p>
庫索也是為尋找理想的生活造訪離島的年輕人之一。30歲那年,她辭去了在雜志社的穩(wěn)定工作,選擇定居于日本京都。她走過了小城悠長閑適的四季,走遍了無數(shù)個咖啡館與居酒屋,穿行于京都街巷、鴨川河邊。在京都優(yōu)雅、松弛的日常之外,庫索始終對更多不為人知的偏僻之地懷有強烈的興趣。歷時三年,她去到日本人鮮少踏足的鄉(xiāng)村離島,與島上生活的人們同吃同住,記錄下他們真實的困境與思考,他們中有名校畢業(yè)、拒絕高薪offer的80后爸爸、有從零開始種植葡萄的法國金牌釀酒師、有孤守農(nóng)田的最后一位非遺技藝傳承者……
這些故事集結(jié)為《離島》一書。
值此書出版,《離島》作者庫索和作家劉子超、播客主理人顛顛進行了分享,大家談起對于旅行寫作的認識和理解,探討島嶼生活可以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還原那些行將消逝的地域文化
在我們熟知的東京、大阪、京都等城市以外,日本擁有數(shù)以千計人跡罕至的離島。其中超過400個有人居住,常住人口占到總?cè)丝诘?.5%,卻鮮少為主流人群所關(guān)注。庫索此次將關(guān)注點落在偏僻、閉塞的日本鄉(xiāng)村地域,深入連日本人都鮮少踏足的島嶼。
劉子超、顛顛與庫索交流了初次閱讀《離島》時的感受。顛顛最受觸動的書中的一句話:“在大城市,我所遇見的更多是漂浮在空中的人,但是在離島,我看到的是更多扎根于土地的人?!睂τ陂L期生活在大城市、時常感到居無定所的我們來說,書中人物那種熟悉又陌生的漂泊與流浪感,會令年輕讀者深感共鳴。
劉子超表示,《離島》歸屬于旅行文學的大框架內(nèi),在從出發(fā)到終結(jié)的過程里,庫索始終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去探索一種不屬于大陸文化、有別于我們所熟知的城市、同時拓展了我們印象當中標簽化的日本的新生活?!峨x島》的觀察對象雖在日本,不太了解日本的讀者也可以輕松進入。
庫索補充,如實還原那些行將消逝的地域文化,僅僅是《離島》中的一部分,她在本次旅途中最大的收獲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體察和認知。島嶼生活并非單純的浪漫想象,而包含了許許多多光怪陸離的、豐富而復(fù)雜的人生。在這里,金錢、物質(zhì)和成功不再是最重要的標準,人們創(chuàng)造一種“他們認為是正確”的生活。離島代表著被主流社會忽視的一無所有之地,因為足夠荒蕪,才生長出關(guān)于生命的無限可能。
內(nèi)頁
旅行寫作,是為了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
身處自媒體時代,仍然堅持用文字記錄所見,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庫索、劉子超站在旅行文學寫作者的視角,交流了旅途中的見聞與感想。
“從島外去島上的這些人,他們大多數(shù)是來自東京、大阪或者京都,是從城市去的人,他們對自己原有的城市生活產(chǎn)生一種懷疑?!?在城市的主流語境里面,要求人們更向上、更成功,但很難突破一種既定的模式,而《離島》中的人們則身體力行地證明:一邊摸索一邊想辦法才是生活的本質(zhì)。人生既是一次體驗,又是不懈的實踐。
庫索在《離島》中寫道:“所謂移住生活是在探索一種此前從未有人經(jīng)歷過的生活,它必然由開墾、重建、轉(zhuǎn)向與失敗構(gòu)成,也必然充滿未知、不確定、無中生有和重新開始,于是必將長久地甚至永遠地活在實踐中,也許需要用一生來得出答案?!?/p>
庫索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將旅行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時而審慎的眼光去觀察他人,也照見與平時不同的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當?shù)厝说囊恍┫敕?,也是旅途中的趣味。她認為,未來再寫某一個地方,跟這個地方的人一起生活、一起居住是很重要的途徑。劉子超則補充道:“最重要的是故事和故事的本質(zhì),用文字還是用其它的方式表達都沒有關(guān)系,我選擇文字是因為我對這種體裁比較有感覺?!?/p>
現(xiàn)場
逃離城市,是我們共同的未來嗎?
在離島,可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元價值碰撞、交匯,當下的年輕人們在期待和踐行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庫索認為,離島擁有開放與包容的特質(zhì),熱情接納一切心懷理想、敢于從零開始的年輕人,這是令鄉(xiāng)村重獲新生的關(guān)鍵。
顛顛提到,他在看書的時候不自覺聯(lián)想到國內(nèi)的情況:“國內(nèi)過去十幾年,比如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往大理、景德鎮(zhèn)、泉州、成都這些地方走?!敝腥罩g的對比很有趣,但我們常常對偏僻之地抱有過于理想化的想象。庫索則從書中舉例,說明島上現(xiàn)實生活的多樣性,并明確表達了《離島》寫作過程中受訪者給她帶來的正向激勵:“是這本書里遇見的人們讓我意識到:人們?nèi)バu,恰恰是為了不躺著。為了不躺在城市里摸魚打發(fā)人生,為了不讓生命成為機器上的一枚齒輪,為了自己定義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定義?!边@里正在和即將發(fā)生的,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的不普通的故事。
劉子超則表示,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有理想的人們都在重建一種“復(fù)合型”的生活?!叭藷o論在哪個地方生活,其實都挺難的,我只能說在困難當中尋找一種自己的體驗,看你更喜歡哪種體驗?!睂懽髡咄枰瑫r打幾份工,和在離島務(wù)農(nóng)的人類似,人就是靠這種一點點想辦法的方式,讓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屬于自己的生活成立。
在提問環(huán)節(jié)有讀者指出,以海士町為代表的日本地域振興案例,與中國當下提倡的“農(nóng)村回流”不謀而合。庫索選取《離島》中的案例展開說明了日本政府的補助政策,以及她所觀察到的中日兩國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不同。當人們愿意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去尋求主流之外的生活方式,走沒有人走過的路——這不僅依靠個人的熱情,更有賴于政府對“島經(jīng)濟”的激勵。對于那些曾經(jīng)想過逃離城市、卻沒能下定決心的人來說,閱讀《離島》不失為有效的借鑒。
離島是東亞社會問題高度濃縮的容器,也昭示了我們正在面臨的困境與可能抵達的未來。如庫索在序言中所寫的:“我寫作的是日本的離島,但其實日本之于地球也是離島,而地球?qū)τ谟钪鎭碚f,又何嘗不是離島?離島不只是日本社會的縮影,也是人類社會的縮影。我們存在于宇宙的孤獨時間之中,但它如何以無限廣闊,承接我們短暫的一生?我想要借由在離島遇見的人們,弄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