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硯邊藝絮:來楚生、陸儼少、錢瘦鐵等印象

《硯邊藝絮》為80多歲的知名篆刻家、收藏家韓天衡先生新出版的隨筆集(文匯出版社)。作品近三十萬字,既有懷師憶友之作,包括海上藝術(shù)名家來楚生、謝稚柳、唐云、錢瘦鐵等人,也有談藝論道之作,包括作者談印、談篆刻、談長物、談寫字等。

《硯邊藝絮》為80多歲的知名篆刻家、收藏家韓天衡先生新出版的隨筆集(文匯出版社)。作品近三十萬字,既有懷師憶友之作,包括海上藝術(shù)名家來楚生、謝稚柳、唐云、錢瘦鐵等人,也有談藝論道之作,包括作者談印、談篆刻、談長物、談寫字等。本文選刊自該書。

來楚生書法


來楚生先生沉靜、樸實且有些許狷介,書畫印三藝皆擅。記得1973年趨其府上,先生審視了我的印稿,講了兩句鞭策的話,即說:“你的印跟我是兩路的?!彪S后他話題一轉(zhuǎn):“唉,寫字、畫畫、刻印,刻印最難。有些人刻了一輩子的印,都不知道刻印為何物!”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對先生的宏論,在四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似乎有了更真切的體悟和認同。

負翁的畫貴在有獨造的意念。他不以畫顯,而每令畫人折服。善做減法、妙做除法,一畫既成,筆觸大多歷歷可數(shù),去皮剔骨,削繁為簡,洗盡鉛華,洗練雋永,直可與八大山人比肩。當然,他的畫都施以色彩,有灑著陽光般的溫暖,而無孤傲寂冷之弊。

陸儼少先生,大半生命運坎坷,自責為“不諳世事”。雖在七十歲前歷經(jīng)災(zāi)難,蒙受冤屈,被扣了“右派”等四頂“帽子”,卻說“桐鄉(xiāng)豈愛我?我自愛桐鄉(xiāng)”,對黨和新社會有著深摯的癡愛和苦戀。他是敬畏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不泥古的高人,平生無一藏畫,自嘲“喜歡的買勿起,買得起的不喜歡”。他學習借鑒古賢名跡,有一套自創(chuàng)的獨門功夫——“心臨”。

年輕時,面對展館名跡,他可以在一張畫前打樁似的駐足幾個小時,忘情地默臨,由一丘一壑到一草一木,從運筆用墨到格調(diào)、意趣,無遺漏地以心“掃描”,精微地探尋、感悟其內(nèi)核?!拔母铩敝形以闼ゲ筷犑组L家觀賞唐寅的小卷山水《放鶴圖》。一尺多的畫面,他注目達半小時之久。“心臨”一過,私下語我:“這張畫,唯有船上桅桿的那一筆,我還‘搭勿夠’(水準達不到)。”時時與古人較量,處處找自身不足,乃至到一點一畫里的得失高下。有人嘗稱:“筆墨等于零。”而在陸先生的心目中筆墨可是百分之百的緊要、必要,尤具豐贍的書寫感。宛翁尚臥筆中鋒,那渾脫自在、意蘊悠揚的線條,半為天授半自造,足以令識者在夢牽魂繞中咀嚼其玄奧的至味。

陸儼少先生


恩師謝稚柳先生是大畫家,又是大學問家、鑒賞家。早先,畫由老蓮而上溯宋人,出古入新,別饒高韻。師與大千先生皆推崇宋人,然跡近而旨遠。我以為大千先生的畫是入世的,一如靚麗舞臺上激情四射的歌者;而稚柳師則是出世的,猶如寧靜書齋里沉吟的詩家。張公類楊玉環(huán),而稚師則儼然李清照,有別于爰叟的炫技邀寵,而表現(xiàn)為清遠婉約,細亦闊,精亦深,自有詩心文膽作博厚的“內(nèi)存”。

謝公本色是學人,識見高遠。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書畫家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甜蜜期”。他卻毅然擱下畫筆,擔任國務(wù)院古書畫鑒定組長之職,前后八年,不辭辛勞,一無報酬地輾轉(zhuǎn)東西南北,甄別公家書畫藏品何止數(shù)百萬件。嗣后,精印出版的二十四大冊皇皇巨著《中國古代書畫圖錄》,即是他和同人們的傳世偉績。吾師胸中有大乾坤,為畫史藝壇立了大功德,做了大貢獻。

唐云贈作者畫


唐云先生也是經(jīng)歷過新舊社會兩重天的大家。較之同儕,他的一生算得上順風順水??稍谀嵌嚯y多厄的歲月里,不乏落水遭殃的畫人,不乏窮極潦倒的友朋。雖不富足,但唐云先生襟懷寬博,慈悲為懷,無力在政治上救人于既倒,可總是在經(jīng)濟上助人于水火。不畏種種壓力,雪中送炭,頻出援手,故而有著高大的形象和極佳的口碑。藥翁者,俠義豪爽,是厄者之良藥,為弱者之義俠。

人格即畫格,藥翁畫如其人,所作明麗、坦蕩、大氣,一派堂皇氣象。晚年,畫風丕變,辛辣而沉雄,豪氣溢于畫外,益顯金石意蘊,別開生面。

程十發(fā)贈作者的《芭蕉錦雞圖》


程十發(fā)先生為人謹慎、幽默,為藝則新奇、陸離。謹慎,使他歷經(jīng)劫難,終能安全著陸。幽默,使他每能在絕境中消解苦惱,逢兇化吉。新奇,令其治藝無禁地、無疆界、無程式,善于變通,敢于獨造,有著取之不盡、出人意料的想象力和幻化力。所以,他的筆墨、造型、色彩、構(gòu)圖,乃至理念、風貌“集古今中外法”,而法外生法,別出心裁,一幟獨標。

發(fā)老家族往昔少長壽人。他曾多次私下對我吐訴:“阿拉屋里的種氣如此?!?004年新春,赴三釜書屋拜年,發(fā)老八十五歲初度,鶴發(fā)童顏的他,對我說:“我是阿拉屋里最長壽的人!”那份得意和愉悅都寫在了臉上。其實,“種氣”之說并不成立,太平盛世必多長壽人。

陳佩秋畫作


我與佩秋先生相識近一個花甲,作為小輩的我心里總有一個“謎”:她在上海灘熏陶了大半個世紀,卻依舊保持著原先的本真——光明、率真、剛正。她那“弄堂里扛木頭——直來直去”的性格,無礙于藝壇對她人格及畫藝的推崇和敬佩。這可是海上畫壇罕有的風景。這謎底,我私忖當是緣于沉甸甸的兩字——實力。

勤勉是天才之母,佩秋先生是極好的例證。髫年習畫,數(shù)十年不輟地臨摹名跡,有著他人不及十一的刻苦。她所到之處,紙筆不去身,藝旨不去懷,心無旁騖,觀察生活必至精微,記錄物象必抵善處,融會于手,貫通于胸。她之成功,在于浸淫經(jīng)典,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熔冶于一。故能工寫俱佳,筆墨醇郁,新意迭現(xiàn),妙入毫巔。

諺曰:“巾幗不讓須眉。”然而,也得看用在哪種場合。其實畫壇不是戰(zhàn)場,大可不必以性別說事。誠然,身為女性的畫苑巨擘,她付出的艱辛當數(shù)倍于男性,這也是無須諱言的。

韓天衡畫作《和美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謝公與佩秋先生乃是伉儷。史上歷來艷稱趙(孟)管(仲姬)夫婦的丹青風流。千載下,謝陳是公認的翹楚,誠屬“百世無雙,千年一對”的畫壇佳話。這是海上藝林之幸,也是時代之幸。

畫藝有大成,書藝得錘煉。國畫的大家,無不書法拔萃。若來負翁,以書滋畫,由明人而法乳兩漢,行草、散隸,樸茂沉雄,赫然大家。陸宛翁亦然,出入楊凝式、柯九思、楊維楨,吐殼啖肉,舍形取神,自成古拗倔崛風貌。稚柳師書風由陳洪綬而參張旭狂草,用筆逆入逆出,狂其態(tài)、清其氣,筆涉風雷,翰逸神飛。唐藥翁則由早歲書格的萬種風情而轉(zhuǎn)為峻峭嚴厲,運筆刀砍斧斫,聞得聲響,誠可作大秦詔版視之。程發(fā)老書參簡牘,起伏提按,神游太虛,別生奇趣。佩秋先生則取徑晉唐,熟字生寫,澀滯中寓飛動,自具韻姿。傳統(tǒng)書畫本是一家眷屬,故吾嘗謂:畫者,具形之肉身也;書者,畫之錚骨也;學識者,畫之魂靈也,三者是互輔互惠的藝術(shù)命運共同體。三者合一,倘又佐以老天賜予之稟賦,則不成大家巨擘都難。上述六家,書畫學識復合增美的成功實踐,當證我言之不誑。

距離產(chǎn)生美。吾以為智性地拉遠距離,益能產(chǎn)生嶄新的大美。上述六家,潛心學習古來優(yōu)秀傳統(tǒng),但又不為所縛,靈苗各探,濯古出新,形成個人獨特、強烈的理念和風格。須知,先賢的寶貴積累,不是后來人沉湎棲息終身的“臥榻”,它只是智者、強者躍身前越的“跳板”,去開拓未知而尤可期待的遠疆。箋短筆拙,對上述六家,無法展開細說,也無力細論,只能以草草的“印象”出之。概要言之,海上畫派,遠非一派一脈可囊括,它是多派、多面、多彩的浩瀚博大之“?!?。海上畫派,吐故出新,絢爛多元,是中國繪畫史上缺不得且不可繞開之“?!?,更是20世紀畫壇里值得贊頌和深入研究的神秘之“?!薄Hf花筒般的海上畫派,若屈指點將,師承各別、風格迥異、成就卓著的書畫印巨擘,當多于半百之數(shù)。本人策劃的這個展覽,則因時間緊迫及借展諸原因,僅推出其中的六家,但它從一個方面,在相當程度上顯示出了海上畫派對畫壇、對時代的不凡貢獻和永久的熠熠光芒。

印苑巨匠錢瘦鐵

錢瘦鐵先生


在刻印在近代印人里,錢瘦鐵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一人。由浪跡吳門的刻碑鋪卑下學徒,通過師長的提攜,自身的奮搏,僅以數(shù)年春秋,即叩開藝壇的大門,躋身輝煌的殿堂;在清末民國初長幼有序、等級森嚴的氛圍中,他能以后輩的身份而與乃師缶廬(苦鐵)、老輩王大炘(冰鐵)并稱為“江南三鐵”,足見其天賦、實力及影響;四十年代供職日本,為護送郭沫若,被日方逮捕,審訊時拒不下跪,法庭動武,大義凜然,威震朝野,一介文士顯示的是民族魂、英雄膽;于印藝中年變法,由缶翁入而自秦漢唐宋出,洗心革面,自運機杼,褒者謂其高古絕倫,貶者謂其不諳印藝,是近世最具爭議的一位印人。

然而石鉆與水鉆自有質(zhì)的不同,時間是鑒定真?zhèn)蔚臋z驗儀。今天,有識之士多已超越了當初流派的偏見和對新事物逆反的抵制心態(tài)。因此,這也為筆者研討瘦鐵氏的印藝提供了一個公允公正、合情合理的基礎(chǔ)。

錢厓印信


我是一貫對錢氏的印藝敬佩有加的,即使是在他的否定派面前,我也是堅定地唱著贊歌。從宏觀上說,我們對以往的印史,知道的比失落的要貧乏得多,所以實在是有必要耐心、虛心地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去開挖深究,慢咀細嚼,有機吸收,去獲得奠基性的原動力。然而,印學這門藝術(shù),未來的又遠比以往的更漫長、更深秘、更新奇。后出的印人有責任把探索新知識視為第一要務(wù)和生命的全部價值。把握以往貴在理解,把握未來重在實踐,目標是推陳出新。屈大夫早有箴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鼻笏饔谏舷?、前后、向背、表里。故而,陳必需推,推陳方能出新;推陳不可囿陳,推陳旨在溫故,溫故要在出新,如此而已,別無它途。錢氏頑強的藝術(shù)踐行,正順應(yīng)了這條軌跡,顯示出這條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所以,他的印風的別開生面,從理論支撐與藝術(shù)實踐上都是無可辯駁的,是站得住腳的。

從微觀上看,錢氏自創(chuàng)一格的元氣淋漓的印風,大致可以用豪、遒、渾三字歸納之。其實這也正是錢氏對自創(chuàng)一格的理想定位。

寄居景山北海之間


一、雄恣排闥,縱橫生勢。這是“豪”字的典型體現(xiàn)。錢氏治印,善于把握大局,講總體的安排,把握住了黑白關(guān)系而“知白當黑”,“計白當黑”。從全局的章法出發(fā),從而去安置一印中的每一個字,乃至某個字的某一筆,打通了黑白對比和互利的通衢,字里風生,行間雷動,故而,讀他的印,氣貫勢發(fā),搏擊有聲,視覺藝術(shù)里滲入了聽覺的效果,給人以超常的、立體的震憾力與共鳴性。

錢氏所營造的這種強越的豪氣,使其所作小印也有勒碑的氣勢,小中見大,即使放大百倍,也一無孱弱纖巧的削薄。他刻巨印,大刀闊斧,干凈利落而舉重若輕,態(tài)度從容,全無弱者手顫力竭的窘迫。印面宛如展開的海面,波伏浪涌,無止無盡,充滿了內(nèi)力與漲力。他的這一獨特成功,想必跟他少年時貧窮到以磚替石的長期刻印經(jīng)歷有關(guān),更是受益于他精于刻碑的超乎一般印人的特強的肘力、腕力與指力。他的這類佳作,是古來無人可以匹敵的。

廢畫三千


近世印人,善于造勢而生發(fā)豪情者有二,一白石,一瘦鐵。白石妙在橫沖直撞,一無阻攔,眼底無物;瘦鐵妙在底氣過人,刀筆合一,無往不利。細察兩家差別,白石猛利,悍有余而近于霸,豪情偏于外露;瘦鐵強蠻,勁有余而化為雄,豪情好在內(nèi)蓄,故錢氏之印較之齊氏為耐看,為上乘。

錢氏的豪趣,雖發(fā)韌于昌碩,而又不為乃師所縛,這除卻個人的學養(yǎng)和氣質(zhì),尚有傳統(tǒng)導源之別。缶公之豪,得力與古籀,輔之以瓦甓泥封;錢氏之豪,得力于漢篆,輔之以高碑大額。因此,吳昌碩的豪趣,內(nèi)方而外圓,刀刃上是退盡了火氣的;錢瘦鐵的豪趣,是內(nèi)圓而外方,刀刃上是淬滿了激情的。豪情不禁,解衣磅礴,一瀉無余,這也許正是錢氏的豪趣更具有現(xiàn)今時代的特征吧!

面向生活


二、運刀善勒,峻厚生趣。這是錢氏“遒”字的典型體現(xiàn)。錢氏用刀之妙,是五百年明清流派印史上罕有的。特別是他對刀刃、刀背作用的敏穎理解和揮運,使他刀下的線條有筆的八面用鋒,又有刀的刻勒的韻味。朱簡氏總結(jié)的“使刀如筆”的理論,錢氏當是杰出的踐行者。其實,刻印刀之為用,刀一如筆,也非極詣,也僅是比喻之論。要言之,刀既一如筆之揮運于楮,但又同時顯示出刀的刻勒屬性。也就是說,使刀如使筆,更得刀筆融于一方是??疾烀髑辶髋捎〉挠玫妒?,筆者以為明季至乾隆之季,基本上是用刀的探索期,對在石材上治印的用刀都缺乏十分的理解和成熟的表現(xiàn)。自鄧石如出,始有新的飛躍,而以吳熙載、錢松、吳昌碩為個中翹楚,瘦鐵是足以與此數(shù)家比肩的。而細審情趣,瘦鐵更近于讓翁、叔蓋。瘦鐵用刀,一如走筆,不修不做,一任天成,純是“清水貨”。若論三家之同異,讓翁用刀爽多于澀,作八二開。叔蓋用刀澀多于爽,作二八開。瘦鐵則爽澀兼運,作五五開。運刀是錢瘦鐵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是先天多于后天的趣味的自然流瀉,對別人千金不辦,企求不得,對其來說是輕而易舉,毋需斟酌。故其刻印的線條,無論朱白、粗細,無論刀之單雙,皆能達到運之有物,內(nèi)涵豐贍,粗而能壯,拒臃腫,有神韻;細而能勁,拒纖巧,有風骨。善用爽,拒光滑,如勁風掃薄云;善用澀,拒呆滯,如飛舟渡逆水。時用并筆,增以朦朧而條理益顯,線條間斷而脈理益貫。錢氏以其過人的腕力與得之天賦的刀感,所作線條,峻厚險辣,演化為力度、厚度加勒度的優(yōu)化組合,表現(xiàn)為一派奇峭、鮮靈、凝重、渾厚、瀟灑的非凡氣度。這完全是古來印壇上用刀技法的新創(chuàng)造、新發(fā)展。古人以“使刀如筆”為極旨,而錢氏非但使刀如筆,且能刀筆相輝,雙美兼?zhèn)?,獲得用刀上的新成就,這是值得大樹一筆的。

以用刀論,近代陳巨來與錢氏是極具對比的兩家。巨來用刀儒雅細膩,呈俊俏華貴氣象,與瘦鐵適成反比。以香茗論,巨來為東山碧螺春,瘦鐵為安溪鐵觀音;以甜品論,巨來為奶油糖,瘦鐵為巧克力;以氣質(zhì)論,巨來為江南文士,瘦鐵為關(guān)西大漢。前者味在清、妍、甜,后者味在蒼、醇、澀。

梁谿錢氏圖書


三、用拙于巧,樸茂生韻。這是錢氏“渾”字的典型體現(xiàn)。錢氏攻藝的時期,正是碑學風行而帖學有所冷落的階段。“拙”成了印人競相追求的目標。可是,缺乏清醒的印人,以為只有百分之百地從形式到內(nèi)理都排斥,甚至鏟除掉“巧”,才能獲得“拙”。這是非常盲目的、偏頗的見識。藝術(shù)的辯證法告誡我們,事物的兩極是相尅又相生互為轉(zhuǎn)化的。巧拙之為用,有側(cè)重,有形質(zhì),而不能一存一亡,一生一滅。如果絕對到這地步,本質(zhì)的失誤,勢必導致形式的失敗。攻藝千辛萬苦,而最終一無所獲,當是始料之中的。所以以拙生巧,寓巧于拙,兩端互用則藝術(shù)生;以巧生巧,以拙生拙,盡取一端則藝術(shù)亡。錢氏似乎深諳此道,試舉一例,唐宋官印個頭碩大而情調(diào)枯乏,病在文字繚繞屈曲,失拙失巧,一無藝心,故古來不為印人取法,錢氏則獨具慧眼,大力改造,取碩大而去其枯乏,取繚繞而去其屈曲,取飽滿而去其悶塞,取小學而去其九疊,千錘百煉,去蕪存菁,巧拙并使,居然跳出了“磁場”忒強的缶廬風格。這跳出是絕對的不易,在缶廬的入室弟子與私淑弟子中,錢氏是唯一的一員。從而開創(chuàng)出完白、撝叔外的又一流派。惜乎錢厓的風格并未產(chǎn)生出面的連鎖影響。

雪壓冬云白絮飛錢瘦鐵是一位才思過人而神思清晰的印人,他力圖求“拙”,又善于撥弄“巧”的機鈕。如在章法上求拙,大局在握,但字的間距、行氣都有巧妙的一反常規(guī)的調(diào)度;如在配篆上求拙,大大咧咧,但在字的邊旁、筆道上自有展蹙、離合、起伏、松緊的巧妙搭配;如在用刀上求拙,大刀揮運,但在用刀的操作上,富有輕重、粗細、順逆、剛?cè)帷嗬m(xù)的巧妙組合……總之,瘦鐵擅于全局用拙,局部用巧;大處用拙,小處用巧;實地用拙,虛處用巧;從而形成了他以拙為本,拙巧互用,形式用拙,內(nèi)理寓巧,乍看抓人壯人,細讀可人醉人的獨特風格。

當代印人得“拙”字真諦的,嶺南尚有丁衍庸,然,丁之拙,妙在生,取法唯古鉨之一類,稍覺單調(diào)。錢之拙,妙在澀,好古敏求,取法多方,堂奧更見寬敞,故成績及影響也益斐然。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錢瘦鐵是二十世紀一位重要且杰出的印人,他的獨行特立印風,有著重大的研究和借鑒價值。

錢瘦鐵之?。胡棑糸L空


誠然,錢瘦鐵的印藝卻有水平不穩(wěn)定的缺點。究其原由,錢氏是一位矢志于求變求新的印人,他的不守舊、不戀舊、不定型的四向探索,作為過程,不免會產(chǎn)生出四不象的印作,此其一;錢氏是一位豪情勃發(fā)的印人,天賦迸發(fā)的隨意性,往往多于技法的程式化操作,興來之作,自有優(yōu)劣之別。此其二;錢氏是典型的血性男子,攻藝的頑強執(zhí)著與政治上的郁郁孤歡,這對矛盾的撞擊,心緒多起落,硬性創(chuàng)作,勢必在作品上產(chǎn)生大幅的落差,此其三。具體些說,他的印作豪闊中時羼粗陋之疵,遒雄中時羼作家習氣,渾樸中時羼俚俗之病。故其失水準的印作可視為初學者的習作,而其佳作,軒宇蒼莽,神采煥發(fā),足以令丁、鄧、錢、吳斂衽避席,堪稱千古絕唱。我們承認錢氏有部分失水準的作品,我們又必須承認這并不能動搖和降低其超級印人的藝術(shù)成就和歷史地位。這里似乎可以套用一句民諺,鷹有時飛得比雞低,但它畢竟是目空八極,雄傲百鳥的鷹!

《硯邊藝絮》書影  文匯出版社出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