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千干萬蕊,不葉而花”,探訪八百年延福古玉蘭

從屈原《離騷》中“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詞句,到明代文震亨、清代李漁的描述,玉蘭自古為高雅的植物,象征吉祥、和諧的佳木,并多植于宮殿、寺廟等處。

從屈原《離騷》中“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詞句,到明代文震亨、清代李漁的描述,玉蘭自古為高雅的植物,象征吉祥、和諧的佳木,并多植于宮殿、寺廟等處。玉蘭也是上海市花,三月迎著料峭春風(fēng)大面積盛放的高大倩影當(dāng)屬玉蘭。在江蘇連云港有一棵800年古玉蘭——根部從巖間縫隙生長,枝干倚靠著巨大山石。

在文化意義上,文人墨客鐘情于玉蘭;唐代《簪花仕女圖》卷尾單獨勾勒了玉蘭一株,如同時代白居易詩中所描繪“膩如玉指涂朱粉……應(yīng)添一樹女郎花”。 

碧空下的古玉蘭


犀牛舊書店淘到一本80年代小書《古樹名木趣談》閑暇翻閱,書中所列的國內(nèi)古樹名木皆為百年以上古植物,文字簡明扼要,雖未收入圖片資料,但引發(fā)了我對于這些古老樹木當(dāng)下現(xiàn)狀的考察興趣。玉蘭是上海市花,植物園、街角花園、校園各處可見。和玉蘭同期開放的花卉大多細(xì)碎,在三月迎著料峭春風(fēng)大面積盛放的高大倩影當(dāng)屬玉蘭。關(guān)于植物實地的考察最基本、也最受限就是時間節(jié)點,不早不晚的當(dāng)季相遇,受限的另一面則是無限的偶遇之美。終于在三月中的一天,一路沿海向北。

探尋延福800年古玉蘭

連云港地處江蘇境內(nèi),據(jù)地方志記載,海州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漢、隋唐、南北朝、宋金、宋元等朝硝煙不斷,海州城池被爭奪被淪陷。古之東海山區(qū)域(郁洲山、蒼梧山、云臺山)隸屬瑯琊,也曾僑立青冀二州,后設(shè)東??h,故稱“海州”。東海山由三座群島組成,矗立在波濤洶涌的滄海之中,李白、蘇東坡詩詞中的“ 蓬壺”“蓬瀛”“瀛洲”用來吟頌它。

延福觀山門遠(yuǎn)景


古玉蘭所在的延福觀位于云臺山一隅,面向滄海,古時交通不便,人跡更加罕至,成為清修靜地也是意料。云臺山是我國道教發(fā)祥地之一。道教起源于漢朝,起初因創(chuàng)立異說曾一度被朝廷取締,逐放到海島。延福觀初建時間有說東漢劉秀麾下延福,或唐太宗過遼東傳說紛紜難以考證,比較確鑿記載是興修庵石刻的內(nèi)容:“內(nèi)有古庵一座,起自唐,宋以來失記年號,歲既愈遠(yuǎn),基址傾頹猶在”,并清晰記錄了明萬歷庚辰年(1580年)秦宇出資興修。后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重修。古玉蘭遷入的時間大約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紫舟道人移植,萬歷年間拆除觀音殿后建延福觀。與原南配殿一墻之隔的玉蘭山房為康熙年間靈霄道長所修建,內(nèi)有小門與延福相通(參見1999年編印的《云臺攬勝》)可見在相當(dāng)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此處佛道雜糅相融,殿舍共處。

延福觀建筑


玉蘭植入的時間節(jié)點基本明確,“玉蘭山房”建筑緣起和玉蘭存在息息相關(guān),盡管佛殿道觀幾經(jīng)變更,院內(nèi)的玉蘭喬木卻屹立千年不倒,不禁感嘆自然的偉岸雄奇,植物的活化之質(zhì)。延福的古玉蘭古老粗壯,樹齡有800年之久,萬頭花朵綴滿枝頭,花枝臨風(fēng)搖曳,山徑幽深。

觀前白玉蘭


抵達觀前,步行一段山石板路,兩側(cè)皆為生動石頭,夾雜著各種林木,盡管春之女神步履蹣跚,大部分樹木依舊枯槁,林間樹木的姿態(tài)萬千,巖間橫出,交錯纏繞,石林纏綿。道觀低地,外墻朱赤,兩株玉蘭已然綻放著緊致的花苞,仿佛在等待春之女神輕柔的手撫過才肯松開柔美的花瓣,但溫潤的白色在景致畫面中占據(jù)著點睛之筆。高低錯落,平遠(yuǎn)高致,建筑園林,山勢起落,一幅完美的山水之作。清代兩江總督陶澍游延福觀后寫下此句“奇石似人花下立,仙人如鶴竹間來”  跨越了二百年的時空,此情此景一如從前。 

古玉蘭樹含苞待放之姿


踱步樹下,仰頭欣賞,花苞緊鎖,貼梗處細(xì)細(xì)黃綠絨毛在風(fēng)中微顫著,湛藍(lán)天空偶有幾只飛鳥掠過。兩株玉蘭高大挺拔,靠近觀前那株長勢茁壯,花苞數(shù)量驚人,雖未全開,氣勢撼人。它被祈福紅色絲帶牽掛著,聯(lián)想起關(guān)于植物被寵愛的說法,大約是關(guān)注度提升,它生長得越發(fā)茁壯。院墻前那株雖不及殿前那株茁壯,卻也落落大方,獨自靜美著,像極了沈周筆下那株玉蘭,石田自題《芝蘭玉樹》:“玉蘭挺芳枝,幽蘭出深谷。生長雖不同,氣味各芬馥?!? 沈周另有寫生冊《題玉蘭》賦詩:“翠條多力引風(fēng)長,點破銀花玉雪香,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nbsp;乾隆亦有題記:“似中無刻畫,淡處有精神。磊落偏饒韻,芳華不藉春。分明稱木筆,寫照傳他人?!睋?jù)說這兩株樹齡均在400年,樹高20米左右,樹徑達2-3米。

沈周《芝蘭玉樹》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環(huán)顧四周未見那棵最古玉蘭,多虧道友的指路,一路慢進石階,路過了主殿偏房,沿廊邊訪了十幾塊石碑,貌似都是原址舊物,穿過了高聳柏樹水杉,又遇到書上所記之“隆冬不冰”溫泉,山石間依稀也有泉水注下,清冽淅瀝,再穿過一片竹林,赫然發(fā)現(xiàn)了那株高古玉蘭。它的特別在于壯碩的根部看似從巖間縫隙生長出來,枝干倚靠著巨大山石,整株和大地之母緊緊擁抱,懷揣著自然的能量。拾級而上,站在背石高處,古玉蘭的枝干、花朵觸手可及。

延福石碑


八百年古玉蘭


閉上眼睛,輕嗅玉蘭,菲蘭氣韻,悠長清遠(yuǎn)。睜眼發(fā)現(xiàn)自己被山石環(huán)繞,人工鋪筑的石階消失了,剩下是巖間小徑,抵不住美景誘惑,手腳并用奮力向上,一路遇到了各種山石,肌理奇幻,色彩渾然,形狀凌厲,一如山水畫中的北方斧劈的縱橫交錯。心理和裝備都不及格的情況下,只爬了一小段,折返而歸。再次經(jīng)過800年玉蘭的時候,我擁上環(huán)抱,精通植物的朋友提及,或能汲取能量,只覺得那一刻身和心俱安。

玉蘭枝頭


樹石實景 


玉蘭小史:細(xì)膩如玉、夢筆生花

看過海洲古玉蘭,決定梳理一遍玉蘭小史?;仡櫰渲参镒匀粚傩裕裉m原產(chǎn)中國,栽種歷史有二千五百年,木蘭和銀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同屬白堊紀(jì)時代。玉蘭是落葉喬木,枝條舒展出寬闊的樹冠;樹皮呈深灰色,粗糙開裂;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黃色長絹毛,大部分都是先花后葉。木蘭和玉蘭種屬相同,木蘭是初始名字,后轉(zhuǎn)為玉蘭,兩者互為使用。

植物圖譜


另有辛夷為名,李時珍所言:“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nbsp; 兩者之間,略有差異,整理如下:

玉蘭有白、紫、粉紫、黃色,其中紫玉蘭和二喬玉蘭較難分辨,二喬引大小喬女之美名,為白、紫玉蘭雜交而成,兼有多種共同特征,掌握其最基本的花瓣數(shù)、喬木灌木之分即可輕松辨別。

二喬玉蘭


辛夷之紫玉蘭


王象晉《群芳譜》列舉古代花月令,早春三月“桃夭、棣棠奮、薔薇爬藤、海棠嬌、梨花溶、木蘭競秀”同季,又提及:“玉蘭花九瓣,色白微碧 , 味似蘭,故名。 生一干一花,皆著木末,絕無柔條……花落從蒂中抽葉,特異他花?!?nbsp;先花后葉的特性,也是木蘭在眾多早春花卉之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植物有分賞花、賞葉、賞枝、賞果之分,玉蘭以其花為傲嬌,早春三月,高喬遠(yuǎn)立,素瓣飛枝頭,玉樹鶴立。唐代李群玉《二辛夷》“狂吟亂舞雙白鶴,霜翎玉羽紛紛落。空庭向晚春雨微,卻斂寒香抱瑤萼?!币蝗缤镜臋鸦ǎ咎m盛放的絢爛,以至于后期綻發(fā)的綠葉,淪為陪襯,甚至多余。

星云玉蘭(網(wǎng)絡(luò)圖源)


玉蘭的花卉文化史淵源久矣,皆存文字記錄。屈原在《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nbsp;玉蘭菊花自古為高雅的植物。玉蘭是象征吉祥、和諧的佳木,并多植于宮殿、寺廟等處。 南朝梁國任昉的《述異記》記載:“木蘭洲在潯陽, 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于此,用構(gòu)宮殿。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nbsp;可見木蘭春秋時期即被植入宮殿之中,且木料作為建筑物、船的原材料。秦人宗敏求《長安志》中有云:“阿房宮以木蘭為梁,以磁石為門?!?nbsp;進一步驗證了木蘭早期在宮殿建筑中的一席之地。從宮殿寺廟建筑走入園林居所則由唐代王維引領(lǐng),因愛辛夷的紫光霞蔚,遍植于居所并以“辛夷塢”為伴。李賢《大明一統(tǒng)志》:“五代時南湖中建煙雨樓,樓前玉蘭花瑩潔清麗,與翠柏相掩映,挺出樓外,亦是奇觀?!泵鞔堕L物志》作者文震亨寫下:“玉蘭,宜種廳事前。對列數(shù)株,花時如玉圃瓊林,最稱絕勝?!蹦咎m通常植于廳前院后或樓臺周圍,或許是因為植株的高大挺拔。明清以后,與海棠、牡丹、桂花共植一庭,比德雙關(guān)取其意為“玉堂富貴”。至于玉蘭和松竹梅作為佛的植物頻繁出現(xiàn)在寺廟空間,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年間, 或許因為玉蘭滿樹潔白繁花,清麗出塵的印象,也可能因為玉蘭樹樹齡長壽,非常契合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神圣莊嚴(yán)的環(huán)境氛圍。

杭州法喜寺玉蘭(網(wǎng)絡(luò)圖源)


關(guān)于玉蘭傳說很多,印象深刻的是大理玉蘭的故事?!兜岷S莺庵尽酚涊d:“龍女花,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趙加羅修道于此,龍女化美人以相試,趙起以劍之,美人入地生此花”。比起流傳廣泛的花木蘭,更喜歡趙生坐懷不亂的剛,龍女皎潔幻花的喻。自古美人喻花,玉蘭之馨香素白令人印象深刻且不俗不艷。比如古人常用辛夷花瓣的柔白形容女子的潔白柔嫩,《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玉蘭和女性的關(guān)聯(lián)不僅體現(xiàn)在詩歌文字上,視覺圖像資料亦有留存。唐代著名繪畫傳世作品《簪花仕女圖》周昉用工筆重彩繪仕女六人,仕女婀娜窈窕,或戲犬,或拈花,或捕蝶,或沉思,高聳云髻簪有牡丹、芍藥、荷花、繡球等折枝花卉及步搖,以上幾種花卉應(yīng)為當(dāng)時主流花卉審美,寓意華貴。眾所周知唐代在藝術(shù)審美傾向華貴明艷,花卉流行亦是如此畫面以人物為主,卻在卷尾單獨勾勒了玉蘭一株,而玉蘭與仕女所簪之花風(fēng)格差異化明顯,玉蘭在當(dāng)時貴族階層地位不容小覷。如同時代白居易詩中所描繪“膩如玉指涂朱粉……應(yīng)添一樹女郎花。” 玉蘭本花細(xì)膩如玉一般的絕色完美呼應(yīng)了仕女的明艷動人。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 》


文人墨客鐘情于玉蘭,大約緣于春日玉蘭含苞頗有“花苞有毛,尖長如筆”,所以木蘭、玉蘭擁有了另一個更文藝的別稱“木筆”,某種程度這是文化精英對于筆的情感映射,所謂“夢筆生花”。《世說新語》謝安、謝玄叔侄的“芝蘭玉樹”對話,以高雅的植物比擬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此處“芝蘭”意指靈芝和蘭草,而世上本無“玉樹”。明王世懋在《學(xué)圃余疏》描述玉蘭“千干萬蕊,不葉而花,當(dāng)其盛時,可稱玉樹”。清李漁《閑情偶寄玉蘭》中亦云“世無玉樹,請以此花當(dāng)之” 已然成為指向性的文化背書。

注:作者系波士頓大學(xué)東亞藝術(shù)史碩士,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美術(shù)史博士候選人,獨立藝術(shù)撰稿人。本文原標(biāo)題為《延福古玉蘭》,小標(biāo)為編者另加。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