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

“不合時宜”的建筑師普列赤涅克與他詮釋的經(jīng)典

活躍于上世紀前半葉的斯洛文尼亞建筑師約熱普列赤涅克(1872-1957年)或許可以被描述為一位“不合時宜”的建筑師。

活躍于上世紀前半葉的斯洛文尼亞建筑師約熱·普列赤涅克(Jo?e Ple?nik,1872-1957年)或許可以被描述為一位“不合時宜”的建筑師。在20世紀之初現(xiàn)代主義建筑運動風起云涌之時,他卻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重新詮釋西方古典建筑的語匯。他的建筑構想為20世紀初期新生的斯洛文尼亞塑造了新的建筑身份。

通過普列赤涅克,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的廣場、公園、街道、敞廊、橋梁等一系列公共空間與圖書館、公共市場等公共機構,既在空間上細膩地融入了原有的巴洛克城市與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同時又奠定了一座現(xiàn)代城市的雛形。4月12日起,展覽“普列赤涅克打造的盧布爾雅那”在上海武康大樓“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對外展出,展覽以文獻的形式呈現(xiàn)了普列赤涅克在盧布爾雅那中的經(jīng)典案例。

在哈布斯堡王朝時期,盧布爾雅那以城中古羅馬時期遺跡,特別是巴洛克風格的建筑著稱。1895年地震后,盧布爾雅那建起了第一座現(xiàn)代城市建筑,自此從沉睡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逐漸蛻變?yōu)楝F(xiàn)代新藝術中心,展示了新的審美理念。期間,最著名的斯洛文尼亞建筑師是約熱·普列赤涅克,他為盧布爾雅那勾勒出清晰的全景,在城市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說巴塞羅那被美譽為高迪之城,那么盧布爾雅那也可被稱作普列赤涅克之城。

建筑師約熱·普列赤涅克

約熱·普列赤涅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奧匈帝國垮臺,有許多新國家建立。斯洛文尼亞成為由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建立的新國家,即于1929年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分。這樣,建立斯拉夫國家的長期愿望得以實現(xiàn)。

斯拉夫建筑師中有許多人曾在維也納師從奧托·瓦格納教授,但認為瓦格納的建筑深受德國文化影響。新的民族國家建立后,他們離開前任導師,試圖建立有民族特色的原創(chuàng)建筑風格。當時這種風格的領軍人物是伊萬·伍爾尼克,即盧布爾雅那建筑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約熱?普列赤涅克應伍爾尼克之邀來任教,其對古典地域主義的詮釋與伍爾尼克的民族浪漫主義建筑形成對比。

普列赤涅克之家,1921至1923年設計 1923至1930年建造


普列赤涅克之家,普列赤涅克去世后不久的入口大廳


普列赤涅克、約瑟夫·瑪麗亞·奧爾布里希和約瑟夫·霍夫曼是奧托·瓦格納最有才華的學生。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他就在維也納設計建筑,其中代表作為“扎切爾之家”(1905年)。維也納學院甚至提名普列赤涅克為瓦格納的繼任者,但由于政治原因,提名沒有得到批準。1911年,普列赤涅克搬到布拉格,1920年,總統(tǒng)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任命他為建筑師,為新的民主國家翻新布拉格城堡。盡管被委以重任,普列赤涅克還是決定要回到祖國。回國后,他把為國家首都盧布爾雅那規(guī)劃的藍圖付諸實施。國家及大學圖書館、諸圣花園(扎萊公墓)、西斯卡的圣方濟各教堂和盧布爾雅那河上的橋梁都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普列赤涅克打造的盧布爾雅那

建筑師普列赤涅克沒有隨波逐流,追隨當代建筑的腳步,而是另辟蹊徑。他希望人們理解自己的作品,于是使用了古典建筑元素。他對城市的重塑有目共睹,而且循序漸進,但大多數(shù)時候,他能支配的財政預算有限。為節(jié)省資金以豐富室內(nèi)細節(jié),普列赤涅克使用造價更低的沙子、水泥板和舊石材等原料。

普列赤涅克打造的盧布爾雅那


他歷經(jīng)近30年,才將他對盧布爾雅那的構想變?yōu)楝F(xiàn)實。他重新設計并翻新原有建筑物,從1921年至1957年間,他在古老的城市格網(wǎng)中設計并建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國家及大學圖書館、扎萊公募、阿西西的圣方濟各教堂以及盧布爾雅那三重橋是普列赤涅克留給盧布爾雅那這座城市的重要代表作。從位于特爾諾沃的普列赤涅克故居到市中心的國會廣場,再到茲韋茲達公園的陸上中軸線,構成了盧布爾雅那的城市文化帶,而水上的軸線包括盧布爾雅尼察河流域的諸項工程:起自特爾諾夫斯基河堤,順市中心的盧布爾雅尼察河堤、鞋匠橋、三重橋和中央市場延伸,終到水閘。他重建沿線的堤岸和橋梁,植樹種草,賦予盧布爾雅尼察河上的這座城市以地中海風情。第三條軸線連接了蒂沃利公園的扎科皮可濱海步道和城堡山上的盧布爾雅那城堡。諸圣花園是今天扎萊公墓的一部分,它代表了普列赤涅克對盧布爾雅那城公民的極度體貼與尊重。他重塑了這座城市——“普列赤涅克的盧布爾雅那”——一個獨特的城市規(guī)劃現(xiàn)象,也是20世紀的一件綜合性藝術作品。

國會廣場和星園

國會廣場,1926年設計,1928至1932年建造
茲韋茲達公園(星園),1928年設計,1929至1940年建造


古羅馬城市艾摩納的城墻和中世紀城墻外曾有護城河流過,后來河道被填平,人們在其上建起國會廣場。之所以要建這個廣場,是因為1821年神圣同盟在盧布爾雅那舉辦大會和閱兵式,旨在鞏固歐洲的君主政體。它見證過許多重要歷史政治事件。

普列赤涅克希望將廣場改造為盧布爾雅那城市景觀的一個里程碑式起點。他用顏色鮮明的混凝士板重新鋪設廣場地面,形成幾何圖樣。他將圣三一柱直接放置在連結烏爾蘇拉會教堂的軸線上,從而使教堂和廣場之間的聯(lián)系更緊密,并賦予教堂主導地位。1932年,普列赤涅克在其正門前設置帶欄桿的樓梯,用一排街燈來突出連接烏爾蘇拉會教堂和斯洛文尼亞愛樂樂團大樓的廣場軸線,還重新布置了國會廣場以北的星園。

國家及大學圖書館

國家及大學圖書館,1930至1940年設計,1936至1941年建造


國家及大學圖書館內(nèi)部


普列赤涅克認為圖書館是學習知識的圣殿。從入口走進圖書館,來訪者登上黑暗的樓梯,朝著閱覽室入口上方透出的光走去——這一幕很有儀式感。樓梯的盡頭是紀念大廳,林立著黑色波德佩奇石灰?guī)r柱。樓梯很有紀念意義,而橫貫于入口軸線的大閱覽室卻被設計為功能性空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側(cè)樓梯的設計較為樸素,樓梯平臺的形狀類似陽臺。普列赤涅克把雕塑家羅杰·多利納的摩西雕像置于側(cè)門上方。圖書館位于公爵府舊址,它的規(guī)模和形狀也借鑒了公爵府。普列赤涅克象征性地將公爵府的舊石材以及羅馬艾摩納城的遺存融入立面。光滑的磚表面鑲嵌著鐵銹色的石頭,給立面增添了造型元素,突出的英式窗戶加深了這一感覺。1989至1999年,建筑師馬科·穆斯克重新設計了地下室。

三重橋

三重橋,1929年至1931年設計,1930年至1932年建造


明信片上完工的三重橋,約1933年


這坐古老的石橋已無法承載現(xiàn)代城市的車水馬龍,但普列赤涅克希望保留它,并將它融入新的結構中。他用兩座橫向人行天橋拓寬現(xiàn)有橋梁,還希望能將這條河更完美地融入城市景觀,并重新裝點它的堤岸。這兩座人行天橋并不與舊橋平行,而是呈漏斗狀,將河對面的普列舍仁廣場的空間引向城市廣場。通過這種方式,普列赤涅克將兩條路堤連接在一起,使普列舍仁廣場成為城市焦點。另一個亮點是從人行天橋一直通向下方河流階地的兩道臺階,它們形成類似威尼斯橋梁的河流入口,突出了盧布爾雅那的地中海特色。他還為大橋建起帶有威尼斯風格欄桿的護墻,使整體結構外觀統(tǒng)一。各式橋欄和街燈為大橋增添了動態(tài)元素。

中央市場

中央市場,1939年至1941年設計,1940年至1942年建造


中央市場


普列赤涅克沒有把整個市場放進獨立大廳,而是把從三重橋到龍橋的河岸改造為市場。他在兩座橋之間設計連續(xù)的建筑線,點綴著亭子、由柱子撐起的攤位和隨河勢而建的寺廟等古典元素。他把店鋪安排在上層,下面是長廊和魚市,由螺旋樓梯連接。在這排市場建筑的起點,普列赤涅克在帕拉第奧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的廟宇中建了個花店——花店也被設計成神殿樣式。在構圖的中心,他設計了有屋頂?shù)耐婪驑颉绻芙ǔ?,它將作為獨特的城市“柱廊”橫跨河流。然而由于戰(zhàn)爭,這座橋未能建成。根據(jù)建筑師杰基·庫柏、薩默·馬拉卡和洛科·茲尼達斯克的設計,一座現(xiàn)代化橋梁于2010年在此落成,橋上有雅科夫?博達的雕塑作品。中央市場建筑群歸屬于包含新市政廳的沃德尼科夫廣場。

阿西西圣方濟各教堂

阿西西圣方濟各教堂,1924至1930年設計,1927至1956年室內(nèi)設計,1925至1931年建造,直到1974年室內(nèi)設計完成


阿西西圣方濟各教堂內(nèi)部


設計新的圣方濟各會教堂時,普列赤涅克借鑒了他于1922年設計的布拉格教堂。大廳為正方形,中央中殿加深,環(huán)以柱廊。為了給柱廊讓位,祭壇設于中心,成為自主空間。大廳有平坦的木天花板和一排上窗,很像古老的基督教長方形會堂,對普列赤涅克來說,這就是教堂的原型。他以富有表現(xiàn)力的建筑風格設計了教堂的三座祭壇。古典立面被簡化,唯有大門旁的柱子才呈現(xiàn)繁復特色。鐘樓位于祭壇后面的中軸線上,中軸線又與主要入口相連。鐘樓在與飛檐等高處與圓形塔樓相連,圓形塔樓頂端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圣殿。盡管這座教堂在1927年就已落成并陳列圣像,但他一直致力于內(nèi)部設計,直至去世。悲傷圣母教堂的內(nèi)部設計證明他于晚年回歸了巴洛克風格。

盧布爾雅尼察河上的水閘

盧布爾雅尼察河上的水閘,1933至1939年設計,1939至1945年建造


水閘位于盧布爾雅尼察河筑堤河床的盡頭,用于調(diào)節(jié)市中心的水位,也能用于關閉濱河大道環(huán)路。普列赤涅克還將堤壩和閘門旁邊的兩個廣場翻建為公園。技術結構本身被設計成有三座塔樓的水上房屋,塔樓前有多立克式的短柱,柱上有伊特魯里亞鷹頭獅船只的翻版。塔樓后面,有風格化柱頭的低矮愛奧尼亞圓柱承載著橫向的人行橋。水閘看似不可撼動的整體,彰顯能控制水元素的強大力量。

特爾諾沃碼頭

特爾諾沃碼頭,1930年設計,1930至1935/36年建造


在規(guī)劃盧布爾雅尼察河流域時,普列赤涅克將城市與盧布爾雅尼察河連接起來—這將成為指導該市建設的主題之一。為此,他在河邊設計了公園,露臺向水傾斜。他種了一排排柳樹,還安裝了長凳。他設計的優(yōu)雅體現(xiàn)在平緩彎曲、隨河勢起伏的階地上。他用簡單元素創(chuàng)造了特殊氛圍,在此我們?nèi)钥梢詫⑺鳛樵貋眢w驗。露臺和“碼頭”這個名字說明,這里原有港口,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艾摩納時代,當時它被用來卸載從波德師奇采石場運來的石頭。

普列赤涅克設計的“熨斗屋”,1932至1934年設計,建造


主辦方認為,在與普列赤涅克同時代的匈牙利建筑師拉斯洛·鄔達克設計的武康大樓中呈現(xiàn)普列赤涅克的建筑作品,正構成了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共鳴。兩位人生軌跡未曾交錯的東歐建筑師,各自在現(xiàn)代主義建筑運動蓬勃高漲之時,以古典建筑的豐富語匯及其創(chuàng)新參與到兩座城市現(xiàn)代性萌芽的過程中來?;乜此麄兊淖髌罚∏∈悄切└挥幸馓N的象征符號、包含情感的建造細節(jié)以及喚起記憶的空間原型,打動著今天的人們,也令人重新以一種更為辯證的觀點去審視現(xiàn)代與古典。

展覽將展至5月5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