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尋源一一莫言吳悅石楊華山翰墨三人行”開幕
莫言:市場上大部分“莫言書法”不是我寫的
文/羅皓菱
參展作品
“大美尋源一一吳悅石莫言楊華山翰墨三人行”15日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jiān)博物館開幕。莫言在出席開幕式接受媒體采訪時被問及拍賣市場上頻頻出現(xiàn)的莫言書法作品,莫言說,“這些作品大部分都不是我寫的,它們很多都比我寫得好,我也不敢掠人之美,希望這些先生們不要埋沒了自己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比較好?!?/p>
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以三位藝術(shù)家共同創(chuàng)作為主。吳悅石年少時便得畫壇耆宿親授,具有深厚的國學修養(yǎng),詩書畫印無不精通,為著名國畫家王鑄九、董壽平入室弟子。楊華山是現(xiàn)任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美術(shù)創(chuàng)作中心主任,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兩位畫家與莫言是數(shù)十載至交好友,因此才有了這次跨界創(chuàng)作展覽。
其中一些作品由楊華山先生畫人物,吳悅石先生補景,莫言提取畫作的精髓,凝練成精辟的詩句哲理。另一些作品反其道而行之,由莫言先生先題字,兩位大家根據(jù)題字作畫。莫言題文亦莊亦諧,妙趣橫生。比如一幅漁人和樵夫在樹下喝酒圖,莫言題:“你打魚我砍柴,哥倆相逢酒三杯。你好我好大家好,勞動人民最開心?!?/p>
楊華山說,中國古代文人大多都是詩、書、畫皆能。南朝宋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與中國畫論的發(fā)展并駕齊驅(qū),共同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獨特的,以畫味道的精神境界。此后,傳統(tǒng)中國畫便與文學難分難離。詩文既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畫家傳達、概括心緒的點睛之處,也為中國畫的構(gòu)圖增添了生動的元素,形成獨特的審美風格。
北宋宣和畫院考試中,“竹鎖橋邊賣酒家”的命題考試令作品別出心裁的李唐名聲大噪;近代老舍給白石老人的命題畫作“蛙聲十里出山泉”,是文人的佳作,亦是展現(xiàn)文人情誼的佳話。所以這次畫家與文學家的結(jié)合,是繼承和回歸中國藝術(shù)本源,同時也是通過“復古”,開創(chuàng)當代書畫界新風氣。
莫言表示,參加這次展覽是一次難得的體驗,“讓我知道一幅畫的產(chǎn)生是什么樣的過程,知道畫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也是需要靈感的,有的畫家可能一輩子只畫一個主題,但是像這種又畫人物又畫歷史,對畫家創(chuàng)作力是很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中國文人所謂的詩書畫。古代文人實際上都是能詩善畫,至于寫字書法不是他們專門要攻的藝術(shù),因為你要寫東西就是用毛筆寫,無意當中出現(xiàn)了一種藝術(shù)?!?/p>
進入現(xiàn)代社會后,時代進步了,沒有毛筆書寫了,但是莫言認為如果一個人能熟練掌握用毛筆書寫,也是一種與古人對話的方式,“只有你能夠熟練地使用毛筆的時候,也許才能對古典的文學、古典的詩詞有更好的理解,拿起毛筆來似乎能夠大概知道古人的想法,這也是借助某種工具尋找歷史通道的嘗試。”
參展作品
正是因為此,莫言自2005年起重新拿起毛筆,并且越來越癡迷,“我現(xiàn)在走到哪個名山大川、廟宇、殿堂里面,看到毛筆字要多看幾眼,也會揣摩一下,但主要是在書寫的過程當中體會,別人跟你講沒有用的,黑白、變化、墨色、布局這些東西剛開始完全靠直覺,后來慢慢寫多了以后才體會到原來是這個意思?!?/p>
現(xiàn)在,使用毛筆幾乎已經(jīng)成為他的日常生活。在與作家朋友們的日常交往中,莫言也經(jīng)常以書法贈友人,比如贈給德國作家馬丁.瓦爾澤的一幅書法中,莫言題了四個字“一生戀愛”(取自他的一本小說《戀愛中的男人》),雖然很久以后他在德國作家的家中發(fā)現(xiàn)他是將這幅字倒著掛的。在他的最新作品集的封面上,書法字樣也是莫言自己題的,他還為每一本自己的書題寫了一首打油詩。
最近幾年,有關(guān)莫言書法作品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價格也猶如坐過山車,忽高忽低,但是所有這一切其實與莫言無關(guān),因為大部分市場上出現(xiàn)的書法作品都不是他寫的。
“最近幾年確實有很多所謂的莫言書法在網(wǎng)上或者拍賣會上出現(xiàn)、流轉(zhuǎn)。我大概看了一下,這些作品大部分都寫得比我好,確實不是我寫的,我也寫不出來,我也不敢掠人之美,希望這些先生們不要埋沒了自己的姓名,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比較好。同時我也感覺到,這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因為有這么多人熱愛書法,這么多人在模仿超越我的書法,讓我感覺慚愧和不安,對我也是一種刺激和動力,我會認真地在寫作之余,更多拿起毛筆,臨一臨古人的帖,學習古代的碑,爭取使自己的書法技藝有所提高,能夠使毛筆寫的字變得好看一點?!蹦哉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