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大約5年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天天出版社的青年編輯王曉銳聯系到我,請我給青少年讀者創(chuàng)作一套《達爾文的生命探索》叢書。對我來說,這一邀約可謂恰逢其時——因為此前的一些年里,我翻譯了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第一版與第二版,也寫了與之相關的好幾本科普書以及許多報刊專欄文章,所以撰寫這套叢書便給了我一個系統(tǒng)梳理達爾文的生平與著作并全面審視和普及達爾文學說的機會。我自覺時機業(yè)已成熟,于是欣然抓住了這一機遇(無疑也是接受了這一挑戰(zhàn))。實際上,這一套叢書的寫作,也開啟了我本人對“達爾文的生命探索”的探索之旅……
當然,我和王編輯也都十分清楚,眼下的童書市場上有關達爾文及其進化論思想的書籍已有不少,多數為翻譯引進的,也有少數中文原創(chuàng)作品,其中就包括我本人的譯作和原創(chuàng)書籍。故此,這套叢書必須具有新穎的內容、獨特的視角以及有趣的表現形式,方能不辜負讀者們的期望。鑒于此,我們決定這套叢書以達爾文的生平傳略為主線,選擇他眾多著作中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四本書,分別作為《達爾文的生命探索》叢書里四冊書的主題,并輔之以擬人化彩圖的形式,來生動地解讀達爾文的生命探索歷程。
作為一部達爾文的學術傳記,我在這套叢書里,把達爾文的一生粗略地分成兩大階段:小獵犬號環(huán)球科考結束之前以及其后。前一階段,他走出了出生地—英國南部小城什魯斯伯里,奔向廣闊的世界去求學、考察與探索,為后一階段的“宅家”,奠定了堅實的博物學知識基礎并積累了大量的科研與寫作的原始材料。后一階段,他成家立業(yè),定居在倫敦南郊的“唐宅”(即通常音譯的“黨豪斯”——Downe House),躲在他頗為舒適的小天地里度過了余生。在此期間,他除了到附近小鎮(zhèn)做過幾次“水療”之外,幾乎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專心從事個體科研活動、著書立說。換言之,前一階段,他滿世界地“浪”;后一階段,他足不出戶地“宅”。他原本打算身后長眠在家庭墓地,貼近他所鐘愛的腐殖土與蚯蚓;卻“身不由己”地備受哀榮——英國為他舉行了國葬,并將其安葬在西敏寺大教堂,與喬叟、牛頓和萊爾等偉人為伴。時至今日,達爾文與莎士比亞已經構成了英國科學與文化的兩大文旅產業(yè),成為英國人最引以為豪的民族精神遺產。
同時,這套書也是我?guī)资陙砩钊胙凶x達爾文的心得與創(chuàng)作激情的結晶,我期望與我的廣大青少年讀者們分享我研究達爾文與生物進化論的至樂。那么,達爾文以及他的以自然選擇(即生存競爭中的優(yōu)勝劣汰)為主要機制的生物進化論為何如此重要?又為何像其他重要的東西一樣,需要“從娃娃抓起”呢?著名美國公共知識分子、“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欄作家邁克爾·舍默曾指出:“達爾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進化論重要。進化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科學重要??茖W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我們時代的無與倫比、史詩般的敘事,講述著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p>
此外,達爾文之所以重要,還在于他的生物進化論不僅影響了過去的幾代人,而且繼續(xù)影響著當下的我們乃至于未來的千秋萬代。達爾文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所開拓的生命探索之旅,卻從來沒有結束。這也是達爾文留下的寶貴遺產——他為其后新的生命探索打開了大門、奠定了基礎。近200年來,我們在醫(yī)學生物學領域取得的所有成就和進展,無一不是建立在生物進化論基礎之上的,以至于著名遺傳學家杜布贊斯基曾如是說:“沒有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生物學里的一切都匪夷所思。”換句話說,只有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框架下,生命科學領域里各種看似奇奇怪怪的現象,方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叢書大要
叢書的第一冊《小獵犬號航海記》從達爾文的出生寫起,講述了他曲折有趣、非同尋常的求學經歷。一方面,他出身于富貴之家,享有一般人夢寐以求的絕佳教育資源:從中小學階段的私立名校到愛丁堡大學醫(yī)學院和劍橋大學,他獲得了當時最好的受教育機會。另一方面,雖然他天資聰穎,然而在整個受教育階段,他的成績卻很一般,甚至還從醫(yī)學院輟學過,并引起他父親的不滿以及對其前程的擔憂。
因而,按照時下的說法,他簡直堪稱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學生。
不過,一個看似“偶然”卻又是“命中注定”的機遇,使從小便熱衷于收集各種動物、植物、石頭(包括化石)等博物學標本的達爾文,得以隨英國皇家海軍小獵犬號戰(zhàn)艦參加了歷時5年的環(huán)球考察。其間他長了見識、有很多重要發(fā)現、帶回來大量珍貴標本、并對物種不變的理論產生了諸多懷疑……回到英國以后,他立志畢生從事科研活動,并得到了父親的全力支持。他撰寫的“考察日志”(即《小獵犬號航海記》),以豐富的博物學新知、異國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以及他在考察期間的心路歷程,吸引了眾多讀者,成了暢銷書,使他一舉成名。正如他在晚年所說的那樣,“小獵犬號環(huán)球考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并奠定了我整個學術生涯。”
我所改寫的這本《小獵犬號航海記》,是原著的濃縮和擷英,篇幅雖然比原著小了很多,但保留了全部精華和出彩的內容;加之插畫師所配的十分風趣的彩圖,使這本小書的可讀性很強。這本書系統(tǒng)記述了達爾文30歲之前的生平,亦即他人生的前一階段——走向“大世界”的傳奇般經歷。我也希冀通過達爾文的生平,向深受“內卷”之苦的家長與青少年們展示:人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起跑線上的暫時的領先或落后,并不能預示結局的成敗。
叢書的第二冊《物種起源》從達爾文三十而立之年講起,追溯了他如何從最初對創(chuàng)世論與物種不變論的懷疑到對生存斗爭與自然選擇的頓悟、進而寫出了《物種起源》的整個過程。在《物種起源》里,他提出了以自然選擇為主要機制的生物演化論,從而完美地解釋了地球上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繽紛多姿的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自身為了適應環(huán)境而發(fā)生的變化,并經過長時期緩慢積累而產生了“神奇”的結果。赫胥黎曾感嘆:“如此簡單美妙的理論,我怎么就沒有想到呢?!”在本書中,我還詳細介紹了《物種起源》的主要內容以及出版后引起的大論戰(zhàn)。
達爾文的生物演化論之所以被稱為革命性的理論,不僅在于它揭示了地球上生物物種起源與演化的奧秘,還在于它令人信服地解釋了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根源,即人類與所有其他生物是怎么來的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啟迪了我們的思維,并改變了我們既往的認知。盡管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未敢觸及人類起源這一敏感話題,但讀者心知肚明其延伸的推論會是什么。這也恰恰是反對他的理論的人們所真正害怕之處。
叢書的第三冊《人類的由來》,首先介紹了《物種起源》出版之后,達爾文為了收集更多的證據來捍衛(wèi)自己的學說,從事了多年的植物學研究并撰寫了好幾本經典的植物學著作。在《物種起源》出版十多年之后,達爾文終于有勇氣出版了《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闡述了人類是由滅絕了的非洲古猿演化而來的,進一步強化了他的生物演化論。本書不僅介紹了《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的主要內容,而且討論了美的演化以及達爾文身后古人類學領域的化石發(fā)現如何證實了達爾文預見的正確性。《人類的由來與性選擇》是達爾文眾多著作中,除《物種起源》之外最重要的著作。
叢書的第四冊《蚯蚓的秘密》,根據達爾文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書《蚯蚓活動帶來腐殖土的形成以及蚯蚓行為之觀察》改寫。達爾文晚年依然深愛著科研工作、深愛著大自然和博物學。由于年事已高,他開始把科研注意力轉向身邊的家園與腳下的熱土。他決計重新審視年輕時所研究過的、而且終生未能忘情的“老朋友”——蚯蚓,深入研究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生態(tài)與習性以及它們活動的地質學和考古學意義??梢哉f,蚯蚓研究既是達爾文的學術“初戀”,也是他的“天鵝之歌”。這是一本趣味盎然、引人入勝的“大家小書”,也是他的暢銷書之一。
在這本書里,達爾文根據自己第一手的觀察以及他所信任的人實地觀察的翔實材料,生動有趣地描述了蚯蚓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特征以及智力水平等,還詳盡地記錄了腐殖土形成的原因以及蚯蚓活動的影響、蚯蚓在土地剝蝕、土壤分層以及淹沒和保存古建筑物等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本小書彰顯了達爾文一貫的研究風格:治學嚴謹、見微知著。達爾文在晚年回顧自己一生的學術生涯時,曾寫道:“決定我成功的因素包括熱愛科學、永不泯滅的好奇心、勤勉地觀察和收集事實、善于提出和思考問題、無比的耐心和相當的發(fā)明能力?!焙翢o疑問,《蚯蚓的秘密》最完美地展現了他上面所列出的全部特質,這不僅是一位科學家成功的奧秘,而且是他畢生進行生命探索的成功之道。
達爾文學者麗貝卡·斯托特曾指出:達爾文對蚯蚓的鐘情,幾乎懷著“惺惺相惜”般的情感,因為蚯蚓終日在研磨(grinding)土壤,而他自己終其一生都是在生命探索的旅途上,像蚯蚓一樣永不停息地在科研活動中執(zhí)著地研磨著……他在《蚯蚓活動帶來腐殖土的形成以及蚯蚓行為之觀察》中,試圖告訴我們:蚯蚓(而非上帝)才是地球的改造者、翻動者和豐富者,而它們的行為方式則是默默無聞地研磨。
無獨有偶,著名英國心理分析作家亞當·菲利普斯也曾指出:達爾文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簡單問題,并以他典型的輕描淡寫的風格指出了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倘若我們嚴肅地對待蚯蚓,把我們腳下的大地(而不是頭上的天空),作為我們關注的對象及最終的歸宿,那么我們的生命會是什么樣的呢?顯然,前者才是奇跡發(fā)生的地方,而“腳踏實地”則是達爾文的生命探索給我們提供的最好的學風樣板!總之,這本小書的微言大義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的,這也是它成為不朽經典的根源。
叢書的啟示
這套叢書帶領讀者們重走了一趟“達爾文的生命探索”之旅,讓其認識到:從《物種起源》問世(1859年)開始,達爾文就為世界打開了一扇“生命之光”大門;160多年來,通過這扇門,走出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科學家,做出了許多重要的發(fā)現,不斷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與命運。
倘若達爾文地下有知,一定會為他的生物演化論如今在實踐中的種種應用,感到欣慰不已。今天我們可以用DNA查明家庭間的親緣關系,協助偵破犯罪案件或糾正冤假錯案,以及培育產量高而且具有抗病害能力的農作物等等。生命科學家們還能借助DNA手段,預測人們罹患癌癥等疾病的幾率,并研制出更加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手段,去最終戰(zhàn)勝這些千百年來困擾人類的痼疾。達爾文所開拓的生命探索給人類帶來的福祉,委實是不可估量的。
剛剛結束不久的三年多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情,更充分顯示了分子生物學在醫(yī)學應用上的威力,科學家們現在能在最短時間內,通過對病毒株的測序,及時發(fā)現病毒的性質與新毒株的出現,研發(fā)出疫苗以及抗病毒藥物;而大規(guī)模人群的快速核酸檢測,在100年甚至于50年前,簡直是難以想象的!所有這一切也都是近200年前達爾文所開拓的生命探索所帶來的豐碩成果。
此外,我們當今面臨全球氣候變暖、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嚴峻形勢,如何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如何保持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將是我們未來生命探索的重要領域。這些領域包括:生物分類學、生物形態(tài)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生態(tài)學、生物地理學、生物信息學、環(huán)境科學等,而這些領域的研究最初大多也都是達爾文親手開創(chuàng)的。因此,達爾文的生命探索仍然在路上!
“達爾文的生命探索”這一系列所包含的四本書,代表了達爾文最重要、最流行以及最有趣的經典著作。我衷心希望:通過閱讀這套書,青少年朋友們對達爾文的生物演化論能有一個相當程度的了解。若是能夠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對生命自身的熱愛和好奇,或是點燃起他們對生命科學的興趣,鼓勵他們獻身科學事業(yè),并發(fā)揚光大前輩科學家一往無前的科學探索精神,這將會使達爾文的生命探索薪火相傳、后繼有人。期待他們中有些人將來能夠沿著達爾文開拓的生命探索之旅,繼續(xù)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成為新時代的達爾文式生命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