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人筆下,貓的別稱、寓意和象征意義豐富多樣,在不同語境中的意象各不相同。比如“貍奴”——“貓,本貍屬,故名貍奴”——揭示了貍-貓之間馴化的發(fā)展順序,也體現(xiàn)出在演變過程中,主人對寵物的關(guān)愛逐漸加深,自愿稱“奴”以表達親密之情。又如“銜蟬”,其來源有多種說法,一方面貓有銜蟬行為;另一方面,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貓象征著美麗女性,銜蟬因此成為美麗的象征。此外,貓在夜間能夠自如活動,因而被稱為“銜燭”或“銜燭夜游”。其他別稱還有“白雪姑”“黑虎”“鬼尼”“虎舅”“鼠將”“於菟”“女奴”等。
宋貓品種
宋代畫作提供了關(guān)于貓品種的直觀視覺依據(jù),有助于深入了解當時的貓種類。根據(jù)文獻記載和遺存繪畫作品,宋代貓毛色繁多,名目奇異。品種主要有“四時好”,“凡純色,無論黃白黑,皆名四時好”(圖1左邊純白色貓);“玳瑁斑”,“一種三色貓,蓋兼黃白黑,又名玳瑁斑”(圖2左下角小貓);“烏云蓋雪”,“烏云蓋雪,必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方是(圖3)。若僅止四蹄白者,名踏雪尋梅,其純黃白爪者同”(圖4中下黑貓);“掛印拖槍”,“純白而尾獨純黑,額上一團黑色,此名掛印拖槍,又名印星貓。人家得此主貴,故云:‘白額過腰通到尾,正中一點是圓星’”(圖5);“金被銀床”,“黃身白肚者,名金被銀床”(圖6);“雪里拖槍”,“純白而尾獨黑者,名雪里拖槍,最吉(圖7趴貓)。故云,‘黑尾之貓通身白,人家畜之產(chǎn)豪杰’。通身黑,而尾尖一點白者,名垂珠”(圖4左一貓);“纏得過”,身上有花,四足及尾又俱花,亦佳(圖4桌腳貓);“金簪插銀瓶”,“通身白而尾獨黃者”(圖8中間貓)。
圖1 (南宋)靳清:雙貓圖
圖2 (南宋)毛益:蜀葵游貓圖
圖3 (北宋)佚名:富貴花貍圖
圖4 (南宋)佚名:宋人戲貓圖
圖5 (南宋)蘇漢臣:冬日嬰戲圖
圖6 (南宋)佚名:貍奴圖
圖7 (南宋)佚名:貍奴嬰戲圖
圖8 (北宋)趙佶:耄耋圖
以地域劃分,主要有海州貓、楚州貓、簡州貓、臨清獅貓、安陸野貓、南澳歧尾貓、賀州囊貍、東海海貍等,帶有濃重的區(qū)域色彩。除了本土貓外,諸多外來貓亦通過各種途徑傳入。古籍中不乏域外貢貓、外來貓的記載:“貓自番來者有金眼銀眼,有一金一銀”,同時還提到了“暹羅產(chǎn)獅貓”。(《貓苑·靈異》)《天南行記》記載,至正二十六年,安南國進貢皇后中“有風貍一頭”。在宋代,人們從契丹引進了一種名為“貔貍”的貓科動物,主要用途是食用。據(jù)《澠水燕談》記載,“貔貍”產(chǎn)自契丹國,體型類似大鼠但腳短且肥胖,肉質(zhì)鮮美。《畫墁錄》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南使至契丹時,對方會秘密供應(yīng)“貔貍”,這種“貔貍”即黃鼠狼?!秹粝P談》還對“貔貍”的口感進行了描述,稱其味道如豚肉般鮮美且口感脆爽。
宋貓角色
宋代貓可以角色分為四大類:捕鼠貓、定時貓、藥用貓及寵物貓,其中甚至透視著宋代社會結(jié)構(gòu)。
捕鼠貓
《西山讀書記》對貓捕鼠的過程進行了詳盡而細膩的描繪:“貓之捕鼠,四足據(jù)地,首尾一直,目睛不瞬,心無他念,惟其不動,動則鼠無逃矣。”貓有類似于虎的捕食習性,常通過劃地預(yù)測獵物位置,民間稱之為“鼠卜”?!柏垖俣』?,故尤靈于夜”,貓之目能夜視。(《物性纂異》)《游秦巖》中描述:“龍遮側(cè)岸路,貓護高廩藏?!薄秴s鼠刀銘》提及:“夫貓鷙禽,晝巡夜伺?!薄妒ж堃皇住分袑懙溃骸疤坪镫y攝伏,縱擒無鼠敢從橫。”陳著《憐貓示內(nèi)》描述:“黑花一銜蟬,捕攫奔走捷,巧黠乃其天?!边@些文獻顯示,宋代人對貓的習性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并掌握了其獨特的捕食技巧與行為習慣,從而能夠更為有效地利用貓進行捕鼠。
吳龍翰《持敬堂》“斷斷貓捕鼠”;林錫翁《貓兒石》“貓兒峰小眼精光,來護仙家石廩糧”;錢時《義貓行》“我家老貍奴,健捕無其比。高臥不憂鼠”;張镃《虎斑貓》“百丈慵參老野狐,一雙俄得小於菟。眈眈肯聽豺聲怯,索索當令鼠輩無”;曾豐《社鼠》“依附宜靈寖陸梁,乘人切忌肆為殃。不知貓在旁窺伺,才墮其機輒中腸”,這些都證明貓在宋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得力助手的角色,甚至被視為家庭成員“同寢處”?!对潞勇勪洝肥珍浟艘粍t頗具趣味的軼事:一位膽怯之人夜宿嚴氏外樓,聽聞樓板傳來異響,疑為鬼魅降臨,于是便拿起被子撲擊鬼魅。待天明時分,方才發(fā)現(xiàn)竟是一只貍貓。此故事亦揭示了貍貓捕鼠的特性與習慣,足以讓人想象出貍貓捕鼠生動活潑的身影。宋人甚至效仿貓鳴以嚇退老鼠,“饑鼠稍出穴……癡兒效貓鳴”,(《同謝師厚宿胥氏書齋聞鼠甚患之》)“鼠嚙叱不止,呼奴效貓鳴”;(《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饑鼠知自遷,畜貓竟徒設(shè)”,(《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也從反面襯托當時人認為捕鼠能力差的貓不算好貓。
定時貓
民間百姓通過貓眼來辨識時辰,“貓眼定時甚驗”。(《貓苑·靈異》)有歌云:“子午線,卯酉圓,寅申巳亥銀杏樣,辰戌丑未側(cè)如錢?!保ā段镱愊喔兄尽で蒴~》)《爾雅翼》云“目睛早晚圓,日中如線,就陰則復(fù)圓”;《埤雅·釋獸》“貓旦暮目睛皆圓,及午即斂如線”;趙孟堅《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其二》“日午貓睛一線時”;《夢溪筆談》也載有:“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古人將貓眼視為鐘表,認為貓的眼睛在早晨和傍晚時呈圓形,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變?yōu)榧氶L,到了正午則如一線。這一頗具趣味的“計時”方式展現(xiàn)了他們?nèi)粘I钪?jīng)驗與敏銳觀察力。據(jù)此,將一種寶石命名為貓眼石,其質(zhì)地晶瑩潔白,透明如貓眼。
藥用貓
在宋代,貓是具有藥用價值的動物。宋代醫(yī)學(xué)著作中記載,貓肉、貓骨、貓脂等具有藥用作用,廣泛應(yīng)用于治療各種疾病。野貓肉不僅具有解毒功效,可治療鬼毒,《太平御覽》云“野貓肉,治鬼毒,皮中如針刺。孟詵曰:‘治鬼瘧’。”還可治療男女科,《本草衍義》載“野貓陰莖,治婦人月水不通,男子陰?”;“貍,形類貓,皆可入藥”。此外,《證類本草》中載野貓骨能夠鎮(zhèn)心安神。在北宋的醫(yī)學(xué)經(jīng)典《太平圣惠方》中,記載了“貍頭、蹄骨”可用于治療瘰疬腫痛。該書亦提及“貓頭”具有收斂癰疽的功效。在宋代諸多醫(yī)藥典籍中,均有關(guān)于貓類動物藥用價值的記載。在《篋中方》中,“小兒陰瘡,貓頭骨燒灰,傅之”?!妒澄锉静荨氛J為貓肉可治療對口瘡?!侗静菅芰x》中記載,“貓涎,治瘰疬,刺破涂之”?!蹲C類本草》指出貓肝可用于治療癆瘵,特別是黑貓肝療效更佳。此外,《溥濟方》中提到,貓兒頭上的毛可用于治療鼻擦破傷,將其煎碎后混合唾液敷用?!洞笥^本草》則記載了烏貓屎可治療小兒瘧疾?!短交菝窈蛣┚址健氛J為,貓糞燒灰后服用可治療齁哮痰咳。
寵物貓
早期人們飼貓的初衷多為防治鼠患,更重視貓的功用性;而在飼養(yǎng)的過程中,人與貓之間逐漸產(chǎn)生更多情感上的依賴。宋墓曾出土的家貓骨骼未發(fā)現(xiàn)人為痕跡,為特意放置的飼寵,是人們?yōu)榕囵B(yǎng)生活伴侶或寄托生活情趣而畜養(yǎng)的。古今名賢,有貓癖者多矣,與一般民家求其“卻鼠”不同,皇家貴族養(yǎng)貓則多作為休閑生活中的私寵伴侶,寵物貓多為獅貓,“形色豐美可珍,惟耽慵逸,不能捕鼠”“獅貓身大,長毛蓬尾”,特見貴愛。古人甚至認為“夢獅貓,為豐亨久安之象”。(《貓苑·靈異》)宋孝宗為刁光《蜂蝶戲貓圖》題“白澤形容玉兔毛,紛紛鼠輩命難逃”,文中用“白澤”“兔毛”形容貓,可以推斷出圖中貓咪的毛發(fā)光澤亮麗,養(yǎng)護得當,應(yīng)為一只“獅貓”。“銜蟬毛色白勝酥,搦絮推綿亦不如”,(《乞貓送貓詩》)描繪了貓的毛發(fā)色澤亮麗,質(zhì)地柔順,堪稱棉絮般的柔軟潔白,從側(cè)面反映了寵物貓的生活優(yōu)越。特權(quán)階級的家貓,享有更為尊貴的地位?!独蠈W(xué)庵筆記》載“檜女孫崇國夫人者,方六七歲,愛一獅貓。亡之,限令臨安府訪索。逮捕數(shù)百人,致貓百計,皆非也。乃圖行百本,張茶坊”,此為宋代獨一無二的尋貓啟示,彰顯特權(quán)階層為追尋寵物貓而不顧擾民。乃至貓亦淪為賄賂之品,《西湖志余》記載:“時任府尹曹泳,因偏愛之人以金貓行賄,方才作罷。”宋代皇宮大內(nèi)的貓狗甚至“皆有官名食俸”,“中貴養(yǎng)者”的貓被稱呼為“老爺”。(牧仲《筠廊偶筆》)
隨著養(yǎng)貓風的興起,寵物貓飼養(yǎng)逐漸普及,廣大民眾尤其是文人階層,多選擇養(yǎng)貓作為精神寄托。諸多文人因老鼠侵蝕書籍及物品,導(dǎo)致夜晚難以入眠,飽受鼠患之擾。他們往往將貓視為守護書籍的得力助手,甚至通過詩歌表達對老鼠的憂慮以及對貓護書的感激之情,貓被賦予了更多的正面形象和寓意。家中無貓者通過向其他人乞貓來捕鼠,由此衍生出了乞貓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進一步推動了乞貓詩的興盛。許多文人雅士通過詩詞來表達他們對生活、自然和動物的感悟和熱愛,而乞貓詩作為他們情感表達的重要載體,更顯得生活氣息濃厚,情感色彩豐富。如黃庭堅《乞貓》:“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貍奴將數(shù)子,買魚穿柳聘銜蟬。”周紫芝《次韻蘇如圭乞貓》:“饑鼠竄旁舍,不復(fù)勞驅(qū)除。何為走老黥,貫魚乞貍奴?!痹鴰住镀蜇埗住て湟弧罚骸按簛硎笕烙杏嗍撸虻秘埮嘁褵o。青蒻裹鹽仍裹茗,煩君為致小於菟?!边@些乞貓詩通過描繪貓的形態(tài)、習性、性格等特點,表達對貓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還刻畫與貓相處的場景,展現(xiàn)出人貓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
宋代“貓市”
在宋代,并未設(shè)立專門針對貓的交易市場,然而相國寺內(nèi)的萬姓交易市場已有商販從事貓的買賣。“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東京夢華錄·相國寺內(nèi)萬姓交易》)《武林舊事》中記載:“市樓中有售玉面貍者”,亦稱“牛尾貍”。此物種在捕鼠方面表現(xiàn)勇猛迅速,且因其僅以山果為食,肉質(zhì)口感鮮美醇香。將其制成糟食更為美味,堪稱醒酒佳品,為山珍之冠。因此玉面貍備受宋代民眾青睞與推崇,詩壇雅士為其揮毫潑墨。楊萬里曾有幸獲得一只牛尾貍并將其敬獻。在獻詞中,楊萬里將此貍稱為“皂衣郎”,并賦詩贊譽:“狐公韻勝冰玉肌,字則未聞號季貍”。皂衣郎原指古代官府中的差役或侍從,常著黑色衣裝。蘇東坡亦曾作《牛尾貍》詩:“首如貍,尾如牛,攀條捷崄如猱猴,橘柚為漿栗為糇。”在宋之前,人們已有食用貓肉的習俗。宋時,買賣和屠殺貓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貓狗鋪被稱為“野味店”。商販們甚至為了追求利益而偷竊貓。據(jù)《桯史》記載,岳珂家中養(yǎng)了一只擅長捕鼠的青色貓,某日突然失蹤。有人透露,“和寧門有肆,號曰鬻野味,皆貓犬肉也”。由于市區(qū)居住地狹窄,貓容易被捕獲,夜晚被送到和寧門商鋪,無一幸存。
宋代人還食用貓脂,成為當時肉食消費的組成部分。貓脂可作為食品,亦可蘸蜜糖一同食用。此外,安陸產(chǎn)的野貓花貓,其皮毛每年皆需納入貢品,適用于皮草制作。野貓之毛亦可作為筆出售。靈貓與海貍則為香料動物,所產(chǎn)靈貓香及海貍香可用于上貢或?qū)ν怃N售。關(guān)于宋代貓的價格,一例染色貓的交易案例頗為引人注目。南宋中期臨安小巷的居民孫三,把一只白貓染成“干紅深色”,使用奸計騙得打算進獻給皇帝的內(nèi)侍買走:“竟以錢三百千取之”,(《夷堅志·三志已·干紅貓》)即300貫。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宋代貓的價格之高,還反映了寵物市場的繁榮和人們對貓的需求。
宋人認為單胎貓更為貴,更受歡迎,雙胎貓則較為便宜,一胎四子的貓被稱為抬轎貓,價格較低。若四子中有兩子存活,則被視為佳品。隨著養(yǎng)貓市場需求旺盛,與貓相關(guān)的手工藝品市場亦逐漸繁榮,例如貓糧買賣,《東京夢華錄》載有臨安市場“養(yǎng)貓則供貓食并小魚”,(《東京夢華錄·相國寺內(nèi)萬姓交易》)“賣生魚則用淺抱桶,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賣”,所以聘貓時人們大都“買魚穿柳”。諸如“貓窩、貓魚、售貓崽、改良貓犬”等一系列行業(yè)皆可見于當時。(《武林舊事·小經(jīng)紀》)此外,還有一種專門用于捕鼠的器具,名為“竹貓兒”,實為竹制器具,用以捕捉老鼠。(《武林舊事·小經(jīng)紀》)這些行業(yè)的興起皆源于當時養(yǎng)貓風氣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