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童年簡史

如今,“童年”是一個人人都耳熟能詳的詞匯,但其實它并不是伴隨著人的誕生而天然存在的,而是像自由、愛情、友誼、婚姻等概念一樣,乃是人類為理解、解釋自身、社會和世界的一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

如今,“童年”是一個人人都耳熟能詳的詞匯,但其實它并不是伴隨著人的誕生而天然存在的,而是像自由、愛情、友誼、婚姻等概念一樣,乃是人類為理解、解釋自身、社會和世界的一項創(chuàng)造發(fā)明??梢哉f,“童年”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印刷術的副產品。印刷術普及之前,兒童與成人從未割裂成彼此對立的兩個世界,兩者都是靠口語傳播,彼此分享基本相同的文化世界,那是一個沒有識字文化,沒有教育觀念,沒有羞恥規(guī)訓的漫長時代,所有如今構成“兒童”和“童年”的基石都完全不存在,那時的兒童被普遍視為縮小版的成人。印刷術普及之后,文字成為形塑世界的主導力量之一,成人掌握著文字和知識的世界,兒童與成人之間出現了一道巨大的文化鴻溝,伴隨著知識文化的爆炸,以及由此而來的教育觀念和羞恥觀念等,“童年”誕生了。在隨后的幾百年間,就像其他事物一樣,“童年”也經歷了屬于自己的跌宕起伏的命運之旅。

學校、教育與童年的誕生

今天,我們在百度中輸入“童年”一詞,可以得到這樣的詞條釋義:“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間的時間段,沒有確切的定義。”是的,“童年”是極少數沒有確切定義的概念之一。在時間維度上,它是人生中的一段并不太長的時光;在社會維度上,它是一類群體的生活狀態(tài);在生物維度上,它是一個生命從初生到成熟的某個過渡階段。如果從歷史的角度考察這一概念,或許我們還可以加上一個教育維度,童年就是某一段在學校中經歷的教育時光。如今,每個人都會認同這一定義,因為童年與學校和教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種高度緊密的聯結正是由印刷術的興起的造就的。

如果將整部人類文明史只分成兩個階段,一個可能入選的界標便是印刷術。如果說鐘表消滅了人類關于永恒的概念,那么印刷機又重新塑造了永恒這一概念。隨著印刷術所誕生的成千上萬的書籍流傳到世界各地,人類生活中可供談論的新生事物大量增加。于是,在有讀寫能力和沒有讀寫能力的人之間,出現了一個空前的現象——知識鴻溝。具體來說,掌握讀寫能力的人,可以自由的出入一個充滿新事件和新感受的奇妙世界,而沒有讀寫能力的人則被局限于中世紀的感知力和興趣水平。隨著文明的演進和社會的發(fā)展,文盲越來越少,具備讀寫能力的人迅速增加,人們開始不斷創(chuàng)造出新的哲學、文學、科學與技術,并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傳播。在識字文化達到某個水平之后,全社會似乎形成了一個共識:孩子應當在成長過程中學習讀和寫。

從這個重要的共識開始,現代意義上的“童年”概念得以萌生。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現代意義的學校誕生了。不同于只面向貴族或上流階級的私?;蛩桔?,真正“有教無類”的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學校是個晚近的產物——它同樣是印刷文化的副產品。印刷機誕生后,每天都會產生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帶著各不相同甚至迥異的內容,飛入尋常百姓家。于是,人們意識到一個全新的問題:整個社會從幾乎“沒有信息”變成了“信息爆炸”。這就好比,一個人從沒有蘋果吃,突然變成需要從成百上千個不同的水果中挑選出那唯一的一個蘋果,兩者的結果幾乎是一樣的。各種各樣的海量信息未經雕琢就涌入人們的視線,人們依然沒有得到想要的知識,社會學家將之稱為“信息混亂”。于是,在印刷機誕生之后的一百年里,人們創(chuàng)造了頁碼、排版、行文規(guī)范等一系列技術,用來控制信息有序、高效的流動,并孕育了最早的信息檢索思維。就這樣,這些思維和技術在一輪又一輪的融合中,最終集中到人類在信息和知識管理領域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物——學校。

《兒童的世紀》


如果從技術媒介的視角出發(fā),我們可以給學校下一個全新的定義:人類為了反制信息混亂而創(chuàng)造的技術機制。就像我們每個人所熟悉的,學校將不同知識和信息劃分為不同等級,以受眾的年齡或思維成熟度為基礎,將知識和信息一點一點釋放出來,以確保兒童最大化的吸收和利用。毫無疑問,這是現代文明得以建立的最重要基礎之一。由此,學校的出現意味著整個社會開始對知識和信息進行有意識地管理,因為它的前提就是對各個學科整理出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弄清楚學習的進度與安排,以及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學習目標,科學合理地推動兒童逐步邁向成熟。

同時,學校還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空間,它將兒童和成人分隔開來。在學校誕生之前,一個12歲的孩子和42歲的中年人生活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中,做同樣的事,聊同樣的話題,開同樣的低俗玩笑,除了年齡之外,要區(qū)分出兩者并不容易。而在學校出現之后,孩子們需要在學校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掌握讀寫能力,并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孩子都要學會克制自己好動的身體,安靜地坐在一處,努力辨認出一些抽象符號,并學會思考。學校的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順應識字要求而設計,兒童走向成年需要具備有邏輯的思考能力,操控高層次抽象概念的能力以及延遲滿足的能力。所有這些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徹底將兒童與成人分隔成迥異的兩個世界。

禁忌、羞恥心與童年的發(fā)展

在現代人的眼中,童年意味著天真無邪。其實,這也是童年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被賦予的一個特定意義,它與另一個重要概念——羞恥心——緊密關聯。17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在1693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對教育的一些想法》中,對童年概念的成長施加了巨大的影響。洛克不僅看到了書本學習和童年之間的種種聯系,更重要的是他一下子就抓住了羞恥感的重要性,使之成為保持童年和成年之間得以區(qū)分的工具?!霸谝磺惺挛镏?,名譽和恥辱”,他寫道,“一旦人們喜歡上它們,是最能刺激心靈之物。假如你能使孩子形成珍惜名譽、憎恨恥辱,你就已經在他們心目中植下了正確的原則?!?/p>

在洛克看來,人類的頭腦生來就是一張空白的刻寫紙,一張空白的書寫板。因此,最終在兒童的心靈上寫下什么內容,這個重任便落到了學校和家庭的身上。一個無知、無恥、沒有規(guī)矩的孩子代表著成人的失敗,而不是孩子的失敗。為此,我們應該一方面不斷釋放給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另一方面又要控制許多信息的流動,將它盡可能地控制在成年人的范圍內。對此,尼爾·波茲曼寫道:“隨著童年這個概念的發(fā)展,社會開始收集內容豐富的秘密,不讓兒童知道:有關性關系的秘密,也包括有關金錢、暴力、疾病、死亡和社會關系。由此,甚至還發(fā)展出了語言的秘密,亦即大量不能在兒童面前說的話?!焙喍灾?,成年人已經有了“羞恥心”,即認為成人生活中的種種矛盾、沖突以及性,不應該被兒童知道。換言之,沒有高度發(fā)展的羞恥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當一個孩童處在學習知識,學會自控,并且保持一種健康、善良的天性時,這個階段大約就是“童年”。在處于童年的人面前,成年人需要把他們的各種沖動(尤其是性沖動)私密化——對成人的性欲望和沖動三緘其口,共同維護“保持緘默的密約”。學校和家庭的任務,就是在兒童邁向成人的過程中,分階段向他們揭示我們文化中的種種秘密。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波茲曼將閱讀視為兒童和成年的分界線(后來的電視文化乃至短視頻文化將這一分界線完全摧毀)。因為隨著讀寫能力和對抽象事物理解能力的提高,兒童逐漸知曉成年世界的秘密,并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年。

1875年,美國政府發(fā)放了特許證給紐約兒童保護協(xié)會。人們開始認識到,兒童是一個需要被保護的群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動物保護協(xié)會于1866年就已成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國家層面上,正式明確了“兒童有別于成人”的定義,這種明確的區(qū)分使得兒童能夠走出工廠,進入學校,穿著屬于兒童的衣服,做著屬于兒童的游戲,生活在屬于兒童的社交世界。到20世紀初,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杜威澄清了自印刷術發(fā)明以來一直在發(fā)展的童年概念的基本范例:其自我控制、延遲的滿足感、邏輯思維能力必須被擴展,其生活的知識必須在成人的控制之下。而同時,人們應理解兒童的發(fā)展尤其自身的規(guī)律,兒童天真可愛、好奇、充滿活力,這些都不應被扼殺。

然而,所有這些美好和偉大的關于兒童保護的思想,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被摧毀殆盡。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全世界有200萬兒童死亡,600萬兒童受傷或殘疾,二戰(zhàn)中死傷的兒童更是不計其數。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嬰兒,并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二戰(zhàn)結束后,世界各地經濟蕭條,兒童的處境更糟,有的得了傳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則被迫當童工,受盡折磨。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于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zhàn)爭中死難的兒童。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jié)。

更糟糕的是,童年在被嚴酷的戰(zhàn)爭不斷摧殘之后,又面臨著另一種無形之物的巨大威脅,并由此產生出一個令人尷尬、痛心乃至悲哀的現代景觀——童年的消逝。

電視、短視頻與童年的消逝

當一位六年級男生在籃球場上以驚人的嫻熟度搭訕34歲女性的新聞沖上熱搜時,我腦海中浮現出的是波茲曼那部影響深遠的作品《童年的消逝》,以及封面上那個女孩回頭凝視時那種異常成熟的表情。在波茲曼看來,推動童年走向消亡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從1842年美國人摩爾斯發(fā)明電報開始的。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使信息的傳播速度超越人體傳播速度的媒介,電報一筆勾銷了人類交流過程中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將人類一舉帶入了一個同時性和瞬時性的世界,并把信息從個人擁有轉變?yōu)橐粋€在世界范圍內有價值的商品,從而創(chuàng)造了人盡皆知的“新聞事業(yè)”。

《童年的消逝》


在隨后的一百年間,一張張多米諾骨牌迅速倒下,經由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這些發(fā)明包括印刷機、照相機、電話機、留聲機、電影、收音機、電視。與電子媒介的高速發(fā)展相對應,一個以圖畫、漫畫、招貼和廣告構成的符號世界也在同步興起。于是,電子革命與圖像革命兩相結合,代表了一個互不協(xié)調、卻對語言和識字文化有著很強的攻擊力,迅速把原先的理念世界改造成光速般的圖像和影像的世界,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電視文化中達于高潮。與文字和書本世界迥然有別的是,人們從不閱讀電視,重要的是看。在動態(tài)變換的圖像面前,成人和兒童、知識分子和勞動者、智者和傻子幾乎沒什么區(qū)別。是的,觀看圖像不需要任何啟蒙教育。

于是,一個神奇的現象誕生了。所有的電視節(jié)目是給所有人看的,不存在物質、經濟、認知和想象力上的種種約束,6歲的兒童和60歲的成人都可以津津有味地看電視。然而,對于前者來說,電視上無處不在的戰(zhàn)爭、死亡、暴力和性暗示,讓成人世界的秘密變得一覽無余,那條存在了數百年的關于成人和兒童之間的分界線開始被侵蝕。一方面,電視打開了通往成人生活后臺的視窗,這帶來了兒童的“成人化”;另一方面,電視基本是為12歲兒童的心智而設計,這造成了成人的“兒童化”。對此,哈佛大學教授魯道夫·阿恩海姆寫道:“在過去,人類不能把直接經驗傳遞給別人,這使得使用語言成為必須,同時也迫使人類的頭腦開發(fā)概念?!欢?,當傳播通過手指筆畫即可實現時,我們的嘴巴沉默了,寫作的手也停了下來,因此頭腦便開始萎縮了?!?/p>

更糟糕的是,這一趨勢在互聯網時代的短視頻文化中正在加速,其特點就在于將碎片化和娛樂化做到極致。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消息靈通,他們知道長輩所知道的一切,甚至也知道長輩所不知道的一切。相關調研統(tǒng)計顯示,00后成為短視頻的重度愛好者,將近一半人偏好不超過1分鐘的短視頻。試問,1分鐘是什么概念?一個成人在全神貫注下1分鐘可以閱讀300字,而任何一本經典文學的前三個段落都遠超這個數字。這一全新的技術媒介極為深刻地改變了使用這一工具的每一個人,更具體一點就是,它改變了人們大腦神經網絡的排布。是的,工具和技術可以改變思維與心智。這種改變的深刻性讓很多人“慢性注意力渙散”的隱疾,從而失去了閱讀任何長篇的能力,經由每日每時每刻那些簡單化、碎片化、娛樂化的短視頻轟炸。

說到底,我們不僅在哀嘆“童年的消逝”,也不僅在哀嘆愈演愈烈的“兒童的成人化”與“成人的兒童化”,更是在哀嘆文化本身的消逝。因為要了解我們的文化,不僅僅是了解我們的祖父從何而來,了解他們都吃過什么苦,還要知道我們的思想從何而來,我們?yōu)楹蜗嘈胚@些理念,還要了解我們的道德感和審美體驗從何而來。而電視、互聯網和短視頻在本質上并無區(qū)別,它們都不在意這些東西從何而來,它只要求你坐好(或許站著也行,甚至是走路),用眼睛看一幀又一幀跳動的畫面。所有短視頻吸引力你注意力的同時,只是為了分散你的注意力,即使是一部兩三個小時的經典電影,也可以在濃縮在幾分鐘之內,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轉瞬即逝。而在所有這些畫面中,我們的思想、文化、歷史、理念、道德和審美體驗統(tǒng)統(tǒng)成為一場娛樂,甚至那些不可娛樂之物也會成為另一種娛樂。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