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烏鎮(zhèn)的木心美術館將于6月1日至9月1日舉辦“上海賦—影像 攝影 繪畫1934-2024”特展,以木心文學作品《上海賦》為題,涵蓋三十年代至今的上海主題影視劇經典片段、攝影與繪畫作品一百四十余件,是開館以來內容最為龐雜,展品種類最多的展覽。
“靠在窗口或站到曬臺邊,便見大洋房宛如舞臺布景片那般擋住藍天,那被割破的藍天上悠悠航過白云,別有一種浩蕩慈悲。”
這是作家木心在《上海賦》寫到亭子間風光時,短暫流露的溫柔,全“賦”其他密集描述,則是對舊上海畸形繁華與市井百態(tài)的嘲與嘆,五味雜陳。
木心《上海賦》發(fā)表于《中報》,1988年10月17日
具有文化意義的“上海人”的概念,出現于二十世紀初年——1904年,蔡元培等人主編的《警鐘日報》發(fā)表題為《新上?!返纳缯f,明確地提出了“上海人”概念。此后上海地方自治運動、辛亥革命等活動與事件中,章太炎、吳稚暉、蔡元培等當時的意見領袖,在清末民初華人重要集會舉辦的公共廣場——張園共同討論和解決上海本地的問題。在公共輿論的報道中,這些來自各地的上海移民以“上海紳商”的身份被報道和傳播,逐漸形成對上海身份認同。
木心于1940年代抵達上海時,這座城市已經形成了強烈的本土意識與腔調。他在《上海賦》中寫道:“若要成為‘真正上海人’,就大有講究,一‘牌頭’、二‘派頭’、三‘噱頭’(又稱‘苗頭’)。”
電視劇《繁花》主演宣傳照 / 拍攝:Jumbo Tsui,2024
展覽策展人陳丹青回憶,寄居申城三十六載,木心隨時追念,隨時聊,語氣總歸介乎嬉戲與愛恨之間?!皢査駠娪叭绾?,‘幼稚!’問他要不要看中國連續(xù)?。俊タ矗 Y果呢,還是看了,計有《三國演義》《水滸》《孽債》,見面時藹然頷首道‘蠻好,蠻好,感覺大陸有一股活力的涌動。’我問怎么個好法,他沉吟半晌,說‘呶,有幾只面孔嘛甜的,幾只面孔嘛咸的……’”
電影《女理發(fā)師》海報
今年初,一部電視劇《繁花》的開播,引發(fā)了熱議,無數觀眾聚焦“上海影視”。陳丹青說,這一現象算是久違之事。上海,中國電影的誕生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經典電影的天然主題便是“上海”,而新世紀以來的上海影視寂靜了不少,直到《繁花》出現。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海報
陳丹青介紹,此次展覽將1934年到2024年整整九十年間上海主題影視劇作一選擇性展示,輔以少許攝影與繪畫中的申城色相,拓展維度。借木心此文的經緯,綜合呈現一組迷你型的“視覺上海賦”。
電影《太太萬歲》海報
展覽的影像部分,有1934年到1957年相繼出品的《再會吧,上?!贰恶R路天使》《太太萬歲》《烏鴉與麻雀》《三毛流浪記》《不夜城》,由阮玲玉、趙丹、周璇、上官云珠、黃宗英、孫道臨等老牌明星出演;六十年代出品的《女理發(fā)師》與《霓虹燈下的哨兵》;自九十年代而新世紀,影視劇蔚為大觀,滬語版《孽債》和《奪子戰(zhàn)爭》,真切動人;近些年則有《羅曼蒂克消亡史》《奪冠》《愛情神話》《繁花》等等。
《九十年代的上?!?,陸元敏,1991-1993,攝影
文化廣場股市 / 拍攝:雍和,1992
攝影部分,陸元敏、雍和的作品皆有參展。陸元敏深度觀察申城市民的日常百態(tài),潛沉而含蓄,近乎影像散文;雍和于九十年代初抓拍瘋狂股民,獨具震撼力,還能佐證影視版《繁花》的劇情,其中《周潤發(fā)來了》,完美捕捉到上海與香港曾經有過的雙向激情。
自拍像組合,張光宇,1930年代初,收藏:張光宇藝術文獻中心
《三毛流浪記》(節(jié)選),張樂平,1950
陳丹青介紹,繪畫部分,展覽展示了張樂平先生的經典《三毛流浪記》散頁,還有民國上海商業(yè)美術總教頭張光宇先生的作品,較為難得。小說《繁花》作者金宇澄繪制的大量圖畫,變化多端,穿越時光,回應了張光宇久已中輟的一脈。已故當代畫家余友涵在外灘與舊租界的油畫寫生,則是大規(guī)模拆建之前的上海容顏,彌足珍貴。
《北風》,金宇澄,2022,版畫,藝術微噴+丙烯,56.5×169.5cm
《武康大樓》,余友涵,1983,布面油畫,58×68.5cm,收藏:余友涵工作室
四十年前,木心忽起鄉(xiāng)愁,寫成《上海賦》,其中歷數老上海做西裝的種種講究,被引入《繁花》首集的臺詞——雖時移而世易,《繁花》歷歷展示了木心那代人從未夢見的新上海,她的活力、她的劇情,足證上海人,上海話,上海灘,值得當今的導演大顯身手,再做一“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