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認為黛玉是他的知己,就是因為“林姑娘從來不說那些混賬話”,到底是怎樣一些混賬話呢?結(jié)合上下文看,就是不像湘云寶釵那樣勸他讀書或是結(jié)交賈雨村這樣為官做宰的朋友。
賈寶玉對寶釵的意見似乎尤其大,當面翻臉,背后還說她“好端端一個清白女子,也入了國賊祿鬼之流。”
那么,寶釵為什么明知寶玉不喜歡聽這話,還非要勸他呢?有人認為她把他當成了自己未來的夫君,但是,以寶釵之聰慧,難道不知道培養(yǎng)夫君是第二步的事,首先得讓他喜歡自己,起碼不討厭自己吧,不然豈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就算傳說有王夫人元春為她做主,但她也犯不著先把寶玉得罪了,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事實上,我們并不知道寶釵是怎么勸寶玉的。書中將襲人和湘云的勸說寫得很具體,襲人說:“你真喜讀書也罷,假喜也罷,只是在老爺跟前或在別人跟前,你別只管批駁誚謗,只作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也教老爺少生些氣,在人前也好說嘴?!?/p>
你看襲人并不是真的就讓寶玉好好學習,只是讓他不要厭學得過于明顯,惹來麻煩,這跟襲人的身份是相稱的。
湘云的原話則是:“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jīng)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日后也有個朋友”。也不是勸他讀書,而是勸他更有現(xiàn)實感,湘云自己從小父母雙亡,她有這種考慮也很正常。
寶釵怎么勸的,書里沒說,是曹公無意中略寫了嗎?有可能,但我還有一種想法,那就是,曹公有意不讓我們知道寶釵具體是怎么說的,要放到后面,來為寶釵“翻案”。
在前八十回里,寶玉只是傾慕寶釵的美貌與博學,對她的三觀并不認同,更為沉迷他和黛玉共同營造的那個詩情畫意的世界。但書中也有好幾處,顯示出寶釵對他的點撥,比如讓他知曉,人來世間,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又讓他明白“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保@些道理,是一種儲備,有一天,當寶玉所執(zhí)迷的那個詩情畫意的世界坍塌時,能夠救了他。
那么寶釵是無意的嗎?顯然不是,書中開篇,四大家族都在沒落中,許多人渾渾噩噩,唯有寶釵知道,凜冬將至,大家都要做好過冬的準備。所以她的衣著皆是半新不舊,除了和尚要求她戴的金鎖,不戴其他富貴閑飾。她的住所如雪洞一般,賈母都嫌過于素凈。她還樂于資助別人,從湘云到邢岫煙等等。
寶釵為什么這么做?她是在做過冬的準備,如果有一天,這富貴不再,她還能安然地生活下去,她從物質(zhì)到精神上,都已經(jīng)好整以暇。
勸寶玉讀書,未必就是她指望寶玉飛黃騰達,為官做宰,這其實也是她過冬計劃里的一部分。書中有暗示,李紈最后“老來富貴也真僥幸”,她靠著兒子賈蘭,逃過與家族共同下墜的命運。那么賈蘭指著什么改變命運?讀書啊。甚至于秦可卿給王熙鳳托夢時,也是讓她辦好家塾,將來即便敗落,子弟也可以讀書務農(nóng),也是把讀書看成自我保全的一部分。
走耕讀之家之路,是低投入高回報經(jīng)濟環(huán)保的可發(fā)展之路,而寶玉所執(zhí)著的一切雖然很美,卻是消耗很大的,是要花很多錢才能撐得起的。
所以,寶釵未必是那個利欲熏心的人,否則她清心寡欲的種種就不可解,要說裝,她這盤棋也未免太大,你以為這是甄嬛傳啊。
應該說,她是一個清醒的人,智慧的人,無奈智者常常顯得枯燥,不美好,不性情,難免招寶玉不待見。但等到真的遭遇劫難,叫天天不應的時候,也許,會覺得寶姐姐的話,是字字珠璣,如果他早聽她的,他和他的親人也不會那么慘。但是那又怎么樣呢?《白馬嘯西風》里,李文秀說:“我知道那些很好,可是我不喜歡”。這里把“不喜歡”換成“做不到”也可以,即使我們知道有個對的世界,我們也無法投入其中,但是對于被誤解的寶姐姐,也許可以說一聲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