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藝術(shù)

“國采與宮色”:看清代宮廷織繡服飾的巧奪天工

國之彩,宮之色,是中華傳統(tǒng)染織繡技藝最精彩的遺產(chǎn)。古代中國,色彩是神圣的彰顯也是禮制的標識。

國之彩,宮之色,是中華傳統(tǒng)染織繡技藝最精彩的遺產(chǎn)。

古代中國,色彩是神圣的彰顯也是禮制的標識。清代統(tǒng)治者重視運用色彩建立秩序和禮儀,而清代服色制度經(jīng)過一百余年的發(fā)展,到乾隆朝逐漸完善,既深入汲取了中華文化的哲學和禮制,又融合了滿、漢、蒙、藏等民族文化。清代承襲了明代諸多工藝遺產(chǎn),將古代絲綢傳統(tǒng)推向另一高峰,并樹立了新的風尚。6月21日起,“國采與宮色——清代宮廷織繡服飾色彩展”在嘉德藝術(shù)中心呈現(xiàn),展覽集中展示近百件珍稀清代宮廷織繡服飾展品,近九成展品皆為首次展出,力圖全方位展示中華傳統(tǒng)“高定服飾”的巧奪天工。

展覽現(xiàn)場


清初的香色、康熙朝的天青、乾隆朝的福色、清中期的玫瑰紅,以及清末的青蓮紫等代代不息。清代宮廷服色不僅制度特別完備,而且流行色尚不斷變化翻新,呈現(xiàn)出豐富的歷史面貌。

展覽現(xiàn)場


據(jù)悉,展覽分為五個單元呈現(xiàn),不同的展陳單元以不同的色彩區(qū)分,每一單元主要介紹一種色系,以及這一色系的清宮服飾。

如以“正大光明”命名的單元,展示的為黃色的服飾。在中華五色系統(tǒng)中,五行、五方、五色形成對應體系,黃色被定為中央之色,成為至尊之彩。

展覽現(xiàn)場


帝王所用的黃色明亮溫暖,是高可見度的色彩,顯赫輝煌。隋唐時期、黃色已成皇帝常服衣色,而作為帝后專用服色寫入制度始于明代。自東北后金建國時期,努爾哈赤就沿襲明制,將黃色作為汗王的專有之色。于是,作為帝王隆興的背景色,黃也被史官粉飾在歷史傳說中。

明黃色緙絲金龍紋女夾朝袍


清初黃色雖然確立了尊貴的地位,但色調(diào)、色名都還不很確切,索性將黃色系中的秋香色、米色、鵝黃、柳黃等一并歸入臣民禁用之例。隨著王朝鞏固和生產(chǎn)工藝復興,服色制度才愈趨明確。

清代服色的等級體系最明顯地表現(xiàn)在內(nèi)宮皇后、妃、嬪的服色上。飽和度、純度、明度最高的明黃,屬于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使用。次一級的杏黃和金黃,加入了另一重要的等級色——紅色,降低了明度。而再低一級的香色則是融合了綠彩的黃綠色,香色的色域很寬闊,在清宮服飾中應用多,最顯雅致。

杏黃色紗繡藍龍紋女夾龍袍 


香色緞繡彩云金龍紋女夾龍袍 乾隆朝女吉服袍的標準形制。


展覽的第三單元聚焦于青色。中國靛染歷史悠久,在古代植物染工藝中成熟最早,而靛藍又是天然顏料中固色力最好的,經(jīng)受歲月的磨洗后,在眾彩消褪中仍保持靚麗。靛藍也自然得到了關(guān)外女真部落的青睞。通過貿(mào)易,大明的毛青布、翠藍布成為滿洲最常見的衣色。清人非常喜歡藍色,甚至會將龍袍上的龍紋主體紋樣染藍,三藍暈色也成為近代最有生命力的配色風格。

寶藍色直徑紗繡彩云蠟龍紋袍料 袍底料和繡線都用色雅正,紋樣可稱清中期經(jīng)典


比月白、寶藍等色更深沉的是青色。明代所謂青色大約為深藍色,而清代所謂“青”調(diào)更趨深邃?!洞笄鍟洹凡粩嗤晟坪?,石青被定為官服禮制中最主要的色彩,而天青、紅青、元青等也屢見宮中穿衣檔奏銷檔和貢單中??梢哉f,清代最有代表的衣色正是生生不息的青藍,其凝重、堅毅、深沉、典正而有力,正可改用古人對太史公文章的贊美來形容:青深雅健。

石青色團龍紋暗花緞夾常服褂細節(jié)


石青色金龍紋妝花紗男夾朝袍細節(jié)


四季流傳,清宮服飾的衣色也極為多樣。

醬色


紫色


關(guān)于本次展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介紹,本次展覽首先專注于色彩。色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不僅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還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禮儀制度和社會秩序。清代宮廷在色彩的運用上,不僅汲取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還融合了滿、漢、蒙、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

其次就是展品具有珍貴性與稀缺性。因織繡服飾類文物的材質(zhì)脆弱、顏色易褪,對其的保存與展示都極具挑戰(zhàn)。此次展覽展出了近百件織繡服飾類文物,其中近九成的展品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展現(xiàn)了清代織、染、繡、緙、繪等工藝等高級工藝的時代風貌。

各種工藝的清宮織物


在織物上呈現(xiàn)多彩的圖案,通常有染織、刺繡、印染和筆繪四種工藝,清宮彩服上都有應用。而傳統(tǒng)服裝以多彩的錦、繡、緙工藝最為貴重。清代,多重組織的錦在服裝上高貴地位被妝花織物和緙絲工藝取代,刺繡也是宮廷服飾紋彩最主要的工藝。

各種工藝的清宮織物


各種工藝的清宮織物


清代宮廷用錦以宋式錦為風雅,以洋錦為時尚,以花錦為綺麗,而以金錦為榮華。

錦裝遍布宮室、戲臺、佛堂、書齋,薈萃于收藏珍玩的庫房。清代錦承襲明錦,在康、雍、乾三朝皇帝督促官營織造用心的經(jīng)營下,創(chuàng)新頗多,漸漸形成了清代織錦的獨特風格和新的時代面貌。

清宮服飾上使用的金銀彩繡


沈陽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孟繁濤介紹,沈陽故宮博物院以其鮮明的漢、滿、蒙、藏等民族特色的宮殿建筑和院藏的織繡、書畫、家具、琺瑯器等宮廷藝術(shù)品而聞名于世。近年來,沈陽故宮博物院基于其研究體系打造的“金玉滿堂——沈陽故宮博物院的奢華典藏”等展覽,受到了公眾的普遍歡迎。此次沈陽故宮博物院積極參與的“國采與宮色——清代宮廷織繡服飾色彩展”是色彩斑斕的視覺盛宴,也是展示清宮織繡服飾深厚底蘊的文化盛宴。

來自沈陽故宮的金胎穿珍珠手鐲 婉容舊物


嘉德藝術(shù)中心總經(jīng)理寇勤在采訪中介紹,此次展覽的技術(shù)難度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織繡服飾類文物對展陳條件的要求極高,嘉德藝術(shù)中心團隊曾與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們反復探討、研究此類展覽的特殊展陳設(shè)計及安排。展柜不僅需要24小時恒溫恒濕,還需采用特殊展陳燈光技術(shù),以確保文物始終處于最佳的保存環(huán)境中;此外,嘉德藝術(shù)中心投入了大量資源,定制了能夠展示織繡服飾類文物全貌的特殊展柜,使觀眾可以360度欣賞到精致華美的展品。

現(xiàn)場展陳


現(xiàn)場展陳


在時光悠長的磨洗中,絲織品作為蛋白纖維文物,織物的天然染色作為文物承載的重要文化信息,極易褪損。只有像宮廷這類大宗收藏或能跨越久遠的歲月。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這一染織遺產(chǎn)極為珍貴,唯有走進展廳,才能看到宮廷傳統(tǒng)織繡服飾的“臻彩”和“真色”,真正領(lǐng)會到中華傳統(tǒng)植物染最后一季的繁華。

展覽現(xiàn)場


據(jù)悉,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和嘉德藝術(shù)中心聯(lián)合主辦、沈陽故宮博物院特邀支持,將持續(xù)至9月22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