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8日,德國文獻劇導演漢斯-維爾納·克羅辛格排演的作品《國家劇院的絆腳石》在北京連演三場。該劇取材自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的員工檔案,通過公函、信件、報道等碎片化信息,將納粹上臺初期猶太演員的遭遇搬上舞臺。導演克羅辛格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他剛開始做文獻劇時觀眾也很少,重要的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堅持自己的立場。這么多年執(zhí)著于做文獻劇,克羅辛格表示,他一直在思考藝術(shù)、劇場的功能,劇作家、導演、演員都是投在水面上會泛起漣漪的石頭,選擇哪塊石頭投進去,這是藝術(shù)家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名詞解釋】
絆腳石
“絆腳石”(Stolpersteine)是德國藝術(shù)家貢特·德姆尼西在1992年發(fā)起的一項藝術(shù)計劃,第一塊鋪在科隆市政廳前的路面上。“絆腳石”由黃銅制成約10厘米的磚塊,上面寫有受迫害的猶太人的信息。在德國巴登州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票務中心門前也有兩塊“絆腳石”,分別是為了紀念歌唱家莉莉·楊科、演員保羅·戈麥克。
【現(xiàn)場】
碎片化信息還原猶太演員遭遇
今年“2017柏林戲劇節(jié)在中國”的兩部德國戲反差很大,前些天柏林人民劇院演出的《他她它》節(jié)奏歡快,像是一場語言的秀場,這次演出的文獻劇《國家劇院的絆腳石》基調(diào)要灰暗一些。演出前,劇院的工作人員向觀眾介紹了這部劇的時代背景,瑪爾塔·羅拉·德意茨曼等四位主演則把“序幕”的演出場地搬到了劇場門口,觀眾在演員的帶領(lǐng)下走進劇場。
演出中,四位演員和部分觀眾圍坐在一張巨大的桌子前,活動桌面上堆滿了大量的文件、公函、信件、圖片等,而桌子本身也可作為舞臺使用。舞臺兩側(cè)的大屏幕投影上,播放著納粹上臺初期群眾聚會的影像、圖片等,營造出半浸式的觀劇體驗,試圖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黑暗歷史。
劇中的四位主人公莉莉·楊科、保羅·戈麥克、艾瑪·格蘭德特與赫爾曼·布蘭德,是巴登州卡爾斯魯厄國家劇院的演員、提詞員等。通過他們的求職信、公函、私人書信等,回顧了他們的生平故事。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還原了納粹時期人人自危的政治氣候,回顧了納粹政權(quán)如何通過法律條文使這些迫害變得“合法化”。與此同時,演員的回憶、內(nèi)心活動,以及親歷者口述等也貫穿其中,劇中某些段落還引用了經(jīng)典戲劇臺詞和歌劇唱段。
克羅辛格等主創(chuàng)人員遵從了文獻劇的創(chuàng)作原則,堅持讓歷史檔案自己發(fā)聲,除臺詞外劇中沒有加入任何評論。演出的最后半小時,觀眾從舞臺中央回到座位上,以采訪受害者艾瑪·格蘭德特的方式回顧了那段歷史。由于信息量大和字幕切換頻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觀眾對該劇的理解。
【解讀】
看德國如何一步步走向納粹深淵
新京報:提到那段歷史,可能中國觀眾更熟悉的是納粹暴行,比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發(fā)生的事情,為何把敘述的主體聚焦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
雷吉納·杜拉(編?。何覀兿胍宫F(xiàn)的是歷史發(fā)展當中不同的階段,全劇主要截取了納粹上臺初期這個點,想要挖掘和展示的是當時社會機構(gòu)當中的那種權(quán)力主義和官僚主義,以及人和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如何發(fā)生微妙變化的。
我們是想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一個描寫,在納粹屠殺猶太人之前,是如何一步步發(fā)生的這個大慘案。劇中也提到,赫爾曼·布蘭德很多擔任伴奏的同事,在1933之前就秘密地加入了納粹黨,但他們都隱藏著。當希特勒當選總理后,這些人就立馬蹦了出來,然后宣告自己是納粹黨,隨后就開始揭發(fā)、舉報周圍的同事。等于說,這種風向變得非常快,很快國家劇院規(guī)定,樂隊和演員隊伍里面必須有納粹黨黨員,隨后這個劇院被改造成一個納粹的劇院,卡爾斯魯厄這個城市也被改造成了一個納粹的城市,我們也可以想象,這個國家也飛快地變成一個納粹統(tǒng)治的國家。
我們是想要帶領(lǐng)大家來觀察,這個社會中剛開始的變化是怎么進行的,怎么導致了最后的結(jié)果。在這個戲當中,可以看到納粹政權(quán)對法律的修改,他們把法律作為統(tǒng)治的工具,把一些犯罪的行為合法化,通過修改法律一步步達到目的,我們的劇主要是想展示這個階段的內(nèi)容。另外,我們還想強調(diào)的一點是,劇院中的演員就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而成為被害者,這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
【建議】
鼓勵以文獻劇的方式探討社會問題
新京報:中國的一些年輕人也在嘗試文獻劇的創(chuàng)作,對他們有什么建議?如果不能觸碰一些尖銳的問題是干脆不做,還是可以從其他方面著手?
杜拉:盡管會有些限制,還是一定要做的,這個工作非常重要。當我們的創(chuàng)作去反映、展現(xiàn)一些棘手的話題時,可能會引發(fā)某些風險。不過,我們恰恰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中,才有這種訴求,因此大家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場所去探討、談論這些問題。一定要試圖找到一些途徑,找到資金來源,找到能夠演出的劇場,因為這個社會總是要往前發(fā)展的,不可能對于一些不好的問題永遠閉口不談、遮掩下去,這樣肯定不是一個好的局面。
克羅辛格:我們在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會有很多不同的經(jīng)歷,這個經(jīng)歷也是大家要想辦法有一個場地進行溝通的??赡芤婚_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這個社會總要不斷向前發(fā)展,所以我們要不斷嘗試。我在中央戲劇學院觀看了中戲?qū)W生自己排的文獻劇,我認為這就是很好的嘗試。這個文獻劇中,大家只是講了各自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人生故事,這樣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等于說,我們可以以一種其他的方式進行文獻劇創(chuàng)作,而且我覺得那些學生很有才華,他們的戲排得很好。另外,我看到昨天晚上和今天下午的演出,大多數(shù)的觀眾都是年輕人,就說明我們年輕人是有這樣的心理需求的。大家很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去探討感受,我們應該想方設(shè)法給他們提供這樣的場所,而社會也應該提供這樣的場所,讓他們暢所欲言地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