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考古發(fā)掘以及文物保護重要成果,墓主人基本鎖定為戰(zhàn)國晚期楚國考烈王。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號墓考古截至目前,已提取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組),以及大量動植物遺存。武王墩一號墓北側(cè)槨室雖被盜嚴重,仍提取出百余組琴瑟等弦樂器。西側(cè)兩室遺物極具楚地特色,200余個漆木俑立姿、坐姿各異,佩木劍。
東一室青銅禮器組合保存完整。專家初步判斷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紋飾、組合等具有戰(zhàn)國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現(xiàn)已采集整理到的墨書文字、漆木器上的篆刻、青銅禮器銘文,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楚王酓前簠上的“楚王酓前作鑄金簠以供歲嘗”12字銘文,讓墓主身份呼之欲出。
考烈王墓和安徽壽縣李三古堆大型楚墓年代相近,且出土的青銅器和銘文可以相互印證。李三古堆大型楚墓的墓主可能是考烈王的王后,即李園之妹,楚幽王之母。那么在楚國諸王中,這位存在感頗低的考烈王究竟是何許人也?楚國晚期的社會和經(jīng)濟形態(tài)呈現(xiàn)出怎樣的狀態(tài)呢?
武王墩墓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
楚考烈王的始榮始枯
楚人入夏后,由非夏非夷蛻變?yōu)橄奈幕闹匾蓡T。戰(zhàn)國時代的楚國雖然經(jīng)歷了吳起變法的洗禮,經(jīng)歷了威王興楚的輝煌,但始終活在秦的陰影中,大有“既生楚何生秦”的哀愁。楚懷王繼位后,楚國開始走下坡路,安首南土成為楚國君臣的政治心態(tài)。
公元前263年秋,就在黃歇回到陳郢不過三個月,頃襄王就病故了。熊完繼位,是為考烈王。
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黃歇為令尹,封為春申君,賜以淮北地十二縣。從此,考烈王與春申君的命運便緊緊連結(jié)在一起,若即若離,生死與共。同年,楚割州邑予秦,其地界介于楚秦之間,在今湖北洪湖東北。
當(dāng)時的華夏,可謂公子輩出,齊有孟嘗君田文,趙有平原君趙勝,魏有信陵君魏無忌,他們與春申君俱以賢達聞名于諸侯,禮賢收譽,輔國專政。春申君與信陵君各有食客三千,孟嘗與平原的食客大概也不下此數(shù)。影響后世中國的“游俠之風(fēng)”雛形漸顯。
考烈王二年,楚攻魯,割其地。
考烈王三年,秦攻趙,秦趙戰(zhàn)于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秦一戰(zhàn)而定霸,撫壓六國,王霸華夏。
考烈王六年,邯鄲被秦軍久圍不解。平原君夫人為信陵君姊,奉書向魏安鰲王和信陵君求救。魏安鰲王遣將軍晉鄙領(lǐng)兵十萬救趙,但受秦人恐嚇,命晉鄙在中途堅壁自守,勒兵不動。
平原君見事急,挑選了既有勇力又有才略的門客二十人,準備突圍到楚國去求援。因選拔條件太高,平原君只挑選了十九位合格的門客。這時,有個叫毛遂的門客自薦平原君?!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酚浧皆龁柮欤?/p>
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未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頌,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答道:
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使遂蚤(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未見而已。
平原君見毛遂如此自信,允許他作為編外人員,充二十人之?dāng)?shù)。求援隊伍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陳郢,晉見考烈王。平原君向考烈王陳述利害,考烈王聽的不知所云,從早晨到中午一直不置可否。這時毛遂登場了。
十九人謂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劍歷階而上,謂平原君曰:“從(縱)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縱),日中不決,何也。”
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
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也?”
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nèi),王不得恃(依仗)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懸)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jù)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強,天下弗能當(dāng)。白起,小豎子耳,率數(shù)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zhàn),一戰(zhàn)而舉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縱)者為楚,非為趙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
楚王曰:“唯唯,誠若先生之言,謹奉社稷以從?!?/p>
毛遂曰:“從(縱)定乎?”
楚王曰:“定矣?!?/p>
毛遂謂楚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
毛遂奉銅盤而跪進楚王曰:“王當(dāng)歃血而定從(縱),次者吾君,次者遂?!?/p>
遂定從(縱)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盤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與歃此血于堂下。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另辟他途,以奇出勝,用露骨而暴力的語言作為要挾,“語殺”楚王。考烈王從來沒有被這樣一個小人物怒叱過,一時不得何為,居然被毛遂的刺耳批評和勸說折服,采納了合縱的建議。當(dāng)然,故事畢竟有渲染的成分,考烈王也并非庸君,尤其是春申君,他是極力贊成合縱的。楚國的君臣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知道趙破,楚國就失去了北邊的屏障,秦軍便能以趙地為依托對楚國進行長期的騷擾,楚地的北疆將無寧日。毛遂的“叱諫”只是加速了楚國決策者決心“合縱”抗秦的決心而已。
楚國同意“合縱”,趙、魏也積極配合。春申君自請救趙,偕楚國名將景陽引兵北上。信陵君利用魏安鰲王寵幸的如姬竊取虎符,偕屠夫朱亥單車馳往前線,調(diào)動晉鄙的軍隊參加會戰(zhàn)。一場關(guān)系趙、魏、楚三國的危機就這樣得以化解了。
“合縱”抗秦,成為考烈王一生最為光輝的事件,沒有之一。
考烈王八年,春申君取魯,改封魯君于莒。同年,以大儒荀卿為蘭陵令。
考烈王十九年,廉頗為趙悼襄王所疑,憤而去趙奔魏。春申君遣密使迎廉頗至楚,考烈王以廉頗為大將。然而,廉頗老矣,在楚為將而無功,郁郁不歡,死后葬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考烈王二十二年,諸侯合縱伐秦,春申君為謀主,考烈王為縱長,聯(lián)軍由趙、楚、魏、韓、燕五國組成,趙將龐煖為聯(lián)帥。大軍一到函谷關(guān),秦師即出,五國聯(lián)軍不戰(zhàn)即潰,考烈王將失利的責(zé)任歸咎于春申君。
韓、魏兩國受秦的長期侵虐,疆土日蹙,秦軍前鋒離陳郢愈來愈近。春申君接受了門客朱英的建議,請考烈王遷都壽春,是為壽郢。此后,春申君常就封于吳,仍兼令尹。
考烈王無子,春申君甚為憂慮,恰在此時,李園從趙國赴楚。李園有一個容貌嬌麗的妹妹,他有意將其妹獻于考烈王,但聽說考烈王不宜子,于是先將其妹獻于春申君,不久,其妹有孕。于是,這位身懷春申君子嗣的婦人也開始為楚王無子而操心了?!妒酚洝ご荷昃袀鳌穼@場荒誕劇做了生動的描述:
李園乃與其女弟謀,園女弟承間以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余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后將更立兄弟。則楚更立君后,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貴,用事久,多失禮于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有子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人,幸之。
顯然,這一步套一步,步步為營的策略豈是一女子能想出的,必然是出于李園的策劃。于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的春申君,平庸而昏聵的考烈王,在李園兄妹的操縱下,一場離奇而荒誕的陰謀就在宮廷外開花而在宮廷內(nèi)結(jié)果了?!对浇^書》記載,這名掀起楚國政壇小小波瀾的女子,名環(huán)。
果被言中,李園妹為考烈王生了一個男孩。楚王晚年得子,大喜過望,當(dāng)即立為襁褓之嬰為太子,立李園妹為后,李園由此而受寵用事。李園唯恐春申君泄露秘密,暗中豢養(yǎng)死士,伺機刺殺春申君。
看來,一切都做得天衣無縫,楚國政權(quán)將轉(zhuǎn)到李氏手中,劇情的發(fā)展也是如此。
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王病,將死。朱英也向春申君獻出了殺人滅口的計策,即:王死,殺李園?!妒酚洝ご荷昃袀鳌酚涊d了朱英的苦勸:
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今君處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無毋望之人乎?”
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福?”
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雖名相國,實楚王也。今楚王病,旦暮且卒,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dāng)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攻,不即遂南面稱孤而有楚國?此所謂毋望之福也?!?/p>
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禍?”
曰:“李園不治國,而君之仇也;不為兵,而養(yǎng)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卒,李園必先入,據(jù)權(quán)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毋望之禍也。”
春申君曰:“何謂毋望之人?”
對曰:“君治臣郎中,楚王卒,李園必先入,臣為君殺李園,此所謂毋望之人也?!?/p>
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園,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
朱英知言不用,恐禍及身,乃亡去。
老邁而遲鈍的春申君已經(jīng)失去了往昔殺伐決斷的氣魄,竟以為李園無害,不納此計而自蹈大禍。就在朱英獻計的十七日后,考烈王病逝。李園果然先發(fā)制人,趕在春申君前先入王宮,在荊門內(nèi)埋伏死士,待渾然不知的春申君進入荊門,死士齊出,殺害了春申君,并斬其首,投之于荊門之外,遂盡滅春申君一族。
在楚國歷史上存在感不高的考烈王,在戰(zhàn)國晚期聞名于諸侯的春申君,一個因病欣然故去,一個因變身首異處,斯人逝去之后,將是國破家亡的挽歌。
武王墩墓出土的青銅器
楚國晚期的社會和經(jīng)濟形態(tài)
先秦及秦漢社會非常重視墓葬制度,這是“視死如視生”思想的具體反映,因而,我們可以通過考古資料鏡像楚國的社會和經(jīng)濟形態(tài),從而更加形象地了解晚楚的繁華與哀榮。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到秦國的“富利”和“強大”,有賴于用六國之士,割六國之地,取六國之物。秦人出于獲取財富以填國用的需要,事宜暴力手段,為秦的壯大開拓前進的道路,可以說,秦人的胃口,是被一代又一代的軍事偉業(yè)逐漸催大的。
楚人本來也有宏達的氣魄,但進入戰(zhàn)國,特別是在懷王衰楚后,今不如昔了,可以說,楚人的頹靡,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悠悠歲月中逐漸消退的。曾經(jīng)支撐楚國君主制政體高效運轉(zhuǎn)的“楚邦之法”也在風(fēng)吹雨打中逐漸枯萎了。盡管疆土日消月朘,但是,即使進入秦國一家獨大的戰(zhàn)國晚期,楚國還是僅次于秦的第二大國,此失彼補,楚國仍有方圓約三千里的錦繡江山。銅和鐵的產(chǎn)量,還是以楚國最多。
安徽壽縣李三古堆有一座大型楚墓,1933年和1938年遭到兩次盜掘,出土青銅器甚多,已知有銘者近60余件。這些青銅器鑄造時操作嚴格,工藝精熟,雖不見繁密細巧的紋飾和鏤空透雕的部件。但那通體的雄偉,粗壯的鼎足,大國氣象猶存。此墓因作器者多為酓肯(考烈王)和酓忎(考烈王子幽王),學(xué)界多以為乃幽王墓。但據(jù)劉和惠在《壽縣朱家集李三古堆大墓墓主的再認識》一文中的精細考證,鑒于銘文多言及“王后”,“王后”器組合成套,而“熊忎”器和“熊肯”器俱少的特點,他認為此墓可能是幽王時的太后,即李園妹之墓。
楚王酓肯鼎侈口有流,斜壁平底,附耳外卷近平,蹄足既高又壯,造型頗具新意。鑄客大鼎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腹圍90厘米,重約400公斤,是當(dāng)之無愧的“鼎王”。
戰(zhàn)國晚期出土的楚青銅器不僅雄渾大氣,但也有很多小件的青銅,造型不僅新奇而且紋飾精致。1956年壽縣丘家花園出土的“大府”銅牛,重量僅1.75公斤,眼、眉、鼻皆有錯銀鏤,周身和蹄部飾嵌銀云紋,這在眾多楚器中別具一格。不光飾器,這時也有裝飾異常考究的楚兵器。1974年洛陽出土的一件銅劍,銘文為紅銅嵌錯的“繁陽之金”四字,作“紋腳書”。此劍出土?xí)r,有從大到小共12顆珍珠排列在劍莖前,作為劍首裝飾。劍鞘為象牙所制,上葉近口處有雙鉤浮雕變形獸面紋。經(jīng)洛陽市博物館在《河南洛陽出土“繁陽之金”劍》一文中鑒定,此為戰(zhàn)國晚期的楚劍。
金和銀的產(chǎn)量,當(dāng)時也是以楚國為最。這時的楚國鑄造了大量的金幣和少量的銀幣,其它諸國仍以銅幣為主。楚國的金幣有版形、餅形兩種。金幣即爰幣,其鈐印以“郢爰”最多,也有“陳爰”、“盧金”等,而漢朝常用的“金餅”,則較少見,而且無印文。小而扁的金餅,可加鈐印為金版;大而鼓的金餅,可改鑄成金版。也有將金餅切割成馬蹄金的,但不多。出土的沒方鈐印的爰幣重量為10克到25克,整塊金版約重250克。
楚地盛產(chǎn)金,且產(chǎn)金處有多處:
其一,據(jù)《韓非子·內(nèi)儲說》篇所記“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
其二,據(jù)《管子·輕重》篇所記“楚有汝,漢之黃金”,這是楚金的原產(chǎn)地,這時的汝、漢已非楚域。
其三,據(jù)《史記·貨值列傳》篇所記“豫章出黃金”,豫章這時正在楚境內(nèi)。
金幣大量涌現(xiàn),而銀幣雖有且罕見,已知實物僅1974年河南扶溝出土的18件布幣。戰(zhàn)國中晚期楚墓的出土文物中,還有一個特別需要關(guān)注的地方,即出土了多件天平和多套砝碼。僅戰(zhàn)國晚期的909座楚墓中,就出土了天平盤5個,砝碼192枚。這些天平和砝碼,顯然是用來稱量貴重金屬的。楚國金幣的大量涌現(xiàn),可以與晚期的社會和財政危機有關(guān)?!俄n非子·內(nèi)儲說》篇提到楚國頒布了非常嚴格的禁止私人采掘金礦的法令,違者處以重刑,可見國家掌握了金礦的開采權(quán),金幣的生產(chǎn)也由政府壟斷。
除了金幣和銀幣,楚國也使用銅幣,而且仍以銅貝為主,但已有背文為“十貨”或“當(dāng)斬”的布幣,以及面文或背文為“四朱”的圜錢和方錢。此外,在黃石一帶,還發(fā)現(xiàn)了戰(zhàn)國晚期其狀如長舌而面文為“當(dāng)金×朱”的銅幣,可能是楚國財政危機的產(chǎn)物。
隨著楚國在南土的擴張,成群的貴族隨著楚師的步伐遷移到淮水中游,并大興土木。這時,板瓦、簡瓦、半當(dāng)瓦、圓瓦當(dāng)、空心磚和大方磚已經(jīng)普遍使用。圓瓦當(dāng)多飾云紋或鳳紋,比先前素面的要精致許多。空心磚長約60厘米至70厘米,寬約30厘米,厚度約15厘米至20厘米,飾四葉紋、云紋和幾何形紋。20世紀80年代中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壽縣柏家臺子發(fā)掘了一處戰(zhàn)國晚期的建筑遺址,面積達數(shù)千平方米,出土的磚瓦形體大而花紋美,表明這個遺跡可能是楚宮的廢墟。根據(jù)《壽春城遺址遙感調(diào)查的新收獲》一文介紹:壽郢故城遺址在今壽縣城東南,依山繞水,周長20.90公里,面積26.35平方公里,規(guī)模比栽郢大很多,在七國都城只亞于燕下都。
安徽境內(nèi)戰(zhàn)國晚期的楚墓出土的玉器較多,其中長豐楚墓尤盛。這些玉器大都出自中小型墓,然而雕琢精細,花紋華麗,與北方諸國同期的玉器相比,毫不遜色??梢姂?zhàn)國中晚期楚國貴族奢靡到何種程度了。
《長沙楚墓》一書對長沙909座楚墓中的器物進行分析后,總結(jié)出了戰(zhàn)國晚期楚墓的幾個特點。其一,玻璃器大量出現(xiàn),尤以玻璃壁和玻璃管居多。從909座楚墓中,出土了單色玻璃壁47片,彩色玻璃管64件。這是郢都一帶極為罕見的器物。其二,音樂器物的大量出土,即“琴”,這是雅的樂器。楚人極愛鼓琴,因而出土楚瑟頗豐。其三,虎子的大量涌現(xiàn),這是俗的器物。虎子即溲,近代俗稱夜壺。即使是這樣的俗物,也被楚人設(shè)計和雕琢得栩栩如生。
通過以上考古資料可以看出,論實力,楚優(yōu)于秦,一是地大物博,二是百姓富足,三是資源豐富,四是技術(shù)先進。但自從楚人棄守栽郢后,楚文化就進入了滯緩期,守成有余但創(chuàng)新不足,進步十分緩慢,就像落日一樣,在燦爛中盡顯夕陽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