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日,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ET)正式向柬埔寨政府歸還了14件文物。2023年12月15日,大都會博物館發(fā)表對外聲明,宣布將向柬埔寨和泰國歸還16件文物,其中柬埔寨14件,泰國2件。這標志著大都會博物館內(nèi)所有由古董商道格拉斯·雷徹福德(Douglas Latchford)走私的吳哥窟雕塑,已全部還給柬埔寨政府。
近年,柬埔寨已從世界各地尋回文物800多件,美國是向柬埔寨歸還文物最多的國家。大都會博物館的文物歸還(Repatriation)響應了近年亞洲、非洲各國追討文物的強烈訴求。今年2月,關(guān)于法國政府向非洲國家貝寧歸還文物的紀錄片《達荷美》,榮獲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電影金熊獎,將歸還文物的呼聲推向又一高潮。文物歸還的背后,是歐美國家司法機構(gòu)、行政部門、博物館和收藏從業(yè)者在當今地緣政治背景下,對歷史文物歸屬的反思。
高棉文物的偷盜與走私
相比已流散在歐洲國家博物館二百多年的非洲文物,柬埔寨文物的流失更為晚近。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是柬埔寨文物走私高峰期,被美國律師布拉德·戈登稱為“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藝術(shù)盜竊”。柬埔寨紅色高棉(Khmer Rouge)統(tǒng)治期間,文物盜竊者利用柬埔寨國內(nèi)動亂局勢,從全境4000多座廟宇中盜竊大量石雕塑像,其中已查明的最大文物走私商,是古董交易商道格拉斯·雷徹福德。2019年,美國檢察機關(guān)就文物走私起訴道格拉斯·雷徹福德,但后者于2020年去世,訴訟案就此終結(jié)。
自在觀音菩薩像(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Seated in Royal Ease),10-11世紀,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92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MET
雷徹福德走私的柬埔寨文物,廣泛流散于私人富豪藏家之手,最終以拍賣或募捐形式收藏于歐美多家大型博物館。2021年,國際調(diào)查記者同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重啟對雷徹福德文物走私案的調(diào)查。這個1997年成立于美國、擁有160多名記者的機構(gòu),通過協(xié)作深度調(diào)查,指出多家大型博物館都曾從雷徹福德處獲取走私文物。
佛頭(Head of Buddha), 7世紀,柬埔寨南部,大都會博物館2005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AP
其中大都會博物館有數(shù)十件,丹佛美術(shù)館15件,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澳大利亞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也有收藏。在《潘多拉調(diào)查報告》(Pandora Paper)中,國際調(diào)查記者同盟還指出,雷徹福德家族存在逃稅行為,沒有向英國政府繳納文物繼承遺產(chǎn)稅。
左:觀音像(Head of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7世紀末,柬埔寨中部,大都會博物館1997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MET
右:佛頭(Head of a Buddha),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83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MET
多方壓力下,雷徹福德家族決定歸還文物。2022年,雷徹福德的女兒娜瓦潘(Nawapan Kriangsak)與柬埔寨國家博物館洽談,商議歸還價值5000萬美元的藏品。2023年,娜瓦潘向柬埔寨政府歸還125件文物,價值1200萬美元.
大都會博物館2013年歸還的高棉侍從跪像 圖:DW
美國司法機構(gòu)也就柬埔寨文物走私進行調(diào)查并啟動司法程序,各機構(gòu)相繼向柬埔寨批量歸還文物。2023年,丹佛美術(shù)館(Denver Art Museum)向柬埔寨歸還四件文物,三件是7-12世紀的高棉雕塑,一件是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的東山文化(Dong Son)青銅鐘;2022年8月,美國向柬埔寨歸還30件被掠奪文物,包括佛教和印度教神像雕塑;2021年,紐約曼哈頓地區(qū)檢察官辦公室向柬埔寨歸還27件被掠奪文物。大都會藝術(shù)館最近一次向柬埔寨歸還文物是在2013年,兩件十世紀的高棉侍從跪像被送回柬埔寨。
蓮花座上的菩薩與侍從(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Padmapani and Attendants),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2011年收藏,2023年8月歸還柬埔寨 圖: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
2023年8月,澳大利亞國立博物館宣布歸還2011年從雷徹福德處獲得的價值150萬美元的高棉文物,雷徹福德曾堅持要簽保密協(xié)議才能交貨,否則拒絕提供文物的流轉(zhuǎn)出處信息。
不過,目前向柬埔寨返還雷徹福德走私文物的僅三家博物館,其他博物館仍含糊其辭。據(jù)國際調(diào)查記者同盟調(diào)查,通過捐贈或購買方式獲得雷徹福德走私文物的,還有美國布魯克林美術(shù)館(Brooklyn Museum)、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 (Asian Art Museum)、新南威爾士美術(shù)館(Art Gallery of NSW)。這三家機構(gòu)對記者的問詢做了回應,但沒有一家承諾歸還文物,而洛杉磯縣立美術(shù)館(Los Ang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則拒絕回應記者調(diào)查。
走私之王,以保護之名
“收藏量超過柬埔寨國家博物館”,是關(guān)于雷徹福德最著名的流言,這可能并非空穴來風。
柬埔寨國家博物館外景 攝影:勞拉申
2016年,我來到柬埔寨金邊的柬埔寨國立博物館。這座紅磚熱帶庭院,文物零星散落,數(shù)量不多,室內(nèi)靠電扇降溫,無論是空間利用、文物擺放、修復保護還是策展水平,都與一個文明古國的國立博物館并不匹配。這與收藏在美國博物館機構(gòu)的高棉藝術(shù)品不同,它們被保存在一個更完善的收藏、保管、研究和策展體系中。
柬埔寨國立博物館室內(nèi) 攝影:勞拉申
“我不是掠奪文物,我是在保護文物。如果沒有我,這些文物早不存在了”,道格拉斯·雷徹福德說。某種程度上,他說的不完全錯誤。紅色高棉政權(quán)下的柬埔寨,即使沒有雷徹福德,也有其他人販賣文物,這其中就包括紅色高棉政權(quán)自己。占領(lǐng)吳哥窟的紅色高棉衛(wèi)士,除了破壞石雕,也通過出售來獲取利益,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是“違法”。
紅色高棉時期的吳哥窟 圖: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我們在非洲接觸的很多普通人表示,他們無意從法國博物館拿回所有文物,因為其中一部分能很好地傳播非洲文化,”長期致力于掠奪文物歸還研究的藝術(shù)史學家貝內(nèi)迪克特·薩沃伊(Bénédict Savoy)說。如果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1861年為全世界發(fā)現(xiàn)了吳哥窟,那么某種程度上雷徹福德則向全世界推廣了高棉藝術(shù),不可否認他是個杰出的藝術(shù)史學家和考古學家。
道格拉斯·雷徹福德關(guān)于高棉藝術(shù)史的著作 圖:Washington Post
諷刺的是,柬埔寨政府試圖追索被盜文物時,只能依賴“盜竊者”道格拉斯·雷徹福德的著作才能為文物溯源。他在書中描述的很多文物,連柬埔寨人自己都沒見過。
柬埔寨考古工作者,靠雷徹福德的著作溯源文物 圖:CBS
雷徹福德本人極具“后殖民”味道。他是個亞洲化的土生白人,有英國和泰國雙國籍。1931年生于英屬印度孟買,在英國接受教育,印度獨立后返回印度,1956年移居泰國曼谷,1968年入籍泰國,娶了位泰國妻子。另一方面,他又是個藝術(shù)投機分子。高棉文物走私活動曾長期是他的秘密,他的對外身份與藝術(shù)毫不沾邊:制藥、健身選美和地產(chǎn)商。這讓我想到《戰(zhàn)爭之王》中的軍火商尤里,他的軍火生意一直秘密進行,對外身份是交通運輸從業(yè)者,他的名言是,“賣軍火,是為了和平”,與雷徹福德的“文物保護論”如出一轍。
道格拉斯·雷徹福德與高棉文物 圖:Bloomberg
“如果沒有軍火商,很多國家甚至打不了一場像樣的戰(zhàn)爭”,軍火商尤里曾信誓旦旦地說。這話放在雷徹福德身上也完全合理,如果沒有他這樣的走私文物販子,歐美大型博物館甚至建不起一個像樣的“亞洲藝術(shù)部”,高棉藝術(shù)也難像今天這樣被全世界認可?!都~約時報》稱雷徹福德是“很有文化的高棉雕塑與珠寶收藏者,收藏質(zhì)量是博物館級別的”;《外交家》稱雷徹福德是紅色高棉時期文物售賣的領(lǐng)頭人物,有富可敵國的收藏量。2008年,柬埔寨皇室向雷徹福德授予藝術(shù)貢獻大勛章。
博物館學、收藏體系與物權(quán)法之爭
西方博物館學(Museology)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本身,就與殖民體系平行。18-19世紀,隨著海外殖民地擴張,自然史與民族史隨之誕生。大型博物館按地區(qū)分類的學部,就是依照殖民體系建設(shè)的,比如荷蘭的世界文化博物館(Nationaal Museum van Wereldculturen),及過去的熱帶博物館(Tropenmuseum)、非洲博物館(Afrika Museum)、民族學博物館(Museum Volkenkunde),或舊金山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 (Asian Art Museum)等。大都會博物館策展人約翰·蓋(John Guy)說,“博物館里的一切,肯定來自于某個地方”。
曾被展出的八臂慈悲無界菩薩站像(Standing Eight-Armed Avalokiteshvara, the Bodhisattva of Infinite Compassion), 大都會博物館2002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Washington Post
收藏系統(tǒng)與物權(quán)歸屬也由西方主導,與博物館學相輔相成。盡管國際法對文物歸還有一系列保護,例如1815年《維也納條約》規(guī)定“歸還通過戰(zhàn)爭手段得到的文物”;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1964年通過《關(guān)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zhuǎn)移其所有權(quán)的建議》,后又通過1970年《公約》。但國際法與國際藝術(shù)品交易市場規(guī)則、物權(quán)歸屬原則,并不協(xié)同,當適用法律產(chǎn)生競合,后者通常更具效力。
左:半女神(Ardhanarishvara), 7-8世紀,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93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中:慈悲無界菩薩頭像(Head of Avalokiteshvara, the Bodhisattva of Infinite Compassion), 10世紀中期,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98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右:四臂慈悲無界菩薩像(Four-Armed Avalokiteshvara,Bodhisattva of Infinite Compassion), 11世紀初,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99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首先,各國私法賦予通過公開市場獲得文物抗辯權(quán)。像蘇富比拍賣行律師,就曾援引此條款對拍賣高棉走私文物辯護:“它們是通過合法交易途徑獲得的,在倫敦的公開藝博會上購買,有法律合同。”
女神站像(Standing Female Deity),10世紀,柬埔寨, 大都會博物館2003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MET
其次,1970年公約要求締約國返還被盜自公共機構(gòu)藏品,但對來自非公共機構(gòu)的被盜文物沒有規(guī)定。雷徹福德正是利用這一點,聲稱其高棉文物是從泰國農(nóng)民和私人藝術(shù)商處購買,沒有從公共機構(gòu)偷盜,雕塑所來自的柬埔寨境內(nèi)上千座廟宇,在柬埔寨也不被認定為“公共機構(gòu)”。
左:濕婆面像(Face from a Male Deity, probably Shiva),930-60年,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98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MET
右:帕爾瓦蒂女神站像(Standing Female Deity, probably Uma),11世紀中期,柬埔寨,大都會博物館1983年收藏,2024年7月3日歸還柬埔寨 圖:MET
再次,各國私法也賦予時效抗辯權(quán)利。一些收藏機構(gòu)或買家認為,對制造于1000多年前、偷盜于100-200年前的高棉文物進行追討,已超過訴訟時效。
考察隊在柬埔寨叢林中溯源盜竊文物 圖:《紐約時報》
最后是物權(quán)歸屬認定,也是最難的部分。拍賣高棉文物的蘇富比拍賣行律師認為,“根據(jù)美國法律,追溯物權(quán)最重要的是證明所有權(quán),柬埔寨要如何證明這些文物屬于柬埔寨?”高棉藝術(shù)風格是跨國界的,由于歷史原因,今天泰國、越南、緬甸境內(nèi)也有高棉風格雕塑,丟失文物已經(jīng)過多次轉(zhuǎn)賣,難以追溯流通過程,很多買家的真實身份是保密的。買家援引《民法》中《物權(quán)法》對“物權(quán)的原始取得”抗辯,即將對文物的獲取定義為“善意取得、時效取得、先占、拾得或發(fā)現(xiàn)”,將高棉雕像視作無人認領(lǐng)的遺失物,應歸屬于拾得者。
司法、行政、購買或贈與:各國文物歸還的路徑差異
盡管文物歸還仍面臨法律和訴訟程序爭議,但近年各國順應去殖民化和文物回歸潮流,不過,各國的歸還路徑卻不盡相同。
大都會博物館與美國司法部就歸還柬埔寨文物達成的協(xié)議 圖:ICIJ
美國以司法和新聞?wù){(diào)查方式追繳文物。在柬埔寨文物歸還中,紐約檢察官辦公室、國土安全部、司法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并通過社會力量諸如國際調(diào)查記者同盟,對文物溯源,搜集證據(jù),經(jīng)過偵查、起訴等多個司法程序追繳文物。
關(guān)于法國歸還非洲文物的紀錄片《達荷美》
法國通過政府和總統(tǒng)委任等行政方式歸還文物。2017年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對非洲國事訪問時,提出未來五年內(nèi)向非洲返還文物,隨后委任藝術(shù)史學者和經(jīng)濟學者對法國境內(nèi)公立博物館做調(diào)查報告,并向大眾公開這些文物被掠奪和竊取的殖民歷史,讓公眾了解法國的殖民史。
英國歸還柬埔寨的吳哥窟皇家珠寶 圖:《泰晤士報》
德國公立博物館則多采取回避態(tài)度。“德國公立博物館不愿公開館藏,他們會系統(tǒng)性的隱藏,尤其是對早年通過科學考察團和文物走私獲得的藏品,很怕引起其他國家的追索。但法國公共服務(wù)部門會認為自己有義務(wù)向公眾公開所有信息,”法國藝術(shù)史學家貝內(nèi)迪克特·薩沃伊總結(jié)道。
我國的文物歸來,則通過與外國政府合作、慈善捐贈和司法方式。像法國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皮諾家族,就以向中國無償捐贈,或促成中國博物館與外國拍賣行達成協(xié)議的方式,將圓明園鼠首兔首銅像、商代青銅皿方罍器身、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國早期金飾片送回中國;2022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就我國民間組織在國內(nèi)起訴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第一案——“章公祖師像”案作出判決,通過司法方式維護文物原屬國權(quán)益。
美國紐約檢察官辦公室追查的走私高棉文物 圖:Phnom Penh Post
2020年,就在美國檢察機關(guān)追查雷徹福德文物走私案時,雷徹福德卻自然死亡,免于法律責任。他用高棉文物賺取無數(shù)財富,也曾是高棉藝術(shù)學者和宣傳者。當他從遙遠的柬埔寨深林中將高棉石雕挖出,推到全世界面前供人觀賞時,他也為自己挖了一座墳墓,蓋上了由官司、犯罪和罵名構(gòu)成的墳土。今天,文物盜竊依然在世界上演,走私文物的流轉(zhuǎn)是個年均100億美元規(guī)模的市場,雷徹福德們讓世界看到了天堂的樣子,也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和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