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這世上沒有絕對的苦味和甜味。
年輕的時候喜歡喝酒。什么酒都喝,什么樣的酒場都喜歡,也常常把自己喝得爛醉、斷片、失態(tài),沒什么顧忌,總覺得不喝醉,怎么叫喝酒呢。自己喝也喜歡勸別人喝,酒醒了也往往是,茫然四顧,了無意義。
上了歲數(shù),還是喜歡酒,只是不喜歡那么喝了。每每想喝酒了,也只是一個人,在家里,為自己倒一杯高度的純糧食的白酒,一口一口慢慢咪完,酒精浸潤全部味蕾,帶來的辛辣像按摩一樣,身心通透。
少有的時候,情趣相投的朋友,坐下來,想喝就喝,多少隨意,開心了多喝點,不開心茶水代酒,也沒什么負擔,沒什么功利。不帶目的地喝這種“無意義”的酒還有些意思,否則一點意思也沒有,總覺得酒桌上事并不靠譜,酒后的話也都不可信。
店里的小伙子阿燦有一段時間,常常做一種冷泡茶,很濃。他倒一杯給我的時候,往往也同時給我一小杯水,慢慢品完一杯清苦的冷泡茶后,他抬手示意我端起杯子,喝那杯水,一入口,是穿透身體的、無與倫比的甘甜。
忘了誰說的,酒是一群人的孤單,茶是一個人的狂歡。挺有道理。
別和回憶較勁,我們都不是對手。
曾經(jīng)畫過另一幅畫,“人只有學會遺忘,才比較容易活得下去?!?/p>
無論美好還是痛苦的過去,都會在腦海里,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因為某件事某個人,又勾連起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每每流連其中,便牽牽繞繞走不出來。
美好的記憶固然美好,但更多的是那些遺憾的事、錯過的人以及后悔莫及的行為。近日,一位年輕的朋友在自己鐘愛的戶外徒步中遇難,青春年少韶華隕落。噩耗傳來,所有身邊的朋友,都在撿拾記憶里關于她美好的點滴。我也是,滿腦海里都是關于她的記憶,無法自拔,那種心痛與無力感,有些鉆心。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會勸她不要一個人去冒險,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一定不會讓她進入戶外圈子,如果老天再給一次機會,至少我會和她做一次認真的告別,有擁抱的那種,只是來不及了,如果她能夠再次回來……只可惜,這世上沒有一棵樹,能結出“如果”來。
也許這些痛和傷都是無法回避的坎,也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吧。那位朋友在徒步路上的石頭上,刻下了“l(fā)ive,love,give”?;钸^了、愛過了、付出過了。
這些是她的印記,也是我們的,抹不掉了。
這幾天真是熱得夠嗆。
所以關于酷夏的段子也多了起來。有一個是這么說的。
“今天能活著要感謝三個男人,一個叫詹姆斯·拜倫,男,1830年發(fā)明了電風扇,一個叫威利斯·開利,男,1876年11月26日出生,美國人,他發(fā)明了空調(diào);另一個叫后羿,他在十幾萬年前,干掉了9個太陽。要沒這哥仨,我們都得熱死!”
我記得小時候沒這么熱,當然說起小時候也是三四十年前了,而且那是在農(nóng)村,沒法比。連電都沒有,更別說風扇與空調(diào)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整天泡在清澈見底的河水里,泡得手腳皮膚發(fā)皺,眼珠發(fā)紅,手里拎著一串竄條兒魚回家。
我其實很喜歡鄉(xiāng)野的生活,現(xiàn)在也是,去旅游、徒步或者做文旅的項目,看到山清水秀煙火裊裊的鄉(xiāng)村就想想自己可以選一處宅院,擇一處終老。
我也不止一次想象自己如果沒有讀書、沒有考上大學,現(xiàn)在還在那個偏僻的小村里,會是什么樣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夫生活肯定是不會的,一定也在遙遠的某個城市建筑工地或者車間里打著工吧。
那時候拼命想逃離的地方,也不再是我理想的家園了。如果我不曾走出來,走過很多很遠的地方,興許,我依然和我很多兒時的伙伴一樣,忍受著鄉(xiāng)村破敗、城鄉(xiāng)的落差、環(huán)境的惡化、四處的奔波勞累。
可即使如此,我還是經(jīng)常在夢里回到那里。(文/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