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經典地中?!薄刂泻v史的五個階段

本文重點關注于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典地中?!钡陌l(fā)展。地中海沿岸的第一批居民顯然沒有辦法過海。

本文重點關注于隨著時間的推移,“經典地中海”的發(fā)展。

地中海沿岸的第一批居民顯然沒有辦法過海。尼安德特人一直在直布羅陀海峽逗留到公元前2200年,在那里后人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大量遺?。坏呛{對岸的休達缺乏類似的證據,這表明他們只生存于非洲海岸。按照這里所用的術語,地中海歷史的有效起點是: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來自大陸的小船開始探索希臘島嶼尋找黑曜石的時候,第一批定居者大約在公元前1100年就已到達西西里島。從斷斷續(xù)續(xù)航行的證據來看,我們進入了東地中海各大文明的貿易網絡:不僅僅是生存于希臘和克里特島環(huán)境中的米諾斯人和邁錫尼人,還有他們在意大利等更西地區(qū)土地上生產出的食物,以及他們通過塞浦路斯與黎凡特的密切聯(lián)系,特洛伊戰(zhàn)爭的作用(可能)是控制黑海到愛琴海入口的貿易戰(zhàn),這預示著后來會有許多爭奪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的戰(zhàn)爭。在地中海的另一端,根據古典作家的說法,直布羅陀海峽至少從公元前1104年開始對航運開放,當時的加的斯(Cádiz)據說是腓尼基人建立的,而這一說法幾乎比實際情況早了幾個世紀。很早以前已建立的這種與大西洋的關系,構成了地中海人類史的永恒主題,并在1492年以后成為占主導地位的主題。地中海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而是一個通過黑海與歐亞草原相連,并通過大西洋與北歐和西非相連的世界。從本質上說,這就是地中海如此重要的原因:這里發(fā)生的一切將對經濟、文化和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可以從“第一階段地中?!遍_始探究,在這個時期,人類開啟了橫跨水域的交流,到達島嶼,甚至抵達對面的海岸,但此時的整片水域并未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在青銅器時代末期以前,大約公元前1100年,甚至更晚,遠西地區(qū)基本上與東地中海相互隔絕。事實上,跨地中海貿易的第一個證據,將我們帶回到石器時代晚期,甚至更早,當時人們首次造訪愛琴海的米洛斯(Melos),尋找工具制造中使用的火山玻璃,也就是黑曜石。由于米洛斯是一座島嶼,我們有直接證據表明小船經常穿梭于此,將該島與希臘和亞洲大陸連接起來。即便如此,這并不是貿易:據我們所知,起初人們只是簡單地收集黑曜石,并不存在當?shù)氐闹虚g商。很多世紀以后,東地中海才出現(xiàn)了克里特島和希臘邁錫尼的復雜貿易網絡。“第一階段地中?!睍r期的結束標志著沖突可能還帶來了移民、造成貿易的崩潰及大城市的毀滅。在這里,我們可以集中討論一件既可以說是傳說也可以說是事實的事件(但地中海內外的傳說故事一直是地中海歷史的一個重要特征):特洛伊戰(zhàn)爭很可能是一場為了爭奪從地中海通往黑海這段海峽控制權的戰(zhàn)爭,因為這一地區(qū)從拜占庭時代到奧斯曼帝國時代,對地中海歷史都至關重要。古典作家認為特洛伊戰(zhàn)爭是從公元前1184年開始的,這一觀點似乎站得住腳。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戰(zhàn)爭以一種地中海傳說的形式得以敘述:奧德修斯(Odysseus)游歷的故事中還包括一些人認為是對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南部周圍水域的描述,在該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許多特洛伊戰(zhàn)爭時期的邁錫尼希臘陶器。在這個航海先鋒的時代,海盜、商人和移民逐漸向西進發(fā)。但是,希臘作者認為這個時代的混亂局面可延伸到更遠的領域,我們可以在埃及的記錄中,看到關于這一時期海洋民族的論述,其中最著名的是非利士人(Philistines),他們可能有希臘血統(tǒng),定居在迦南海岸,并為該地區(qū)命名,這里就是如今的“巴勒斯坦”。

東地中海偉大青銅時代文明的崩潰標志著“第一階段地中?!钡慕K結。腓尼基人開創(chuàng)了“第二階段地中?!?,后來希臘人重新開辟了通往西方的貿易路線,在北非、撒丁島、西西里島、意大利南部、西班牙和法國南部建立了殖民地。因此,在這一階段,聯(lián)系的范圍和規(guī)模遠遠大于偶爾有邁錫尼商人到達意大利南部或西西里東部塔蘭托(Taranto)的那些日子。當然,這些航線的開通是一項競爭性的業(yè)務,特洛伊戰(zhàn)爭只是許多商業(yè)沖突中的第一場,是希臘艦隊在西西里島和意大利南部海域對伊特魯里亞人和迦太基人發(fā)動更為激進攻勢的前身。希臘人也與希臘人作戰(zhàn),因為種族忠誠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公元前8世紀以降,地中海岸的西班牙和非洲西北部居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商人主要購買當?shù)禺a品、食品和原材料,并出售精致陶器和手工作坊的產品。

腓尼基人為新網絡的建立提供了主要證據,他們不僅在今天黎巴嫩的土地上開創(chuàng)了商業(yè)路線,而且在遠到北非的地方建立了子城(殖民地是一個最好避免使用的詞,因為它意味著可以遠程控制)。在那里,他們建立了Qart Hadasht,也稱“新城”,后來被羅馬人稱為Carthago(迦太基),并最終在西班牙水域建立了更多的二級中心。腓尼基人理所應當被視為中東、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宏大文化的傳播者,他們分發(fā)這些文化的產品,甚至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作坊中仿效這些文化。商業(yè)哨所應運而生。通常,這些哨所位于近海島嶼,或至少坐落在腓尼基人和其他尋求貿易之人的領域邊緣,如位于西西里西海岸的莫特亞(Motya)是腓尼基人和迦太基商人的重要交易基地。對安全的需要和成為自己小飛地主人的愿望驅使了這種行為。商人和文字之間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腓尼基字母是希臘字母的祖先,它打破了祭司和其他上層群體對書寫系統(tǒng)的近乎壟斷,在那之前,書寫系統(tǒng)非常復雜,甚至是深奧難懂的,因此出現(xiàn)了一種適合商人需求且容易閱讀的書寫系統(tǒng)。字母表向西傳播成為地中海早期歷史上的偉大主題之一。

公元前7-公元2世紀地中海歷史的主旋律是雅典與其競爭對手在東方爭奪政治統(tǒng)治權的斗爭(這場斗爭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和西西里島),以及希臘人、迦太基人、伊特魯里亞人和后來的羅馬人在西方海域的沖突。這些斗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海上競爭實現(xiàn)的,因為斗爭的核心是為了獲得貿易路線的控制權及由此帶來的利益。尤其重要的是,希臘在敘拉古、塔蘭托和庫邁等地建立了“殖民地”(要記住,這些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這片殖民地區(qū)被稱為“大希臘”,希臘語為“Magna Graecia”,而小亞細亞沿岸也建立了類似的殖民地。西西里島的殖民地為像科林斯這樣正在蓬勃發(fā)展的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從位于那不勒斯海灣伊斯基亞島的匹德庫塞(Pithekoussai)開始,希臘人就在大希臘與深受希臘習俗影響且不太世故的民族建立了貿易和文化聯(lián)系;意大利民族采用希臘文字的形式僅是其中一例;另一個重要的例子是希臘宗教思想的輸出——擬人化的神和女神,以及豐富的神話寶庫,這些思想被移植到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的當?shù)厣裆砩稀5谶M入這些水域時,希臘人與其他民族有了競爭,特別是和腓尼基人及伊特魯里亞人。有時他們并肩合作,例如位于亞得里亞海北部的斯皮納(Spina)成了伊特魯里亞進口希臘陶器的一大中心。但也有暴力沖突,比如公元前474年敘拉古的希臘人和伊特魯里亞人在庫邁爆發(fā)的大戰(zhàn)。由此得出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地中海內部的許多競爭根源于商業(yè)競爭。然而,這不一定是一個控制黃金和香水的問題。羅馬早期更重要的是鹽,而伊特魯里亞人以其巨大的鐵礦石儲量而聞名,尤其是在厄爾巴島及其周邊地區(qū)。因此,我們很早就可以看到,與許多經典著作的設想相反,地中海的貿易不僅可以理解為奢侈品的交換,而且還可以理解為像食品和原材料等簡單必需品的貿易。

競爭和貿易戰(zhàn)是反復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但也有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和敘利亞并建立希臘統(tǒng)治之后,東地中海地區(qū)形成了一種混合文化。托勒密時期的埃及統(tǒng)治者延續(xù)了古埃及人關于國家控制經濟的觀念,但他們也通過亞歷山大大都市與更廣泛的地中海地區(qū)建立聯(lián)系(在法老統(tǒng)治下被忽視),亞歷山大港是希臘化時代希臘人、猶太人、科普特人和其他許多人的故鄉(xiāng)。這些聯(lián)系既有經濟上的——托勒密王朝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海軍——也有文化上的。盡管存在著種族和宗教的矛盾,但亞歷山大圖書館仍體現(xiàn)了希臘化世界中發(fā)展起來的文化統(tǒng)一性。希臘化時期是為羅馬帝國,甚至為拜占庭帝國奠定基礎的時期,因為在東地中海涌現(xiàn)了一種以希臘語為基礎的城市文明;與此同時,真正的政治權力已從獨立城邦之手轉移,落入地方君主之手。像對古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這樣的宗教信仰的傳播,證明了古代地中海地區(qū)人口和思想的流動。在政治上,羅馬取得了勝利:公元前1世紀中葉希臘和迦太基的淪陷鞏固了其對地中海的政治控制;在埃及,羅馬統(tǒng)治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其經濟利益。公元前1世紀末,埃及、非洲和西西里的著名小麥貿易支撐了羅馬,盡管從西西里島進口食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在試圖保護母城的利益與維護地中海沿岸的大聯(lián)邦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關系。諸如高盧、英國和西日耳曼尼亞等地區(qū)處于帝國的邊緣,帝國的中心首先在羅馬,然后向東遷移到君士坦丁堡,從而增強了東地中海地區(qū)古希臘土地的經濟活力。這是一個城鎮(zhèn)星羅棋布的地區(qū),長期以來,這里經常進行著密集的商業(yè)交流,即使在伊斯蘭教出現(xiàn)和7世紀拜占庭時期埃及和敘利亞滅亡的時候,這種交流也仍繼續(xù)存在。

因此,“第二階段地中?!钡闹黝}是將整個地中海空間納入一個相互關聯(lián)的貿易區(qū),最終在羅馬皇帝的統(tǒng)治下建立起一個更加雄心勃勃的綜合政治區(qū)??上攵?,“第三階段地中?!钡钠鹪幢仨殢墓?世紀以來可見的政治和經濟分裂中去尋找。“新羅馬”——君士坦丁堡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一直控制著東地中海,但經過1000年的跨地中海貿易之后,遠東和遠西之間失去了密切的聯(lián)系;以弗所(現(xiàn)位于土耳其)等城市的人口減少表明,拜占庭也經歷了衰落,盡管與西方國家相比,它的衰落并不明顯,復蘇的速度也要快得多。此外,在公元7世紀,拜占庭失去了在近東和西歐的許多最珍貴的財產,盡管事實上伊斯蘭教的興起確實使地中海大部分地區(qū)統(tǒng)一起來,就像羅馬便視地中海地區(qū)為“我們的?!保╩are nostrum)一樣。從某種程度上說,一旦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qū)(從711年起)處于穆斯林統(tǒng)治之下,那么伊斯蘭教就能夠重建東西方之間的聯(lián)系;但南北之間的聯(lián)系減少了,西歐基督教的世界與東地中海之間的聯(lián)系也大大削弱。我們進入了所謂黑暗時代的陰暗水域;歷史學家們圍繞5世紀蠻族入侵后貿易的崩潰進行了激烈的爭議;那不勒斯灣一直是貿易中心,從這個角度來看,它與意大利西北部仍然平靜的港口有所不同,部分原因是阿馬爾菲(Amalfi)和那不勒斯的商人進入了東地中海和北非的拜占庭和穆斯林城市。據說,來自古代腓尼基貿易中心的“敘利亞”商人和猶太人,于這一時期在跨地中海貿易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在伊斯蘭教的統(tǒng)治下,一個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埃及和敘利亞的共同市場建立起來,同時與東地中海和意大利南部的拜占庭世界保持著密切的商業(yè)聯(lián)系。希臘和伊斯蘭世界在高雅文化領域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阿拉伯譯者通過阿拉姆語翻譯將希臘文本保留下來,在更小的范圍內,東正教(和“異端”)教士、僧侶與猶太人,當然還有越來越多的穆斯林一道,在伊斯蘭土地上形成了豐富的混合文化。在這里,我們再次看到地中海歷史上反復出現(xiàn)的一大主題:有時,就像在這一時期一樣,地中海作為文化和宗教融合的舞臺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相互包容。 然而,情況并非自發(fā)如此:東部基督教僧侶抵達早期穆斯林統(tǒng)治下的西班牙,推動了當?shù)鼗浇掏焦_譴責伊斯蘭教,由此引發(fā)了科爾多瓦烈士危機(Martyrs of Córdoba),嚴重破壞了8世紀安達盧斯(Al-Andalus)地區(qū)基督教和穆斯林的關系。

從大約950年開始,我們觀察到多樣性中的統(tǒng)一性。教派繁多,因此很快便不再只有一個伊斯蘭教,就像不再只有一個基督教一樣。然而,盡管倭馬亞王朝、法蒂瑪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其他聲稱擁有哈里發(fā)權力的君主之間存在著尖銳的政治分歧,但這仍然是一個經濟上統(tǒng)一且相對穩(wěn)定的世界。在這一時期橫跨地中海的人群中,有信仰三種一神論的朝圣者,其中包括伊本·朱拜爾(Ibn Jubayr)和圖德拉的本杰明(Benjamin of Tudela),前者是一名穆斯林,后者是一名西班牙猶太人,他們生動地記述了自己在十字軍東征時期的旅行。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于1095年發(fā)起)之前,基督教就開始了跨越地中海到圣地的大規(guī)模朝圣運動,之后,十字軍東征(于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取得了驚人的成功,這進一步刺激了基督教的大規(guī)模朝圣。11世紀末,意大利商人、十字軍和其他征服世界的騎士大舉闖入這個世界。他們的活動在中世紀中葉主宰了整個地中海。然而,這不應被完全呈現(xiàn)為碎片化的歷史。意大利貿易的興起又一次成為地中海商業(yè)統(tǒng)一的歷史,意大利人、加泰羅尼亞人和普羅旺斯人先后從穆斯林和猶太人手中奪取了貿易路線的控制權,并在十字軍的阿卡、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突尼斯和巴勒莫等城市建立了自己的貿易基地,由此開啟了“第三階段地中?!薄S捎诒人_人、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一旦獲得了他們的貿易基地,便會尋求與穆斯林貿易伙伴建立和平關系,所以這些人在西歐經常因與法蒂瑪王朝的埃及等穆斯林國家關系十分密切,而受到批評;亞歷山大港以黎凡特貿易為生,向西方商人出售從印度洋獲得的貨物,特別是胡椒和其他香料。加泰羅尼亞人與馬格里布統(tǒng)治者的關系變得如此密切,以至于加泰羅尼亞人甚至為阿拉貢基督教國王的穆斯林盟友提供雇傭軍。另一方面,西歐基督教的自信也表現(xiàn)在征服巴利阿里群島和西班牙海岸線上(1229年的馬略卡島,1238年的巴倫西亞,等等)。

隨著我們跨過1200年,地中海的歷史也日益成為基督徒之間激烈競爭的歷史,如在13世紀初威尼斯和熱那亞為爭奪克里特島的斗爭,或在1284年的梅洛里亞戰(zhàn)役中,熱那亞擊敗了宿敵比薩,一度控制了盛產鐵的厄爾巴島。東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都是十字軍東征的犧牲品,尤其是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洗劫君士坦丁堡時,拜占庭首都自此再未從這一打擊中恢復過來。再往西,由于撒丁島的谷物、奶酪和皮革頗具價值,于是加泰羅尼亞人和熱那亞人為爭奪撒丁島的控制權而進行了血腥的戰(zhàn)斗,沒有一個人幸免于這場戰(zhàn)爭,包括敵艦上的水手和乘客也慘遭屠殺。

“第三階段地中海”在14世紀中葉結束,當時黑死病奪走了地中海沿岸陸地上多達一半的人口;信仰基督教的歐洲和伊斯蘭教國家的整個經濟被迫調整。自此,“第四階段地中海”開始發(fā)展。隨著地方貿易路線的興起,一些大干線(主航線)路線衰落,出現(xiàn)了新的格局;所有這一切都與東方的重大政治事件有關,因為土耳其人控制了愛琴海,并干擾了食糖等產品的供應,基督教商人現(xiàn)在不得不在西西里島、格拉納達,甚至地中海以外的馬德拉(Madeira)等更近的地方尋找食糖。需要喂飽的人少了,便有更多的錢花在奢侈品上,所以不僅是路線改變了——運輸?shù)呢浧泛拓浧返膩碓炊及l(fā)生變化了。15世紀初,巴倫西亞已成為一座繁榮的城鎮(zhèn)。我們還開始看到,大西洋逐漸成為地中海商人和征服者的目的地,甚至發(fā)生于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洋之前,這也導致了地中海與更廣泛世界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這一年對地中海的宗教歷史同樣具有決定性意義,因為它目睹了格拉納達穆斯林王國的毀滅和數(shù)千名猶太人被驅逐出西班牙的慘狀。大西洋蓬勃的經濟發(fā)展像黑死病一樣顛覆了地中海。“第四階段地中?!迸c大西洋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新香料路線在大西洋的開通使地中海城市發(fā)現(xiàn)自己可與里斯本,甚至與安特衛(wèi)普展開香料貿易的競爭?,F(xiàn)代地中海早期貿易的衰落包括谷物生產量的下降,例如在當今的克里特島,葡萄藤和橄欖樹的種植占主導地位。

人們總是傾向于從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斗爭來理解16世紀和17世紀,其特點是西地中海殘酷的海盜活動的卷土重來(巴巴羅薩·海雷丁〔Barbarossa Hayrettin〕的“巴巴里海盜”可與基督教海盜如羅茲騎士團和馬耳他騎士團相匹敵),以及北非沿岸西班牙戰(zhàn)役的爆發(fā)。1565年對馬耳他的圍困和6年后的勒班托戰(zhàn)役(battle of Lepanto),將地中海分裂為受西班牙和土耳其兩種勢力影響的地區(qū),因為土耳其無法控制馬耳他以西的海域。然而,在這分裂的表面背后,舊的統(tǒng)一仍然存在:由于西方人表達出對土耳其事物的迷戀,東西方通過利沃諾、士麥那、杜布羅夫尼克,甚至文化聯(lián)系形成的貿易由此而建立;17世紀,西班牙專注于其他地方(美洲、意大利和北歐)的政治問題,而法國國王從16世紀初開始就與奧斯曼帝國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這個時期的地中海地區(qū)就此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包容性。因此,即使在這一時期,我們也需要把地中??醋魇且粋€統(tǒng)一的整體。利沃諾和士麥那向所有宗教信仰的商人開放,在這些城市中,政治斗爭常常被拋到一邊,讓位于交易和利潤;15世紀末從西班牙和葡萄牙流亡的猶太人后裔在這兩個城市的成功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杜布羅夫尼克(拉古薩)是一個特別有趣的例子,因為它在連接西歐和奧斯曼巴爾干半島之間起到了“樞紐”的作用,并在土耳其境內享有特殊的政治自治。該城的地位上升,并擁有地中海最大的一支商船艦隊,這在某種程度上與拉古薩市政官員向奧斯曼帝國納貢的決定不謀而合。然而,這些成功是非地中海列強進入地中海的前奏:16世紀末,英國和荷蘭的海盜已經在地中?;钴S起來,到18世紀,地中海正式成為一個列強活動于遠洋之外的主戰(zhàn)場,例如最早開始于18世紀初英國占領直布羅陀海峽和米諾卡島(Minorca)的行動。18世紀末,地中海成為拿破侖時期法蘭西和大英帝國海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

這一切都是19世紀非凡變革的前奏曲,這時的地中海——“第五階段地中?!薄l(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英國和法國正共同致力于用一種新的方式將其變成一個中間之海,他們開辟了蘇伊士運河,并允許從歐洲到亞洲的航運,而無需繞行整個非洲。北歐的工業(yè)化刺激了對東方原材料的需求,現(xiàn)在這些原材料直接可以穿過地中海。因此,地中海作為一條通道重新得到了重視,而不是作為一片擁有資源而具有價值的區(qū)域;然而,在某種意義上,一種舊式的關系得以重建:印度的產品再次大量沿著紅海流向埃及的地中海港口,就像中世紀葡萄牙開辟一條繞過地中海運輸胡椒的路線前的情況一樣。亞歷山大在經歷了幾個世紀驚人的衰落之后,再次成為一個經濟強市;它的新居民——希臘人、猶太人、意大利人、土耳其人、科普特人——都認為自己與埃及的生活格格不入,并頻繁回憶對其城市的經典描述,即Alexandria ad Aegyptum——亞歷山大在走向埃及的路上,而不是已經身處埃及(in Aegyptum)。與此同時,殖民列強逐漸加強了對地中海周圍領土的控制,早自1830年的法屬阿爾及利亞開始,一直持續(xù)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當時意大利還為控制利比亞而戰(zhàn)。亞歷山大實際上也成為列強的共管地。

與此同時,地中海以新的方式進入歐洲人的意識之中,作為希臘的發(fā)源地,由此它也被認為是歐洲文化的發(fā)源地。1900年前后,海因里?!ぶx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和阿瑟·伊文斯(Arthur Evans)在邁錫尼、特洛伊和克諾索斯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這些觀點。顯然,希臘世界的歷史比任何人想象得都要久遠。從奧德修斯(荷馬)時代開始的地中海旅游歷史,至20世紀末達到了大規(guī)模游歷的頂峰,地中海成為歐洲和美國所有社會階層的游樂場。從記錄上看,飛行旅行出現(xiàn)于20世紀50年代,第一批是從英國和德國直飛馬略卡島;佛朗哥政府鼓勵西班牙海岸線的迅速發(fā)展,甚至是過度發(fā)展,并希冀于找到讓西班牙在政治和經濟上與歐洲脫離的辦法。20世紀末,旅游業(yè)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特征,廉價的航班使前往地中海城市的費用比在本國乘火車還要便宜,至少對英國人來說是這樣。旅行是大眾化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關注于參觀散布在地中海周圍的古代廟宇和中世紀或巴洛克式的大教堂:在馬略卡島、莫納斯蒂爾或米克諾斯(Mykonos),海灘比博物館更吸引人。在20世紀下半葉,兩項在技術上相距甚遠的發(fā)明改變了地中海和歐洲北部之間的關系:飛機和比基尼。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過度旅游所帶來的危害。不單單是那些臨近太陽海岸丑陋的混凝土旅館和公寓(Costa del Sol)的問題;環(huán)境污染還蔓延到地中海水域,過度捕撈藍鰭金槍魚和其他生物,還有在南亞得里亞海等地區(qū)傾倒有害化學品。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提議建立一個“地中海聯(lián)盟”,與歐盟相并列、相重合。在鼓勵以色列和利比亞等宿敵同桌合議的背景下,“巴塞羅那進程”發(fā)起了對環(huán)境問題的探討。在這片海域的生物被侵蝕殆盡之前,“第五階段地中?!焙苡锌赡芤彩亲詈笠粋€階段的地中海。

(本文摘自杰里·H.本特利主編《牛津世界歷史研究指南》,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24年8月。)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