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一位真愛去看展,給我們發(fā)了一個這樣的圖形:
像一個萌萌的“囧”字。
這是她在一幅山水畫上拍到的,是一枚印章。
她問我們,為什么在古畫里會有個“囧”字印章?
難道古人真會用囧字來做印章???
其實,這個字不是囧,外面的“口”是印章的四邊。里面的是篆書“公”字:
“公”是清代初期一個著名收藏家的號。
他叫耿昭忠(1604—1686),字在良,號信公(就是這個“公”)。東北銀,漢軍正黃旗。
康熙初年(1678年),他哥耿精忠勾結吳三桂、尚之信發(fā)動叛亂,史稱“三藩之亂”。
由于耿精忠及時向康熙皇帝表忠心,與大哥劃清界限,幸免于難。
康熙帝(1654—1722)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的康熙遠沒有陳道明老師那么偉岸,他只有1米5多,而且還是個大麻子。
雖然耿昭忠有個不省心的哥,但他本人倒是個有才情的人。
《清史稿》記載他:“擅文章,工藝事,善鑒別?!?/p>
后世流傳的宋、元書畫真跡,很多都有他的收藏印章,也就是那個“囧”字章。
耿昭忠自己收藏的畫上印“公”的時候,下面都會附帶“信公珍賞”。
這幅錢選的《王羲之觀鵝圖》,就是他曾經收藏過的,上面印有“公”和“信公珍賞”:
《王羲之觀鵝圖》,錢選(1239—1299)元代畫家。
傳說王羲之酷愛大鵝,曾經抄寫道德經和道士換鵝。不知道他喜不喜歡鐵鍋燉大鵝。
印章是中國畫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是一門很綜合的藝術形式。
唐代的張彥遠首先提出書法和繪畫就是一鍋的,二者有相通之處。
因為中國文字的源頭,甲骨文,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就是看太陽是圓的,那就畫個圓形符號,象征太陽。
甲骨文“日”字
早期漢字的結構取之于自然,畫畫一開始也是模仿自然。
所以當詩句出現(xiàn)在畫面的時候,不突兀,且和諧。
就像最近比較火的那句詩“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本褪菑囊环嬛姓〉模?/p>
《墨梅圖》王冕(1287—1359),元朝著名詩人、畫家
雖然老張早在唐朝就提出了“書畫一鍋”的暢想,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卻是在宋朝。
歷史課本都學過,宋太祖建立宋朝之后,杯酒釋兵權,把手下大將的兵權都沒收了,改變唐代以來“重武輕文”的社會局勢,開始以文治天下。
從此宋代的知識分子地位坐著火箭往上升。
升到什么地步?
大臣揪著皇帝衣服罵街,皇帝也只能擦擦臉上的吐沫星子。
文人地位提升了,但是文人的畫功沒法跟著地位一起升上來。
他們到底和畫院的職業(yè)畫家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那么唯一的辦法就是,再發(fā)明一個新玩法~
北宋末年,蘇東坡聯(lián)合李公麟、文同、米芾等人,發(fā)表大字報,提出“詩畫一體”,列出一套完整的文人畫理論。
圖左:《云起樓圖》米芾(1051—1107),宋徽宗好基友。大米的畫風簡直就是“印象派水墨”。
圖右:莫奈(1840—1926)的《霧霾中的倫敦國會大廈》,大米比他早了700多年。
從此文人畫登上歷史舞臺,與那些宮廷的寫實畫家分庭抗禮。
《重屏會棋圖》周文矩(生卒不詳),五代十國之一的南唐國宮廷畫家。
這幅畫有一個很好玩的地方,屏風外在下棋,屏風里也在下棋,究竟哪是現(xiàn)實,哪是圖像?
據說第一個真正在畫里摻字的是南宋大畫家馬遠:
《山徑春行圖》馬遠(1140—1225),愛畫殘山剩水,人送外號“馬一角”。
這幅畫的字倒不是馬遠提的,是皇后提的“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p>
宋朝時候字摻的還不厲害,只是輔助畫面意境,元朝以后就越來越邪乎。
元朝是蒙古人統(tǒng)治,漢人被彈壓的緊,一家人連菜刀都不準有,必須和十戶共用。
知識分子憋屈,靠畫畫發(fā)泄,全是畫里有話。
第一個把“書畫”結合的是趙孟頫,他書法和畫都很強大,二者被他很好的捏到一起。
趙孟頫有一幅著名的《秀石疏林圖》,在圖中,他明確提出“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秀石疏林圖》趙孟頫(1254—1322),元代著名書畫家。
這幅畫尾,他作七絕詩倡導“書畫同源”:石如飛白木如箍,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而元四家之一的吳鎮(zhèn)已經可以很好的設計“詩”和“畫”之間的布局了:
《洞庭湖漁隱圖》吳鎮(zhèn)(1280—1354),元四家之一(另三個:黃公望、倪瓚、王蒙)。整幅畫吳鎮(zhèn)用到了“二段式”構圖。
他很自信的把詩題寫在了整幅畫最上面的正中間,讓詩與畫相呼應:
詩句:“洞庭湖上晚風生,風攪湖心一葉橫。藍棹穩(wěn),草花新,只掉鱸魚不調石。
當然了,這些人畫完畫、提完詩,還不能忘記在后面蓋一個自己的印章,表示“這是我整的”。
八大山人印,出自八大山人(1626—1705)的《安晚冊》,安晚,意思安度晚年,古人的閱讀順序從右至左,所以不是讀晚安哦。
一般情況下,書畫上的印章不僅有作者的姓名印章,還有收藏印章和閑章。
耿昭忠的“囧”字章就是收藏印章。
《平復帖》,章草體,陸機(261—303)西晉書法家,上面印著雙龍小印。
歷史上宋徽宗趙佶的“雙龍小印”當屬稀世珍寶,據說拍賣一幅書畫,如果印著“雙龍小印”,價錢翻倍,相反如果是乾隆的印,可能會掉貶值:
要說最好玩得說是閑章了。
閑章一般刻吉祥話、詩句格言啥的,充滿文人的幽默與智慧:
“不可居無竹”、“不貪為寶”、“接木移花手段”,出自齊白石(1864—1957)的閑章,白石老人真有意思。
是不是所有的書畫家都可以“詩書畫印”呢?
其實不是的。
有的畫家畫很好,但是書法一般,很多詩句都是靠朋友代筆。
但是也有少數藝術家,可以把“詩書畫印”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集大成者當屬近代書畫大師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清末著名書畫家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于一身。
他畫畫很有一套,用寫書法的套路畫畫,如果把書法放大和畫對比,可以直觀感受:
筆法蒼勁有力,行云流水,書法和畫的路數一致。
他的篆刻也被后人津津樂道。很像一位德國的女版畫家,珂勒惠支:
吳昌碩的?。ㄗ螅┡c珂勒惠支的木刻版畫(右)
二者同樣看著有一種粗糙感,但是充滿著力量,下刀果斷、毫不拖泥帶水。
他的篆刻被評價為有“金石氣”。
如果大家想知道啥叫“金石氣”,趕快來后臺留言,我們專門找一期來細講吳昌碩~
在古代人看來,“詩書畫印”就是一個整體,他讓觀者不在看畫的時候,不能單看其中之一,一起欣賞,才能體會其中奧妙。
這是古人獨特的審美方式。
但是對我們現(xiàn)在人來說,這些藝術品離我們太遠了。
當代藝術講究解構,把經典拆解,重新建立。
所以這些印章,我們就把它當作一個“囧”字來看,也未嘗不可。
這也算現(xiàn)代人對經典藝術的二次詮釋。
因此,大家再看藝術品的時候,不要怕看不懂,按自己的感受,捕捉自己的理解。
這樣你眼中的藝術就會越來越自由,越來越有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