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國李莊杯·第二十屆“十月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宜賓市翠屏區(qū)李莊古鎮(zhèn)舉行。邱華棟《敦煌七窟》、石一楓《逍遙仙兒》、計文君《花問》、呂新《深山》、李宏偉《信天翁要發(fā)芽》、萬瑪才旦《松木的清香》、馬家輝《問公與細鳳》、黃立宇《喜罐》、沈蕓《同事G先生》、王威廉《亞洲之心》、李琦《女士們》、王學芯《開放的空間》等12位作家及其作品分獲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散文獎、詩歌獎等獎項。
現場合影
據悉,“十月文學獎”設立于1981年,本屆頒獎活動正值第二十屆。多年以來,“十月文學獎”推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作品,王蒙、賈平凹、劉心武、莫言、海子、梁曉聲、馮驥才等眾多讀者耳熟能詳的作家和詩人,都曾經獲得過該獎項。
本屆獲獎作品中,有現實主義文學的深厚積淀,也有先鋒文學寫作的精微探索;有女性主義對自我的內省、對他者的審視,也有漫游者對廣闊世界的測量與探索;有北京海淀學區(qū)的“內卷”“雞娃”故事,也有已故著名導演萬瑪才旦寫下的藏地日常生活。所有獲獎作品共同構成了一幅彼此參照的、意味深長的當代中國文學圖景。
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白庚勝在致辭中表示,宜賓歷史文化深厚,這里山河之壯麗,人民之智慧,文化之深厚,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和感染。歷史上,很多文化大家都曾在李莊工作、生活,李莊給我們提供的想象、情感、眷戀,太多太多。祝愿各位作家在宜賓獲得豐厚的創(chuàng)作靈感,祝愿有更多的李莊想象和中國故事出現在各位作家筆下,呈現在《十月》雜志。
據悉,2015年12月,《十月》雜志社與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qū)人民政府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將李莊古鎮(zhèn)確定為“十月文學獎”永久頒獎地。九年來,百余位文壇名家來到李莊采風,這里見證了多屆文學盛會召開,吸引了百余位作家、詩人來此感受其深厚文脈,使李莊成為作家們的靈感源泉和文學記憶;“十月文學獎”頒獎典禮、“十月文學周”、十月文學進校園、十月作家居住地論壇等品牌活動促進了文學與李莊地域歷史文化的交流。
本屆“十月文學獎”,李琦、王學芯榮獲十月文學獎詩歌獎。
李琦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女士們》寫了四位女士,除了最后一位是平凡女性,我的母親,另外三位,都是分別在不同階段給我生命注入能量的人。英雄趙一曼、作家蕭紅、歌唱家張權,她們都是那種外形柔弱、面對苦難卻格外堅強、生命元氣飽滿的人。她們是盛開在命運原野上的花朵,美麗而悲愴。她們把貢獻、成就,貴重和美好留給世界,有過她們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王學芯分享道:“我從18歲開始發(fā)表詩歌,從一個青年詩人到了現在這個年齡,寫了四十五年左右的詩。這四十五年,我?guī)缀鯖]中斷過寫作,也沒靠詩歌改變自己人生的軌跡,我只是像熱愛自己生命一樣熱愛著詩?!?/p>
沈蕓、王威廉榮獲十月文學獎散文獎,分享環(huán)節(jié),沈蕓說:“我的寫作理想來自我的祖父。在他身邊的二十年里,筆耕不輟的他,和圍繞著他的作家、翻譯家、編輯們,讓我感受到了潤物無聲的浸潤,從童年起,我就認為,寫作者是美麗的。我祖父是‘覺醒年代’的人。這些年,我專注于家族史,一直在梳理他的精神遺產,對那一代人的精神估值,早已超越了物質的層面,而這一筆巨大的財富已深刻地滲透在我們的肌理中。這一探尋的過程,讓我變得成熟、堅定,遠離了迷茫。于是,我寫了《同事G先生》?!?/p>
馬家輝以《問公與細鳳》獲得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馬家輝在視頻發(fā)言中說:“這個時候是我繼續(xù)寫第三部長篇小說,寫得非常痛苦、非常困難的時候。從我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之后,到今天已經有快5年了,我還是寫了一半還沒到。好多好多的故事、想象都在腦海,只是沒辦法,寫得慢,我2023、2024年都去了不少地方旅行,還有演講,跟朋友聚會,吃喝玩樂。因為我的性格有一個小小的毛病,就是貪慕虛榮,所以拒絕不了朋友的邀請就去了,一去就干擾了寫作。所以很困難,困難到我甚至考慮放棄,算了不寫了。把這一份榮譽給我,的確是很大的鼓勵。在這個時候——好像是特地挑這個時候來提醒我,‘馬家輝,不行,你要好好地寫下去,加油!’”
獲得十月文學獎中篇文學獎的石一楓說:“我來過李莊好幾次,吃白肉的時候甩的那一下已經像李莊人一樣熟練了。這些年看到李莊有特別大的變化,最早去林徽因在這兒的家,門口還跑著幾只走地雞呢,后來再去,走地雞已經變成大理石雞了,還有各種雕像。我們看著李莊從歷史遺跡變成了網紅景點。而從變里找不變,我想李莊承載的中國文脈是不變的。我們對文學的追求也是不變的,拿我來說,寫小說一直想寫點兒精彩的人話。人話是原則問題,精彩是能力問題。另外就是跟《十月》雜志的情分不變,我希望能和十月雜志一起,為讀者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二十屆十月文學獎獲獎作品及授獎詞
(按發(fā)表時間排序)
長篇小說獎
《信天翁要發(fā)芽》李宏偉
《十月·長篇小說》2023年第2期
李宏偉的長篇小說《信天翁要發(fā)芽》是一座環(huán)形劇場。它具有新穎的文本形式,征用了獨幕劇的結構,又如詞條索引般層層推進,是作者精心構筑的一座紙上裝置。在多聲部的眾聲紛紜中,一座城邦和它內部生態(tài)的各種截面,如同多棱鏡一般呈現出來。在當下文學現場,《信天翁要發(fā)芽》保持了難得的先鋒性和實驗性,冷峻而繁復。鑒于此,授予李宏偉的《信天翁要發(fā)芽》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深山》呂新
《十月·長篇小說》2023年第5期
在晉北太行山的溝壑深處,呂新用他獨特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震撼心靈的鄉(xiāng)村畫卷。小說運用了復調敘事和漏斗結構,將看似支離破碎的碎片記憶串聯成一串璀璨的水晶珠鏈。每一個故事看似獨立,卻又深深依存在整體之內,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而豐富的文學世界?!渡钌健凡粌H是作家個人創(chuàng)作生涯的里程碑,也是中國先鋒文學的一次重要發(fā)聲。鑒于此,授予呂新《深山》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中篇小說獎
《逍遙仙兒》石一楓
《十月》2023年第1期
“發(fā)現我們的附近”,石一楓執(zhí)著于當下北京的書寫?!跺羞b仙兒》以“教育內卷”為入口,讓土著拆遷戶和知識中產在海淀“牛小”相遇,呈現當今社會人的區(qū)隔與文化模仿,探討都市新中產的焦慮、道德偽善與身份困惑。這是啟蒙敘事的顛倒,以逍遙回應焦慮,無知者有智慧,王大蓮這一當代劉姥姥式的人物,提供了傳統(tǒng)道德解決現代困境的素樸方案。鑒于此,授予石一楓《逍遙仙兒》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敦煌七窟》邱華棟
《十月》2023年第3期
“為我的出生地獻上一個宏大的故事”,這是邱華棟的文學還鄉(xiāng)。他將精巧的榫卯形式應用于小說結構,七個洞窟的七則佛教義理故事,對應敦煌古城的七段人間傳奇。這既是向歷史的田野考古,也是向人心的小說想象。以七窟為核心的“筑城術”,內嵌虛構與非虛構、獨語與論辯、在地書寫與家國情懷。于是歷史變成了詩,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漢唐初始回響。鑒于此,授予邱華棟《敦煌七窟》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花問》計文君
《十月》2023年第4期
計文君借《花問》抵達小說的道德,那關乎銳利的洞察與言說的勇敢。作家對當代知識女性生存境況有著幾近殘忍的逼視,講述不同年代幾起“不完美受害人”故事里多方博弈的復雜處境,尤其是不同站位的女性個體面對漩渦時的隱微心理。作家高超的敘事技巧對接主題的多樣,權力結構、代際差異、女性情誼、婚姻家庭等話題交織呈現。小說如何回應公共議題而不淪為犬儒,《花問》提供了有效的示范。鑒于此,授予計文君《花問》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短篇小說獎
《松木的清香》萬瑪才旦
《十月》2023年第1期
《松木的清香》是已故藏族作家萬瑪才旦生前發(fā)表的最后一篇小說,它以雙線敘事的方式,講述了一個生與死、命運與解脫的故事,通過他者的講述和我的回憶,逐漸復活了主人公曲折而短暫的一生,以他火葬時留下的淡淡的松木清香,隱喻了作者對平凡生命的體恤和尊重。《松木的清香》延續(xù)了萬瑪才旦清新凝練的敘事風格,生動記錄了藏區(qū)普通群眾的生活百態(tài)。斯人已逝,清香猶在,特授予萬瑪才旦的《松木的清香》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喜罐》黃立宇
《十月》2023年第2期
回望母親走過的路,漫長的人生波折不斷。人們有著自己的堅持、秘密、對抗,這讓小事有了黏度,粘連起短短的一生。生命的種種,仿佛存在喜罐里的那些糖果,又像伏特加酒瓶中的液體,記載著甘甜或微醺……那些藏進了器物的,又從器物中流淌出來的往事,已在時間中模糊。而故人的靈魂情愿安居其中,再駐留些時日——這是《喜罐》里的哀樂,是一個人一生的安眠曲。鑒于此,授予黃立宇《喜罐》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問公與細鳳》馬家輝
《十月》2023年第2期
《問公與細鳳》以江湖寫人性,從低處觀眾生,花開兩枝。暮年葉問寄居市井,隨緣課徒,似水無形卻至柔至堅;而細鳳正值少年,蓬勃如火的生命強力蓄勢待發(fā),兩位武學天才走向不同特性的悟道之路。1970年代最后的香港武林,這一段生命的剎那交匯點燃故事,并構成馬家輝理解宿命、進而理解歷史走向的“感覺結構”。鑒于此,授予馬家輝《問公與細鳳》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散文獎
《亞洲之心》王威廉
《十月》2023年第2期
《亞洲之心》既飽含深厚的個體情感,又融入了寬廣的歷史維度,充分展現出作家審視世界的綜合能力。在字里行間,他將智性與詩性處理得水乳交融,超越了傳統(tǒng)游記對于風土人情的淺層記錄和視角局限。作品尤其以恢宏的精神格局與豐富的人文地理背景,對當下中國與世界的文明嬗變進行深刻思考,彰顯了散文特有的發(fā)現力量。鑒于此,授予王威廉《亞洲之心》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同事G先生》沈蕓
《十月》2023年第2期
《同事G先生》擁有魯迅在《吶喊·自序》里提及的相似感受,家道中落方見人世的真面目。作者刀刃向內,寒光照澈自己也照亮世異時移中的復雜人性。G先生夫婦提供了中國當代史的某種類型人格,他們是大時代里的生存家,審時度勢、隱忍謀劃,為經歷“失去”的作者提供俗世支撐。然而G先生與作者擁有兩本不同的家族前史,困頓時抱團取暖,“翻身”必分道揚鑣。人的成長在于主動“失去”,在尖銳的精神沖突中走向豐沛堅定,這關乎風骨、信念和理想的傳承。鑒于此,授予沈蕓《同事G先生》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詩歌獎
《女士們》李琦
《十月》2023年第5期
李琦的《女士們》(組詩)以母親、革命烈士趙一曼、作家蕭紅、歌唱家張權等女性作為書寫主人公,以質樸靈動的語言,輕輕拂拭去歷史的塵埃,以獨特的詩人視角,賦予了“女士們”平凡而偉大的生命力量。其筆觸凝練而跳躍,深情而動人。作為當代漢語詩歌中最深情溫潤的聲音,李琦的詩歌寫作越來越呈現出碧玉般的高貴品質。鑒于此,授予李琦的《女士們》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
《開放的空間》王學芯
《十月》2023年第6期
王學芯的近年的詩歌寫作蘊藉了廣袤而深邃的智性和思辨,在其《開放的空間》(組詩)里,古典的自然風物和現代的人工器具、景觀等不再尖銳對立,而是通過微妙的細節(jié)關照,得以融合與貫通,閃射出灼灼的詩歌光芒,成為嶄新的時代鏡像,詩寫者逼仄的生命個體空間也由此生出了視通萬里的井然秩序。鑒于此,授予王學芯的《開放的空間》第二十屆“中國李莊杯·十月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