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jì)四十年代的上海灘,有那么三四年的光景,一些文人日子過得蠻寫意,雖然不是什么呼風(fēng)喚雨的大角色,總歸被人羨慕著,柳雨生(1917-2009)是特出人頭地的一位。我所謂柳雨生吃得開,要算上他離開大陸后令人羨慕的“國際學(xué)者”聲譽(yù)——天下的好事都被他占了。在柳雨生九十二歲的生命中,難堪的日子只有兩三年,也僅是個零頭。一旦想到柳雨生最吃香的1942年,那年才出生的董橋先生2009年所寫《懷念柳先生》,真有時光倒流之感,仿佛一次接力跑的精準(zhǔn)接棒。
柳雨生
董橋的《懷念柳先生》刊于2009年11月1日的《上海書評》,董文的下面是我的小文《〈風(fēng)雨談〉的女作家書簡》,我當(dāng)即在博客里調(diào)侃:“雪夜,下樓試了一下溫度,結(jié)冰了,方知室暖如春的好處,寫了這些年東西,有幸與一些文化名人同處一張報,同處一本雜志,最妙的是上下樓在一個版,和止庵上下樓最多,一次也沒讓我樓上一回,上上月和黃裳上下樓,今個兒和董橋上下樓,夜班編輯沒打磕睡,我還是樓下,樓下就樓下吧,今個兒和董橋談的是一個人:柳雨生。”《風(fēng)雨談》1943年4月于上海創(chuàng)辦,代表人柳雨生,“代表人”相當(dāng)于今天的“出品人”吧。通過一個文人主編的雜志,多少能看出些文藝傾向來,董橋與黃俊東主編《明報月刊》時期,談藏書趣味的文章明顯多且好玩。
《懷念柳先生》的第一段:
從來尊稱他柳先生不叫他柳教授。學(xué)貫古今中外,人通天地百事,我情愿沿用舊派禮貌叫柳存仁為柳先生。今年九十二歲,先是家里跌了一跤住院養(yǎng)傷,醫(yī)生說肺部積水,走動氣喘,腎臟也老化,吃藥治療一段時日可以回家靜養(yǎng),7月8日還給我來信閑話起居,8月13日在睡夢中安然辭世。柳先生的學(xué)生李焯然教授說柳老師自1966年到1982年出任澳大利亞國立大學(xué)中文講座教授、中文系主任,又是澳大利亞大學(xué)亞洲研究學(xué)院院長,8月24日堪培拉校園禮堂為柳先生舉行追悼會,百人送別這位當(dāng)代著名漢學(xué)家。柳先生7月8日那封信上說,他剛讀畢我的新書《青玉案》,碎紙寫了一些筆記,過幾天精神稍佳謄抄給我一閱。信尾,他還把家里電話重抄一遍給我,囑咐我也把手機(jī)號碼告訴他,說他耳朵盡管不很靈,夜間得空或可試撥電話閑聊兩句。空郵信件寄到之日我在醫(yī)院施手術(shù),沒等我殘軀平復(fù)柳先生竟然走了,連日追思,不能自寬。他信上說青玉案是賀鑄一首名作,古今能效顰者莫若黃公紹之“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卻稍嫌露骨多事。果然,我懷念故人之際默讀賀鑄“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倒另得幾番綿亙的意緒。
那天的報紙還有另一位作者寫柳雨生,我在博客里也沒忘了評論:“今個兒巧了,同版接壁兒還有一主兒談柳雨生,不妨也貼在這,這主兒有點兒義正辭嚴(yán),沒辦法,不冠冕堂皇兩句就難受。”
1951年柳存仁(此時“柳雨生”已棄用)與葉靈鳳、俞振飛、李伯言、陳夢茵等人在香港的合影。前排左一席地而坐者即柳雨生。
我沒有資格結(jié)交柳雨生這樣的名流,只有這兩項收集頗為自得,一項是柳雨生主編的舊刊物,一項是首發(fā)柳雨生文字的舊刊物。柳雨生幾篇日記體文字,最有意思。我曾經(jīng)抄錄柳雨生化名“吳商”的《淪陷日記》(原載1948年《好文章》),納入拙書《書魚繁昌錄》,有些讀者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柳雨生其人及日記的佳趣所在,反而指責(zé)我的“文抄公”善舉,他們對“多知道一點兒沒壞處”有天生的抵觸。只有我的朋友宋希於是個明白人,他對我講首刊1945年6月《文史》內(nèi)柳雨生《雪庵日記》即《淪陷日記》的一部分,所以“吳商”本尊自是柳雨生無疑。多么好玩的小考據(jù),某些讀者自甘平庸,我沒有救他們于水火的義務(wù)。
《入都日記》發(fā)表在《人間味》雜志的終刊號(1943年12月15日),記日記的時間是11月18日至25日。
《南京淪陷時期的兩本雜志》
《人間味》不是很重要也不是很有名的刊物,卻被黃裳提到過。1942年冬,黃裳與黃宗江結(jié)伴自淪陷上海出走前往川蜀,途中寫有若干篇游記,《白門秋柳》是其一,“我們到南京時是一個風(fēng)沙蔽天的日子?!瓕γ娴慕稚嫌幸患視?,我們踱進(jìn)去看,里面放著幾本從上海來的雜志和北方來的《三六九》(戲劇刊物),另外有一冊南京本地出版的《人間味》”。黃裳接下來的話便有些奇怪了:“在屠刀下面的‘文士’們似乎還很悠閑地吟詠著他們的‘人間味’,這就使我想起‘世間無一可食亦無一可言’的話來,這雖然是仙人的說話,也正可以顯示今日的江南的無聲的悲哀。在無聲中,也還有這種發(fā)自墻縫間的悲哀的調(diào)子?!?/p>
這段話的后面黃裳接著寫到:
翻到了幾本《同聲》,里面有冒鶴亭、俞陛云的文章,還有著楊椒山先生的墨跡的影印本,后面有‘雙照樓主人’的跋文。說明著清末他被關(guān)在北京的牢獄里時,曾經(jīng)整日地徘徊在楊椒山先生手植檜的下面,因為他當(dāng)日所住的監(jiān)房正是楊繼盛劾嚴(yán)嵩父子后系獄的地方,想不到住在陵園里的‘雙照樓主人’在吶喊著‘共榮共存’之余,還有時間想到這些舊事。因為這些雜志是由他出資辦的,所以厚厚的一本書,定價只要一元。
黃裳提到的這三種刊物寒舍均有收存,以質(zhì)量論,《同聲》第一。載有楊椒山墨跡和雙照樓主人跋文的這一期《同聲》為1942年10月出版的,余溫尚存地等著遠(yuǎn)道而來的黃裳賞評。
《人間味》雜志
《人間味》1943年元旦出創(chuàng)刊號,第二第三期之后,便坎坷起來。第四期(即第二卷第一期)延至7月才出,按正常的月刊來算7月應(yīng)出第七期。第五期(第二卷第二期)8月出倒是沒脫期,但是封面上那行“復(fù)刊第二號”令人糊涂(不是我糊涂),這就需要解釋一下。
舊時期刊以半年為一卷,所以7月出版的第四期便算作第二卷的第一期,前半年應(yīng)出六期,因故少出了三期,也就是說??巳齻€月,所以第四期實為“復(fù)刊號”。主編滕樹榖稱:“《人間味》命苦,出了三期忽然做起夢來。經(jīng)過一番掙扎,現(xiàn)在幸有和讀者見面。在這‘人吃人’的年頭,一本雜志能夠更生,您知道,有多難!現(xiàn)在的紙價工價都較春季高漲數(shù)倍。上海公共租界收回后,《人間味》在滬當(dāng)銷行無阻,為一大快事!”
但是,《人間味》忙中出錯,沒有在封面上注明,所以第五期的“復(fù)刊第二號”予人突兀之感。第二卷第三第四期忽然來了個合期(10月出版),實際上又是脫期,封面上的“復(fù)刊第三四期特大號”也來添亂。第二卷第五第六期又是個合刊(12月出版),封面上注有“復(fù)刊第五六期”。一會兒稱“號”一會兒稱“期”,亂來。一年里,《人間味》勉為其難地出版了九期七冊,倒掉。
從時間上來算,黃裳看到的《人間味》應(yīng)該是1月的創(chuàng)刊號,因為2月7日黃裳已在寶雞了,“早晨在寶雞登車,和H他們離別,頗感到孤寂”。我忽然想到黃裳的入川路線,正是我父親1946年2月的出川路線(重慶至上海)。父親受中華書局委派前往上海接管中華書局,他的“途中日記”自2月21日記起,3月14日晚抵達(dá)上海,共計二十余天,而黃裳們?nèi)氪ê孟褓M了更多的時日。
黃裳
柳雨生《入都日記》原文:
十一月十八日晚,在上海,中日文化協(xié)會宴豐島,阿部兩氏于錦江。豐島與志雄長于法國文學(xué),嘗譯雨果《孤星淚》等作品。阿部君曾受業(yè)于豐島,亦以小說及評論聞名,八年前嘗游北平。席間,阿部君自謙謂彼與豐島二人,不期相遇于中國,如唱父子會。而日本明治大學(xué),則其慈母也。日內(nèi)彼將赴漢口考察,并邀余下月初同游杭州。
小宮義孝教授相詢,今日大陸新報載余與內(nèi)山完造二人談話,關(guān)于中日人民真正友誼之途徑,因申言之,其詳則見拙著《還鄉(xiāng)記》。
夜間苦寒。明晨將有遠(yuǎn)行,仍續(xù)讀《花園》一書,尚稱佳構(gòu),
十九日晨六時興,畏冷甚。食蔬菜冬菇面及牛乳。七時半,與妻談古麗麗女士事,彼亦心儀其人。周公旋以車來,遂同赴車站,沿途平順,惟站口旅客麕集,秩序不甚好。吾儕幸有“怕司”,車中又幸獲座位。唔中央社楊主任廻浪,及陶晶孫,劉丹忱,沈逸凡諸君。車中食“興亞客飯”。飯菜薈于一盤,面包二片,一甜紅茶。
抵南京,有人來迓。以二百五十元價,五人同乘一木炭車入城。余住中央飯店,室甚小而嚴(yán)緊,布置既定,即婦宣傳部報道。叩謁部座次座致敬,均公出。唔鴻烈,直公,持平諸司長,劉參事,古主任秘書,韋顧問,明處長,陳秘書,華影公司伍經(jīng)理,韋經(jīng)理等。唔老滕,并承餽贈領(lǐng)帶,受之有愧。
赴中大實校訪紀(jì)果庵,遇于途。相偕至學(xué)校,復(fù)蒙招宴于其府上。聞名已久之“紀(jì)曉嵐先生像”今始得一見。紀(jì)公夫婦有公子,聰俊健壯,可喜之至。藏書頗豐,聞均事變以還在南京收集者。果庵大是可談。夜返旅舍,見越老,予且,雨人,君佐諸公留片,悵不相遇。五分鐘后,越來予且雨人又偕來,歡談而去。周公來,國際問題研究所伍秘書來。
夜草日記,早睡。
余已八閱月未入寧。今年九月自北平南返,友人約留住,以事迫仍未果,此次來寧應(yīng)召開會,居凡六日,皆有日記,惟第一日尚可一讀,其余多關(guān)私情,有傷大雅。,《人間味》雜志老滕先生堅囑作文,旅寓苦寂,時聞馬將調(diào)謔之聲,心亂情鬰,勉以鉛筆鈔日記數(shù)行,非敢塞責(zé),聊答雅意。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作者謹(jǐn)識于江寧中央飯店。
略作一點兒注解。柳雨生此次南京之行是參加一個什么會,會期20、21、22號三天,柳氏所謂“多關(guān)私情,有傷大雅”,實則別有深意。日記中的“越老”乃周越然,“予且”乃潘予且,“雨人”是周雨人,“鴻烈”即楊鴻烈,“持平”是龔持平?!凹o(jì)公夫婦有公子,聰俊健壯,可喜之至?!惫訛榧o(jì)英楠先生,前十來年曾與我通過一個電話,我竟嫌人家說話太過直接,幾句話之后即談不下去了。十幾歲的時候家里來了位客人,父母不在家,只我在,客人枯坐了半小時告辭,對我說了句:“你要學(xué)學(xué)待人接物?!保ㄎ?謝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