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訊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國家圖書館近期公布了館藏1200多通王國維及其90余位友朋的書札。

尺牘文獻具有史料、學術、辭章、書法等多方面的價值,零散易失,片紙只字,猶足珍貴。舊式書札類多行草,文字難識,又事涉瑣細,非諳情實,不易連貫,欲充分準確利用此類文獻,整理本必不可少,但也需與原件對讀,方敢盡信,這是整理書札文獻亟須公布原件的主要原因。

國家圖書館近期公布了館藏1200多通王國維及其90余位友朋的書札,亦多未經(jīng)公布者,結集為《國家圖書館藏王國維往還書信集》,由中華書局出版,全部彩色影印,最大程度地呈現(xiàn)了這批珍貴文獻的原貌。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茲擷取繆荃孫、柯劭忞、沈曾植、陳衍、章梫、吳昌綬、張爾田、陳叔通、容庚九人的九通首次刊布之札,爰為整理,先作分享。定有疏誤之處,敬請是正為感。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繆荃孫信札

信札原文:

靜安仁兄大人閣下:

前奉手書,并讀太后挽辭,佩服之至。用典切實,用筆高華,與虞山吊瞿稼軒百均媲美矣。暇日讀經(jīng),必有撰著。前日與菊生撰詞曲源流考(新名忘卻,五字杜撰),想已交卷,未知已印行否?弟亦借秋枚《古學》催趕筆記,順治、康熙兩朝粗了,將來尚要補綴,易名另行,非持板不能持久也。弟今年為劉、張二君刻叢書,盛杏公又約撰編書目,刻無暇晷。樊山、子培邀入詩社,每月一二次,友朋之樂極歡。其奈枯腸搜索,不成樵唱。社中詩以子培、吳絅齋為最,馀皆與弟等耳。樊山挽詞太艷,子培佳。弟以為亡國遺恨,與太平時不同,讀大作,方覺與鄙意吻合。草稿呈教,才短可憐。《古學》四期已出,日本尚有人看否?我輩苦心,日本人或知之,新黨便不知也。此復,敬請

著安百益。

弟繆荃孫頓首

廿四日

大意: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也就是慈禧太后欽點的光緒帝皇后。3月31日,在日本的王國維給長他33歲、時在上海的繆荃孫寫信,言“我這幾天為太后寫了一首挽詩,頗為滿意,但有900字,太長了,不便抄上一份給您寄呈,等將來把我在日本寫的詩編成一冊出版后,再寄您請教?!睕]過三天,日本報紙將挽詩發(fā)表了,王國維就剪報寄奉繆荃孫。

繆荃孫讀后佩服之至?!澳愕耐煸姷涔蔬\用得當,文筆高華,可以和錢謙益給瞿式耜寫的1100字的挽詩媲美了。你的《宋元戲曲史》要在商務印書館出版,應該已經(jīng)交稿,不知道書出了沒有?我的《云自在龕筆記》,你在《古學匯刊》上讀到一卷,說‘有裨于一代文獻者至巨’,問一共要寫幾卷。我這段時間也是趁著要在鄧實的《古學匯刊》上繼續(xù)刊發(fā),趕著往出寫,順治、康熙兩朝大體寫完了,準備將來再補充一些材料,改一下書名,出版?zhèn)€單行本。”

“我近來很忙,今年給劉承幹校刻《嘉業(yè)堂叢書》,給張鈞衡??獭哆m園叢書》,盛宣懷又請我給他編書目,忙得不可開交。樊增祥和沈曾植組織了詩社,邀我加入,每個月舉辦一兩次雅集,朋友歡聚,開心極了,奈何我詩思枯澀,寫得不好。詩社中只有吳士鑒和沈曾植寫得好,其他人跟我寫得也差不多。”

“給隆裕太后的挽詩,沈曾植和樊增祥也都寫了,沈?qū)懙煤?,但樊的文辭顯得華麗了一些。隆裕太后退位讓國,大清云亡,郁郁而終,尚有遺恨,寫挽詩應該與太平之時皇后崩殂不同,讀到你的大作,感覺文辭間和我的這個觀點相同。我也寫了《隆?;侍笸煸~》五律二首:‘神馭三山杳,悲懷四海同?;找羰馕催h,火德已云終。名免僉降表,魂猶戀故宮。無窮家國恨,邢尹更交攻。(聞瑜妃、瑾妃尚爭管理。)’‘揖讓開新室,威儀尚漢官。凄涼銜玉詔,鄭重奉金棺。地老鵑啼血,天悲鶴語寒。(連日大雪。)蒼梧修祔典,稍勝會稽攢?!哦添嵄埃纳弦环莶莞?,請指正?!?/p>

“我和鄧實合編的《古學匯刊》,上次你說日本那邊很多人想買,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了第四期,不知道還有沒有人看?我們這幫人盡力保存國粹,日本還是有一些人理解這份苦心的,國中新派人物卻不能明白,可惜呀可惜?!?/p>

柯劭忞與王國維書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柯劭忞信札

信札原文:

靜庵仁兄大人左右:

獻歲發(fā)春,惟增履萬福為頌。承示鐘鼎文字不能強識,名言至論,自阮太傅以下皆當傾首,不僅為初學箴砭也。敝著《新元史》凡二百五十七卷,現(xiàn)排印將訖,俟裝訂畢,當寄呈教正。時事日棘,禍難相仍,弟浮沉人海,等燕雀之巢幕,聊藉丹鉛以為排遣,不敢言撰述也。小兒昌沂近作《曹真碑跋》一首,命別紙錄呈,敬祈改定。肅此,即請

著安不一。

愚弟柯劭忞頓首

大意:

你告訴我釋讀商周金文,要謹于闕疑,不能強作解人,真是至理名言,從阮元以來的古文字研究者們都當頷首稱是,不僅僅是對初學者的規(guī)勸。

我寫的《新元史》很快就要印刷完了,等到裝訂成書后,就給你寄來一部,請不吝賜教。時事一天比一天危急了,我在人海沉浮,像把鳥巢建在帷幕上燕子,茍且偷生,只能借著掉弄文墨消遣時日,不敢奢求著述名世,以永年不朽。

沈曾植與王國維書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沈曾植信札

信札原文:

清詞拜讀,公真重光再世,千年來無此作矣。(向來總覺飲水未是。)止此已足獨步一代,不必再多,亦不能再多。卷尾識語,尤爲悽絕。幼時授詩,至此數(shù)章,輒覺窗前風悲日慘,吾儕淪鋪有前定耶?尊恙未痊,殊爲系念。報載四方,弟服第一方而愈,似避風,稍服涼散輕劑爲宜。去年歲杪,檢得舊詞二十馀首,錄出呈教,不知有可存者否?與公有仙凡之隔,然惟真仙或能度凡人耳。此請

靜庵先生晚安

植頓首

大意:

你的《履霜詞》二十四首,我拜讀了,真真是重光再世,五代北宋以來,沒有這樣好的詞作了。這些作品已足夠讓你獨步一代,不必再多,也不能再多了。都說納蘭詞掩蓋一代,我一直覺得并非如此。《履霜詞》的卷末跋語說:“嗚呼!所以有今日之堅冰者,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尤其凄絕悲涼。我小時候便學習吟詩,讀到《周易·坤卦》“履霜堅冰至”的卦辭時(抑或是讀到王國維《履霜詞》時的感受),就覺得窗外風聲悲號,日色慘淡,我們悲望故邦、沉淪民國,難道是命中注定的?

陳衍與王國維書

信札原文:

靜庵先生左右:

久闊不相聞,輒用篤念。比稔清華學校將開大學,并設研究院,先立國學一科,已聘執(zhí)事與任公諸君為講師。當此人不說學,即說學亦指導無人、進修無路之際,如絕壁之得天梯。衍十數(shù)年來一切謝絕,獨蠠沒各大學教授者數(shù)年,自顧生無益于人,惟稍扶書種于絕續(xù)交,猶劣能之。然千俊萬杰,稀若晨星,有志者一知半解,末由深造,心私悼焉。廈門大學國文系學生百十人,可蘄成就者,廑得二人,曰葉俊生,曰游騫。游生籍貴州,鄭子尹同邑人,究心周秦諸子學,治詩古文詞,有《釋墨》一文,壽鄙人四詩,曾刊報上。葉生福建侯官人,詩文祈向皇甫持正、孫可之,亦能為文從字順者,有自序文二,壽鄙人文一,已有刷印。潛心考據(jù)之學,所著有《閩方言考》,已出版;《續(xù)考》《文字學名詞詮釋》,有油印本,尚當修補;文字學、音均學口義,《版本學考》,印未畢。以本大學三年級高材生,拔充國文系助教,儋任國文法學、文字學、形義、音均各門功課。衍老矣,喜其勤奮,然其孤寒犇走,不能常共幾席,極欲其肄業(yè)研究院,受諸大師陶成。惟須乞清華校長特別待遇,準予免試入院,而特別免試,非由九鼎之言則不可得。所以求免試者,一則考試者一日之短長,李程、杜牧非關節(jié)且不得第,羅江東金榜無名,東坡尚失李方叔;二則葉生寒士,方充助教,脫考不入選,何顏返校再作都講。往者北京國立大學將設分科,衍充教授,奏記張文襄,請經(jīng)科、文科學生由各直省大吏保送舉貢諸生之尤者,從之,厥后得學位者,經(jīng)學、小學若陳漢章、劉復禮、黃式漁、徐道政;古文詞若復禮、姚梓芳;史地若丁作霖等,特出者尤多,至今皆蔚為大師,主各地講席,亦足征學生之不盡由考試矣。先生宏獎有素,伏望齒牙馀惠,將葉生、游生薦諸校長,乞特別待遇,準其免試入院研究,幸甚。如兩名嫌多,則葉俊生一名尤要,游生未充助教,且已轉(zhuǎn)學上海,尚可就近赴考。倘得俯如所請,盼復福州南三官堂敝寓。其詳細履歷,當由廈校公函保送。專布,即頌

著祉

弟陳衍頓首

大意:

近年清華學校設研究院國學門,聘請你和梁啟超做導師,我給你推薦葉長青、游騫兩位學生,他倆勤奮好學,是廈門大學百十號學生中,將來能有所建樹者。游騫研究先秦諸子,葉長青潛心考據(jù)學,寫了很多書,給我寫的祝壽文章也極好,大三就被選拔為國文系助教。他倆家境不好,四處奔走,我老了,不能經(jīng)常指點他們,希望能到清華繼續(xù)深造,受你們這些大師們的熏陶。但需要你請貴校校長允許免試保送入學,一是因為考試只衡量一時的成敗,萬一發(fā)揮不好,像蘇東坡、杜牧、羅隱、李程這樣的人物都金榜無名,二是因為葉長青剛當上助教,萬一沒考上,傳出去說老師考不過別的學生,還有何臉面再回廈大教學生。當年我在京師大學堂當教授,大學堂設置分科,我奏請張之洞,讓經(jīng)學和文學的學生由各省推薦保送,張之洞聽了我的建議,后來培養(yǎng)出了陳漢章、劉洙源、黃式漁、徐道政、姚梓芳、丁作霖這樣的人才,現(xiàn)在都已然是大師級人物,在各地掌教,可見選拔優(yōu)質(zhì)生源不完全得靠考試。但要是兩個人嫌多,就只把葉長青推薦給貴校校長吧。至于他們倆的簡歷,將由廈大公對公送呈。

章梫與王國維書

信札原文:

靜安先生臺鑒:

大喜,欣慰之至,敬賀敬賀。敝同年金息侯前次信來,稱臺從北上,渠處可以下榻,因公回海寧,未及轉(zhuǎn)達。頃又得其十五日信,稱王、楊二君均久無北上之信,內(nèi)廷諸公頗為盼望,屬轉(zhuǎn)致意等語,敬以奉聞。祗請

喜安

弟梫頓首

十八日

吳昌綬與王國維書

信札原文:

外《定盦年譜》稿樣,亦求兩公賜閱一過,其陋可哂,其誠可矜,祗為邦賢存一二故事,無學派意見于其間也。編定《龔集》二十四卷,(另日呈閱。其未定者,一有所待,因尚有未見之文,一限于力也。)亦即此意。封面之后尚有杏孫書札一通,弟又附數(shù)語,日內(nèi)當刻成,請三五日內(nèi)鑒定付還,以便刷印。急欲告蕆,以竢同人訂補。有大謬處請指示,至感至感!

張爾田與王國維書

信札原文:

靜葊先生左右:

前譚殊快。鄙著《玉溪年譜會箋》,刊刻將次斷手,弁首鴻文,擬得君加墨數(shù)行,以志紀念。序中但述我輩交誼及十年來蹤跡,惟有一意甚佳,似可暢發(fā)。弟之學有宗主而無不同,生平極服膺康成家法,而詩譜、詩箋皆鄭氏所創(chuàng)。此書其于譜也,經(jīng)緯時事即用詩譜之例;其于箋也,探索隱賾即用詩箋之例,似可即以此義引端。至兩浙學派,亦可略敘。浙東自梨洲、季野、謝山以迄實齋,多長于史;浙西自亭林、定宇以迄旁出之東原、若膺,多長于經(jīng)。浙東博通,其失也疏;浙西專精,其失也固。弟初從若膺、懷祖入手,后始折入季野、實齋,故雖尚考據(jù)而喜參名理,有浙東之博通而不至于疏,有浙西之精專而不流于固,此實弟一生為學之大旨,于序中能插敘數(shù)句,尤善。此外則君對于學問之見,及與弟相同之點,皆可一為發(fā)揮。至關于玉溪,略為映帶可耳,以益葊諸序已詳言之也。近見君文興殊酣,故敢以為請。如須閱原書,容當將紅樣呈覽,但所出未全耳。手肅,敬頌

著祺,不一一

弟制爾田頓首

大意:

我正在守孝,我的《玉溪生年譜會箋》很快就要刊刻好了,你寫給我的那篇序言,是否可以再修改一下?序言中只說了咱倆十年來的交游,對我的學術成就談及略少。其中提到一點特別好,請再發(fā)揮開來,多說幾句。就是我做學問是有所宗主,但不設門戶。平生最佩服東漢鄭玄,《玉溪年譜會箋》便是綜合鄭玄的《詩譜》和《毛詩箋》而設計的體例,這一點請闡發(fā)一下。

另外請再論述一下兩浙學派的情況,浙東學派從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到章學誠,擅長史學;浙西學派從顧炎武、惠棟到戴震、段玉裁,擅長經(jīng)學。浙東博通但粗疏,浙西專精但拘泥。我的學問從段玉裁、王念孫轉(zhuǎn)向萬斯同、章學誠,雖然崇尚考據(jù),但也發(fā)揮義理,可謂會通兩浙,既專且博,避免了粗疏、拘泥的弊病。這是我一生治學的宗旨,請在序里補充上這一點,就再好不過了。還有你對學問的看法,與我觀點相同的,也再多寫幾句。

至于涉及李商隱的筆墨,感覺稍有點多,請刪掉一些,略微提提就可以了,這一方面孫德謙的序言中說得已經(jīng)很詳細了。實在不好意思,但見你這幾天狀態(tài)很好,就請你再改一改。如果需要參考原書,好表達得更準確的話,我把樣書給你拿來,但不是全本。

陳叔通與王國維、羅振玉書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陳叔通信札兩頁

信札原文:

手示敬悉,乃承獎勖,愧對愧對!樣本已見排,比時尚多錯誤,預約竟達五百以上,可免受商務之責言矣。散盤阮文達曾仿制一器,洪楊之亂,吳平齋曾于揚州見之,以其笨重,難于搬移,故未購,見平齋散盤跋中。長沙所見,或即此器,決非原物也。先生以為何如?

靜安先生閣下

敬拜手

十二日

培老家事,言人人殊,能由慈護稟承母訓,一力主持,可變?yōu)楝F(xiàn)款皆變之,遺著則為之輯刊,回嘉興原屋,一切收縮,當可有辦法。凡勸慈(下缺)

大意:

那本書預約訂購了五百多部,銷路還算不錯,可以不用受商務印書館的埋怨了。

散氏盤,阮元曾經(jīng)仿鑄過兩件復制品,其中一件太平天國時,退樓主人吳云在揚州見過,太重了不好搬,所以沒有買下。這件事在吳云寫的散氏盤跋中提到過。易培基所見到的,可能就是這件仿制品,肯定不是原器。

沈曾植去世之后,身后事各有各的說法,他的兒子沈慈護聽他母親的話,主持局面,能賣的都變成現(xiàn)款,沈曾植的遺稿則搜集刊布。

容庚與王國維書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容庚信札

信札原文:

 

王國維友朋書札首次刊布,沈曾植陳衍都說了什么?

大意:

金文中的圖象文字,涵義豐富,要是定成某字,涵義反而變得狹隘,如此考釋金文是不得當?shù)?,不如原樣保留為宜。我將在我編著的《金文編》里,更改一下體例,將這一類圖象文字以附錄的方式收入,不知老師意下如何。我還想寫一篇考證金文中涉及的國名、地名的論文,但之前對地理之學涉獵較少,請您給我開列一個書目,好研習參考。(文/朱兆虎)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