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我在漢中旅行的最后一站留給了勉縣,這里埋葬著我最愛的三國人物中的兩位,諸葛亮和馬超。馬超墓園被一條水渠隔開成兩部分,前邊是供后人拜謁的祠堂,后邊是墓地。

漢中成就了劉邦,成就了張騫、蔡倫,也成就了諸葛亮。過了400多年歷史輪回,漢朝雖已遠去,但“漢家氣象”卻從此被烙印在華夏文明中,成為全體中國人文化基因中的一部分。我猜想,每一個喜愛旅行之人,心中都藏有一個漢中情結(jié),只要時間富裕,自然會想要來這里走走看看。

我總是喜歡和當?shù)厝藫頂D在雜亂無序的鄉(xiāng)村巴士上,往返于那些早已經(jīng)根植于心底的目的地,無論那些地方在歲月洪流中被重新裝裱成了什么模樣,先人和舊事的氣息卻始終飄蕩在那里。張騫的家鄉(xiāng)、蔡倫的封地和馬超的墓園,還有劉邦的發(fā)家史和諸葛亮的余生,漢中在多年前就早已成為我最想造訪的城市。

秦嶺和大巴山位列漢中南北兩側(cè),阻隔了北來的寒氣也減弱了南來的濕氣,讓漢中平原有了動植物生存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金絲猴、大熊貓、朱鹮和羚牛組成的“秦嶺四寶”,是漢中引以為傲的精靈。

漢江從平原腹地奔騰而過,春季的油菜花海和秋季的千畝稻田是沃土給漢中人民最好的饋贈。關(guān)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之間往來的道路全部要經(jīng)過漢中,這里天然成了南北往來的樞紐。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石門摩崖石刻劉禹錫詩句。本文圖均為 張小中 圖

早在文明曙光時期,漢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們祖先的視野里?!队碡暋泛汀渡胶=?jīng)》都曾記載漢中的山川河流地貌,《禹貢》中更是把大禹治水的源頭定在了漢中勉縣的嶓冢山上。戰(zhàn)國時期,秦設(shè)漢中郡,秦王發(fā)現(xiàn)漢中的重要性后便大力修筑秦蜀古道,漢中開始正式走進中國政治大視野。也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劉邦在這里“發(fā)家致富”,大漢氣象從這里走來。

鴻門宴后,項羽短視的以為漢中貧瘠,便把劉邦打發(fā)到漢中?!妒酚洝分杏涊d,原本劉邦自己也對漢中這塊封地不太滿意,但謀士蕭何勸慰劉邦說“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隨即劉邦帶領(lǐng)眾人從褒斜道倉皇逃入漢中,算上三國時期上下400多年的大漢故事,從漢王劉邦沿著褒斜道出逃漢中而開始上演。這里提到的褒斜道,便是我此次旅行中第一個造訪的地方。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褒斜棧道河口的秦嶺風(fēng)光

褒斜道是秦蜀古道中開鑿較早的一段,全長235公里,南起漢中褒谷口,北到眉縣斜峪關(guān),因此得名。隨著現(xiàn)代交通建設(shè),古道早已失去了交通意義,更為不幸的是,因為石門水庫的修建,在漢中一段的道路原址被淹沒在水下,同時被淹沒的還有漢魏石刻“石門十三品”。雖然我知道目前的石門景區(qū)是仿造被淹沒的古道修建的,但依舊抵不住誘惑,想去感受一下那里氣息,哪怕只看看那里的山,因為劉邦、韓信甚至是曹操都看過。

天上飄著小雨,霧氣升騰中的秦嶺額外的迷人。因為水庫大壩的緣故,河水更加的湍急,轟隆隆的聲響仿佛就像一群奔騰的戰(zhàn)馬發(fā)出的聲音。從石門景區(qū)的大門開始有一段足足2公里長的商業(yè)街,讓我這個急迫想看到古道的游客額外焦躁,只能加快腳步忽略掉那些嘈雜的叫賣聲。古道的開端設(shè)在水庫大壩上邊,爬上這幾十米高的壩體也確實需要點體力。到了壩頂?shù)哪且豢?,看著眼前壯闊的河面和兩岸伸入云層的高山,望著身后消失在漢中平原上的褒河,開始的焦躁和登山的疲憊全都沒了。

新修的棧道沿褒河的西側(cè)前行,沿途還有一些沉沒在十多米之下的石刻摹本。我大約走了1公里才到石門,在開槽之初,修建褒斜道的工匠們曾遇到一個天然的屏障,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用簡單的工具硬生生鑿穿了這枚巨石,石門便是中國最早的隧道。歷代文人墨客到此觀景懷古,并在石壁上記錄事跡、抒發(fā)情懷,逐漸形成了龐大的石門摩崖石刻群,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漢朝至宋朝的十三塊石刻,被后代合稱為“石門十三品”,現(xiàn)在被收藏在漢中市博物館??赐晔T棧道,我便直奔博物館去膜拜漢魏書法巔峰。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絕壁上的褒斜古道石門段

漢中市博物館建立于古漢臺之上,漢王劉邦在此建立宮殿,如今建筑早已不存,只留下這七米多的高臺基址,“石門十三品”是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十三件石刻作品無論是在書法造詣或者是歷史價值上都有值得稱道的地方,其中的《石門頌》與《甫閣頌》《西狹頌》一起,并稱為漢三頌,是隸書中最好的作品;《袞雪》石刻是全國唯一確定為曹操真跡的作品;《石門銘》記述了北魏年間褒斜道改道的歷史,魏書造詣極高。正是由于這十三塊石刻有序的展現(xiàn)出中國書法從古隸、漢隸、魏書到宋隸的演變,就連日本的書法大師種谷扇舟都發(fā)出了“漢中石門,日本之師”的感嘆。對我來說唯一的缺憾是博物館的玻璃反光的厲害,實在不能拍好一張石刻的全景圖,只能買本字帖留作紀念了。

除了劉邦之外,漢中的另外兩位偉人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或許更大,他們是張騫和蔡倫。蔡倫發(fā)明了“蔡侯紙”之后被冊封為龍亭侯,封地就在漢中洋縣的龍亭鎮(zhèn),蔡倫墓也在這里。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蔡倫墓和碑亭

清晨,我在漢中汽車站坐上了去往洋縣的小巴,洋縣是珍貴鳥類朱鹮的棲息地,這種鳥也是日本的國鳥。在小巴上,我問同座的阿姨朱鹮常見嘛,阿姨說:“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里不發(fā)展工業(yè),農(nóng)耕不使用毒藥,為的都是保護朱鹮的生存環(huán)境?!庇捎谘罂h人和朱鹮長久的感情,這種鳥不但不怕人,而且經(jīng)常會看到一旁是稻田里耕作一旁是啄食的朱鹮的和諧場景。

蔡倫墓景區(qū)不算很大,祠堂區(qū)域是一些圖片展,蔡倫的生平、原始紙張的制作流程和造紙術(shù)在世界上的傳播是主要展示內(nèi)容。匆匆看完這些之后,我便直奔墓園區(qū)域拜謁龍亭侯,墓兩側(cè)有一些歷代名人前來吊唁的石刻。祠堂旁邊是造紙博物館,最有趣的是管理員的原始造紙術(shù)的演示。這些復(fù)雜的程序過后出來的“蔡侯紙”,改寫了整個人類歷史,我不禁的贊嘆于這些偉大的先行者們,想知道是怎樣的際遇、努力或者是智慧,讓他們成了如此獨一無二的人。雖然從古至今蔡倫是否躺在這里一直有爭議,但這也許就是人們的心結(jié)和寄托所在——偉人需要有一個地方供我們后人掛念,“是不是”的答案,就留給考古和歷史學(xué)家去論證吧。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張騫墓前風(fēng)化嚴重的石虎塑像

說到旅行,張騫算得上玩出高度的人了。作為漢武帝的使臣鑿空西域,張騫用個人的傳奇經(jīng)歷為中國帶來了絲綢之路,影響至今。漢中城固是張騫的老家,公元前114年張騫病逝于長安,歸葬故里。城固景區(qū)正在進行大規(guī)模改造,張騫墓的西側(cè)準備建一個巨大的博物館,但施工不影響墓園區(qū)域的參觀。墓園區(qū)的地面長滿了青苔,一不留神就會滑倒,我就摔了個四腳朝天。人少的緣由,那些鳥叫蟲鳴我聽得很清楚,遮天蔽日的柏樹讓這里多了幾分陵墓該有的陰森感。張騫墓在上個世紀經(jīng)歷了一次大規(guī)模考古活動,和蔡倫墓不同的是,從出土的文物和歷史文獻記載上看,這里躺著的無疑就是博望侯張騫本尊。墳冢兩側(cè)的石像風(fēng)蝕的厲害,看似兩條彎彎曲曲的大蟲,只能從展牌上的標識知道它們原來是老虎。

我在漢中旅行的最后一站留給了勉縣,這里埋葬著我最愛的三國人物中的兩位,諸葛亮和馬超。馬超墓園被一條水渠隔開成兩部分,前邊是供后人拜謁的祠堂,后邊是墓地。當?shù)卦谛匏臅r候?qū)︸R超墓進行了考古,墓室的結(jié)構(gòu)再比對勉縣地方志,確定了這是馬超的真實墓地。而相隔幾公里的諸葛亮墓卻并非真實,雖然依照丞相遺囑“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葬漢中定軍山下,以勵后人,不忘北伐”得知,諸葛亮的確葬在定軍山下,但并不清楚具體位置。 

漢中行記:從劉邦到諸葛亮,穿越豪杰的生命場

勉縣武侯墓的墓冢和黃果樹

墳冢兩側(cè)的桂花樹有1400多年歷史,散發(fā)出的花香輻射數(shù)里遠。兩顆桂花樹之中還有一顆黃果樹,我聽當?shù)厝苏f這顆黃果樹是諸葛亮妻子黃月英的化身,雖然只是傳說故事,但這就是人們對丞相最美好的祝愿。后主劉禪在公元263年于勉縣修建了天下第一處武侯祠,歷代眾多名人到此拜謁丞相,如唐朝李商隱、宋朝陸游等,留下墨跡甚多,其中當屬唐代沈迥留下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并序”最為珍貴。看看武侯墓和武侯祠中數(shù)不盡的匾額,足見諸葛亮在歷代人們心目中的分量。八年的北伐征途,諸葛亮雖然沒有成功,但在漢中留下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卻流傳至今。(文/張小中)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