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18日,上海越劇院的越劇《紅樓夢》在上海共舞臺首演,自此傳唱大江南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造就了一段傳奇而輝煌的歷史。2017年4月19日,越劇表演藝術家,觀眾心中永遠的“寶哥哥”徐玉蘭先生離世,越劇和戲曲界痛失巨擎。
為紀念越劇宗師徐玉蘭暨《紅樓夢》首演60周年,上海越劇院12月18日宣布,將在明年啟動一系列紀念演出和活動,包括2018年春節(jié)期間在上海大劇院的兩場殿堂版的《紅樓夢》、明年2月下旬在天蟾逸夫舞臺的《“徐派”經(jīng)典折子戲專場》及《追魚》全國巡演。明年3月開始,越劇《紅樓夢》將進行一次歷時三個月的全國巡演,經(jīng)十一個城市,再次在全國范圍傳唱越劇經(jīng)典。
1958年越劇《紅樓夢》首演說明書和演出場次表
五位“徐派”傳人齊聚殿堂版《紅樓夢》
越劇宗師徐玉蘭以其獨具風格的“徐派”表演藝術。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越劇小生流派和表演藝術家之一。她塑造的賈寶玉,靈動瀟灑,為后來諸多藝術門類創(chuàng)作“寶玉”樹立了典范,堪稱經(jīng)典。
為了紀念徐玉蘭,表達對先生的緬懷與追思,明年2月18、19日在上海大劇院演出的殿堂版越劇《紅樓夢》,集中了五位“寶玉”和四位“黛玉”,幾代徐派名家都將同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海大劇院殿堂版《紅樓夢》演出,還特別設置了致敬篇章,《紅樓夢》的元老們將一一登臺與觀眾見面。包括 “林黛玉”王文娟、“薛寶釵”呂瑞英、“王熙鳳”金采風、“紫鵑”孟莉英、“琪官”曹銀娣等,可以說是近年來最難得的一次“紅樓”大聚會。
領銜殿堂版《紅樓夢》的是“徐派”領軍人物錢惠麗。此外,杭州越劇院的鄭國鳳、寧波市小百花越劇團演員張小君,以及上海越劇院年輕一代的徐派小生楊婷娜、王婉娜等五位“徐派”傳人將在同一座舞臺上緬懷恩師,共同演繹“徐派”經(jīng)典。
“林黛玉”將由上海越劇院四位“王派”弟子與傳人分別扮演。包括梅花獎得主單仰萍、王志萍及青年演員忻雅琴、李旭丹。
此外,劇中的其他角色也都是明星版配置。包括陳穎的薛寶釵、方亞芬的王熙鳳、黃慧的賈政、華怡青的元妃、張詠梅的紫鵑。
賈寶玉之外,徐派藝術還留下了眾多經(jīng)典人物形象,包括《西廂記》中的張珙、《春香傳》中的李夢龍、《追魚》中的張珍、《北地王》中的劉諶等。2月的兩場《“徐派”經(jīng)典折子戲專場》專場將全面展現(xiàn)徐玉蘭所創(chuàng)造的各類角色。
而另一臺《追魚》將由上海越劇院青年演員與最年輕的第十代新秀聯(lián)合出演,展示徐派藝術的薪火相傳。
此外,劇院還將出版《越劇宗師徐玉蘭紀念專輯(上下)》與《上海大劇院版越劇<紅樓夢>》,其中《專輯》共6張CD,收錄了徐玉蘭百余首經(jīng)典唱段,是難得珍貴的音像資料。
越劇《紅樓夢》布景設計圖 《黛玉進府》(1957年)
《紅樓夢》巡演再度把越劇經(jīng)典傳播至全國
越劇《紅樓夢》是越劇乃至中國戲曲史上流傳最廣的經(jīng)典,也是當代上海越劇的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作演出的經(jīng)典。六十年前,越劇《紅樓夢》在上海誕生后唱遍了中國的各個角落,西至新疆西藏,東到江浙滬,南至兩廣海南,北到東三省,都留下了它的記憶。
直到如今,越劇雖是一個地方劇種,卻在九州大地處處均有戲迷,這和《紅樓夢》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有資深評論家贊越劇《紅樓夢》:“演出頻率之高,社會影響之大,對越劇藝術品位的提升,對表演后續(xù)力量的引領,沒有哪部戲可以超過《紅樓夢》?!?/p>
而為了紀念《紅樓夢》首演60周年,上海越劇院明年將帶著經(jīng)典的《紅樓夢》及近年創(chuàng)新的《紅樓·音越劇場》兩臺演出,再度把越劇的聲音帶到大江南北。
據(jù)悉,巡演將從上海出發(fā),經(jīng)諸暨、北京、重慶、宜賓、瀘州、成都、昆明、汕頭、廣州,最后抵達香港,歷時三個月,經(jīng)十一個城市,涉及了華東、華中、華北到西南、華南各地,期間還將開展研討、座談等系列活動。而巡演陣容將包括上海越劇幾代演員的不同版本。
同時,上海越劇院與北京正乙祠戲樓戰(zhàn)略協(xié)作,將于2018年下半年在北京正乙祠戲樓共同推出古戲樓版本的越劇《紅樓夢》,以長期駐場方式在北京演出。(文/潘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