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原諒就是力量》,威廉·馬丁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11月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原諒是什么?
原諒就是選擇快樂。
我們所認為的“原諒的定義”也許不盡然正確。讓我們先對原諒是什么而非什么有個清楚的概念,作為有效原諒的最佳起步。當然,原諒有諸多定義,在此先從一個簡單的基本定義說起——原諒就是放下責罰人的渴望。
原諒是放下責罰自己以及責罰他人的渴望。原諒與和解并不同,和解是選擇重新與某人建立關系,而原諒只是讓自己擺脫想要責罰的念頭,這種意義重大的自由會帶來許多其他的自由。請先暫停手上的動作幾分鐘,想想你希望懲罰的某個人。留意當你冒出報復或處罰的想法時,身體有什么感覺。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想法在身體內產(chǎn)生了緊張與負面感。這時候你會不會納悶,這樣一來,被處罰的人豈不是自己?不愿原諒的心態(tài)并非中性無害的,頂多只是暫時讓心情處于麻木狀態(tài),最糟時極可能帶來滿布荊棘的負面感,顯然不是一種快樂的狀態(tài)。
不原諒將負擔昂貴的機會成本
我們因為不原諒而付出高昂的代價——失去快樂。商場上講究機會成本,也就是選擇投資某件商品、而不選擇另一種商品的代價。如果有了處罰的念頭,就會連帶產(chǎn)生昂貴的機會成本。只要我們處在這種狀態(tài),每一刻都會損失快樂與創(chuàng)意,失去享受人生,以及與身旁親友和樂相處的機會。
堅持不原諒他人的狀態(tài)會讓我們落入悲慘的魔咒,因為不斷埋怨、生氣或諷刺,甚至擺出臭臉拒絕溝通,讓別人不敢親近我們。如果一直處于希望處罰別人的心態(tài),即使不發(fā)一語、悶不吭聲,仍然得付出機會成本,因為我們的表情、態(tài)度或姿態(tài)都會明顯受到影響——而且都是負面的影響。
我們也會因為分心而無法活在當下,因為有一部分的注意力潛行于不愉快的事件中,并死命確保往后不會重蹈覆轍。然而,這種態(tài)度反倒會蒙蔽內心,導致舊事重演。如果我們注意到自己想處罰的渴望,以及為了保有和實現(xiàn)這種渴望而必須做的事,就會發(fā)現(xiàn)不愿原諒的心態(tài)是如何毀了我們的快樂與平靜。只要我們內心抱有懲罰的念頭,就會立刻因為這個念頭所產(chǎn)生的緊張感而傷害到自己。如果緊緊抓住想讓某人不快樂的欲念,我們自身也會失去真正快樂的機會。所以換句話說:原諒就是選擇快樂。
作品簡介
《原諒就是力量》,威廉·馬丁 著,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11月
受過傷害后,內心變得膽怯,無法與他人坦誠相處;
經(jīng)歷不公后,信念慢慢坍塌,對人際環(huán)境和社會現(xiàn)實充滿抱怨;
遭遇挫敗后,懷疑自己的判斷,不能原諒自己的無能……
如果你曾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被這些負面情緒所捆綁,不用害怕,
這里有一本關于原諒、關于和解、關于成長的自我療愈指南書!
獨創(chuàng)“四段式原諒法”,幫你開啟與內心創(chuàng)痛的對話,解救那個被痛苦經(jīng)驗捆綁的“人質”。
40多篇“原諒小練習”,手把手教你處理棘手的人際碰撞,讓你在自我和解中擁抱他人。
多頁“原諒分享包”,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同理心與共情力,共享和諧、信任、溫暖的人際新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