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出版一本小書《書刻聊齋》。自知銷售風險較大,與合作伙伴幾度商議后,踏上了一條小路:線上獨家銷售,即此書不進任何書店,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如此選擇是審視當下圖書市場…
2025-06-23
澎湃新聞《帕菲特:以拯救道德為使命的哲學家》,[英]大衛(wèi)埃德蒙茲著,葛四友、宋學芳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25年5月版,460頁,98.00元
2025-06-23
澎湃新聞“風口摩登——傅益瑤&牛安雙人展”6月21日在上海嘉禧國際藝術(shù)中心開幕,展覽展出了曾同樣留學日本武藏野美術(shù)大學的兩代藝術(shù)家傅益瑤、牛安的近百件作品
2025-06-23
澎湃新聞6月21日下午,“粉墨春秋畫時代——上海粉畫40周年作品展”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shù)館開幕。本次展覽經(jīng)初評、終評,從600余件參賽作品中最終選拔出作品72件展出,并特邀10件作品參展。
2025-06-23
澎湃新聞近代中國仿若一艘在巨浪中顛簸的舊船,傳統(tǒng)的桅桿已然腐朽,現(xiàn)代的新帆尚未完全揚起,救亡圖存成為此時各界的第一要義。
2025-06-23
澎湃新聞蟬鳴始,半夏生,夏至悄然而至。夏至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立的節(jié)氣之一,在中國文化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25-06-23
澎湃新聞從1989 年開始,上海古籍社啟動搶救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文獻文物項目,1992 年開始出書,三十多年來,已經(jīng)出版了俄國、法國、英國從敦煌、新疆、黑水城等地掠取的文獻、文物資料…
2025-06-23
澎湃新聞青花釉里紅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中的一種復合彩繪工藝,結(jié)合了青花與釉里紅兩種技法,因其工藝復雜、燒制難度高,被譽為瓷器中的“紅藍寶石”。
2025-06-23
澎湃新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日前,“探尋中華文明的源頭:陳歆耕《稷下先生》首發(fā)式及座談會”在京舉行
2025-06-16
澎湃新聞從人類開始耕種、放牧和傳承財產(chǎn)以來,經(jīng)濟不平等一直是文明的一個決定性特征。人們通常寄希望于改革和增長能夠有效削減不平等。
2025-06-16
《形似神異:什么是中日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結(jié)構(gòu)性差異》,葛兆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204頁,49.80元
2025-06-16
澎湃新聞6月14日,“十月松陽‘美麗中國’生態(tài)文學雙年獎”在浙江松陽頒出:陳應松獲杰出作家獎,海勒根那的《白色罕達犴》獲小說獎
2025-06-16
澎湃新聞在中文里,我們?nèi)绾畏Q呼成套的系列圖書?首先我想到的是“叢書”。在南宋時期,中國的出版商就已經(jīng)開始將多種著作匯集在一起,漸漸而成為一種常見模式
2025-06-16
澎湃新聞我國考古學界的權(quán)威期刊《考古》1983年第4期刊發(fā)了一則簡訊,標題是“日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