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重塑:信息經濟的結構》,張翼成、呂琳媛、周濤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信息除了是評估其他產品的工具之外,其本身也是一種產品,也存在質量問題。套用通信原理的一句話,我們接觸到的或免費或付費的信息,也不完全都是信號,里面夾雜了很多噪音。
這些噪音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噪音、人為噪音和羊群噪音三類。
由于消費者的信息能力參差不齊,而且分辨產品的難易程度也大有不同,因此,他們會對產品產生程度各異的誤解,這種誤解原則上是無法完全消除的,所以可以認為是“本質噪音”,我們權且稱作自然噪音吧。
與自然噪音有別,人為地去歪曲事實則稱為人為噪音。比如人為制造復雜性就可以歸類于人為噪音。人為噪音的目的是故意誤導人們,讓他們相信噪聲制造者造成的假象。
一般而言,商家把客觀事實的原始信息人為編碼,加入各種對自己有利的扭曲,然后發(fā)送給消費者以鼓動其購買。實際上,現(xiàn)在很多商家主要的營銷精力已經從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轉移到了搜索引擎等新的信息平臺上。一個網站的排名對企業(yè)的經濟有很大影響,網站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高低往往直接決定了商家的成敗。搜索引擎優(yōu)化行業(yè)就是幫助網站管理員提升網頁曝光率的。與其說網站滿足了用戶的真實需求,不如說是用各種“搜索引擎優(yōu)化”伎倆去迎合搜索引擎。一些搜索引擎則采用付費的方式,不論網站質量是優(yōu)是劣,信息是真是假,內容是否相關,只要商家付費,就會提升其網站排名。2016 年全國鬧得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就是典型的人為噪音造成的。
第三種噪音叫作羊群噪音,來源于某個偶發(fā)事件或刻意舉動引發(fā)的羊群效應。羊群噪音很少單獨存在,往往和自然噪音以及人為噪音共棲。一般而言,自然噪音越高,羊群噪音越厲害,因為當消費者自己難以判斷產品優(yōu)劣的時候,就容易受旁人意見的影響。
例如,像電影劇本這樣的文化產品很難進行評估,內容經紀人很難找到下一個大熱門,風險投資人也很難找到有前途的初創(chuàng)公司。所以,人們通常一窩蜂地涌向被認為是當前共識的流行選擇。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商家制造人為噪音來激發(fā)羊群噪音。例如,圖書出版商會在新書發(fā)行時,大量回購自己的圖書,從而在新書銷售榜中占據一個更好的位置,希望能引起搶購趨勢。
現(xiàn)代社會最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之一,就是從茫茫的信息大海中尋找對癥的“針”。難度之一在于可以獲取的信息量太大,難度之二就是這些信息中還夾雜著很多噪音。既然羊群噪音和自然噪音、人為噪音一樣不能完全消除,那么,如盡量降低噪音呢?
第一,通過切斷反身性的反饋回路,從根本上消除羊群噪音。例如,在線媒體可以禁止投票者在投票前看到結果。但是,這種不顯示評分的措施對網絡發(fā)展沒什么作用,因為我們不可能要求網站版主在選擇鏈接之前不使用搜索引擎。事實上,切斷反身性反饋回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現(xiàn)實的。
第二,通過引入時間維度來降低羊群噪音。我們注意到,在對抗人為噪音的問題上,谷歌的算法無意中加劇了羊群噪音。可以說,谷歌已經在互聯(lián)網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系統(tǒng)偏見,使得知名的網站變得更知名,與此同時,長尾網站的顯示度被進一步打壓。未來搜索引擎的一個新出路是多考慮一個維度,即時間。我們可以通過跟蹤信息家譜來獲得比現(xiàn)在使用的靜態(tài)網絡更深入的理解,包括從網絡成長史中了解原始信息是如何傳播和擴散的,從而部分消除優(yōu)先連接機制帶來的羊群噪音,以及通過賦予近期信息更高的權重,從而使一些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有更大機會被更多人知道。
第三,提高高質量信息的顯示度或權重。以亞馬遜的書評為例。一本書通常有幾百頁,評估它需要費時耗力,而評論則要易讀得多。匆忙的讀者可以通過閱讀評論快速了解一本書,其中一些評論可能會與他自己的觀點相呼應。如果他覺得某條評論有用,可以為其投票。高質量的評論可以獲得高票,從而影響更多感興趣的讀者。波蘭裔美國心理學家安德烈· 諾瓦克(Andrzej Nowak)在最近的一個學術演講中提到了一項關于美國總統(tǒng)競選投票的研究。媒體在候選人辯論后,不是立即打電話做調查,而是等到第二天再進行調查。這個令人費解的現(xiàn)象,是因為媒體希望人們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考慮,從而得到更可靠的結果。
第四,讓少數人的意見得到充分地表達。例如,在委員會會議的重要決議中,委員會主席不是要求強行表決,而是允許審議,從而使知情的少數人揭示出全部含義。這取決于不知情的多數人的分析能力,如果他們完全不懂,那么任何審議都不起作用。相反,如果他們都有主見,審議也就沒有意義了。在這個中間的灰色區(qū)域,審議能夠幫助挖掘那些多數不知情人士隱藏的判斷能力,從而降低可能在審議之前就因為羊群噪音而形成的系統(tǒng)性偏見。
作品簡介:
張翼成、呂琳媛、周濤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用通俗、風趣的方法高度凝煉了作者20多年的研究成果,是一部針對信息經濟的具有完全系統(tǒng)性、原創(chuàng)性的著作,也是一部立足于對傳統(tǒng)主流經濟學的深刻洞見,對信息經濟學的結構、范式和新市場要素、市場模型充滿想象的一部著作。無論對新經濟體系還是前沿企業(yè),都將日益彰顯其重要的理論價值,為信息時代的蓬勃發(fā)展貢獻具有啟發(fā)性的原創(chuàng)思想,為構建信息經濟的理論體系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石,為大眾對信息經濟的認識、理解和實踐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