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盧·里德在舞臺上留影。視覺中國 資料
“我們是穿透這個廣闊而稠密的瘋狂國度的,那一道透明的目光?!边@句詩并非來自于特朗普治下美國的某個憤青,它早在多年前便已寫就。而它的作者,則是游蕩在紐約骯臟的搖滾腹地的那位吟游詩人:盧·里德(Lou Reed)。
前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主唱、美國著名搖滾唱作人盧·里德2013年10月因病逝世,至今已近5年。然而就在他76歲誕辰之際(3月2日),他的歌迷迎來了一個意外的驚喜:一本收錄了盧·里德未發(fā)表詩作的文集即將在4月出版,書名為《天使需要理發(fā)嗎?》(Do Angels Need Haircuts?)。這本書收錄了盧·里德本人寫作的詩歌導(dǎo)論,以及里德的遺孀勞麗·安德森(Laurie Anderson)撰寫的編后記。
《天使需要理發(fā)嗎?》一書收錄了里德的12首詩,其中只有3首已發(fā)表作品——一首是地下絲絨樂隊的歌詞,另兩首只在小型詩歌雜志上刊登過。隨書一同發(fā)布的,還有盧·里德1971年在紐約的圣馬克教堂朗誦詩作的錄音,當(dāng)時著名“垮掉派”詩人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也身處聽眾之中。據(jù)出版方Anthology Editions表示,詩集還收錄了盧·里德和其他一些來自那個時代的照片。
本文開頭引用的詩句來自盧·里德一首名為《我們是人民》(We Are the People)的詩,它也收錄于《天使需要理發(fā)嗎?》,此前從未發(fā)表。英國《衛(wèi)報》首次公布了此詩的具體內(nèi)容:
《衛(wèi)報》刊登的盧·里德詩作《我們是人民》全文
盧·里德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詞作人之一。他是地下絲絨樂隊的創(chuàng)始成員之一。這支曾由波普藝術(shù)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短暫管理過的搖滾樂隊,活躍于1965-1973年的紐約。他們1967年與德國歌手兼模特妮可(Nico)合作的首張專輯《地下絲絨與妮可》(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盡管在商業(yè)上并不成功,但其低沉陰郁的風(fēng)格對后世的搖滾樂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2003年被《滾石》評為“史上最有預(yù)見性的搖滾專輯”。
除了音樂上的創(chuàng)舉之外,盧·里德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非常大膽和挑釁,他將很多當(dāng)時的創(chuàng)作人不敢觸碰的禁忌話題寫進歌中,因此被視為擴大搖滾詞藻的先驅(qū)。離開地下絲絨之后,盧·里德在單飛生涯中也創(chuàng)作了很多精品,例如《完美的一天》(Perfect Day)和《漫步在狂野大街》(Walk on the Wild Side)。他一生推出了20多張個人專輯,包括與金屬樂隊(Metallica)合作的《Lulu》,這張專輯被他當(dāng)時的制作人大衛(wèi)·鮑伊(David Bowie)稱為里德的不朽杰作。
這部即將面世的詩集所收錄的作品均創(chuàng)作于1970年中的6個月間。當(dāng)時里德剛剛離開地下絲絨樂隊,進入他父親的會計事務(wù)所工作。在這6個月里,他改變了退出音樂行業(yè)的念頭,并開始投入單飛事業(yè)的歌曲創(chuàng)作中。因此,這本詩集為喜愛盧·里德的歌迷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使他們得以接近處于人生重要節(jié)點的里德,窺見他那時零星的思想閃光。
年輕時的盧·里德
雖然在這本詩集中,目前只有《我們是人民》這一首詩得到了公開,但《衛(wèi)報》表示,他們已看過全部詩作。除了政治色彩較濃的《我們是人民》,其他作品則涵蓋了愛情與性,還有一些對丑角的研究。據(jù)《滾石》透露,詩集中有一首名為《唇膏》(Lipstick)的詩,它的靈感來自于黑色唇膏,這是盧·里德在圣馬克教堂朗誦時告訴觀眾的。
詩作中隨處可見音樂的引用——其中一首名為《演奏音樂不是競技》(Playing Music is Not Like Athletics),是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目的的一個哲學(xué)發(fā)問;另一名為《謀殺之謎》(The Murder Mystery)的詩,則是一首具有“立體聲”效果的敘事作品,每句詩都選用不同的顏色印刷,就像一首多音軌的歌——而《謀殺之謎》確實由地下絲絨錄制成為歌曲,收錄在樂隊的第三張同名專輯中。
《天使需要理發(fā)嗎?》收錄的詩作是盧·里德檔案庫的一部分,在他去世后由紐約公共圖書館收藏。去年3月,紐約公共圖書館曾舉辦盧·里德紀念展,展出了盧·里德檔案庫中的部分手稿、照片和私人物品。
“盧·里德檔案庫一直很想從盧·里德的畢生杰作中挑選一些獨特而罕見的作品予以發(fā)表,而我們決定從詩開始,”檔案員唐·弗萊明(Don Fleming)說,他是這本詩集的制作人之一,“盧是一位用心寫作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這些詩的時候,他正在考慮放棄音樂。當(dāng)我們在檔案中找到了盧自己錄制的卡帶時,我們非常激動。因為我們知道他有朗讀過一些作品,但一直不知道他具體讀了什么。此外,他為這些詩所寫的導(dǎo)論也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了他當(dāng)時在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進展?!备トR明表示,他很高興能夠把盧·里德人生中這一段鮮為人知的關(guān)鍵歲月分享給人們。
盧·里德與地下絲絨樂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樂意看到盧·里德的這一部分作品以詩集的形式出版。倫敦大學(xué)學(xué)院的英語文學(xué)教授約翰·莫蘭(John Mullan)同時也是盧·里德的歌迷,他認為里德的很多詩都相當(dāng)于歌詞抄本?!拔覀兌贾辣R·里德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而當(dāng)你聽到他的聲音閱讀這些詩,再配上低沉的貝斯線,就能得到一種絕妙的效果。雖然詩與歌有很多相通之處,但我認為把它們呈現(xiàn)在書頁上并不是保存這些作品生命力的做法。它們只有以歌的形式存在才能達到最好的表現(xiàn)力,而不是詩?!?莫蘭說。
很多音樂唱作人都嘗試過歌詞以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比如約翰·列儂(John Lennon)曾出版詩歌與短篇小說集《他的親筆》(In His Own Write);鮑勃·迪倫(Bob Dylan)2016年獲得諾貝爾獎時一度引起了“歌詞是否屬于文學(xué)”的大討論,但他也確實創(chuàng)作過一部名叫《狼蛛》(Tarantula)的實驗性散文詩。
作為最負盛名的搖滾詩人之一,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曾出版過多本散文集。她也是盧·里德的好友。2015年,當(dāng)已經(jīng)去世兩年的里德入駐搖滾名人堂時,帕蒂·史密斯在演講中如此評價他:“他是一名詩人,一名特立獨行的藝術(shù)家。感謝你,盧,你是那么粗暴而仁慈地,將你的詩歌都注入了音樂中。”(文/程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