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書摘

孫子兵法新解:王陽明兵學智慧的源頭

被譽為明代文臣統(tǒng)兵制勝第一人的王陽明之所以能成就偉大事功,正因其喜好兵學,愛讀《孫子兵法》。

本文摘自《孫子兵法新解》,[日]岡田武彥 著,重慶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孫子兵法的精髓在于順人性而用之

當敵我雙方的力量在作戰(zhàn)中產(chǎn)生差異時,所使用的“兵”的形態(tài)就分為“攻”與“守”。所謂“攻”,就如同“攻則有余”(《軍形》篇)所言,是通過對敵我雙方的力量進行比較,在我方比敵方有優(yōu)勢時采用的“軍形”;所謂“守”,就如同“守則不足”(《軍形》篇)所言,是在敵方比我方有優(yōu)勢時采用的“軍形”。但是,如果把“攻則有余”“守則不足”解釋成“攻”比“守”更有優(yōu)勢,也就是攻擊是最好的防御的意思,那就偏離了孫子的兵法思想的主旨。因為孫子的兵法思想,闡述的是同一層次的二元關(guān)系的有無之道,所以絕對的“守”就是“無”,而“無”又是必然取勝之道?!澳転椴豢蓜伲荒苁箶潮乜蓜佟保ā盾娦巍菲┧w現(xiàn)的,正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謀攻》篇)的意思。“軍形”上采用防守的“形”,當然是為了保全自我。而保全自我并不僅僅意味著防守的消極性,其內(nèi)在還包含著進攻的積極性。為保全自我而防守的絕對形態(tài)就是“無”。所以孫子說: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軍形》篇)

而且,如果“守”是“無”的話,那么敵我關(guān)系就變成了“有”與“無”的關(guān)系?!盁o”即無窮變化,就如同“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軍形》篇)所言,其自身是具有進攻的絕對性的,由此才能達到“能自保而全勝也”(《軍形》篇)的目的。因此,從絕對的意義上來說,“守”就是“攻”。擅長防守的將領(lǐng)也擅長進攻,這就是兵法的本質(zhì)。孫子認為,“有”與“無”的對立是必然的,故而將其量化規(guī)定,并舉例進行說明。由此可以間接地得出,防守本身即具有內(nèi)在的進攻性。例如,我方根據(jù)情勢確定了與敵軍交戰(zhàn)之地卻不讓敵軍知曉,而此時敵方針對我方的軍形必定是分散的,我方則反而能保持自身的統(tǒng)一。分散與統(tǒng)一的對立必然會形成兵力上的差異,也就是形成多與寡的對立。這是因為,分散導致了其兵力的相對減少,與此相反,統(tǒng)一則導致兵力的相對增多。孫子將這種差異視為以一對十,并且說明了其理由:

吾所與戰(zhàn)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zhàn)者寡矣。(《虛實》篇)

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虛實》篇)

備前則后寡,備后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虛實》篇)

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虛實》篇)

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zhàn)者約矣。(《虛實》篇)

以上內(nèi)容無不闡述了“形而上”與“形而下”、“無”與“有”在具體的作戰(zhàn)行動中的相對關(guān)系。

如上所述,“無”與“有”的對立即“統(tǒng)一”與“分散”的對立,保全自我的防守形態(tài)就是“統(tǒng)一”之保全。而“統(tǒng)一”之保全在兵法上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它保持了兵法上克敵制勝的積極品格。因此,使軍隊的實體始終保持并形成為一個統(tǒng)一體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統(tǒng)一體的最高形態(tài)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也就是生命體。生命體在生命遇到危險時,亦即陷于死地之際,必然會發(fā)揮出統(tǒng)一的力量和戰(zhàn)斗力。所以孫子說:

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九地》篇)

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九地》篇)

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九地》篇)

聚三軍之眾,投之于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篇)

孫子將軍隊的實體視為生命體,這是他深入地著眼于人性的必然結(jié)果。在此基礎上,孫子又進一步闡述了如何才能避免作戰(zhàn)時的“巧”與“久”,而提出了“拙”與“速”的“兵之情主速”(《九地》篇)的作戰(zhàn)法則,以及“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九地》篇)等兵法原理。這些都是在肯定人性的基礎上而必然發(fā)揮的偉大力量。因此,孫子所謂的“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九地》篇),所要闡釋的就是最為精通人性之必然性的兵家之道。在這里,作為生命體的“兵”所展示的乃是最強的戰(zhàn)斗力和統(tǒng)一之力量。在孫子看來,用兵之道就是要把我軍始終視為一個生命體,而激發(fā)其保全生命的本能并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統(tǒng)一力量及戰(zhàn)斗力發(fā)揮到極致。孫子還借用蛇的比喻,巧妙說明了作為生命體的用兵之道: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九地》篇)

內(nèi)容簡介

孫子兵法新解:王陽明兵學智慧的源頭

《孫子兵法新解:王陽明兵學智慧的源頭》,[日]岡田武彥 著,重慶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理解和把握《孫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不僅能幫助人把握商業(yè)法則的精髓,而且還能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外交等起到較大的作用。

此書在一定意義上是日本人解讀《孫子兵法》集大成之作。岡田武彥對《孫子兵法》的原文做了極平易的翻譯,并從全新角度對《孫子兵法》進行了解讀,尤其對《孫子兵法》的原理和精神做了重點的解說和分析。不僅對中國古代諸如曹操、杜牧、張預等注評家關(guān)于《孫子兵法》各條目的觀點進行了分析和判斷,而且吸收和采納了日本山口春水、荻生徂徠、佐藤一齋等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將孫子的兵法思想詮釋出了跨越古今的極新高度。

被譽為明代文臣統(tǒng)兵制勝第一人的王陽明之所以能成就偉大事功,正因其喜好兵學,愛讀《孫子兵法》。日本德川幕府時期著名儒學家林羅山就認為:“雖王陽明之才智強記,稱軍旅之事則取孫武之法耳?!倍x《孫子兵法新解》,可以幫助讀者從兵學角度了解王陽明,彌補《傳習錄》等文獻之不足。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對日本學者關(guān)于《孫子兵法》的研究和兵學思想以及王陽明的兵學智慧有更充分的了解。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